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南歸

《送友人南歸》是唐代詩人王維所寫的一首送別詩。詩人運用了借景抒情典故的表現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以及希望友人回家孝敬父母的思想感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友人南歸》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王維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友人南歸
萬里春應盡,三江雁亦稀。
連天漢水廣,孤客郢城歸。
鄖國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懸知倚門望,遙識老萊衣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三江:指流經岳陽城外的沅江、澧(lǐ)江、湘江。
②郢(yǐng)城:春秋時楚國都城,即今湖北江陵一帶。
③鄖(yún)國:春秋時位於楚國附近的小國。
④秀:莊稼開花。
⑤菰(gū)米:一種水生植物的果實,一稱“雕胡米”。
⑥懸知:遙知。倚門望:戰國時王孫賈外出求仕,其母說:你早出晚歸,我將每天倚門而望,盼你歸來。這裡用此典提醒友人應知家人盼其回歸。
⑦老萊(lái)衣:春秋時楚國隱士老萊子非常孝順,年已七十,還常常穿上五彩斑斕的衣服,裝作嬰兒來逗父母開心。這裡用此典告知遊子應早日歸家孝敬雙親。

白話譯文

江南萬里,春光已過三江原野,大雁紛紛向北飛去。
漢水浩淼,無邊無際,與天相連,老友歸去,回到故鄉郢地。
鄖國的稻田茁壯秀頎,楚地的菰米收穫在即。我在北方將你牽掛,
常常倚門南望,好像遠遠地看到你穿著孝敬父母的老萊衣。

創作背景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張九齡被貶荊州長史後,特招孟浩然任荊州從事。孟浩然雖然渴望入仕,但已年近五十,再加上對官僚生活的不適應,江南的暮春時節,孟浩然辭職告老還鄉,王維故寫下此詩送別。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從眼前之春意闌珊聯想到萬里春盡、鴻雁北歸、友人旅程渺遠、故鄉富饒、慈母望歸等一系列內容,以送歸為構思線索、以惜別為核心,內容是很清楚的,做到了含蓄而不隱晦,盡謝點染而又情思蕭然。
首聯描寫了萬里大地春已去,雁也北歸,而友人卻要南去的景象。似乎與春暖北上的大雁不相和諧,但它寫出了遼闊的高空景觀,場面雄偉,是寫空中。
頷聯是地上,水波遼闊的漢江連著天,這種景象給人帶來物大人小的感覺,人處水上,有漂泊不定之意,故說“孤”客。全詩寫得流暢,毫無生硬感。想像豐富,行筆自然,語氣舒緩,用字考究。除了寫景之外,一些字的力度頗大,感情也極其鮮明,如“盡”是春去夏來,“稀”是雁陣北飛,“廣”是遼遠闊大。
頸聯寫了稻田的筆直,菰米收穫,通過運用景物描寫,渲染了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
尾聯運用了老萊衣的典故,表達詩人希望友人孝敬父母。
綜觀全詩,既未明言送別之事,又無送別場景的刻意描繪,更無送別詩中所常見的諸如思念、憂傷、淒涼等感情色彩強烈的詞語出現。然而,詩人在送別時的複雜心緒——理解、擔憂、傷感、勸勉等還是隱伏予作品之中,只要細心尋繹,便不難發現它。最後兩句,“懸知倚門望,遙識老萊衣”,一寫詩人,一寫友人,活脫脫地反映出二人形象。

名家點評

明代學者劉雲《王摩詰詩評》:“孤客郢城歸”,盡謝點染,情思蕭然。

作者簡介

王維王維
王維(698—759),字摩詰,唐代詩人。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代表作有《山居秋暝》、《老將行》、《使至塞上》等。王維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生活為題材的詩篇,但其主要怍品還是山水田園詩。通過對山水田園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道思想,濤的藝術性極高,很有功力,體物精細,狀寫傳神,具有獨特成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