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是《中庸》第一句所說的“性”,也就是性中可稱為“天命”的那部分。《中庸》原文是:“天命之謂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率性之謂道
- 出處:《中庸》
- 釋義:按照天性去辦事情
- 率:循也
“性”,是《中庸》第一句所說的“性”,也就是性中可稱為“天命”的那部分。《中庸》原文是:“天命之謂性”。
“性”,是《中庸》第一句所說的“性”,也就是性中可稱為“天命”的那部分。《中庸》原文是:“天命之謂性”。中文名 率性之謂道 出處 《中庸》 釋義 ...
①《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②《梁書·文學傳下·劉峻》:“ 峻率性而動,不能隨眾沉浮, 高祖頗嫌之,故不任用。” ③唐...
清代學者戴震曾明確提出過:“古人言辭,‘之謂’‘謂之’有異:凡曰‘之謂’,以上所稱解下,如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凡曰‘謂之...
快樂比痛苦好,這也是天命,天命如此,本性如此。“率性之謂道”,意思是說順著本性做,這就是生活之道。本性由天命而來,我們的生活之道只能這樣。...
道,dao,從辵(辶 chuò )從首,首亦聲。“首”指“頭”。道,頭行走也。意識帶領身體(的走向),是萬物萬法之源,是創造一切的力量;是生命的本性。天命之謂性...
‘修道’ 【中庸章句】 第一章:‘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易經繫辭傳】(上) 子曰:‘一陰一陽之謂...
道,dao,從辵(辶 chuò )從首,首亦聲。“首”指“頭”。道,頭行走也。意識帶領身體(的走向),是萬物萬法之源,是創造一切的力量;是生命的本性。天命之謂性...
‘修道’ 【中庸章句】 第一章:‘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易經繫辭傳】(上) 子曰:‘一陰一陽之謂...
《中庸》首章雲: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
因而《中庸》始於“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而終於“‘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這就是聖人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
語出《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
慎,謹慎。《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
形而上者謂之道,何所謂道,老子有言,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上善若水,故幾於道。“道”是哲學裡的“規律”萬物生滅,皆可以謂之“道”。形上學是一門關於...
存心為盡心之本,養性為盡性之本。《中庸》除開宗明義標提“天命之謂之性,率性之謂道”外,其言以至誠盡性時曰:“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
伊斯蘭教義結合儒家“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等傳統思想 馬銓(1596~1678)中國明末清初伊斯蘭教著名經師。為胡登洲三傳弟子。字明龍,穆斯林尊為馬四巴巴。回族...
《中庸》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生命存在之道與藝術之道都是由主體與表現對象的自然本性決定的,而且嚴格遵循著大自然的運化與演進規律,即所謂“道法...
脩道是漢語辭彙,拼音xiū dào ,指猶行道,謂實踐某種原則或思想。...... (1).《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脩道之謂教。”《後漢書·逸民傳·...
性,xing,從心從生。人之陽氣、性善者也。人的本性,是具備生命力的、創造力的、向上提升能力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禮記·中庸》性...
天命之謂性(1),率性之謂道(2),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3)。故...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出自《中庸》,“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出自《論語》。楊秀清認為這些話不是妖言,不宜全部廢除,實際上是敲打洪秀全,對其...
原文: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
曰:“如門前有一溪,其先得知溪中有水,其後知得水源頭髮源處。如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四十時是見得那‘率性之謂道’;五十時是見他 ‘天命之謂...
而且得孔子心傳的曾子,所作的大學,只講「明明德」,「格物致知」,再傳的子思所作的中庸,只講「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出都未講善惡,足見性無善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