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一 本書是一部帶會校、會注、會評性質的著作,資料豐富,可供各個方面的讀者參閱。
二 本書參照北宋蜀刻《王摩詰文集》(簡稱“蜀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分類形式略作適當調整,將王維詩仍編為六卷,卷一歌行、應制,卷二寄贈、酬答,卷三山水、遊覽,卷四過訪、行旅,卷五餞送、留別,卷六哀傷、雜題。由於未作大的變動,個別詩篇的分類或有不當。收錄的詩歌,除刪去蜀刻本第一卷的《白鸚鵡賦》、《皇甫岳寫真潢》、《裴右丞寫真贊》、《宋進馬哀詞》和第四卷的《奉和聖制聖割賜宰臣連珠詞五首應制》五篇屬於“文”的作品外,共存詩368首,連同收入外編的7首,總計375首。同時詩人唱和的63首,分別附載於本詩之後。
三 本書所載詩歌的文字,以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簡稱“趙本”,中華書局校點排印)為底本,用北宋蜀刻《王摩詰文集》、清錢曾述古堂影抄宋本《王右丞文集》(簡稱“述古堂本”,北京圖書館藏書)、元刊《須溪(劉辰翁)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簡稱“元刊本”,商務印書館影印)、明銅活字本《王摩詰集》(簡稱“活字本”,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唐五十家詩集》中)、《食唐詩》(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揚州詩局本影印)、鄭振鐸校《王右丞詩集》(系以元刊本為底本,校以明顧可久《唐王右丞詩集注說》、明顧元緯《類箋唐王右丞集》、明凌檬初《王摩詰詩集》及趙殿成本,載《世界文庫》中)為主要校本,並以趙殿成校勘時引用過的各種本子和某些宋人詩話進行參校。校記寫在有關詩句的註解之前,以“O”號隔開。凡改動底本文字,均作說明。
四 本書的注釋,以趙殿成注為基礎(標明[趙注]),轉錄時,對原注引書未注篇名的,一般已予補上;少數引文過繁的,作了適當刪削;個別註解不當的,作了相應修改。趙本無注和需要補註的地方,我新寫了一部分注文(接在(趙注]之後的標明“生按”)。並選用了三十五位學者的一些有特色的注文(例如王堯衢《古唐詩合解》標明[王解]。陳貽掀《王維詩選》標明[陳注])。注釋力求彈詳明達意,對可備一說的觀點酌量收入存參,以供讀者探討。注中引用古籍,重在切合詩意,文句亦有節略。詩題之下間有原注,如“時年十九”、“時為節度判官在涼州作”、“雜言走筆”之類,或本王維自注,或是王縉附書,或系須溪所加,都一律保留。同時唱和的及詩中提到的詩人,他們的小傳是根據《全唐詩》、《唐才子傳校箋》和一些新資料政寫而成的。
五 本書的評箋,有歷代各家詩話,有現代學者評語。後者是從各種文學史、專著、詩選和有關論文結集中摘錄的,如有失當之處,請原著諸位先生原諒!
六 附錄五種,頗有參考價值。其中“現代詩評”,反映了現代王維研究的一部分重要觀點。
目錄
卷一 歌行 應制
魚山神女祠歌二首
登樓歌
雙黃鵠歌送別
贈徐中書望終南山歌
送友人歸山歌二首
奉和聖制天長節賜宰臣歌應制
白黿渦
新秦郡松樹歌
榆林郡歌
青雀歌
同詠
同詠
同詠
同詠
黃雀痴
夷門歌
隴頭吟
老將行
燕支行
從軍行
隴西行
少年行四首
洛陽女兒行
桃源行
早春行
扶南曲歌詞五首
奉和聖制賜史供奉曲江宴應制
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大同殿生玉芝,龍池上有慶雲,百官共睹,聖恩便賜宴樂,敢書即事
敕賜百官櫻桃和王維《敕賜百官櫻桃》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應制
奉和聖制慶玄元皇帝玉像之作應制
奉和聖制民已於望春亭觀禊飲應制
三月三日勤政樓侍宴應制
奉和聖制暮春送朝集使歸郡應制
奉和聖制送不蒙都護兼鴻臚卿歸安西應制
奉和聖制重陽節宰臣及群官上壽應制
奉和聖制與太子諸王三月三日龍池春禊應制
奉和聖制登降聖觀與宰臣等同望應制
奉和聖制御春明樓臨右相園亭賦樂賢詩應制
春和聖制十五夜燃燈繼以酺宴應制
奉和聖制幸玉真公主山莊因題石壁十韻之作應制
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
從岐王夜宴衛家山池應教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
卷二 寄贈 酬答
卷三 山水 遊覽
卷四 過訪 行旅
卷五 餞送 留別
卷六 哀傷 雜題
外編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