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草根

甜草根

甜草根又名茅根,對治療積水有一定的作用,株高20-80厘米。根壯莖白色,橫走於地下,密集,節部生有鱗片,先端尖有甜味。桿叢生,直立,單葉互生,集於基部,老時基部常有破碎呈纖維狀的葉鞘。葉片扁平,條行或條狀披針形,夏季開花,圓錐花序圓柱狀。花銀白色,分枝密集,小穗長3-4毫米,具柄。穎果橢圓形,暗褐色,被白色長柔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甜草根
  • 別稱:茅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百合綱
  • 亞綱:鴨跖草亞綱
  • :莎草目
  • :禾本科
  • 亞科:畫眉草亞科
  • :茅根族
  • :茅根屬
  • :茅根
  • 分布區域:印度、斯里蘭卡、緬甸、馬來西亞及印尼;我國台灣、廣東、海南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鬚根細而柔韌。稈叢生,基部稍傾斜或臥伏,高20-30厘米。葉鞘無毛,基部者常跨覆,上部者稍短於節間;葉舌膜質,長不及0.5毫米;葉片披針形,質地稍硬,扁平或邊緣內卷,長2-4厘米,寬2-5毫米,頂端尖,基部最寬,微呈心形而抱莖,無毛,或僅邊緣疏生纖毛。穗形總狀花序直立,長5-10厘米,穗軸具縱溝,小穗脫落後小穗柄宿存於主軸上;小穗(不連芒)長2-2.5毫米,基部具0.2-0.3毫米的基盤;穎披針形,頂端鈍或尖,被細小散生的柔毛,中部具1脈,自頂端延伸成1-2厘米的細芒;外稃透明膜質,具1脈,長約1毫米,內稃略短於外稃,具不明顯的2脈;花葯淡黃色,長約0.6毫米,花柱2,柱頭帚狀。穎果細柱形,棕褐色,長約1.8毫米。花果期夏秋季。

生長環境

產台灣、廣東、海南;生於平原溪邊、岸旁濕潤草地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緬甸、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南部。

主要價值

①《本草經疏》:因寒發噦,中寒嘔吐,濕痰停飲發熱,並不得服。
②《本草從新》:吐血因於虛寒者,非所宜也。
1、治吐血不止: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方》)
2、治血熱鼻衄:白茅根汁一台。飲之。(《婦人良方》)
3、治鼻衄不止:白茅根為末,米泔水服10克。《聖惠方》)
4、治喘:白茅根一握(生用旋采),桑白皮等分。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後。(《聖惠方》如神湯)
5、治溫病有熱,飲水暴冷噦者:白茅根、葛根(各切)半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溫飲之,啘止則停。(《小品方》茅根湯
6、治胃反,食即吐出,上氣:蘆根、白茅根各100克。細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頓服之,得下,良。(《千金方》)
7、治小便熱淋:白茅根四升。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適冷暖飲之,日三服。(《肘後方》)
8、治小便出血:白茅根一把。切,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溫頻服。(《聖惠方》)
9、治勞傷溺血:白茅根、乾薑等分。入蜜一匙,水二鐘,煎一鐘,日一服。(《綱目》)
10、治血尿:白茅根,車前子各50克,白糖25克。水煎服。(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11、治乳糜尿:鮮白茅根半斤。加水2000毫升煎成約1200毫升,加糖適量。每日分三次內服,或代茶飲,連服五至十五天為一療程。(《江蘇省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資料選編》)
12、治腎炎:白茅根50克,一枝黃花50克,葫蘆殼25克,白酒藥5克。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劑,忌鹽。(《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13、治陽虛不能化陰,小便不利,或有濕熱壅滯,以致小便不利,積成水腫:白茅根一斤。掘取鮮者,去淨皮與節間小根,細切,將茅根用水四大碗,煮一沸,移其鍋置爐旁,候十數分鐘,視其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移其鍋置爐旁,須臾視其根皆沉水底,其湯即成,去渣溫服,多半杯,日服五、六次,夜服兩、三次,使藥力相繼,周十二時,小便自利。(《醫學衷中參西錄》白茅根湯
14、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水三升,煮乾,去茅根食豆,水隨小便下。(《補缺肘後方》)
15、治黃疸、谷疸、酒疸、女疸、勞疸、黃汗:生茅根一把。細切,以豬肉一斤,合作羹,盡啜食之。(《補缺肘後方》)
16、治血熱經枯而閉:白茅根、牛膝、生地黃,童便。煎服。(《本草經疏》)
17、解曼陀羅中毒:白茅根50克,甘蔗一斤。搗爛,榨汁,用一個椰子水煎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18、溫病熱噦(胃有伏熱,令人胸滿,引起氣逆,氣逆發聲稱為噦)。用白茅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溫水送下。噦止即停服。
19、反胃,食肉即吐。用白茅根、蘆根各100克,加水四升,煮成二升,一次服下。
20、肺熱氣喘。用生白茅根一把,口咬細,加水二碗,煮成一碗,飯後溫服。三服病癒。此方名如神湯。治吐血不止: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