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可久

顧可久(1482—1561)明代官員。字輿新,號前山,別號洞陽,南直隸無錫(今屬江蘇)人。正德九年進士,官至廣東按察司副使。為官耿直敢諫,曾兩遭廷杖,是明代有名的剛直之臣。隆慶四年他的學生海瑞任應天巡撫時,為追懷老師,奏檄建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可久
  • 出生地南直隸無錫(今屬江蘇)人
  • 出生日期:1485
  • 逝世日期:1561
  • 職業:明代官員
人物簡介,顧可久祠,海瑞建祠,族人翻修,

人物簡介

顧可久,顧信之孫,顧可學之弟。正德九年(1514年)中進士,授行人司行人。正德十四年(1419)二月,因上書勸阻武宗“南巡”而遭廷杖,並被貶至國子監當學正。世宗即位後,起用前朝貶斥的諫臣,顧可久拜戶部員外郎。嘉靖三年(1524)七月,又因和眾臣上疏抗言,並參加左順門跪諫,再次受杖刑。顧可久為官耿直,敢於直諫,與同邑楊淮黃正色張選被譽為“錫谷四諫”、“嘉靖四忠”。不久,他受到世宗帝的寬宥,升為戶部郎中。嘉靖五年(1526),出任福建泉州知府。嘉靖十三年(1534)調任江西贛州知府,旋升廣東按察副使,併兼管海南島防務。到任後,他遍訪海南各地,了解民情,勘察地形。凡關隘、險阻、衝要,連同海港、山川一併繪製成圖,一一加以注說,編製成《瓊州府山海圖說》2卷。他在瓊州還曾多次主持鄉試,察識選拔人才,海瑞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後遭豪強和權臣中傷而被勒令辭職。顧可久回到無錫後,在西水關外修築別業“清溪莊”(又名“綠蘿莊”)。嘉靖三十三年(1554),與邑人張選、王問、華察等復舉碧山吟社之會,賦詩論文,詩酒唱和。著有《洞陽詩集》20卷、《唐王右丞詩集注說》6卷及《李杜詩體略》等行世。嘉靖四十年(1561)病卒於家,終年76歲。隆慶三年(1569),應天巡撫海瑞奏請朝廷並捐俸,於無錫惠山寺塘涇建造顧可久祠,次年落成。萬曆元年(1573),海瑞親臨無錫謁祠,並作《謁先師顧洞陽公祠》詩,此文後由顧可久的後裔、清朝官吏、書法家顧光旭書寫並刻成石碑。
顧可久像顧可久像
顧可久擅小楷,師法鐘繇王羲之,盡得其髓;亦工詩,初學李白杜甫,中年崇陶淵明,晚年追求王維風韻。他的賦“文詞宏爾雅,本之莊周氏”。著有《在署草》八卷,《在疚草》二卷,《溫陵集》六卷,《虔州草》一卷,《珠崖草》一卷,《在澗集》十九卷,後總匯諸集為《洞陽詩集》二十卷,《四庫總目》行於世。

顧可久祠

海瑞建祠

隆慶二年(1568)十一月,時任應天巡撫、都察院右簽都御使的海瑞,特疏題奏皇帝不僅要為顧可久平反,還要為顧可久建祠堂。這在碑文中有40字的表述,文字內容為:抗疏名臣,大江以南共推顧可久兩朝亮節,萬死生忠,肝義膽直,與龍逢比千抗衡,千古合應賜專祠。由於海瑞的上奏,祠堂順利興建並落成。  據有關資料記載,海瑞是顧可久的學生,又是著名的清官,一生積蓄甚少。但在顧可久祠堂的建設中,他懷著對老師的崇敬,還慷慨拿出薪俸用於興建祠堂。萬曆元年(1573年),海瑞親臨無錫謁祠,並作《謁先師顧洞陽公祠》詩。詩文如下:兩朝崇祀廟謨新,抗疏名傳骨鯁臣;志矢回天曾扣馬,功同浴日再批鱗;三生不改冰雪操,萬死仍留社稷身;世德尚余清白在,承家還見有麒麟。該詩的碑刻現存無錫市碑刻館。
顧祠正脊上開屏的孔雀顧祠正脊上開屏的孔雀

族人翻修

顧可久祠自明代隆慶四年(1570)建祠至今,已近440年的歷史。其間,顧氏族人先後對祠堂進行過七次大的修葺。康熙二十七年(1688)顧可久祠毀於火,五世孫顧敦重建,乾隆二年(1737)奉帑重建,並立清代內閣學士、江寧巡撫、禮部尚書的湯斌撰寫的這塊“平反昭雪”石碑。
其中,清乾隆六十年(1795),顧可久八世孫顧光旭修葺祖祠力度最盛。他購得祠後空地一塊,先築五楹祠樓一座,樓下供奉顧氏由蘇州遷錫後的各位列祖,樓上奉祀漢三國東吳醴陵侯顧雍等三位先祖。同時,他還將北禪寺顧氏舊園“丈人峰”湖石移來惠山,立於祠樓旁,東邊建拜石山房,西邊建松風閣。在祠門外,還立照壁一座,上書“忠君愛國”四個大字,使顧可久祠達到相當規模。此外,祠內舊有清泉一眼,因年代久遠被堵塞,也由顧光旭親自疏浚泥污,使清泉重又涓涓而出。顧光旭大喜,即作詩“豈為二泉美,有若鹹池涌”,並依明隆慶時奏建顧可久祠的先賢海瑞所作謁祠詩中的“功同浴日再批鱗”句,將此泉命名為“浴日泉”,並手書刻石於壁間。如今200多年過去了,泉水雖然不見,但刻石依存,仍十分珍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