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合

王保合

王保合,有“鬼手”稱號的滄州吳橋民間表演藝術家,成長於一個雜技世家,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在北京天橋擺攤賣藝,祖父王玉森還有一個“江湖八大怪之一”的名號,在北京天橋小有名氣。6歲時,家境貧寒的王保合就跟著父親到天橋賣藝,他輔助父親的節目,表演一些基本功。1951年,長大後的王保合回到吳橋,自己拉班子演出;1958年,他加入了吳橋馬戲雜技團,成了一名正式雜技演員,他有兩手絕活:“三仙歸洞”和“縮骨軟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保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吳橋
  • 職業:演藝 雜技人員
  • 主要成就:省級勞模
  • 代表作品三仙歸洞,縮骨軟功
簡介,鬼手,傳承人,成長,接班,藝術,雜技世家,一炮走紅,“鬼手”,走進央視,三仙歸洞,基本原理:,具體步驟:,雜技家族,背景,吳橋雜技,成就榮譽,新聞報導,走進吳橋,無人能及,打賭,

簡介

吳橋雜技大世界,有一位身懷絕技的老人,他就是蜚聲國內外、獲獎無數、被人們稱為“鬼手”的王保合。最近,王保合被國家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說,他傳承的“三仙歸洞、縮骨軟功”,是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先輩們吃苦耐勞的精神。
鬼手居新照鬼手居新照
2007年6月9日,人民大會堂國宴廳內,正在觀看節目的很多貴賓站了起來,為台上的表演鼓掌喝彩,一段表演完畢要求再來一段,欲罷不能。最後,主持人只得小聲對那位演員說:“只能再給你十分鐘了,還有別的節目呢。”這個演員就是王保合,讓人嘆為觀止的節目就是他的拿手絕活“三仙歸洞”和“縮骨軟功”。

鬼手

前香港特首稱他“鬼手”
走進位於雜技大世界“江湖文化城”的“鬼手居”,記者見到表演完畢正在喝茶的王保合。他穿了一身棕色綢緞。雖然個頭小、身材瘦,眼神里卻透出矍鑠的光。說起雜技,王保合充滿笑意的眼睛裡有掩飾不住的自信。
王保合表演王保合表演
如今在吳橋,“鬼手”王保合的名字,可以說是如雷貫耳,這個很有氣勢的名字還是原香港特首董建華給起的呢!1999年,受河北省勞動廳推薦,王保合跟隨某藝術團到香港九龍藝術中心演出,一演就是幾個月。王保合沒料到,在家鄉深受歡迎的傳統雜技竟然在香港也非常火爆。香港市民紛紛去觀看演出,場場爆滿。“三仙歸洞”的神奇、“縮骨軟功”的詭異引起了人們的興趣。看過王保合表演的香港特首董建華,稱其為“鬼手”。演出也同樣“刺激”到了香港媒體敏銳的嗅覺,於是,翡翠台、鳳凰台、《大公報》等香港著名媒體爭相報導這次演出。在報導中,不知是哪家香港媒體率先引用了董建華給王保合“鬼手”的美譽,從此,這個稱號不脛而走,傳遍了香江,傳入了祖國內地,也傳到了王保合的家鄉,也才有了後來“鬼手居”的雅號。

傳承人

成長

喜歡王保合的觀眾都知道,他有兩手絕活:“三仙歸洞”和“縮骨軟功”。這是他從父輩那裡繼承來的,經過了數十載地揣摩和苦練,終於發揚光大。但是,為了傳承絕技,這些年吃過的苦、受過的罪數都數不清。解放前,為了養家餬口,年僅6歲的王保合就跟著長輩學習“縮骨軟功”。“那叫一個苦啊,每天就是‘狠練’。最苦的還不是練功的過程,是練功的環境,‘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無論凍多厚、天多熱,都得在露天的地方練,後來落下了一個下雨陰天就渾身疼的毛病。”
王保合的“鬼手居”王保合的“鬼手居”
三仙歸洞”是王保合在30多歲時才正式接觸的,老師是他的父親。“‘三仙歸洞’的秘密全在我的手上,一個字,那就是‘快’。”超乎常人的勤奮和悟性,成就了王保合快得讓人眼花繚亂的“鬼手神功”。

接班

如今王保合已經74歲了,讓他頗感欣慰的是,“三仙歸洞”這手絕活已經有了傳人。他的弟子很多,不過最得他真傳的還是兒子王立剛。今年32歲的王立剛表演“三仙歸洞”也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父親出門的時候,他就代替父親入主“鬼手居”,為觀眾們表演。“只是可惜了‘縮骨功’,沒人能下得了我那樣的辛苦,就要面臨失傳了。”王保合無奈地告訴記者,面臨失傳的還不止“縮骨功”,還有他的“三合一”式表演。所謂“三合一”,是王保合自創的表演方式,即:侯寶林的“口”,趙本山的“忽悠”,再加自己的手法。“在舊社會賣藝,講究‘七分口,三分藝’,說話的技巧、和觀眾的交流是很重要的。我這口是幾十年實打實練出來的,雖然我的弟子學到了‘三仙歸洞’的本事,可還是差了火候。”
招商引資的“名片”
今年4月份,王保合跟隨省、市招商團去香港招商,並為香港商人表演了一場自己的絕活,博得了滿場喝彩。“這次招商是成功的,最後得到了香港富商在黃驊港投資的機會。後來我才知道,這位富商是李嘉誠的兒子,他來到黃驊港考察的時候,我又給他表演了一場,他很喜歡呢。”
類似的招商會,王保合不知道參加了多少回。如今,王保合和他的絕活已經成為滄州的一張名片,還是一張招商的名片。因為王保合的名氣大,市里有招商活動,或者外出引進資金,常會叫上他,一邊陪同客人吃飯,一面為客人表演節目。只要有他在場,談判總會在一種融洽、愉快的氣氛下進行,如果招商成功,王保合也是功不可沒。“我平時不參加商業演出,但是有這樣為滄州做貢獻的演出機會,我還是非常願意去的。我希望憑藉自己的力量,能給滄州的發展出一點力。”為了不耽誤王保合演出,記者儘快結束了採訪。走時,同來的大姐跟王保合開玩笑道,“這身衣服得花好幾百吧?”哪知他開心地笑了起來:“這是老伴給做的,一共花了15塊錢。雖說現在日子好了,可是以前的苦日子不能忘,還是要艱苦樸素啊。”
王保合與觀眾互動王保合與觀眾互動

藝術

雜技世家

吳橋土生土長的王保合,三歲沒了母親,六歲開始練功學藝。他家是一個雜技世家,當年名震京城的”天橋八大怪”之一的王玉林就是他的曾祖父。他的父親和大師孫富有是同台演出的藝人,他的兒子女兒和外甥女現在都從事雜技事業。

一炮走紅

1992年,王保合的命運突然改變了。當時,省慰問團來吳橋考察,王保合在吃飯的時候表演了自己認為並沒什麼特別的”三仙歸洞”。沒想到,一炮打響!省領導都被他的技藝驚呆了,從此一發而不可收,越演越紅。

“鬼手”

王保合回想起剛到雜技大世界時的情景,頭戴疙瘩帽,腳穿布鞋,鋪個地攤就在江湖文化城內表演。”現在不一樣了,大世界專門將我請進了“鬼手居”,成為一個單獨的節目單元。說起“鬼手居”,這裡還有一段故事:1999年,河北省文化廳組織到香港演出,王保合被邀請參加表演,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董建華也在現場觀看,王保合出神入化的表演,讓董建華讚嘆不已,並以“鬼手”來形容他的絕技。第二天,香港眾多媒體上都刊登出上演”鬼影變換球”的“鬼手”王保合的報導――於是就有了大世界的“鬼手居”。
王保合和他的弟子王保合和他的弟子

走進央視

不光在香港,在北京中央電視台,王保合風光了一把。在“歡聚一堂”節目裡,依然是“三仙歸洞”,依然是掌聲四起。製片人讓他透露一下魔術的奧秘,王保合婉言拒絕。於是攝製組用三台不同角度的攝像機同時攝錄後慢放――依然沒能看出其中的玄機。導演也只能無奈地挑起大拇指:“絕了!”
多年來,王保合還到過國外很多地方進行文化交流演出,所到之處讚譽不斷。外國朋友對中國古老的魔術無不驚嘆神奇,他也因此獲得中國雜技魔術最高獎“金菊獎”銀獎、“河北省文藝振興獎”、省級勞模等光榮稱號,並被上海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收錄其中。
“以前說起藝人都稱為耍把式的,沒有社會地位。現在不一樣了,從上到下,人們對民間文化都非常重視,這是全社會對藝術的尊重,我很欣慰。”王保合深有感觸地說,“藝不壓身,學無止境。不怕招招會,就怕一招鮮,我要把‘三仙歸洞’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世世代代傳下去。”

三仙歸洞

基本原理:

1、表演者凡是要將球拿在左手,實際球已經拿在右手了,他不會直接用左手去拿球,一定要通過右手轉遞球。  2、表演者讓觀眾看到球被碗蓋住,那球就一定沒有被放進去,碗中什麼都沒有。  3、球都是在蓋碗的瞬間被放進碗的。  這三點都是需要依託表演者的高超手法來完成的,都是真功夫。

具體步驟:

首先對碗和球逐一命名,表演者右方為右碗,右球,左方為左碗,左球,中間的球為中球。左中右三球依次排開,左右兩碗分列兩旁,表演者先蓋上右碗,這是普通的蓋碗動作,碗中無球,也不需要有球。接著你看到他用右手去拿中球然後放在左手中,上面已經說過了,球並沒有轉到左手,而是還在右手中。接下來他用右手將右碗掀開,左手順勢做將球放入右碗的動作,上面已提到了這只是假象,右碗中什麼都沒有放入。緊接著他會用右手去將左球蓋入左碗,為什麼不用左手將左球蓋入左碗呢,因為左手中就沒有球,他用右手將左球蓋入左碗的瞬間已將之前拿在右手的中球也放入了左碗。此後表演者又使出用右手去拿右球而後轉交給左手的把戲,右球還在右手中,這時他朝著左碗,用右手拿筷子捅開並沒有球的左手說聲“進”,好似球被捅入左碗,掀開左碗後,裡面當然有兩個球了,這是在剛才右手蓋上左碗後就已經有了的。之後表演者再用右手蓋上左碗,他只能用右手去蓋左碗,因為左手就沒有球,蓋碗瞬間,左碗中兩個球已經變成三個球了。表演者再裝模作樣地用筷子從右碗轉移球至左碗,右碗一開始壓根就沒有球,結果當然是,掀開左右碗,右碗無一球而左碗有三球。

雜技家族

背景

查閱中國雜技近現代精英名錄,其中有不少是吳橋人。
但由於歷史和其他各種原因,他們本人或後代已經很少有人留在吳橋了。據有關資料統計,僅流落海外的吳橋雜技藝人及其後代、學生,大約已有上千人之多。這些流落海外的雜技藝人,為吳橋雜技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但若從傳承的角度講,吳橋的一些傳統雜技就此流失甚至是失傳,不能不叫人感到惋惜。所以,像王保合這樣堅持留在吳橋進行表演、傳承的老藝人,更顯彌足珍貴。

吳橋雜技

千百年來,吳橋雜技一直以家庭或家族為基本單位,採用父子、師徒相傳授的方式進行傳承。目前,吳橋雖然已經有了專業的雜技中專學校,但父子、師徒相傳承的方式也仍在沿用。王保合不無自豪地介紹說:“光我們家就快趕上一個雜技團了。在雜技大世界,有我、我兒子、兒媳婦、二姑娘、姑娘家的兒子,這就是五口。在縣雜技團的有我哥、我侄、侄媳婦、侄子的女兒,這又是一夥。兩個外孫子正在雜技學校里學習,明年就要畢業了。” 另外,王保合已經選好了“三仙歸洞”的傳承人,就是他在雜技大世界裡表演鞭技的兒子。“他現在已經掌握得差不多了,有時我去外地演出,他就在‘鬼手居’里代替我表演‘三仙歸洞’。但是,跟我比,言語、做戲還是欠些火候。”當然,有些傳統雜技過於危險,不僅不能給觀眾以愉悅,而且可能對藝人造成傷害,比如吃鐵球、吞寶劍等等,其中也包括王保合的“縮骨功”和“深喉紉針術”。這些帶有“自虐”性質的技藝,王保合沒有傳給子孫,也並沒有因此感到多少遺憾。他沉思著說:“‘縮骨功’這個節目,就我這世家也傳不下去了。為什麼?因為太苦了。這種對身體有妨礙的、特別吃苦的雜技基本上都要失傳了。這些有點殘忍的雜技,都是舊社會在北京天橋‘撂地’的藝人們琢磨出來的,目的是為了換取更多的同情和憐憫,要不就沒人多給你錢。現在藝人的地位高了,我不忍心讓孩子們再冒這種風險了。”
此外,王保合現在正在挖掘一些鮮為人知的傳統吳橋雜技魔術,等他搞好了之後,再表演給大家看,而且也要傳承下去。

成就榮譽

他傳承“三仙歸洞、縮骨軟功”,他被香港特首董建華稱其為“鬼手”。他就是蜚聲中國內外、獲獎無數的王保合。 到中國外很多地方進行文化交流演出,所到之處讚譽不斷。外國朋友對中國古老的魔術無不驚嘆神奇,他也因此獲得中國雜技魔術最高獎“金菊獎”銀獎、“河北省文藝振興獎”、省級勞模等光榮稱號,並被上海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收錄其中。

新聞報導

走進吳橋

在滄州的吳橋縣,有一位被稱為“鬼手王”的王保合老先生,那么他到底有什麼獨特的功夫,大家要叫他鬼手呢?今天的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系列裡,我們給您講講“鬼手”王保合的故事。
在中國雜技之鄉吳橋,流傳著這樣一副對聯“一二三,三球兩碗一手鬼,四五六,六神五主四方驚”,說的就是人稱鬼手王的王保合老先生。今年已經63歲的王老先生每天仍然堅持在吳橋雜技大世界,為慕名前來的中外遊客表演他的鬼手絕技。
對此,王保合說:“我的表演叫三仙歸洞,就是兩個小碗,三個小球,因為我自己的手快,別人看不出來。”

無人能及

王老先生的表演,不需要多餘的道具和燈光音像的配合,三個海綿球,一根筷子,兩個小碗,在他手中變幻莫測,球在碗內外自由進出,即使不眨眼盯著看,你也看不出他是怎么將海綿球變走的。儘管觀眾們想盡各種辦法,給他出難題,但是,還是沒有難倒他。

打賭

這時台下有位唐山的觀眾,和王保合打賭,說自己把小球攥在手裡,看你怎么變,但是沒想到奇蹟發生了。對此,王保合說:“我這個表演不光是我自己拿碗表演,這個小球放在你手裡,一個我能給你變兩個。”一位觀眾則讚嘆道:“真是太快了,太神奇了,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王保合的名氣越來越大,慕名來學習魔術的人也越來越多。王保合說他在傳承文化遺產上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但是,他在傳授技藝上也十分謹慎,因為他怕有的人學了他的技術會在不正當的地方。對此,王保合本人表示:“我收弟子很嚴,首先要看此人有沒有德,要是我的技術讓壞人學去了,那還得了!”
王保合接受訪問王保合接受訪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