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2007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該方案是甘肅省為了切實做好該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結合該省地質災害現狀,制定的此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省2007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 施行地區:甘肅省
檔案發布,防治方案,災害防治,災情預測,危區分布,主要預防,威脅廣度,嚴防時期,防治措施,工作職責,

檔案發布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現將《甘肅省2007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予以印發,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防治方案

災害防治

甘肅省2007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為了切實做好我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結合我省地質災害現狀,制定本方案。

災情預測

2007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根據我省地質環境條件、工程建設活動強度,結合汛期氣象趨勢,預測今年(2007年)我省地質災害多發時段主要集中在3―10月。3―4月為消融期,在部分凍土地帶、地下水位較高地段有發生滑坡、崩塌等災害的可能;5―10月為汛期,強降水過程較多,當降水達到一定強度時(日降雨量達50mm以上或連續大雨3天以上),在地質災害易發區極易誘發滑坡、土石流和公路、鐵路邊坡、露天開採礦山的掌子面、廢棄礦點及施工現場崩塌等突發性地質災害。

危區分布

主要地質災害點分布
(一)滑坡、崩塌。我省滑坡、崩塌分布的總趨勢是南部相對活躍,向北逐漸變弱,且基本上以400mm年降水量為界。以烏鞘嶺為界,東部滑坡分布較為密集,河西走廊相對稀疏。在空間分布上具有明顯的群發性特點。受人為活動影響,部分“老滑坡”有復活跡象。我省崩塌、滑坡災害主要分布在以下幾個區域:
洮河流域集中分布帶:主要分布於洮河流域中游(卓尼縣、岷縣東北部),洮河支流廣通河流域廣河縣、東鄉縣一帶。
黃河幹流、湟水流域集中分布帶:主要分布於黃河幹流臨夏―永靖―蘭州段、湟水及其支流一帶。在祖厲河流域的會寧縣城周圍、安定城區、靖遠縣西南部一帶也有分布。
渭河流域集中分布帶:主要分布於渭河流域通渭縣、隴西縣、漳縣、秦州區、麥積區、秦安縣、武山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及公路、鐵路沿線。
白龍江流域集中分布帶:主要分布於宕昌縣、舟曲縣、武都區、文縣。在兩河口――文縣一帶,滑坡尤其發育。
涇河流域集中分布帶:主要分布於環縣、華池縣、寧縣、鎮原縣、慶城縣、西峰區、靈台縣、涇川縣、崇信縣、崆峒區和華亭縣。
西漢水、嘉陵江流域集中分布帶:主要分布於禮縣、西和縣、康縣、成縣、徽縣、兩當縣。
石羊河流域上游、毛毛山集中分布帶:主要分布於古浪縣、天祝縣。
(二)土石流。土石流分布面積約占全省總面積的30%。按其組成物質可分為泥流和土石流兩大類,其中泥流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地區,面積約為6.4萬平方公里,土石流主要分布於隴南、黃河幹流、渭河流域和祁連山區,面積約為7.1萬平方公里。
隴南土石流分布區:主要分布於白龍江和西漢水流域中下游。以粘性土石流為主,固體物質豐富,暴發頻繁,危害嚴重。近幾年來,該區域未暴發大規模的土石流災害,加之去年(2006年)地震,溝谷中聚集了大量鬆散固體物質,預測暴發災害性土石流的危險性大。
渭河中游土石流分布區:主要分布於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甘谷縣、秦安縣和隴西縣、漳縣,以稀性土石流為主,固體物質較豐富,暴發較為頻繁,危害較嚴重。
隴東(涇河流域)土石流分布區:主要分布於華池縣、環縣、鎮原縣、正寧縣、合水縣、慶城縣、靈台縣、崆峒區,以稀性土石流為主,暴發較為頻繁,危害較嚴重。
隴西(祖厲河流域、渭河北部各支流流域、洮河流域)土石流分布區:以稀性土石流為主,危害較嚴重。
黃河河谷土石流分布區:主要分布於黃河幹流蘭州段及其支流,以稀性土石流為主,暴發頻率較低,但危害嚴重。
河西土石流分布區:主要分布於祁連山北坡和龍首山、合黎山山前,以稀性土石流為主,暴發頻率低,危害較輕。
(三)地面塌陷。我省地面塌陷的分布受採礦活動的影響較大,主要分布於蘭州市紅古區窯街鎮、七里河區阿乾鎮,白銀市平川區、白銀區、靖遠縣,隴南市徽縣、成縣、西和縣、兩當縣,平涼市華亭縣、崇信縣等。
(四)地裂縫。我省地裂縫主要分布於礦區、水庫周邊地區和會寧縣白草塬。受引黃灌溉的影響,白草塬塬面形成了大面積的地裂縫。礦區地面塌陷災害經常伴隨發生地裂縫。

主要預防

主要預防區段
根據2006年度我省地質災害的暴發情況,選擇部分重點地段的地質災害隱患點作為2007年度省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點(見附屬檔案1)。各市州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根據轄區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行政區域2007年度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並加強監測和預防。

威脅廣度

地質災害威脅對象、範圍
我省14個市州均有地質災害分布,地質災害危害範圍廣,威脅嚴重。地質災害主要威脅蘭州市、天水市和隴南市武都區等大中城市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城市基礎設施和重要工礦企業安全;威脅全省地質災害易發區大量村鎮、鐵路、公路、水利水電樞紐工程、石油天然氣管道、輸電線路、通訊光纜等。

嚴防時期

地質災害重點防範期
根據地質災害的形成特點和主要誘發因素,確定各類地質災害隱患的重點防範期。
(一)土石流。土石流的形成與大雨、暴雨同步。根據我省的降水特點,確定土石流的主要防範期為5―10月。
(二)滑坡、崩塌、地裂縫。該類地質災害的形成受多種因素影響,降水誘發引起的滑坡、崩塌、地裂縫等災害具有稍滯後於降水的特點,5―10月為主要防範期;人為因素和其他自然因素造成的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情況比較複雜,應全年防範。
(三)地面塌陷。我省已發生的地面塌陷災害主要是地下採礦引起的,其發生、發展與採礦的強度、開採規模、開採形式等有關,該類災害應全年防範。礦區應加強監測與預報、預警工作。

防治措施

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認真學習貫徹《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要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工作,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常抓不懈。各市州政府主要領導要對本市州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國土資源、武警、通信、發改、商務、水利、氣象、建設、交通、鐵路、電力、旅遊、農牧、林業、環保等部門要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建立和完善領導責任制,將災害隱患點的監測和防治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明確具體責任人,並予公布,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
(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編制工作。各市州、縣市區國土資源部門要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規定,在查清地質災害現狀的基礎上,會同建設、水利、交通等部門,加快市州、縣市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編制、報批與發布工作。
(三)擬定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各市州國土資源部門要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規定,會同建設、水利、交通等部門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擬定本市州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報本級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
(四)加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各市州、縣市區國土資源部門要組織力量,協助地質災害易發區鄉鎮政府建立群測群防體系。要組織專門技術力量,開展地質災害知識的科普教育,加強對群測群防工作的指導,提高民眾的防災水平和自救能力。
(五)加強部門協作,做好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各市州、縣市區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與同級氣象部門的協調配合,積極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對所轄區域內地質災害可能發生的時間、地點、成災範圍和影響程度作出預報。廣播電視部門要增加廣播電視播放地質災害氣象預報的時間,使人民民眾及時了解地質災害信息,做好防範工作。
(六)加強汛前險情巡查工作。在汛期來臨前,各市州、縣市區國土資源部門要會同同級建設、水利、交通、鐵路、旅遊等部門做好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點的排查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進行巡查。其中,山區要重點巡查具有潛在重大危害的滑坡和土石流隱患點;礦區要重點巡查地面塌陷、尾礦庫和廢渣堆場等可能因暴雨誘發土石流的隱患點;公路、鐵路沿線要重點巡查邊坡滑坡災害隱患點;旅遊區要重點巡查可能威脅遊客生命安全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對查出的隱患點,要設立鮮明的警示標誌,向受威脅的單位、民眾發放地質災害防災明白卡,落實群測群防責任制,並採取有效的防災減災措施。
(七)堅持汛期值班、災情速報制度。各市州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和國土資源部門要實行汛期地質災害值班制度,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一旦出現災情,要儘快趕赴現場,協助當地政府組織開展防災救災工作。同時,要按照災情速報制度,立即將災情報上級各有關部門。發現地質災害臨災險情,當地政府應立即組織應急調查,確認險情,並啟動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實施各項搶險救災措施。
(八)開展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勘查與治理工作。對穩定性差、危害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及時組織專業技術隊伍勘查治理,消除隱患。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由各級政府組織治理;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責任單位負責治理。
(九)進一步推進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各市州要嚴格執行“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時,應當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規定,在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建設用地審批階段把好地質災害預防關,為建設項目的施工和運營安全提供保障。
(十)加強礦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對礦區存在的地質災害隱患,各級國土資源、安監、環保等部門要互相配合,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檢查,督促採礦權人制定防災減災方案和整治措施,切實做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礦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工作職責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職責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省國土資源廳負責全省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有關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