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傳統婚俗(斗門水上婚嫁習俗)

漢族傳統婚俗(斗門水上婚嫁習俗)

漢族傳統婚俗(斗門水上婚嫁習俗),廣東省珠海市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斗門水上婚嫁習俗是珠海市斗門區白蕉、上橫、斗門、乾務、井岸等鄉鎮的疍家居民傳統婚嫁習俗,誕生於清代初期,至清同治光緒年間發展成熟,清末民初達到鼎盛。斗門水上婚嫁習俗的形式繁複多樣,講究禮儀,有比較固定的程式和約定俗成的禮儀,主要內容包括“坐高堂”“上頭”“嘆家姐”“花船迎親”“拜堂”“回門”等。

2008年6月7日,廣東省珠海市申報的漢族傳統婚俗(斗門水上婚嫁習俗)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Ⅹ-9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族傳統婚俗(斗門水上婚嫁習俗)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廣東省珠海市
  • 遺產編號:Ⅹ-98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漢族傳統婚俗源遠流長,《禮記·昏義》中說:“夫禮始於冠,本於昏,重於喪祭,尊於朝聘,和於射鄉,此禮之大體也。”數千年來,漢族婚禮一直被視為儒家之“禮”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周代起,“六禮”(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成為一種規範性的習俗,在整個封建社會的婚姻生活中持續發揮著重要作用。進入近現代以後,隨著社會的變遷,傳統的“六禮”從根本上宣告消歇,但在一些地區仍然保留著“六禮”習俗及其他傳統婚俗的遺存。
漢族傳統婚俗(斗門水上婚嫁習俗)
斗門水上婚嫁習俗
斗門水上婚嫁是珠海市斗門區白蕉、上橫、斗門、乾務、井岸等鄉鎮的疍家居民傳統婚嫁習俗。根據史料記載,這一帶明代已有疍家人居住,清代初期,水上婚嫁習俗已開始在此地疍家人中誕生,至清同治光緒年間發展成熟,清末民初,水上婚嫁習俗在珠江三角洲的沙田地區達到鼎盛。

民俗內容

斗門水上婚嫁習俗的形式繁複多樣,講究禮儀,有比較固定的程式和約定俗成的禮儀,主要內容包括“坐高堂”“上頭”“嘆家姐”“花船迎親”“拜堂”“回門”等。整個婚俗與當地居民生活的環境緊密聯繫在一起,其中的“花船迎親”,向“船太公”“海龍王”敬拜等內容均明顯帶有“水”的特徵。在水上婚嫁習俗中,沙田民歌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成為整個婚俗的有機組成部分。
1、“夾年生”
男子家長請媒婆代為尋找對象,由媒婆上門提親,雙方家長認可,再對照兩人生辰八字,若無五行相剋相衝,即可定下親事,此稱“夾年生”。解放後,自由戀愛風氣漸成,水鄉青年男女在河岸埂基處以鹹水歌對唱形式進行擇偶戀愛,當地水鄉居民稱為“偷豆”。
漢族傳統婚俗(斗門水上婚嫁習俗)
斗門水上婚嫁習俗
2、“拿茶葉”
男方代表與媒人一起,備茶葉、糖果、禮餅、芝麻、檳榔、綠豆、酒肉等到女方家訂親,女方家同意後開出禮單,男方討價還價,此過程俗稱“拿茶葉”。
3、“擇日”
男方選擇兩個吉日為娶新娘的日期,如所定之日頭三天沒有發生不吉利的事,就用第一吉日,否則用第二吉日。
4、“使日”
女方家長同意所定的日子,稱為“使日”,“使日”後,雙方開始準備婚禮的一系列事直。
5、“起廚”
在舉行婚禮的前兩天,男女雙方家庭均各自在門前空地搭起竹棚,架起爐灶,為準備酒菜和婚嫁禮儀提供場所。稱為“起廚”。
6、“坐高堂”
“坐高堂” 又稱“坐夜” 。婚禮前一晚,在男方家舉行坐高堂儀式,堂上排列祖先神位,廳中擺放八仙台,兩邊點上大紅喜燭,兩燭中間安放花枝米籮、針線籃和一碗酸薑,米籮中插一株橘樹,上面掛滿橘仔和利是封,地上鋪草蓆,新郎在正中席地而坐,會友(伴郎)左右相伴。點燭當夜,竹棚中央掛起成家立室的字樣,表示新郎已經長大成人,可以成家立室。坐高堂要進行拜席、拜錢盒儀式。
漢族傳統婚俗(斗門水上婚嫁習俗)
斗門水上婚嫁習俗
“拜席”是新郎弟弟送給哥哥一張新席,新郎用子“坐高堂”儀式,儀式完畢後將新席放在婚床上,寓意兄弟手足之情永不分。“拜錢盒”是請長輩宣讀禮金、禮物數量,新郎收一半回一半,然後敬茶敬酒。親戚和會友們在新郎家圍坐一堂,唱起古老的鹹水歌,燭光不滅,歌聲不止,這種熱鬧的場面叫坐高堂。歌詞:新郎哥,才貌全,未曾擇日去裝船。裝得十丈票頭別五丈,四分落墨五分渡船。裝得船頭拂銀篸,裝得船肚賺錢艙。船尾裝成出貴子,出得五男二女又齊全。兀字上頭加一點,兄弟同科中狀元。
7、“上頭”
“上頭”俗稱梳頭。 新郎坐高堂後“脫合”(家中沐浴更衣),當喜燭在雞啼燃盡時,男家請兩位夫妻齊全、兒女眾多的好命男性長輩當梳頭公,在太公神位前點燃紅燭,為新郎梳頭,梳頭公手持梳子,從上至下順勢而梳,大聲誦讀吉利祝詞: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髮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梳誦完畢,即端來三碗甜湯圓,兩碗孝敬梳頭公,另一碗由新郎自吃兩三個後敬奉太公神位。
8、“嫁儀”
姑娘出嫁前一天,女家邀請8到10名姐妹作伴娘,幫助做酒設席,宴請親朋好友。晚飯後舉行“嘆家姐”的儀式:“妹一一我東基望過西基,有棵黑葉荔枝叫姐唔好嫁住,你做多兩年大姐,未算為遲。姐一一有心攞蝦趁水落,晤系水大返流算你恨遲。”出嫁之日,女家請兩位夫妻齊全、兒女眾多的“好命”女性梳髻,髻梳得又長又高,象徵長命富貴。穿起新娘的衣裳,新娘有兩條圍裙,上繡蝴蝶、龍、鴛鴦、並蒂蓮、魚等吉祥的圖案,一條在新娘出嫁時圍上,另一條要到男家敬茶時圍上,寓意“裙大裙細”好生好養,戴上耳環、銀鏈、跪拜父母,在家中等候男方迎親船的到來。出嫁 吉時,男家接親船泊岸後,男家、女家各放一塊跳板,男家的跳板一定要比女家的跳板稍長。新娘圍一條七尺紅布條,手捧一碗米,一出家門就把米交回弟弟捧回家倒進米缸,寓意弟弟豐衣足食。新娘手持鏡子和扇子,由嫂子背起,大妗姐撐傘,在伴娘們簇擁下,走三步退兩步,一步三回頭,依依不捨,走到涉頭,先踏一下女家跳板,放下新娘,再由男家迎親阿嫂引領新娘從男家跳板上走入迎親船,嫁妝也隨即搬上船。在船上,新娘“松攏”,“松攏”就是新娘打開攏(攏即嫁妝中的木箱),從親友送的布料中拿出一塊交回給弟弟或妹妹,寓意有來有回。新娘嫂子給新娘奉上雞疍甜茶,第一杯敬太公,第二杯敬龍王,第三杯新娘自喝。然後,女家嫂子給新娘“松頭”。伴娘們送到埗頭(碼頭)止步,在岸上唱起鹹水歌向新娘告別。
9、“迎親”
迎親時男家備一條船、兩雙槳、一條跳板、一對撐籬、一塊蓆子、四隻椰子、一對公雞、一對鴨子、兩塊豬肉、一斤幾兩谷和一把扎有紅繩柏的雨傘,船上掛起一雙寫上“×府迎親”的紅燈籠和一面紅旗。迎親者有:四個會友帶上兩張一式兩份的迎親帖,一個司香婆(司理香燈的婆子),一個手抓葵扇的媒人婆和兩個家嫂,新郎是不隨船去迎親的。迎親船出發時,鑼鼓炮竹齊鳴,中途不許停留,駛過新娘家門口後,待女家敲鑼打鼓時再調轉船頭,方可泊岸。媒人前頭走,會友後面跟,送上迎親帖、禮金、聘禮,清點交接,新娘父親鄭重地在迎親帖上籤上“領謝”二字和姓名,新娘出嫁放行。
漢族傳統婚俗(斗門水上婚嫁習俗)
斗門水上婚嫁習俗
10、“拜堂”
迎親船回到新郎家,媒婆帶領新娘,大妗姐邊走邊撒米,新娘跨過門口火盆,在新郎的迎接下進了夫家。
新娘在祖先神位上放上鏡子和扇子,換上新圍裙,穿上新鞋拜堂。新郎家客廳正中供奉歷代祖先神位,裝著香火,放著點燃的煤油燈,兩碗甜湯圓、筷子、蘋果、肉餅、三個小酒杯和三個茶杯。神台旁邊擺放一張八仙桌,桌上擺放兩個小圓盆,盆里裝上米,上面蓋上紅紙,每個盆上放兩塊紅糖和一塊生薑,各插上一枝紅喜燭。新娘在男家嬸嬸的帶領下,向祖宗神位上香敬拜,並奉上酒和雞疍甜茶。拜祖後,新郎新娘拿著香燭到房前屋後拜土地。拿著甜茶跪拜父母,向長輩敬“過堂茶”。長輩們有的故意不接新娘遞過來的甜茶,要新娘唱歌,一唱就是十首八首,直到滿意了才飲下這杯茶。這就是“扭歌仔”。喝過“過堂茶”的長輩,以“利是”或首飾回禮。傍晚,男家擺上多桌喜酒,宴請親朋好友。
11、“渡水飯”
新娘的金蘭姐妹在新娘被迎親船接走之後便步行到新郎家,點燃鞭炮,男方會友出門迎接眾姐妹入新郎竹棚一同吃飯。眾金蘭姐妹主要是到男方家裡陪伴新娘渡過新婚的第一個陌生夜晚,並在新娘斟“過堂茶”時幫新娘“扭歌仔”。更為重要的是會友接觸,尋找心上人。
12、“玩新娘”
“玩新娘”又稱鬧洞房。 晚宴結束後,親友按輩份坐在一起,由新娘逐一敬茶。受敬者一般提出條件讓新娘唱歌,新娘能唱即唱,否則由金蘭姐妹代唱。敬完親戚茶,新娘的金蘭姐妹與新郎的會友對唱,年輕人乘機尋找心儀的對象,回去後托媒說親。
13、“回門”
婚後第二天,新婚夫婦回娘家,帶糖果點心和兩棵頭尾完整的新鮮綠葉甘蔗孝敬岳父岳母,當天去當天回,娘家送給女兒一窩雛雞,帶回甘蔗,俗意是祝願女兒女婿今後家業興旺發達,善始善終,白頭到老,生活甜甜蜜蜜。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斗門水上婚嫁習俗在備婚宴、接新娘、拜高堂、會歌友等幾個環節上,以船為交通工具,以歌來貫穿婚嫁活動的全過程,具有明顯的水鄉文化特徵,對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疍家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漢族傳統婚俗(斗門水上婚嫁習俗)
斗門水上婚嫁習俗
斗門水上婚嫁顯示出獨特的水鄉風情,加深了當地民眾的文化認同感,進而成為維繫海外僑胞、港澳同胞鄉情的精神紐帶。
傳承狀況
由於受西式婚儀衝擊,斗門水上婚嫁正面臨改變甚至消失的危險,亟待搶救保護。
傳承人物
郭幸福,男,漢族,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漢族傳統婚俗(斗門水上婚嫁習俗),申報地區:廣東省珠海市。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珠海市斗門區文化館(珠海市斗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漢族傳統婚俗(斗門水上婚嫁習俗)”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漢族傳統婚俗(斗門水上婚嫁習俗)項目保護單位珠海市斗門區文化館(珠海市斗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5年5月27日,35對新人來到珠海斗門區南澳村參加集體婚禮,體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斗門水上婚嫁。
2018年10月,珠海斗門區舉辦第八屆“斗門水上婚嫁”集體婚禮,來自中國的18對新人參與集體婚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