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珠江三角洲地區水資源雖然豐富,流量僅次於
長江,但水資源分布和使用極不平衡,東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遠高於西江,致使東江流域生態環境受到威脅,急需對全流域水資源進行空間最佳化配置。
該工程將從廣東省西江水系向珠三角東部地區引水,解決廣州
南沙區、深圳市和東莞市城市生活生產缺水問題,輸水線路全長113.1公里,計畫2018年底啟動該項目建設,“十三五”期間力爭完成一半工程量,規劃總投資338億元。
建設歷程
試驗段概況
2017年10月31日, 國家172項重大水利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試驗段項目開工建設。該工程對廣東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香港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試驗段項目位於珠三角工程深圳分幹線末端,全長1.666公里,線路將下穿公明水庫4號主壩左壩肩進入水庫,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盾構隧洞、入庫閘1座、出發井2座和接收井1座,總投資約3.76億元,總工期25個月,其中結構性試驗總工期12個月。
由於環境、地質等諸多原因,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難度非常大,為確保全全施工和工程質量、進度,工程先行建設試驗段項目,以創新技術,總結經驗。
2018年6月28日,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試驗段項目首台盾構機,在深圳公明水庫順利始發。這標誌著廣東水利史上投資額最大、輸水線路最長、受水區域最廣的水利工程進入盾構施工新階段,為接下來全面開工及大規模地下深隧調水“探路”,為整個工程全面開工提供技術依據與經驗支撐。
環評獲批
2018年5月15日,生態環境部正式批覆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這意味著該工程生態環保設計及建設管理理念獲國家層面認可。據工程相關單位介紹,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上報國家發改委,有望於近期通過審批。工程建設指揮部正積極開展開工建設各項準備工作,整體工程有望於2018年底全面開啟,建設工期約60個月。
該項目為新建工程,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涉及佛山、廣州、東莞和深圳4市。項目任務是從西江水系向珠江三角洲東部地區供水,解決城市生活和生產缺水問題,提高供水保證程度,為順德、番禺、香港等地提供應急備用供水條件。項目在西江鯉魚洲取水,取水規模80立方米/秒,遠期2040年多年平均引水超17億立方米,按遠期規模一次建成。
項目由“一條幹線、二條分幹線、一條支線、三座泵站、四座交水水庫”組成。其中,輸水幹線總長90.3公里,深圳、東莞分幹線分別長11.9公里、3.5公里,南沙支線長7.4公里,採用管道和隧洞輸水;新建鯉魚洲、高-新-沙和羅田3座提水泵站,泵站總裝機容量14.4萬千瓦;新建廣州市南沙區高-新-沙水庫,總庫容529.4萬立方米,依託已建的東莞市松木山水庫、深圳市羅田水庫和公明水庫。
該項目建設總體符合《珠江流域綜合規劃(2013~2030年)》等相關規劃要求。項目實施將對水環境、生態環境等產生一定不利影響,在全面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和本批覆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後,項目建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能夠得到緩解和控制。因此,國家生態環境部原則同意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影響評價總體結論和擬採取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試驗段盾構始發
2018年6月28日上午,備受關注的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試驗段項目首台盾構機在廣東深圳順利始發。
水利部批覆
2019年2月3日,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初步設計獲水利部批覆。按照計畫,該工程於2019年上半年全面開工建設。該工程總投資354億元,總工期60個月。輸水線路西起西江幹流鯉魚洲,輸水至廣州南沙區新建的高新沙水庫、東莞市松木山水庫、深圳市羅田水庫和公明水庫。輸水線路總長度113.2公里。
正式施工
2020年3月18日,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首台盾構機“粵海1號”在佛山順德鯉魚洲交通隧洞正式始發,標誌著這項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粵港澳大灣區標誌性項目正式進入盾構施工階段。
2021年4月18日,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A2標項目交通隧洞順利貫通。同年,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多個施工難點隧洞實現貫通,工程建設速度也全面提升。
2022年10月29日,套用於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C1標段的“粵海42號”(中鐵806號)TBM在廣東東莞大嶺山破岩而出,標誌著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線48條盾構隧洞全部貫通,順利進入全面內襯階段。
2023年5月16日,由粵水電承建的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A3標項目順利完成所有內襯鋼管安裝,成為該工程首個完成內襯鋼管安裝任務的標段。8月10日,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民生基礎性項目——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輸水管道安裝全部完成,預計2023年年底建成通水。11月7日18時許,隨著鯉魚洲泵站8號機組傳出平穩運轉聲,工程全線首台泵站機組空載調試試驗順利完成。當天準備工作完成後,調試工作進入聯調聯試階段。鯉魚洲泵站8號機組電動機從零開始,先穩步提升至相應轉速區間,再在50%、75%轉速區間升降試驗,經試驗無異常情況後,最後通過變頻器將電動機提升至100%轉速運行,並持續運轉30分鐘以上,以試驗泵站機組綜合性能。當變頻器信號指令發出後,電動機快速進入250轉/分鐘的額定轉速,並持續平穩運行,測量顯示各項參數均滿足設計要求。各方隨即進行大區間減速試驗,直至最後平穩運轉,所有設備快速回響,順利完成各項調試任務。工程首台泵站機組空載調試順利完成,不僅為後續各泵站機組調試積累了寶貴經驗與試驗數據,也為下一步開展全線泵站機組聯調、實現今年底具備通水條件奠定堅實基礎。12月5日上午8時40分許,在歷經5天充水後,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成功迎來西江水,為後續全線通水奠定堅實基礎。12月10日,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首台機組啟動試運行。
2024年1月30日上午,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通水活動在廣州市南沙區高新沙水庫泵站舉行。11時22分,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宣布: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通水。取自佛山順德鯉魚洲的西江水從地下管渠源源不斷注入高新沙水庫。與此同時,位於深圳的羅田進庫閘、公明水庫同步通水,標誌著該工程正式全線通水。
工程線路
按照規劃,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從廣東省內西江水系取水,向珠江三角洲東部地區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供水。具體線路是從位於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的西江幹流鯉魚洲(又稱“龜洲”)取水,輸水線路經鯉魚洲、高-新-沙、羅田三級泵站加壓,輸水至廣州南沙規劃高-新-沙水庫(新建)、東莞松木山水庫、深圳羅田水庫和公明水庫。
工程特點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輸水線路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該工程採用深埋盾構的方式,在平均縱深40米至60米的地下空間建造,儘可能節約粵港澳大灣區地面及淺層地下空間資源,這在中國乃至世界水利史上均屬罕見。據國家生態環境部批覆檔案要求,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在水資源、水環境、陸生生態、水生生態及其他環境保護方面要制定嚴密措施,在水環境風險控制方面進行重點防範。
建設意義
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是國務院批准的《珠江流域綜合規劃(2012-2030年)》確定的重要水資源配置工程,也是國務院要求加快推進的全國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項目之一,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
珠三角地區水資源分布不均、開發利用不平衡。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建成後,將實現從西江水系向珠江三角洲東部地區供水,對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將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供戰略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