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茅根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屬:白茅屬
- 種:茅根草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化學成分,炮製,性味,歸經,功用主治,用法與用量,宜忌,選方,採集,藥材,
形態特徵
圓錐花序柱狀,長5~20厘米,寬1.5~3厘米,分枝短縮密集;小穗披針形或長圓形,長3~4毫米,基部密生長10~15毫米之絲狀柔毛,具長短不等的小穗柄;兩穎相等或第一穎稍短,除背面下部略呈草質外,余均膜質,邊緣具纖毛,背面疏生絲狀柔毛,第一穎較狹,具3~4脈,第二穎較寬,具4~6脈;第一外稃卵狀長圓形,長約1.5毫米,先端鈍,內稃缺如;第二外稃披針形,長1.2毫米,先端尖,兩側略呈細齒狀;內稃長約1.2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截平,具尖鈍劃、不同的數齒;雄蕊2,花葯黃色,長約3毫米;柱頭2枚,深紫色。
穎果。
花期夏、秋季。
生長環境
多生長於路旁、山坡、草地上。
分布範圍
分布幾遍全國。
主要價值
化學成分
另有報導,從本品分離出白頭翁素。
炮製
乾茅根:揀淨雜質,洗淨,微潤,切段,曬乾,簸淨碎屑。
茅根炭:取茅根段,置鍋內用武火炒至黑色,噴灑清水,取出,曬乾。
性味
甘、寒。
①《本經》:味甘,寒。
②《別錄》:無毒。
③《本草正》:甘,涼。
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寒,無毒。
歸經
入肺、胃、小腸經。
①《滇南本草》:入胃、小腸二經。
②《本草經疏》:入手少陰,足太陰、陽明。
③《得配本草》:入手少陰、太陰,兼入足太陰、陽明經。
④《本草求真》:入胃、肝。
功用主治
涼血,止血,清熱,利尿。
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
①《本經》: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
②《別錄》:下五淋,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
④《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婦人崩漏下血。
⑤《綱目》:止吐衄諸血,傷寒噦逆,肺熱喘急,水腫,黃疸,解酒毒。
⑥《本經逢原》:治胃反上氣,五淋疼熱及痘瘡乾紫不起。
⑦《動植物民間藥》:治腳氣。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搗汁或研末。
宜忌
脾胃虛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①《本草經疏》:因寒發噦,中寒嘔吐,濕痰停飲發熱,並不得服。
②《本草從新》:吐血因於虛寒者,非所宜也。
選方
①治吐血不止:白茅根一握。
水煎服之。
飲之。
(《婦人良方》) ③治鼻衄不止:茅根為末,米泔水服二錢。
《聖惠方》) ④治喘:茅根一握(生用旋采),桑白皮等分。
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後。
(《聖惠方》如神湯) ⑤治溫病有熱,飲水暴冷噦者:茅根、葛根(各切)半升。
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溫飲之,啘止則停。
細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頓服之,得下,良。
(《千金方》) ⑦治小便熱淋:白茅根四升。
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適冷暖飲之,日三服。
(《肘後方》) ⑧治小便出血:茅根一把。
切,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溫頻服。
(《聖惠方》) ⑨治勞傷溺血:茅根、乾薑等分。
入蜜一匙,水二鐘,煎一鐘,日一服。
(《綱目》) ⑩治血尿:白茅根,車前子各一兩,白糖五錢。
水煎服。
(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⑾治乳糜尿:鮮茅根半斤。
加水2000毫升煎成約1200毫升,加糖適量。
每日分三次內服,或代茶飲,連服五至十五天為一療程。
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劑,忌鹽。
(《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⒀治陽虛不能化陰,小便不利,或有濕熱壅滯,以致小便不利,積成水腫:白茅根一斤。
掘取鮮者,去淨皮與節間小根,細切,將茅根用水四大碗,煮一沸,移其鍋置爐旁,候十數分鐘,視其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移其鍋置爐旁,須臾視其根皆沉水底,其湯即成,去渣溫服,多半杯,日服五、六次,夜服兩、三次,使藥力相繼,周十二時,小便自利。
水三升,煮乾,去茅根食豆,水隨小便下。
(《補缺肘後方》) ⒂治黃疸、谷疸、酒疸、女疸、勞疸、黃汗:生茅根一把。
細切,以豬肉一斤,合作羹,盡啜食之。
煎服。
搗爛,榨汁,用一個椰子水煎服。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⒅溫病熱噦(胃有伏熱,令人胸滿,引起氣逆,氣逆發聲稱為噦)。
用茅根、葛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
每服一杯,溫水送下。
噦止即停服。
⒆反胃,食肉即吐。
用茅根、蘆根各二兩,加水四升,煮成二升,一次服下。
⒇肺熱氣喘。
用生茅根一把,口咬細,加水二碗,煮成一碗,飯後溫服。
三服病癒。
此方名如神湯。
(21)體虛水腫(小便不利,但飲水很多)。
去茅食品。
水隨小便排出。
(22)五種黃病(黃疸、谷疸、酒疸、女疸、勞疸。
身體微胖,汗出如黃汁)。
用生茅根一把,切細,和豬肉一斤同煨湯吃。
(23)小便熱淋。
用白茅根四升,加水一斗五升,煮成五升,溫服。
一天服一次。
(24)勞傷尿血。
用茅根、乾薑等分,加蜜一匙,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一天服一次。
(25)鼻血不止。
用茅根研細,每服二錢,淘米水送下。
(26)吐血不止。
用白茅根一把,水煎服。
(27)竹木入肉。
用白茅根燒過研末,調豬油塗傷處。
【臨床套用】①治療急性腎炎有較好效果,可以縮短病程。
據數十例的觀察,服藥後通常在1~5天內小便即顯著增多,每日可達1500~3000毫升左右。
隨之水腫即漸消失,高血壓及尿檢變化亦漸好轉而趨正常。
據部分病例統計,水腫消失時間平均約4~5天或1周左右;血壓恢復正常時間在5~20天,平均7~9天;尿檢變化平均消失時間,自11天至26.4天不等。
用於慢性腎炎亦有利尿消腫及一定的降壓作用。
但對肝臟病引起的腹水及心力衰竭所致的水腫,則無利尿消腫作用或作用不顯著。
因此有人推測,白茅根的作用主要在於緩解腎小球血管痙攣,從而使腎血流量及腎濾過率增加而產生利尿效果;同時腎缺血改善,腎素產生減少,使血壓恢復正常。
故對急性腎炎療效良好,慢性腎炎療效較差,而對肝病性及心病性的水腫幾不奏效。
服藥期間除個別有輕微頭暈或噁心外,未見不良反應。
用法:一般以白茅根(乾品)半斤,洗淨切碎,水煎,每日2~3次分服。
連服1~2周或至痊癒。
服藥同時,須注意臥床休息,限制水、鹽的攝入,保暖。
必要時可適當加用其它藥物控制併發症及感染病灶等 ②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用白茅根(乾品)2兩,水煎,每日兩次分服。
治療28例,結果臨床治癒(45天內主要症狀、體徵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21例,好轉(臨床症狀好轉,45天內各項肝功能的數值下降超過半數,或45天后完全恢復正常)7例。
治療後,主要症狀大多在10天內消失,肝脾腫大在20天左右消失;谷丙轉氨酶經45天后有80%的患者降至正常,黃疸指數平均20.15天全轉正常。
未見副作用。
採集
春、秋採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洗淨、曬乾後,揉去鬚根及膜質葉鞘。
藥材
乾燥的根莖,呈細長圓柱形,有時分枝,長短不一,通常長30~60厘米,直徑約1.5毫米,表面乳白色或黃白色,有淺棕黃色、微隆起的節;節距約3厘米。
質輕而韌,不易折斷。
斷面纖維性,中心黃白色,並有一小孔,外圈色白,充實,或有無數空隙如車輪狀,外圈與中心極易剝離。
氣微,味微甘。
以粗肥、色白、無鬚根、味甜者為佳。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