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述
內容
發展現狀和面臨形勢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躍上新台階。到2017年,珠江西岸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實現產值15000億元,年均增長約15%,其中智慧型製造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節能環保裝備、軌道交通裝備、通用航空裝備、新能源裝備、汽車製造、衛星及套用等先進裝備製造業占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的比重超過40%。到2020年,珠江西岸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實現產值22000億元,年均增長約15%,其中先進裝備製造業占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的比重超過50%。
——產業鏈培育逐步完善。到2017年,初步形成智慧型製造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裝備、通用航空裝備等重點產業鏈,形成10個產值超100億元的先進裝備製造產業集群。到2020年,先進裝備製造產業鏈進一步完善,打造2-3個產值超1000億元、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先進裝備製造產業集群。
——產業組織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到2017年,形成4-5家銷售收入超100億元的先進裝備製造業骨幹企業。到2020年,形成1家以上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和一大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專、特、精、新”中小型裝備製造企業。
發展重點和布局
(一)智慧型製造裝備。
以佛山市、順德區為主,重點發展關鍵智慧型製造基礎共性技術,推進以感測器、自動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伺服和執行部件為代表的智慧型裝置的研發和產業化,大幅提高製造過程信息化水平,培育開發智慧型化生產線和數位化車間(工廠),以及高精密數控工具機及系統、工作母機等重大設備,提升重大智慧型成套裝備的集成水平,形成高度靈活、個性化、網路化的產業鏈。支持智慧型製造裝備企業在工程承包、維修改造、設備租賃等方面開展增值服務,促進企業由加工製造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到2017年,初步建成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智慧型製造裝備產業基地。到2020年,產值規模達2000億元,形成2家以上行業領軍企業。
佛山市重點發展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專用檢測儀器、機器人本體和智慧型測控裝置與控制系統,以及3D列印等智慧型裝備。積極開展智慧型製造裝備示範套用推廣,培育一批從事數位化、智慧型化系統工程的集成商。開發家電智慧型化生產線技術和設備,提升陶瓷機械、木工機械等專用裝備的智慧型化、集成化水平。
珠海、中山市重點發展感測器、智慧型儀器儀表等智慧型測控裝置和自動控制系統,加快集聚發展高端醫療器械,提升醫療器械信息化水平。積極推進紡織服裝、消費類電子、輸配電設備和工程機械等領域企業建設智慧型化示範生產線和示範數位化車間(工廠),提升裝備智慧型化水平。
江門市重點發展伺服驅動器、變頻器等伺服系統以及數控加工中心,積極推進食品行業提升裝備智慧型化水平。
陽江市積極推動“兩化”深度融合,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提升五金、刀剪、塑膠等行業裝備智慧型化水平。
以珠海市為主,重點發展以海洋油氣為代表的海洋礦產資源開發裝備和大型臨港工程裝備,研究開發可燃冰等海底能源開採技術裝備以及無人潛航器、深水機器人等先進裝備。加快建設大型深水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和特種船舶生產基地,加快提升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完善產業鏈。到2017年,基本建成大型深水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到2020年,形成產值千億元的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成為我國主要的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之一。
珠海市重點發展深水鑽井平台、海上油田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FPSO)等海洋工程裝備以及海上鑽井採油平台配套設備,加快發展正面吊、起重機械等臨港工程機械和船用高中低速柴油機,積極推進遊艇產業發展,形成產業集聚。
中山市重點發展三用工作船、多用途海洋支持船、海洋工程拖船等海洋工程輔助船、海上風電安裝船、豪華遊艇和執法船艇等,適時發展半潛船、鑽井船、起重鋪管船等高附加值船舶,積極推進遊艇產業發展,加快發展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裝備。
佛山市重點發展多功能海洋工程船和鎖緊裝置、懸臂樑滑移系統等海上鑽井採油平台配套設備,以及正面吊、起重機等臨港工程機械。
陽江市培育發展大型深水海洋工程裝備,適時發展適應世界船舶市場需求的高附加值船舶產品。
以佛山市為主,重點發展技術先進、市場前景廣闊、競爭能力強的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和裝備及配套節能服務產業,培育開發城市垃圾智慧型分選和處理成套裝備、二氧化碳綜合利用成套裝備以及污染檢測和遠程診斷系統等高端環保裝備,形成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知名品牌。到2017年,培育形成10家以上銷售額超10億元的企業,形成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環保知名企業和知名品牌。
中山市重點發展生活垃圾分選、填埋、焚燒發電、生物處理和垃圾綜合利用裝備,培育發展污水處理成套設備、煙氣脫硫設備、環境監測儀器儀表等環保設備。
肇慶市重點發展稀土永磁無鐵心電機、曳引機等高效節能電機技術和設備,培育發展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等機電產品再製造。
以江門市為主,依託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網路建設,重點發展軌道交通裝備及其關鍵系統零部件,建立健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和產品標準、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提升裝備自主化能力。加快延伸產業鏈,大力提高整車配套和生產能力。研究開發磁懸浮、真空管道等超高速軌道交通技術及相關裝備。到2017年,形成1000輛軌道交通車輛年生產能力。到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端軌道交通裝備修造產業基地。
(六)新能源裝備。
以佛山市為主,重點發展汽車整車、新能源汽車和專用車三大基地,研究和開發無人駕駛汽車等前沿技術,延伸發展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生產,形成與整車生產能力相匹配的系統配套能力。到2017年,汽車整車年生產能力超過6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年綜合生產能力超過5萬輛。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綜合生產能力20萬輛,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之一。
珠海市重點發展高檔客車、純電動客車和醫療專用車、環衛車等專用車,支持發展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鏈。
肇慶市重點依託廣州、佛山汽車整車產業,大力發展汽車發動機用各類精密鑄件、汽車電子產品、精密齒輪和其他汽車輔件等。
江門市重點發展驅動橋總成、制動器總成、半掛車車軸總成等汽車零配件,培育發展重型載貨車和高技術、高附加值專用車。
以中山市為主,重點發展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遙感三大領域,不斷推進套用概念和套用模式創新,積極拓展衛星在應急、救災、氣象監測、通用航空、智慧型交通、物聯網等套用領域,著力發展衛星導航終端及位置服務、衛星通信廣播、自主遙感信息等衛星套用產業鏈,培育開發北斗衛星空間基準授時、高解析度高光譜遙感圖像處理及套用和空間信息三維顯示等技術和裝備。到2017年,培育形成10家以上銷售額超億元的衛星套用企業,初步建立區域衛星套用產業體系。
佛山市以電子口岸的車輛、船舶監控平台為切入點,建立北斗衛星套用示範項目,積極解決北斗民用化推進過程中一系列共性技術、套用及管理問題。
以陽江市為主,重點發展精密軸承、高強度螺栓、精密齒輪和高檔液壓/氣動/密封件及系統等基礎件和通用部件的設計、製造和批量生產的關鍵技術,以及大型和特殊零部件製造及加工技術。推廣清潔生產技術,加強環境保護,建設華南地區重要基礎原材料生產基地,提升產品品質。積極延伸產業鏈,引入相關企業,規劃布局建設大型鑄鍛件、基礎部件、加工輔具和特種原材料等配套項目,提供先進裝備所需的關鍵基礎件和原材料。
建設中德生產服務業集聚區等一批中外先進裝備製造合作示範基地,建立一批檢驗檢測、教育培訓、法律服務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一批功能突出、輻射功能強的生產服務業集聚區,推動產業金融、工業設計、信息系統服務、現代物流配送、電子商務、會展等與先進制造業緊密相連的生產服務業向先進裝備製造基地集聚。順應全球先進制造業發展新趨勢,以佛山市、珠海市、順德區為主,積極發展先進制造領域的全新商業模式和合作模式,推動服務型先進制造業發展,形成高度靈活、個性化、數位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支持企業提升系統集成能力,發展產品設計、技術研發、工程總包和系統控制等業務,建立現代銷售體系。加快生產製造與信息技術服務融合,發展研發設計、第三方物流、融資租賃、科技信息服務、檢驗檢測認證、電子商務、服務外包、展覽等新業態。以信息化為紐帶,輻射推進珠江西岸各市建設為本地裝備製造產業服務的科研、銷售、商務會展等行業公共服務平台。
提升先進裝備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統籌利用資源,組織實施若干重點科技專項,在先進裝備製造業各重點領域均建成1家以上國家認定的工程中心,重點突破智慧型製造、深水海洋裝備、新能源汽車、通用航空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關鍵核心技術。對企業承擔的省級財政支持的科技研發項目,用於研發人力投入經費的比例最高可上調至30%.依託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和骨幹企業,貫徹落實國家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示範項目管理辦法,積極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提高科技成果產業化效率。在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核電、風電、污水處理等領域組織實施重大技術裝備首(台)套套用工程,力爭新產品銷售收入比重超過20%。推進形成以企業為創新主體,產學研用有效融合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體系。
組織實施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示範工程,以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重點產業園區為支撐,依託先進裝備製造龍頭項目,引導相關配套項目在周邊集聚發展,重點在智慧型製造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裝備、通用航空裝備、新能源裝備等領域延伸產業鏈,支持先進裝備製造業產業集聚區創建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和創建裝備製造區域品牌。大力支持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積極推進計算機輔助技術在先進裝備製造業研發設計環節的集成套用,以及生產管理過程的數位化、智慧型化、網路化改造,實現規模以上先進裝備製造企業信息技術的套用率達到90%以上。落實國家和省支持企業做大做強的各項政策,扶持產業集聚區內骨幹企業做大做強,支持先進裝備製造業骨幹企業進入省年度重點支持的大型骨幹企業名單,並將先進裝備製造業骨幹企業投資的重點項目優先列入省重點項目,培育50家以上智慧型製造骨幹企業和系統集成企業,形成一批核心競爭力強、主導產品優勢突出、具有總承包和總成套能力的先進裝備製造龍頭企業。
組織編制先進裝備製造業標準體系規劃,積極推動軌道交通裝備等領域骨幹企業主導或參與國際、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制(修)訂。在符合條件的先進裝備製造業集聚區,省市共建若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機構,並爭取國家支持建設一批國家級檢測機構。支持企業採用國際標準,提升裝備產品質量和可靠性。組織實施品牌商標戰略,支持自有品牌在境外的商標註冊和專利申請,促進自有品牌跨國經營與國際化發展,形成一批國際知名品牌先進裝備產品。
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以珠江西岸各市(區)為主體,以現有產業基地、開發區、產業園、新區為載體,在落實各市與央企簽訂的投資合作協定基礎上,根據本地區的區位情況和產業基礎,堅持高起點引進,精準招商,做大增量,重點引進帶動性強的國內外先進裝備製造業龍頭企業,突出產業鏈配套招商,細化產業分工,完善配套體系,加快形成優勢明顯、各具特色的先進裝備製造業產業帶。對實際投資額10億元以上的項目,由省市共同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計畫指標。招商引資活動從2015年開始連續開展3年,每年召開一次對接簽約會,力爭累計引進50家以上投資額超10億元的先進裝備製造企業。
(五)加強人才培育,完善公共服務配套體系。
不斷完善引進領軍人才和創新型科研團隊機制,在汽車、海洋工程裝備、智慧型裝備、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等領域引進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發展急需的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創新培養模式,實施職業院校(含技工學校,下同)與骨幹企業對接合作工程,確保先進裝備製造基地內的骨幹企業與職業院校建立合作關係,通過校企聯合招生招工、送崗送學等方式,發揮學校育人機制和企業用人機制的耦合作用,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有效性。積極推進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共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和生產實訓中心,支持全省優質職業院校到重點產業基地設立分校,提供工學交替、專業化實踐、對口就業等條件,基本實現每個重點先進裝備製造基地均有1所以上對口職業院校並有針對性開設相關專業。落實醫療保健、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學等優惠政策,完善人才引進和培養環境。
建立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聯席會議機制,協調解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加快推進規劃組織實施。省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規劃實施工作,做好任務分解,提出年度工作計畫,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並組織評估,定期向省政府報告規劃實施情況。省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加強政策指導,及時研究解決規劃實施中出現政策問題。珠江西岸六市一區政府要結合實際,建立發改、經信、規劃、環保、國土、海洋漁業等部門互動協調的工作機制,形成合力,按照本規劃確定的發展重點和布局,抓緊推進相關項目的組織實施,並做好區域內相關規劃銜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