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求學時期 清
道光 八年(1828年)深秋,容閎出生在廣東
香山縣 一戶貧困農家。此時,原屬香山縣的小島澳門已被葡萄牙殖民者占租近三百年。
從康熙朝後期直到
鴉片戰爭 前,清朝一直實行禁教政策。但是,西方傳教士一直沒有停止悄悄在中國沿海傳教的活動,並為貧窮人家興辦一些醫院和學校,以吸引人入教。葡占澳門,自然成為傳教的大本營。
道光十五年(1835年),七歲的容閎跟隨父親前往澳門,併入讀當時仍附設於倫敦婦女會女校之
馬禮遜 紀念學校(MorrisonSchool),由獨立宣教士
郭士立 (原屬荷蘭傳道會)之夫人負責教導。道光十九年(1839年)中英交惡,郭夫人因此離開澳門,但容閎仍於馬禮遜紀念學校就讀。同年美國教育家勃朗(Rev.Samuel Robbins Brown)牧師抵達澳門,馬禮遜紀念學校正式獨立。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由於香港被割讓給英國,故馬禮遜紀念學校遷往香港,容閎亦隨之遷往香港繼續學業。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底,勃朗校長夫婦因病準備返美,臨行前表示願意帶三五名學生一同赴美留學。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1月)初,勃朗牧師返回美國,離開時帶同容閎、
黃寬 及
黃勝 三人前往美國留學。4月12日,到達紐約,於麻省之孟松預備學校(Monson Academy)就讀。道光三十年(1850年)畢業後考入耶魯學院,為首名於耶魯學院就讀之中國人。鹹豐二年(1852年),容閎入籍美國。鹹豐四年(1854年),容閎以優異的成績從耶魯大學畢業,獲文學士畢業,其後返回中國,曾在廣州美國公使館、香港
高等審判廳 、上海海關等處任職,後為上海寶順洋行經營絲茶生意。
投身洋務 容閎最先把中國近代化的希望寄托在太平天國運動上,
鹹豐 十年(1860年),出於對
太平天國 的同情,冒險前往天京(今江蘇南京)考察。向
洪仁玕 提出組織良好軍隊、設立武備學校及海軍學校、建立有效能的政府、頒定教育制度等建議七條並表示如被採納,願為太平天國效力。洪仁贊成其建議,但礙於形勢,無法實行。但“未敢信其必成”,對
洪秀全 授予一枚四等爵位的官印堅辭不受。
容閎 同治二年(1863年),到安慶謁見曾國藩。同治三年冬,受
曾國藩 委派,為籌建
江南製造局 赴美採購機器,次年回國。所購100多種機器,成為第一個洋務企業——江南製造總局的主要設備。曾國藩遂保舉容閎以五品候補同知銜,任江蘇巡撫
丁日昌 的譯員。容閎先後翻譯了《地文學》、《契約論》等書。同治五年,曾國藩採納容閎建議,在江南製造總局內設立兵工學校,培養機械工程技術人員。同治七年,容閎上書江蘇巡撫丁日昌,轉呈軍機大臣兼總署大臣文祥,提出四條建議。同治九年,容閎又向曾國藩提議派學生官費赴美留學。曾國藩與李鴻章商議後奏報清廷獲準,
陳蘭彬 、容閎分任幼童出洋肄業局正、副委員。容閎在滬、粵、港共招生120名,從同治十年至十三年4年間,每年派出30名赴美留學。
1875年(光緒元年),容閎並任出使美國、
西班牙 、
秘魯 三國副大臣,直至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學生為止。
參與維新 由於對
洋務派 失望,光緒七年至光緒二十年(1882-1894)又僑居美國。光緒二十四年(1894年)7月,
中日甲午戰爭 爆發,身在美國的容閎一直坐臥不安,焦灼地關心戰事,為祖國命運擔憂。他通過關係給湖廣總督
張之洞 寫信表示願回國效力。張之洞馬上復電,要容閎回國商議。從1896—1898年間,容閎通過各種渠道向清政府提出種種興國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出設立國家銀行、修築全國鐵路兩大建議,但最後卻因官場腐敗內斗被朝廷否決。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6月中旬,
光緒皇帝 正式頒發“明定國是”詔書,
百日維新 正式開始。9月21日,維新失敗。容閎冒險潛逃出京,避居
上海租界 。
走向革命 容閎塑像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唐才常 的
自立會 在上海改稱“
中國國會 ”,被推為會長,並負責起草英文對外宣言。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9月,一些革命黨人在香港開始策劃奪取廣州的起義,決定事成後推舉容閎為政府大總統,但容閎認為應當推舉
孫中山 為大總統。雖然革命派的幾次起義全都失敗,但容閎在美仍積極活動,聯絡了美國軍事專家
荷馬李 (Homer Lea)和財政界重要人物布思(Charles Beach Bothe),計畫籌款,訓練武裝力量,支援中國革命。此後,容閎一直努力此事。旅居
新加坡 的孫中山,與容閎通信頻繁。
宣統 二年(1910年),邀孫中山赴美會談,表示支持革命。
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 爆發,
武昌起義 成功。12月19日至29日,容閎連續寫三封信給革命黨人
謝纘泰 ,熱烈歡呼推翻帝制的偉大勝利。同時詳述了自己對革命發展的觀點。
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政府大總統,致函祝賀孫中山就任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第二天便親筆寫信給容閎,誠邀他歸國擔任要職,並寄去一張自身近照。4月21日上午,容閎病情繼續惡化,搶救無效,逝世於美國康州哈特福德城沙京街寓所,終年84歲。
主要成就 促成上海江南機器製造局的設立
同治四年(1865年)9月20日,李鴻章在上海設立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 (又稱江南製造總局、江南製造局、上海機器局、上海製造局)。這是清政府洋務派開設的規模最大的近代軍事企業。李鴻章以4萬兩白銀在虹口買下美商的旗記鐵廠,並將蘇州洋炮局的部分機器和曾國藩派容閎從美國買回的機器,以上海洋炮局併入鐵廠,成立江南製造總局。上海江南機器製造局是中國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機器廠。
江南機器製造局 組織第一批官費赴美留學幼童
同治 七年(1868年),向
清政府 提出以選派幼童出洋留學為重點的四項條陳。同治九年(1870年),在容閎的反覆勸說下,曾國藩終於表示願意向朝廷奏請派留學生。獲得朝廷的批准,同治十年(1871年8月)成立“幼童出洋肄業局”,由
陳蘭彬 任出洋局委員、容閎為副委員。陳蘭彬負責留學學生在美期間的中文學習,容閎則負責孩子們在美國的教育,直至同治二十年(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學生為止。
這批留美生中從事工礦、鐵路、電報者30人,其中工礦負責人9人,工程師6人,鐵路局長3人;從事教育事業者5人,其中清華大學校長1人、北洋大學校長1人;從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領事、代辦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長1人、副部長1人,駐外大使1人,國務院總理1人;從事商業者7人;進入海軍者20人,其中14人為海軍將領。總之,除早亡、留美不歸和埋沒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中國的現代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個人著作 《
西學東漸記 》,原書名為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書中記錄了清末官派幼童留學美國的始末,也回憶了作者坐言起行,心懷天下,勞碌奔波,實踐教育救國,投身維新改良運動的傳奇經歷。從《西學東漸記》附錄和傳記資料中,人們更可以看到為祖國鞠躬盡瘁的容閎,晚年如何從溫和的改良主義徹底轉變,支持和參與孫中山先生推翻君主專制的民主革命。因此,《西學東漸記》堪為近代中國西學東漸和中美交流歷史的經典文本。
《西學東漸記》(原版系英文,名為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1981年、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據商務印書館1915年中譯本(
惲鐵樵 、徐鳳石譯)標點重印,並收入《
走向世界叢書 》。2012年以《
容閎回憶錄 》之名問世。
人物評價 《容閎評傳》(作者:陳漢才):容閎是中國近代化的卓越先驅,是偉大的愛國者。他自幼至青少年時代,都接受了系統的西方教育,後留學於美國著名學府耶魯大學。為了使“西方之學術,灌輸於中國,使中國日趨於文明富強之境”,他大學畢業後毅然回到了祖國。他首倡、策劃、促成和領導了近代中國第一代官費留美學生的派遣,積極從事社會改革活動,向太平天國和清政府多次建言建立和發展中國近代軍事、政治、文化的一系列主張,竭力倡導發展民族經濟、教育事業和實業,提出了發展中國近代鐵路、水運、礦業、商業、建立國家銀行的美好藍圖,後來又投身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運動,晚年又支持、參加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鬥爭。他的一生順乎歷史潮流,與時俱進,為西學東漸、富強國家而不懈奮鬥,為中國近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杜吉爾(牧師、容閎美國的朋友):他所做的一切,飽含著他對祖國最真摯最強烈的愛——因為他是一個愛國者,他從頭到腳,每一根纖維都是愛國的。他熱愛中國,他信賴他,確信他有遠大輝煌的前程,配得上他那高貴壯麗的山河和他那偉大悠久的歷史。
《容閎傳》(
劉中國 、
黃曉東 ):“胸懷松柏之志,常葆赤子之心,孜孜不倦地致力於謀求中國的復興與富強。”“愈挫愈奮,愛國之心,堅如磐石,百折不撓,九死不悔。”
後世紀念 1876年
耶魯 授予容閎法學博士學位。他的畫像懸掛在耶魯校園與同樣畢業於該校的
布希 、
柯林頓 等政界名人肖像並排一起受學生瞻仰。1998年,容閎誕辰170周年,耶魯大學所在的美國
康乃狄克州 宣布,將9月22日(當年第一批中國幼童在美入學的日子),公訂為“容閎及中國留美幼童紀念日”。
容閎故居 容閎故居
容閎故居位於廣東省珠海市
香洲區 南屏鎮 南屏村 西大街三巷1號”。而當年,南屏村西大街三巷原來叫“輔仁巷”,這是容閎出國後回家鄉給起的名字。故居大門向東,泥地夯土牆,建於清代中期。容閎故居原由兩前廊、天井、大廳、東西邊兩長屋、後斗(廚房)七個部分組成,東西寬約10米,南北長約20米,面積約200平方米。
容閎國小
在美國紐約市
曼哈頓 的
唐人街 ,有一座最高的大廈,叫做孔子大廈,大廈下有一所國小。為了紀念容閎,又命名為容閎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