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上方即事

春日上方即事

《春日上方即事》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描寫了寺廟中的一位老僧的形象。首聯寫老僧的多學以及不同凡俗;頷聯借典故交待出老僧年高而住廟長久;頸聯又借寺廟的景色,烘托老僧清淡閒逸的志趣;尾聯描寫老僧安禪滯慮的心境。全詩無多餘之筆,以白描技法,活現老僧超然物外,歸心佛門的氣質儀度,語言自然流暢,形象鮮明動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春日上方即事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王維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春日上方即事1
好讀高僧傳2,時看辟穀方3
鳩形將刻仗4,龜殼用支床5
柳色青山映6,梨花夕鳥藏7
北窗桃李下,閒坐但焚香8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上方:對僧舍的尊稱。即事:眼前所見的事。
2.好:愛好。高僧傳:書名,十三卷,附錄一卷,南朝梁和尚慧皎撰,所載自後漢永平十年(67年)至梁天監十八年(519年)高僧二百五十七人的事跡,附錄載二百餘人。
3.辟穀方:記載辟穀術的單方。辟穀,謂不食五穀。道教的一種修煉術。辟穀時,仍食藥物,並須兼做導引等工夫。
4.“鳩形”句:漢朝制度,仲秋八月,縣尊要出衙按戶訪問老人,凡上七十歲的,都贈送一柄玉杖、糜粥以慶壽,八十、九十歲的,禮物加重,贈比一般的長一尺,一端雕刻鳩形的玉杖。鳩,不噎的鳥,贈鳩杖,祝老人不噎。這句詩說明老僧年事高邁。
5.“龜殼”句:據《史記·龜策列傳》載,南方一老人用龜支床腳,二十餘年,老人死後,把床搬開,發現龜仍然活著。一般都認為龜能行氣導引。此言其長壽之意。
6.映:《語辭集釋》:“蔣紹愚說,映,義同掩,即遮掩或隱藏之意。”
7.梨花:蜀刻本、律髓、活字本作“花明”。夕鳥:黃昏時歸棲的鳥。
8.坐:律髓作“步”。但:只。焚:燒。

白話譯文

喜歡閱讀《高僧傳》,有時常翻看《辟穀方》。
鳩鳥之形被刻於玉杖,龜殼用來撐床。
青青的楊柳似遮掩了青山之色,黃昏時候歸來的飛鳥栖落在梨樹花間。
每日悠閒地坐在北窗的桃李之下,焚香誦禪。

創作背景

王維的母親是一位“褐衣蔬食,持戒安禪,樂住山林,志求寂靜”(《請施莊為壽表》)的虔誠的佛教徒,王維的思想與生活,深受家庭影響。加之他對現實的不滿,使他漸漸對世事淡漠,從而遁入空門,“篤志奉佛”(《新唐書·王維傳》)。即使在朝為官,仍然是“齋中無所有,唯茶鐺藥臼經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舊唐書·王維傳》)。因而,在他的不少詩中,常常流露出佛心禪意。這首詩就是其中之一首,乃王維春天訪僧院有感所作。
此外,《樂府詩集》摘取此詩後四句題名《長命女》,並作張說詩。然宋蜀本、建昌本、明須溪校本、顧元緯本、清趙殿成本均作王維詩,為近體五言律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一位老僧的日常生活。
首聯描寫老僧的勤學和不同凡俗的生活志趣。說明這位老僧的志向也是通過修煉成為一名得道高僧。詩人雖然沒有正面交代主人公的身份,但從他喜歡閱讀高僧傳,喜歡翻看辟穀方,可以看出他對塵世的淡忘,他對佛門的虔誠。詩人正是通過對他情趣愛好的描寫,把他佛門中人的身份十分巧妙而又自然地點了出來。
頷聯寫老僧的年齡、習性和嗜好。此聯用典,以鳩形刻杖,言老僧高壽。而用龜殼支床,說明他生活的古樸。在這兩句中,詩人對於老僧的年壽與生活,沒有作抽象的概括敘說,而是選取富有特殊意義的用具、臥具加以形象的刻劃。使人們從這樣的刻劃中,想見其高壽的情態,古樸的生活。詩寫到此,老僧的情趣、生活,已展現出來了,並由此揭示出他那超塵脫俗的心性。
頸聯借佛寺清幽景色,烘托老僧的恬淡心境。窗外是青青的楊柳,把青山襯得更青,點明這是“春日”;黃昏時候歸來的飛鳥栖落在梨樹花間,是一幅嫻靜清逸的圖畫了。從畫面看,高低遠近,層次清晰;綠的樹,白的花,色彩鮮明。詩人筆下的僧院景致,被描繪得有聲有色,格外幽靜。正是畫家之詩,詩中畫意特別濃。
尾聯筆鋒由景而情,寫僧人的悠悠閒情。“北窗桃李下”不僅交代下句所寫情事的地點,而且“桃李”二字,還對僧院春景補寫了一筆。“閒坐但焚香”,又是“閒坐”,又是“焚香”,把僧人的春日閒情形象地表現出來了,他那虔誠的佛心,亦可由此窺見;同時,這一句與前四句意脈相承,照映自然。
整體來看,這首詩歌採用白描手法,對老僧的形象和日常生活進行了摹寫,語言自然流暢,形象鮮明動人,王維不愧有“詩佛”之稱。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此詩的第二句:“時看辟穀方”,“辟穀”本是道教用語,煉丹養身也是道教的行事作風,這說明王維並不是簡單地好佛,而是把佛道思想摻雜在一起,不論是打坐參禪,還是坐以修身,都是要排除雜念,進入精神的虛寂境界,盡情地享受自然的美好意境。

名家點評

宋·劉辰翁:新異。(《王摩詰詩評》)
元·方回:三、四新異。(《瀛奎律髓》)
清·紀昀:此非右丞佳處,況皆習用之典,不得以新異目之。後四句,柳、花、桃李,用字頗雜,明字不對色字。(《瀛奎律髓》)
清·馮班:腹聯明秀。(《瀛奎律髓》)
清·宋征璧:王摩詰“梨花夕鳥藏”,杜子美“山精白日藏”,一風華,一森峭。(《抱真堂詩話》)
清·顧可久:清俊恬淡。(《抱真堂詩話》)
清·喬億:《春日上方即事》,後半忽作綺語,亦反觀法,玩“但焚香”三字可見。(《劍溪說詩又編》)
湖南大學文學院教授胡遂:窗外窗內,相映成趣,在駘蕩的春光中,生機與靜謐得到了和諧統一。正是春意盎然,禪意也盎然。(《中國佛學與文學》)
貴州大學古代文學教授房開江:(這首詩)好像是在客觀的描述,實際上,詩人在表現上方的幽靜之樂,古樸之趣時,極力讚賞傾慕老僧的生活情趣,字裡行間無不流露詩人的主觀感情色彩。從這裡可以看出,他那看破紅塵,遠離現實,希求在靜寂中生活,在淡漠中度日的心態。詩人的佛心禪意表現得十分明顯。可以說,詩人筆下的老僧,仿佛就是詩人自己。(《王維孟浩然詩歌名篇欣賞》)

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年),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外號“詩佛”。今存詩四首余首。有《王右丞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