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斗門區文化館是珠海市斗門區的展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珠海市斗門區文化館
- 地理位置:珠海市斗門區井岸鎮江灣中路2號
珠海市斗門區文化館是珠海市斗門區的展館。
珠海市斗門區文化館是珠海市斗門區的展館。所獲榮譽2019年11月12日,珠海市斗門區文化館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獲得對“漢族傳統婚俗(斗門水上婚嫁習俗)、裝泥魚習俗”的保護資格。12021年11...
郭幸福,男,漢族,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漢族傳統婚俗(斗門水上婚嫁習俗),申報地區:廣東省珠海市。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珠海市斗門區文化館(珠海市斗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漢族傳統...
珠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建設文化強市的實施意見》,推動斗門區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鞏固廣東省“南粵錦繡工程”文化先進區成果,進一步增強文化凝聚力、感召力,提升文化軟實力、競爭力,實現文化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根據《斗門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斗門區文化事業發展實際,特制定斗門區文化事業...
珠海市斗門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是珠海市斗門區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局長是樊青。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省、市有關文化、旅遊、體育、廣播電視工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推進相關領域體制機制改革。 (二)擬訂全區文化、旅遊、體育、廣播電視領域產業發展、人才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推進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高...
周翠蘭,現任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人物履歷 現任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工作分工 負責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對外文化藝術交流、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及活化利用、廣播電視管理、旅遊開發和宣傳推廣工作,分管文化廣電股(文物保護股)、旅遊促進股,聯繫區圖書館...
尤其擅長裝風鱔。李文興,男,陳錦明的徒弟。自幼跟隨陳錦明學習捕魚和裝風鱔,由於勤奮好學,很快上手,常年活躍在黃金水域抓捕裝風鱔。保護措施 2018年7月13日,珠海市斗門區文化館獲得斗門裝風鱔的保護資格。社會影響 彩繪 2023年,在黃金村村級文化服務場館進行非遺牆繪,其中包括斗門裝風鱔。
斗門區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南端,珠海市西部,東臨中山市,南與金灣區相連,西面和北面與江門市接壤。轄區面積674.8平方千米。地形地貌 斗門區境內地形特點是低山突屹,平原寬廣,孤丘眾多、水道交錯、河涌密布、灘涂淤積、浮露迅速。地形特徵可概括為“二山三水五分田”。境內東北部低於西南部山丘邊緣的沖積地帶高於...
曾主持參加珠海市斗門區藝術巡遊、斗門鎮五一、勞動節藝術巡遊和鑼鼓櫃演示項目活動。以及周邊鄉村、地方大型鑼鼓櫃表演活動。2018年6月,鄺池安被確定為斗門區區級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代表性傳承人。社會影響 主要活動 1990年10月28日,斗門鑼鼓櫃應邀參加珠海市建市10周年慶典,接受江澤民、楊尚昆等國家領導人的...
水上婚嫁體現了疍家人的勤勞勇敢、仁愛禮儀、衣著服飾的樸素、家居陳設的大方、民歌創作的真實,致使疍家文化魅力影響著整個大灣區。疍家文化生態保護區 來自斗門區的珠海市人大代表沈俊校,在當地任文化館館長,多年來他熱衷保護疍家文化,讓疍家文化傳承在珠海重新煥發活力。多年來他呼籲珠海創建疍家文化生態保護區,...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裝泥魚習俗項目保護單位珠海市斗門區文化館(珠海市斗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估合格。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8年10月20日,乾務鎮第六屆“裝泥魚”習俗比賽在沙龍涌舉行。2019年10月28日,斗門區乾務鎮舉行第七屆“裝泥魚”習俗比賽。
年作為團隊核心參與客家文化進校園教師團隊,分別在深圳大學附屬教育集團實驗國小、南山國小任教。2023年9月 年參與珠海市斗門區文化館舉辦的斗門區第八屆民俗文化展暨“非遺耀金秋”系列活動“白蕉客家竹板山歌展演”2023年12月31號 參與珠海市斗門區文化館舉辦的“守護傳承,啟航新春”元旦非遺展示展演“白蕉客家竹板...
鄺金鼻(1939年—2010年8月15日)漢族,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人,出生於1939 年,中共黨員,中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1960年肄業於中山縣中山紀念中學。1960年參加工作,歷任中山縣及斗門縣中、國小教師,斗門縣文藝宣傳隊創作員,斗門縣文化館文學輔導幹部、副館長、館員,斗門縣文化局副主任科員,斗門縣文聯副主席,...
2010年06月20日,從珠海市斗門區宣傳部獲悉,有著240多年歷史的傳統習俗“裝泥魚”,日前正式成為新入選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斗門區將通過建立泥魚生態保護區保護瀕臨失傳的傳統技藝。裝泥魚這一種傳統手工技藝起源於清乾隆三十年間(1765年),由於泥魚表皮非常光滑,經常在淺灘上跳躍或爬行,很難徒手捕捉,村民們...
白蕉客家竹板山歌,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白蕉鎮民間音樂,珠海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白蕉客家竹板山歌是傳統山歌的一種表演形式,其節奏比普通的山歌更鮮明,更富有表現力,它聲情並茂,感染力強。其對唱、表演唱等演唱形式更豐富多彩;繼承和發揚了《詩經》的遺風,與欽定文學、文人作品截然不同。2009年3月23日,...
德育工作以開展少先隊工作為創建特色,培訓了一支優秀儀仗隊,多次獲得區舉辦的花樣操比賽一等獎,少先隊工作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和教育學生,多年被評為斗門區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在創建“文明校園”工作方面,本校多年奪取了區一等獎。學校舞蹈隊多次參加區比賽均奪取優異成績,近年來在珠海市文化館的幫助指導下,...
2008年,寧海縣政府立項規劃籌建十里紅妝博物館新館。2018年,浙江省寧海縣的十里紅妝博物館新館建成。截至2019年末,寧海縣十里紅妝博物館有藏品1060件。2005年,寧海縣十里紅妝博物館被國家旅遊總局評定為5A級旅遊資源。2007年,寧海縣十里紅妝博物館被浙江省人民政府確 定為進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沿革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