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洲區(珠海市香洲區)

香洲區

珠海市香洲區一般指本詞條

香洲區隸屬於廣東省珠海市,位於南海之濱、珠江口西岸,東水連香港,南接壤澳門,背倚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廣東省珠海市中心城區,也是珠海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金融中心,行政區域面積555.29平方千米,2018年末全區常住總人口93.78萬人,其中戶籍人口64.71萬人,轄8個街道、6個鎮,145個社區、7個行政村。

香洲區內有珠海漁女石景山、海濱公園、圓明新園梅溪牌坊農科奇觀等特色旅遊景點,以及20多處全國、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中國年出入境人次最多的陸路口岸——拱北口岸。是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

2018年,香洲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24.33億元,同比增長7.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香洲區
  • 外文名稱:Xiangzhou District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中國廣東省珠海市
  • 下轄地區:8個街道、6個鎮
  • 政府駐地:梅華街道
  • 電話區號:0756
  • 郵政區碼:519000
  • 地理位置:珠海市東北部
  • 面積:555.29平方千米 
  • 人口:93.78萬人(2018年常住)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圓明新園、珠海漁女、珠海大劇院港珠澳大橋
  • 機場珠海金灣國際機場
  • 火車站珠海北站珠海站明珠站前山站
  • 車牌代碼:粵C
  • 行政區劃代碼:440402
  • 地區生產總值:1324.33億元(2018年)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氣候,降水,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公路,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歷史文化,文物古蹟,方言俚語,傳統節日,風景名勝,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建置沿革

秦始皇八年(前214年),始在嶺南設定桂林郡、南海郡、象郡3個郡,古伶仃洋上的香山島(含今香洲區域)屬南海郡地。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朝平定南越,香山島屬漢南海郡番禺縣地。
宋永初元年至陳禎明三年(420~589年),歷宋、齊、梁、陳4個朝代(史稱南朝),香山島屬南朝東官郡寶安縣地。
唐至德二年(757年),寶安縣更名東莞縣。東莞縣在香山島(今香洲區山場村)設定文順鄉,為地方行政單位。同時,在鄉的駐地濠潭(今香洲區山場村)設定香山鎮。至北宋初,整個文順鄉改為地方行政單位香山鎮。
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新設定香山寨,屬其管轄。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新建立香山縣,屬其管轄。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香山縣改鄉為坊都,長安鄉改為恭常都,香山縣屬恭常都。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香山縣改都為鎮,恭常都改為恭常鎮,且分為上恭鎮、下恭鎮。今香洲地域時為香山縣上、下恭鎮轄地。
清光緒二年(1910年),香山改鎮為區,今香洲地域時為香山縣第六區、第七區轄地。
民國元年(1912年)香山第七區改稱第五區,轄今香洲城區街道以及前山、拱北、南屏等。第六區名稱與轄地不變,仍轄唐家灣一帶。
民國14年(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香山縣易名為中山縣
1952年12月,中山縣漁民區人民政府成立,駐唐家。管理縣南的香洲、唐家、灣仔等漁港及原珠江專區海島管理處管轄的島嶼。
1953年4月7日,珠海縣成立。行政區域範圍是在中山縣漁民區所轄地域的基礎上,再從中山縣劃出前山、南屏、灣仔、關閘、三灶、小林、南水及東莞縣的萬頃沙等地組成。縣府設在唐家,隸屬粵中行署。
1957年1月,在香洲地域珠海縣實行區域調整,並為14個鄉、3個鎮和3個場;3月1日,中山、珠海兩縣調換部分區域:中山所屬康濟、翠微、造貝、下柵、東岸、官塘等鄉劃歸珠海縣管轄。
1961年8月,珠海縣在香洲地域進行區域調整,共設6個區、13個公社、3個場。
1979年3月5日,域內的珠海縣改為珠海市,以珠海縣的行政區域為珠海市的行政區域。同時在香洲地域設立香洲區和拱北區,均為市政府派出機構。
1984年6月15日,珠海市香洲區成立,為縣級行政區。
情侶路旁情侶路旁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3年5月25日,香洲地域區鄉名稱數及範圍確定。設立第一區(唐家區)、第二區(前山區)、第三區(三灶區)、第四區(萬頃沙區)4個區和44個鄉。
1955年7月,珠海縣把原香洲地域的第一、二、三區分別更名為唐家區、前山區和三灶區。
1956年10月,香洲區開展並鄉撤區工作。成立唐家、萬山、下柵、前山、翠微、南屏、灣仔、三灶、南水、小林、萬頃沙、香洲、銀坑13個大鄉(鎮、場)。
1984年8月1日,香洲區在原人民公社基礎上設立香洲漁民區、唐家區、下柵區、前山區、南屏區、灣仔區、南水區、三灶區、小林區、萬山區、擔桿區、桂山區12個區公所,同時設立城區辦事處、聯鄉辦事處、銀坑蚝場、那洲林場為區轄單位。
1985年3月18日,設定南屏、唐家、灣仔、前山、下柵5個鄉級鎮建制,分別歸南屏、唐家、灣仔、前山、下柵區公所管轄;5月13日,香洲區下轄的下柵區更名為金鼎區。
1986年11月26日,撤銷前山等12個區公所、白石等7個鄉和唐家等5個鄉級鎮建制;撤銷拱北區關閘、北嶺、吉大、夏灣4個鄉。設定翠香、獅山、漁民、鳳凰四個街道辦事處;12月29日,區設立橫琴鄉人民政府,轄橫琴島。
1989年2月12日,廣東省政府同意香洲區撤銷橫琴鄉建制,設定橫琴鎮建制,管轄原鄉的行政區域。
1992年7月,成立橫琴經濟開發區。
1998年9月,經廣東省政府批准設立萬山區,下轄桂山鎮、擔桿鎮、萬山鎮3個建制鎮及東澳旅遊綜合開發試驗區。
2000年,轄7個街道、12個鎮。
2001年4月4日,國務院批准,將香洲區的三灶、小林、南水3個鎮劃歸金灣區管轄。
2002年3月,撤銷唐家鎮和金鼎鎮,兩鎮合併成立唐家灣鎮。唐家灣鎮轄原唐家、金鼎兩鎮的社區;4月,撤銷灣仔鎮改為灣仔街道。
2003年,唐家鎮、金鼎鎮合併為唐家灣鎮,灣仔鎮改為灣仔街道
2006年6月30日,珠海市委、市政府發文,根據《珠海(國家)高新區體制調整方案》,珠海高新區主園區調整至唐家灣地區,主園區實行“市區共建,以市為主”。唐家灣鎮由原來的香洲區管轄調整為“珠海高新區和唐家灣鎮合一,由珠海市直管”。
2009年12月16日,珠海市橫琴新區正式成立。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香洲區轄8個街道(拱北街道、吉大街道、翠香街道、獅山街道、香灣街道、梅華街道、前山街道、灣仔街道)、6個鎮(南屏鎮、唐家灣鎮、橫琴鎮、桂山鎮、萬山鎮、擔桿鎮),145個社區、7個行政村。其中,唐家灣鎮由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代管,橫琴鎮由珠海橫琴新區代管,桂山鎮、擔桿鎮、萬山鎮由珠海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代管。香洲區實際管轄8個街道、1個鎮。政府駐地位於珠海翠景路99號香洲區行政中心五樓。
珠海漁女珠海漁女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香洲區位於南海之濱、珠江口西岸,東水連香港,南接壤澳門,背倚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腹地。處於北緯21°48'至22°27',東經113°3'至114°18'之間,行政區域面積555.29平方千米。
香洲區

地形地貌

香洲區域露出地層較簡單,除廣泛發育第四系外,在東北部和中西部零星出露有古生代的寒武系、泥盆系和中生代的侏羅系。
香洲區大陸部分屬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中,次紫金—博羅斷裂帶和蓮花山斷裂帶的西南段,並被北西向的西江斷裂部分割成梯形斷塊。島嶼部分屬北東向的萬山隆起帶。東南和西北兩側,分別與珠江口大型新生代沉積盆地和陸地上的珠江三角洲盆地相鄰。香洲區地殼經歷長期複雜的構造變動。主要有加里東、印支、燕山和喜馬拉雅四期,其中以燕山運動影響範圍最廣,以褶皺、斷裂構造發育和岩漿活動強烈為特徵。主要斷裂構造有北東、北西和近東西—北東東向三組。北東向斷裂有五桂山南麓斷裂、南屏斷裂、山塘—那洲斷裂、南屏—唐家斷裂、深井斷裂;北西向斷裂有西江斷裂、翠微斷裂、牛頭—隘洲斷裂;近東西—北東東向斷裂有洲仔斷裂、三灶中斷裂和海區斷裂。
香洲區域被北東、北西向斷裂切割成斷塊式與沉降的地貌單元,形成斷塊隆升山地與沉降平原。各斷塊山體、斷塊山體內的低平地和凹陷平原的展布方向呈北東向。珠江口岸外沉積盆地展布亦東北向。珠江入海水道,如磨刀門水道,均呈北西走向。
鳳凰山:珠海鳳凰山地處北回歸線以南,位於珠海市城區北面,屬沿海丘陵地區,山地是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高,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鳳凰山區森林植被覆蓋率達90%,植被類型為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群落。
鳳凰山一帶地形地貌豐富多樣,山嶽巒峰較多,海拔超過150米的山峰有鳳凰山、大南山、小南山、大徑頂、枇杷地、白鶴頂、望天獅、尖山、真子排頂、紅花山、南鍋神、周坑山、徑東山、白沙嶺、鴨貴門等。

水文

前山河:前山河發源於中山的五桂山,全長25千米,在珠海的流域長度為8千米。前山河是主城市區內和連線內地的一條河流,也是市區和澳門地區的主要水源地。
珠海前山河流域包括:前山河、洪灣涌和廣昌涌。這些河道相連,河水相通。前山水道為西江下游磨刀門溝通澳門的內河航道,西起中山市的聯石灣,東至珠海市的石角咀,全長25千米,東段長約8千米,位於珠海市境內,流經市屬南屏、前山、拱北、灣仔四個組團。該水道自西向東逐漸展寬,至珠海市境內河寬一般250~500米不等,石角咀最寬處達800米,航槽水深1.5~2.0米左右。前山水道為一條兩端建有水閘,半封閉式的圍內水道,西江洪水和南海暴潮對其影響不大,比降平緩,流速不大,河庫穩定,與一般天然河流有著明顯的區別。洪灣涌長5千米,河寬80~200米不等,廣昌涌河長7.2千米,河寬60~150米不等,三條河道比較平緩,流速不大,河庫穩定,均流珠海市區,擔負著防洪、防旱、排澇、灌溉及城市供水等任務。

氣候

香洲依山傍海,屬於低緯度亞熱帶季風區,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2.4℃,全年1、2月份氣溫最低,進入4月,溫度漸升,5~9月天氣較熱亦多雨,年平均降雨量1700~2300毫米。東風為常向風,夏以東南風為主,冬以東北風為主,夏秋季有颱風侵襲。空氣平均相對濕度為79%。

降水

2018年,香洲區日照總時數為1730.0小時,較常年平均偏少149.7小時;全年總降雨量2182.9毫米,較常年平均偏多4.8%;全年平均氣溫為23.3℃,較常年平均偏高0.7℃。全年受4個颱風影響,與常年持平,其中3個颱風帶來嚴重風雨影響,較常年同期(1.3個)偏多。颱風“山竹”對全區造成嚴重影響,其強度強、範圍廣、大風影響時間長、強降雨點多面廣,是歷史上影響最嚴重的颱風之一。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香洲區土壤大致分為三大類:水稻土、自然土壤、旱地土壤。
水稻土是香洲區最主要的農耕地。分布較為集中的是前山河、磨刀門等河流出海的河口三角洲平原以及丘陵地的寬谷盆地等沖積洪積平原地區,水稻土以金鼎、前山、南屏分布面較大。
自然土壤赤紅壤是香洲區南亞熱帶的代表性土壤,廣泛分布於丘陵台地和海島地區,1989年總面積23.02萬畝,只有赤紅壤一個亞類。
旱地土壤旱地土壤中的基水地(堆疊土),是香洲區特有類型,經人工築堤圍墾,挖塘築基,魚塘養魚或用作水生經濟植物地,塘基種水果、蔬菜或甘蔗等作物。

礦產資源

石料:香洲區蘊藏的石料主要為黑雲母花崗岩、黑雲母二長花崗岩、花崗閃長岩。廣泛分布於北部的鳳凰山區、中部的板樟山區、南部的牛筋山區。
砂料:香洲區金鼎的石英砂礦床,礦體主要由石英砂組成,礦砂總儲量2000餘萬立方米。
黏土及高嶺土:香洲區有多種類型的黏土礦及高嶺土礦。沖積—潟湖堆積型黏土礦,以位於山場—南村—紅山地段的紅山黏土礦質量較好,遠景儲量1500萬立方米。檸溪、橫琴島的深井、二井,金鼎的河頭埔、留詩山等地有風化岩脈型高嶺土礦;金鼎、前山等地的山麓有沖積型黏土礦。

生物資源

香洲區域主要野生動物有169種,分屬於4綱28目61科。低山丘陵區有獼猴、野豬、赤麂、南狐、大靈貓、小靈貓、豹貓、水獺、鼬獾、紅頰獾、穿山甲、赤腹松鼠、豪豬及各種鼠類。鳥類有八聲杜鵑、鵯屬鳥類、暗灰鵑鵙、喜鵲、黑卷尾、白腹姬鶲、畫眉、黑臉噪鶥、柳鶯、褐翅鴉鵑,以及斑鳩、鷓鴣、八哥和一些猛禽類。蛇類和龜鱉類也較豐富。在萬山島上發現紅領綠鸚鵡等珍稀動物。
香洲區海區中海洋生物類有430類,尤其多產蝦、蟹、牡蠣和紫菜,眾多海灣約有5萬畝水面可以養殖。大部分海島植被較好,植物主要種類有408類,隸屬於123科303屬。適用園林觀賞的植物為木蘭、墨蘭、羅漢松、黃木等近百種,大部分熱帶植物適宜海島上種植,如番石榴、芒果、荔枝、香蕉等。海島鳥類有180餘種,獸類幾十種。

人口

截至2018年末,香洲區常住總人口93.78萬人,比上年增加5.72萬人,增長6.5%。全區戶籍人口64.71萬人,增長6.3%。

經濟

綜述

2018年,香洲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24.33億元,同比增長7.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78億元,下降1.3%;第二產業增加值544.59億元,增長12.1%,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3.8%;第三產業增加值778.96億元,增長3.2%,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26.2%。三次產業的比例為0.1:41.1:58.8。在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增長3.5%,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長3.6%,金融業增加值增長3.9%,其他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1%,房地產業增加值下降19.3%。2018年,香洲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4.57萬元。

第一產業

2018年,香洲區農作物播種面積7974畝,比上年減少1755畝。全年農作物總產量8498噸,減產4.3%。其中穀物播種面積298畝,產量112噸;薯類播種面積111畝,產量69噸;其他作物播種面積7562畝,產量8316噸。。

第二產業

2018年,香洲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18.46億元,增長16.9%。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28.0%,民營企業增長15.1%。港澳台及外商投資企業下降4.7%,股份制企業增長25.6%,集體企業下降8.1%。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輕工業為146.6億元,增長31.1%;重工業為171.86億元,增長6.9%;規模以上輕重工業增加值比例為46.0:54.0。
2018年,香洲區六大工業支柱行業增加值合計275.79億元,比上年增長19.6%。其中,電氣機械器材、計算機通信設備、儀器儀表和電力熱力生產供應的工業增加值136.81億元、61.79億元、16.15億元和36.77億元,分別增長33.4%、9.2%、49%和9.9%;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工業增加值8.59億元和15.68億元,下降9.4%和11%。
2018年,香洲區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6.3%,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6.7%,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其中,醫藥製造業增長7%,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8.6%,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增長42.4%,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增長16%。
2018年,香洲區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2.1%,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0.9%,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其中,高端電子信息製造業增長8.5%,先進裝備製造業增長3.4%,石油化工業增長20.4%,先進輕紡製造業增長49.9%,新材料製造業下降10.8%,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業增長2.5%。
裝備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8%,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8.1%,比上年下降4.7個百分點。其中2018年,香洲區,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1%,儀器儀表製造業增長61.6%,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下降3.8%,專用設備製造業下降17.9%。
2018年,香洲區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287.37億元,同比增長15.8%。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集體企業產值1.3億元,下降8.1%;股份制企業產值996.83億元,增長23.8%,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7.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產值287.64億元,下降4.9%。輕工業產值539.92億元,增長31.7%;重工業產值747.45億元,增長6.9%。規模以上輕、重工業產值的比例為41.9:58.1。
2018年,香洲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4.4%。實現利潤總額227.96億元,同比下降26.8%。虧損企業62家,虧損面18.5%, 虧損額合計5.96億元,同比增長71.0%。
截至2018年末,香洲區擁有資質等級以上獨立核算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209家。全區建築業實現總產值200.64萬元,同比下降12.2%。

第三產業

2018年,香洲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28.3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利潤總額87.32億元,增長17.4%。其中,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1.8%,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4%。

交通運輸

公路

香洲區境內有粵西沿海高速、京珠高速江珠高速太澳高速四條高速公路。

鐵路

廣珠城際鐵路由北面的廣州市廣州南站途經佛山順德區、中山市,南至珠海市拱北口岸的珠海站(又稱珠海拱北站),整條線路總長177.3千米,設計速度250千米/小時,其中廣州南站至珠海站為116千米,廣州南至珠海北為93千米,小欖站至新會站為26.328千米,珠海機場支線為35.3千米,並經延伸線連線珠海機場,又設一支線由中山市小欖鎮經中山市古鎮,跨西江,連線江門市新會區會城街道東甲,設珠海北站珠海站明珠站前山站

城市軌道交通

珠海現代有軌電車1號線是珠海市運營的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於2017年10月13日正式開通運營,全線途徑香洲區。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底,香洲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80所,其中,公辦學校58所,包括國小42所、國中16所;民辦學校22所,包括國小1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7所和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教職工人數11576人,其中公辦學校教師 5819人,民辦學校教師5757人;學生127769人,其中公辦學校學生87023人,民辦學校學生40746人。

科技事業

截至2018年底,香洲區發明專利授權資助1587件,PCT國際專利申請資助331項;全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94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788家,占全市的38.3%。2018年,全區擁有省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3家,省級以上創新平台116家。新增2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4家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9家市級重點企業技術中心和6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目前全區在冊科技企業孵化器11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4家、市級2家。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香洲區有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9個鎮(街道)設有綜合文化站,其中,省特級5個,省一級2個,省二級1個,省三級1個;126個社區均設有社區文化中心和專供未成年人活動場所。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末,香洲區設有社區衛生機構74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62個。全區民營醫療機構共有129家,其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70家,門診部16家,社區衛生站16家,診所27家。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509人,執業及助理醫師1126人,註冊護士997人。 2018年,香洲區實有床位425張。

體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香洲區共有各類體育組織79個,體育總會1個,單項體育協會22個,體育健身輔導站126個。全年培訓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428人左右,7人獲得三級運動員技術稱號。

歷史文化

文物古蹟

香洲區有竹仙洞、楊氏大宗祠、石溪摩崖石刻群等20多處全國、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方言俚語

香洲區所在的珠海原屬香山。據清末民初的《香山縣鄉土志·人類》記載,在香山一帶有客民、畲、瑤、疍民和盧亭等族類,因此古代香山地區有幾種不同的方言。近代以後,香洲區以粵方言為主。1953年後,隨著非粵籍人員的遷入,香洲地區出現北方方音。80年代後,非粵音人口大批遷入,但香洲方言仍以粵方言為主,其他方言為輔。
香洲區粵方言根據其內部差異,有城區南部粵語音系(香洲以西和西南的前山、灣仔和橫琴等地,其除灣仔有部分人講水上話以外,其餘均以操粵語為主,其中以前山話為主)、城區北部粵語音系(香洲以北的唐家、金鼎)和南屏鎮部分村的粵語音系、水上話(屬粵方言範疇,但與珠海本地粵音差異較大,以至本地人視為另一種方言。香洲區的南屏、唐家有很多居民操水上話,灣仔、南水、前山、拱北等地雖有疍民,但極為分散)。
客家話主要流行於香洲的夏美、里外神前、華子石、胡灣、蚝隊,前山的東坑村,灣仔的連屏、銀坑、南聯,金鼎鎮的永豐等。閩南話主要流行於拱北關閘一帶及淇澳。
20世紀90年代至2004年,許多外地農民和商人遷往定居或承包土地,因此,香洲區域的方言除粵方言、客家話、閩南話外,廣西、潮汕、高州等地話也開始流行。由於學校推行國語,學生會聽能講國語。同時,隨著國語逐漸流行,講國語的外來人口不斷增加,並與當地居民來往密切,香洲區會聽能講國語的人越來越多,基本普及國語。

傳統節日

冬至
一般在公曆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後。此日白晝最短,其後白晝漸長,故謂“冬至陽生”。香洲有“冬至大過年”的俗諺。是日,合家團聚,燉美酒烹魚肉,宰雞殺鴨,先祭拜各路天神及列祖列宗,再吃一頓豐盛的晚餐。也有蒸粉果、制糍糕,並於冬至前舂粉,以備農曆新年做年糕等之用,叫“冬前粉”。另外,以前轉讓田地、房產往往都在八月中秋之日言定,並先付部分價款,冬至則是各種契約正式簽訂和履行之日。建國後,祭祖、簽約等活動逐漸消失。
清明
墓葬已逐步向公墓形式過渡。提倡火葬後,部分逝者的骨灰盒不予墓葬而置於殯儀館中,清明時後人去殯儀館瞻仰憑弔。學校組織幹部學生到革命先烈陵園掃墓,請老一輩革命者講述先烈業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乞巧節
農曆七月初七夜,俗稱七夕,也叫“乞巧節”。逢之,相好的姐妹們相約一清靜地方,擺果品,燃香燭,向天遙拜乞巧。另外浸冬瓜水。初七早太陽未出來之前,到井裡挑水,倒在已洗乾淨的放有新鮮冬瓜的缸里,並用白灰把缸口封閉,一年或幾年後開封,缸里的冬瓜變成金黃清涼的冬瓜水。冬瓜水有清熱解毒作用,在缺醫少藥的情況下,它成為家庭必備的保健良藥,初七浸制汲的是乾淨無毒的聖水。如果是其它日子的水,浸出來的冬瓜就會變黑或生蟲。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在七月初一前後把谷浸濕,盛於碗碟,到初六、七開始發芽,後擺於露天。

風景名勝

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原稱伶仃洋大橋,是連線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長55千米,其中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578千米,海底隧道長約6.75千米,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同時,港珠澳大橋是國家高速公路網中G4-京港澳高速以及G94-珠三角環線高速的部分路段。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是全球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生產和安裝技術有一系列創新,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術提供了獨特的樣本和寶貴的經驗。
農科奇觀
農科奇觀位於珠海市梅溪雙龍山下,占地2000畝,是直屬珠海市的農業科研示範基地,是中國最早開放的農業旅遊觀光園,同時也是一個環境優美、展示高科技農業的現代觀光農場。依靠現代農業高科技,農科奇觀創造出無土種植而開花結果,四季常青的神話。在這裡,水槽上種出各種珍稀奇特的蔬菜瓜果和又大又甜的哈密瓜;碎石中栽培出嬌艷欲滴的紅玫瑰;瓶子裡育出有花中幽客之稱的蝴蝶蘭。農科奇觀現已成為集旅遊觀光、學生旅館、第二課堂於一體大型綠色生態旅遊景區,其中的“高科技無土培植觀賞中心”、“珍奇瓜果蔬菜園”、“八卦田園”、“溪流捕魚”、“林蔭野炊”等十多處景觀和項目。
共樂園
共樂園始建於宣統元年(1900年),原名“小玲瓏山館”。民國10年(1921年),改名“共樂園”,寓與民同樂之意。民國21年(1932年),唐紹儀公開將共樂園捐獻給唐家村。進入公園不遠,有一座典雅的石牌坊,這原為共樂園園門,門額“共樂園”三字,為唐紹儀手跡;聯曰:“百年樹人十年樹木”,“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為當年汪精衛的手書。園內有多種樹齡近百年的名貴樹木,有株羅漢松乃唐紹儀於民國9年(1920年)栽種。田園別墅前有株檸檬桉樹、挺拔參天,是京劇藝術梅蘭芳應邀遊園時親手所值。園內還有一棵國內稀有的日本樹種黑松,是孫中山先生得知唐紹儀建共樂園時特贈種的。民國21年(1932年)唐紹儀贈予唐家村,讓村民休憩娛樂。
珠海漁女
珠海漁女珠海漁女
珠海漁女雕像位於珠海風景秀麗的香爐灣畔,是珠海城市的象徵。該雕像建成於1982年,是中國著名雕塑家潘鶴所作,由花崗岩石材10噸,分70件組合而成,通高9.9米。

著名人物

中國第一個留美學者、教育家容閎,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清朝駐夏威夷王國第一任商董、領事陳芳,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工人運動領袖蘇兆征,華南地區第一位馬克思主義傳播者楊匏安,興中會重要成員容星橋,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林偉民,實業家唐廷樞徐潤,僑商、大新公司創始人蔡昌,文學家蘇曼殊,嶺南才子鮑俊,粵劇編劇家唐滌生,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容國團,版畫家古元等。

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4日,香洲區入選中國工業百強區。
2018年12月,香洲區被民政部確認第三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