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合(王保合的雅號)

鬼手(王保合的雅號)一般指本詞條

王寶合5歲學藝,7歲登台,擅長表演:三仙歸洞、口中吃針引線、軟功縮骨,人送綽號“快手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寶合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在雜技大世界景區中有一個典型的雜技小院,小院面積不大,自然幽靜,這就是“鬼手居”。兩個瓷花碗、三個小紅布包,一張鋪著毯子的平台。一位老人已年過六旬,坐在小屋的前面,有點仙風道骨之感,他的右邊擺著一張桌子,一杯清茶放在上面。
吳橋的傳統節目“三仙歸洞”,表演者是吳橋雜技大世界“江湖八大怪”之首的老藝術家王寶合。王寶合已年過六旬,他3歲喪母、6歲跟著父親王福春(著名老藝人,五十年代曾任吳橋縣群藝聯合會主任)早年在北京天橋賣藝。五十多個藝術春秋不但使王寶合學會了一套雜技絕活,還練就了超人的表演功力。表演“三仙歸洞”,不同於大台節目,它與觀眾近在咫尺,且由觀眾參與進來,重在“賣口兒”(即語言表達),難在“救戲”(即收回無意或故意露出的馬腳)。它要求表演者手法運用靈活,頭腦反應迅速,語言表達機智。節目看似小戲法,實則真功夫。但這對王寶合來說似乎駕輕就熟,可謂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2002年他應邀到香港演出,被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譽為“鬼手”。
王寶合是位多面手,他的縮骨功夫也非同尋常,節目《穿小襖》是他的保留節目,《口中穿針引線》更是令人叫絕稱奇,但他最偏愛的還是“三仙歸洞”,幾十年的演藝生涯中,王寶合帶著他心愛的“三仙歸洞”,走過了很多地方,1951年,他隨父親赴朝鮮戰場進行慰問演出;1953年,去革命聖地延安慰問演出;1955年,成立“雜技二十團”,赴雲、貴、川、桂演出……回憶當年場景,王寶合至今記憶猶新,心潮難平。在去往拉薩的途中,當地藏民和哨卡軍人看到是來自雜技之鄉的藝人們,常常手拉手擋成人牆,不讓前行,渴求演員為他們表演。在一些藏族村落,虔誠的藏民看了他們表演的魔術後欣喜若狂,對演員們敬若神明,紛紛向演員們敬獻哈達,還要求演員為他們摸頂“賜福”。
王寶合就是這樣帶著“三仙歸洞”走過了幾十年,也走遍了大江南北,但他對吳橋雜技的愛始終如一,如今也多了更多的期望,希望吳橋雜技走向世界,希望吳橋雜技旅遊能日漸興旺,希望老祖宗留下的絕技後繼有人,“祖輩留下的傳統藝術不能失傳,我要一直把它傳下去。”現在有不少年輕人想拜王寶合為師,王寶合目前還在認真挑選適合的傳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