生產與運作管理(第四版)

《生產與運作管理(第四版)》是2014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ISBN:9787302253433
  • 定價:36元
  • 裝幀:平裝
  • 印刷日期:2014-10-21
圖書簡介,目錄,

圖書簡介

本書在結構上按照生產與運作管理三個層次的決策(生產運作戰略決策、生產運作系統設計決策以及生產運作系統運行決策)內容層層展開論述。在系統介紹生產運作管理學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同時,力求全面反映這一學科的新進展,強調生產運作管理能夠對企業整體競爭力所做的貢獻,突出了生產運作戰略、供應鏈管理、流程設計、服務運作、信息技術套用、全球運作等現代生產運作管理的新熱點。本書注重理論與方法的系統介紹,穿插了一些套用事例,使用了大量圖表以加強讀者的直觀理解。

目錄

前言3
第四版序言5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生產與運作管理的基本概念1
一、 生產與運作活動1
二、 生產與運作概念的發展過程2
三、 生產與運作管理的兩大對象3
四、 服務運作管理的特殊性4
第二節生產與運作管理的範圍和內容7
一、 生產與運作管理的目標和基本問題7
二、 生產與運作管理的職能範圍和決策內容9
三、 生產運作管理的集成性11
第三節生產與運作管理的作用和意義12
一、 生產運作是企業創造價值的主要環節12
二、 生產運作是企業經營的基本職能之一12
三、 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最終體現在產品和服務上13
第四節生產與運作管理的新特徵14
一、 生產與運作管理學的發展過程14
二、 現代企業所處的環境特徵15
三、 現代生產與運作管理的新特徵16
思考題17
第二章生產運作戰略19
第一節生產運作戰略的基本概念19
一、 生產運作戰略的含義19
二、 生產運作戰略與企業經營戰略20
三、 生產運作戰略制定的影響因素20
第二節產品戰略決策22
一、 產品戰略決策的含義22
二、 新產品選擇22
三、 產品組合決策24
四、 生產進出策略26
第三節產品與服務競爭策略27
一、 競爭策略的意義27
二、 如何確立競爭重點27
三、 競爭重點的轉移和改變29
四、 服務競爭策略的特殊性31
第四節縱向集成與供應鏈結構31
一、 向前集成和向後集成32
二、 縱向集成的利弊33
三、 零部件自製、外購與分包34
四、 虛擬集成35
思考題36
第三章產品服務設計與生產運作組織方式選擇37
第一節產品設計37
一、 產品設計流程概述37
二、 產品設計的新方法——並行工程37
三、 產品設計與製造工藝設計的結合——DFM40
四、 產品設計中需要考慮的新問題——DFE42
五、 產品設計與附加服務設計的同時重視43
第二節服務設計43
一、 完整服務產品的構成要素43
二、 服務設計的特殊性——服務產品與服務提供系統的綜合設計45
三、 服務設計流程及其要點46
四、 幾種不同的服務設計方法47
第三節產品生產組織方式的劃分與選擇49
一、 基於產品工藝特徵的生產類型劃分50
二、 基於產品需求特徵的生產類型劃分52
三、 生產組織方式的不同理念53
第四節服務運作組織方式的劃分與選擇55
一、 基於服務批量和標準化程度的服務類型劃分55
二、 基於顧客需求和運作系統特性的服務類型劃分56
三、 服務運作類型的變化趨勢及其動態性57
思考題59
第四章生產運作流程設計與分析61
第一節生產運作流程設計的基本問題61
一、 生產運作流程的基本概念61
二、 生產運作流程的構成要素62
三、 幾種基本的流程形式64
四、 流程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幾個重要問題67
第二節生產運作流程的具體設計與分析69
一、 流程的節拍、瓶頸與空閒時間70
二、 流程的生產能力及其平衡71
三、 流程時間72
四、 生產批量與作業交換時間74
第三節生產運作流程的績效度量與改進75
一、 流程分析改進的基本步驟75
二、 流程績效的度量指標及其相互關係76
三、 流程圖的運用77
四、 流程分析和改進的其他工具80
第五節業務流程重構(BPR)82
一、 BPR的含義82
二、 BPR的出發點——對勞動分工論的反思83
三、 BPR的具體方法84
四、 信息技術在BPR中的重要作用85
五、 從業務流程重構到企業重構86
思考題87
第五章生產運作技術的選擇與管理88
第一節生產運作技術的選擇決策88
一、 技術的含義和分類88
二、 技術選擇的三個方面89
三、 生產運作技術選擇的要點之一——如何看待自動化90
四、 技術選擇中的新技術評價和人的因素問題92
第二節製造業中的新技術選擇與管理93
一、 現代製造技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93
二、 製造業中的新技術——AMT94
三、 技術與管理的集成97
第三節服務業中的新技術選擇與管理99
一、 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趨勢和特點99
二、 信息技術在服務業的套用99
三、 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在流通領域的套用101
四、 如何發揮新技術的威力——技術與管理革新的結合103
五、 如何發揮新技術的威力——具體套用策略104
思考題106
第六章生產運作能力107
第一節基本概念107
一、 生產運作能力的定義107
二、 生產運作能力的度量107
三、 生產運作能力的重要性109
第二節能力計畫109
一、 能力的利用率109
二、 規模經濟原理在能力計畫中的運用110
三、 能力擴大的時間與規模110
四、 設施的小型化、集中化111
五、 能力計畫決策與其他決策之間的關係112
第三節能力計畫的決策方法113
一、 未來能力需求的估計方法113
二、 能力計畫的決策步驟114
三、 能力計畫的輔助決策工具——決策樹116
第四節學習曲線118
一、 學習效應118
二、 學習曲線的建立120
三、 學習率的確定121
第五節服務能力計畫與管理122
一、 服務能力計畫的特殊性122
二、 服務能力的五個要素123
三、 增加服務能力彈性124
四、 擴大服務能力126
思考題126
第七章工作設計與工作研究128
第一節工作設計128
一、 歷史的回顧——泰勒的管理思想及其方法128
二、 工作專業化129
三、 工作設計中的社會技術理論130
四、 工作設計中的行為理論131
五、 團隊工作方式135
第二節工作標準138
一、 什麼是工作標準138
二、 工作標準的作用138
三、 使用工作標準的利弊139
四、 工作標準與報酬制度139
第三節作業測定140
一、 時間研究141
二、 標準要素法145
三、 PTS法146
四、 樣本法148
五、 自動化對作業測定的影響151
第四節工作研究152
一、 工作研究概述152
二、 工作研究的步驟152
三、 流程圖分析154
四、 人機聯合分析156
思考題160
第八章設施選址161
第一節設施選址的基本問題和影響因素161
一、 設施選址的基本問題及其重要性161
二、 設施選址的影響因素162
三、 影響因素之間的權衡與取捨163
四、 服務設施選址的特殊考慮因素164
第二節企業生產運作全球化的趨勢及其對設施選址的影響165
一、 企業生產運作全球化的趨勢165
二、 企業生產運作全球化的發展動因165
三、 全球運作背景下設施選址的考慮因素166
四、 生產運作全球化趨勢在中國的體現167
第三節單一設施選址168
一、 單一設施選址的不同情況168
二、 單一設施選址的一般步驟與方法169
三、 單一設施選址的方法之一——負荷距離法169
四、 單一設施選址的方法之二——選址度量法172
第四節設施網路中的新址選擇174
一、 兩種不同的設施網路174
二、 選擇分析要點175
三、 基於運輸表法的新址選擇176
四、 設施選址的幾類不同方法178
思考題179
第九章設施布置181
第一節基本問題與基本分類181
一、 基本問題181
二、 影響企業經濟活動單元構成的因素182
三、 設施布置的基本類型及其選擇183
四、 設施類型選擇中的其他影響因素185
第二節工藝對象專業化和產品對象專業化的布置方法186
一、 工藝對象專業化布置的基本方法186
二、 工藝對象專業化布置的其他方法189
三、 產品對象專業化的布置方法190
第三節混合布置的布置方法190
一、 一人多機190
二、 成組技術191
第四節非製造業的設施布置193
一、 倉庫布置193
二、 辦公室布置194
思考題196
第十章供應鏈管理197
第一節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思想197
一、 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概念197
二、 供應鏈管理思想的產生背景198
三、 供應鏈管理的本質——跨企業的集成管理198
四、 供應鏈管理的主要對象——三種“流”199
第二節供應鏈管理的基本策略之一——採購管理200
一、 採購管理的意義200
二、 採購管理的主要內容201
三、 物料採購管理策略202
四、 供應商管理模式204
第三節供應鏈管理的基本策略之二——配送管理206
一、 流通配送環節的設定——集中型與分散型配送系統206
二、 牛鞭效應210
三、 減小牛鞭效應的對策與措施212
第四節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215
一、 電子商務在供應鏈管理中的作用215
二、 電子商務對供應鏈績效的影響——如何增大收入216
三、 電子商務對供應鏈績效的影響——如何降低成本217
思考題218
第十一章庫存管理220
第一節庫存管理的基本問題220
一、 庫存的基本概念220
二、 庫存的不同類型220
三、 庫存利弊分析222
第二節庫存管理的基本策略224
一、庫存管理的衡量指標224
二、庫存的放置位置225
三、降低庫存的基本策略227
四、 ABC分類法的套用229
第三節獨立需求的庫存管理229
一、 獨立需求的特點229
二、 獨立需求庫存的控制機制230
三、 經濟訂貨批量(EOQ)模型231
四、 EOQ模型的套用意義233
五、 數量折扣234
第四節幾種不同的獨立需求庫存控制系統236
一、 定量控制系統(Q系統)237
二、 定期控制系統(P系統)241
三、 Q系統與P系統的比較243
四、 混合控制系統244
第五節單期庫存控制問題246
一、 單期庫存產品的基本特徵 246
二、 單期庫存問題的基本模型246
三、 單期庫存模型的其他套用247
思考題249
第十二章綜合計畫與主生產計畫250
第一節計畫管理概論250
一、 企業的不同計畫及其相互關係250
二、 三種生產計畫252
第二節綜合計畫的制訂254
一、 所需主要信息和來源254
二、 綜合計畫的主要目標及其相悖關係分析255
三、 兩種基本的決策思路256
四、 兩種制訂策略257
五、 綜合計畫的制訂程式258
六、 制訂綜合計畫的最佳化方法260
第三節主生產計畫的制訂266
一、 主生產計畫的制訂程式及其約束條件266
二、 制訂主生產計畫的基本模型267
三、 粗生產能力計畫271
四、 主生產計畫制訂中的技巧問題274
思考題276
第十三章MRP,MRPⅡ與ERP277
第一節MRP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計算模型277
一、 獨立需求庫存理論在解決相關需求問題上的局限性277
二、 MRP的基本原理和關鍵信息要素280
三、 MRP的基本計算模型282
第二節MRP的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286
一、 MRP的輸入信息287
二、 MRP的生成287
三、 MRP的輸出結果289
第三節製造資源計畫(MRPⅡ)290
一、 從MRP到MRPⅡ290
二、 MRPⅡ的特點292
三、 MRPⅡ的集成管理模式294
第四節從MRPⅡ到ERP295
一、 MRPⅡ系統的實施環境295
二、 從MRPⅡ到ERP296
三、 MRPⅡ/ERP模式的套用條件298
四、 MRPⅡ/ERP在中國299
思考題300
第十四章作業排序301
第一節作業排序的基本概念301
一、 作業計畫與排序301
二、 作業排序問題的分類301
三、 作業排序的任務和目標302
第二節製造業中的生產作業排序303
一、 甘特圖303
二、 作業排序方案的評價標準304
三、 優先調度規則305
四、 局部與整體優先規則及其事例306
五、 作業排序中的兩種不同約束環境311
第三節服務業中的服務作業排序311
一、 服務作業排序與生產作業排序的主要區別311
二、 服務作業排序方法之一——安排顧客需求312
三、 服務作業排序方法之二——安排服務人員313
思考題316
第十五章項目管理317
第一節項目管理的基本特點317
一、 項目的基本概念及其特點317
二、 項目管理的特點318
三、 項目管理在企業中的套用319
第二節項目計畫320
一、 項目管理的兩種方法——傳統管理方法與系統管理方法320
二、 項目計畫的特點和主要內容321
三、 項目進度計畫方法323
四、 項目成本估算324
第三節項目控制326
一、 項目控制的一般方法327
二、 以計算機為基礎的項目管理信息和控制系統328
三、 WBS在項目控制中的套用330
第四節項目管理組織332
一、 矩陣組織333
二、 矩陣組織的基本原則333
三、 矩陣組織的優劣分析334
第五節網路計畫技術335
一、 網路計畫技術概述335
二、 網路圖的組成及繪製規則336
三、 網路的時間計算338
四、 網路計畫的調整與最佳化342
思考題345
第十六章質量管理347
第一節質量與質量管理的基本概念347
一、 質量的含義347
二、 生產者與用戶對質量的不同定義348
三、 服務質量的特殊性350
四、 質量管理的發展過程351
第二節質量成本352
一、 質量成本的定義與構成353
二、 質量成本的一般分析353
三、 內部缺陷成本354
四、 外部缺陷成本358
第三節質量管理方法359
一、 質量管理的兩大類方法359
二、 常用的質量管理統計方法——“QC七種工具”360
三、 PDCA循環364
第四節全面質量管理366
一、 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思想366
二、 全員參與的質量管理367
三、 全過程的質量管理370
四、 全企業的質量管理371
第五節ISO 9000與6σ質量管理371
一、 ISO 9000的由來及其內容構成372
二、 6σ質量管理373
三、TQM、ISO 9000以及6σ之間的關係376
思考題378
第十七章精益生產方式379
第一節生產方式的演變過程379
一、現代化大生產的開始——大量生產方式379
二、JIT生產方式的誕生380
三、JIT生產方式的進一步擴展——精益生產方式381
第二節JIT生產方式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381
一、JIT生產方式的目標和方法體系382
二、JIT生產方式中的生產計畫與控制385
三、生產同步化的實現388
四、彈性作業人數的實現方法——少人化390
五、實現JIT生產的重要工具——看板393
第三節精益生產方式的主要內容及其重要意義396
一、精益生產方式的主要內容396
二、精益生產方式與大量生產方式的結果對比398
三、精益生產方式的重要意義398
四、從精益生產方式到精益服務和精益管理399
思考題399
附錄A標準常態分配函式表401
參考文獻40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