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王績詩歌)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獨坐》是初唐詩人王績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獨坐》
  • 創作年代:初唐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王績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問君樽酒外,獨坐更何須。(1)
有客談名理,無人索地租。(2)
三男婚令族,五女嫁賢夫。(3)
百年隨分了,未羨陟方壺。(4)

注釋譯文

(1)問君,系作者自問。
(2)談名理,《世說新語·言語》:“諸名士共至洛水戲。還,樂令問王夷甫曰:‘今日戲樂乎?’王曰:‘裴僕射善談名理,混混有雅致。’”這裡暗用此典。名理,從漢末清議發展而成的辨名析理之學,系魏晉清談的一種內容。這裡泛指閒談聊天。
(3)三男二句:當系實寫,然亦暗用向長典。皇甫謐高士傳》載向長“男女娶嫁既畢,敕斷家事,勿相關,當如我死也,肆意與同好北海禽慶俱游五嶽名山,竟不知所終”。這裡亦隱寓子女娶嫁事畢,再無縈懷之事的意思。
(4)隨分,隨便、任便之意。
陟,登。方壺,傳說中海上三神山之一,即“方丈”,因其形如壺狀,故又稱“方壺”。

作者簡介

王績(585-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縣)人。他是初唐重要作家之一。王績出身世家。隋大業中,曾任揚州六合丞,被劾去職。唐高祖武德初,以前官侍詔門下省唐太宗貞觀年間,又任太樂丞。他幾次出仕都官職卑微,時間不長。四十餘歲後,他辭官還鄉,躬耕東皋,直至去世。
王績自幼好學,博聞強記。隋開皇二十年(600年),只有15歲時便遊歷京都長安(今西安),拜見權傾朝野的大臣楊素,被在座公卿稱為“神童仙子”。大業元年(605年),應孝廉舉,中高第,授秘書正字。但他生性簡傲,不願在朝供職,改授揚州六合縣丞。但因嗜酒誤事,受人彈劾,被解職。其實,他並不看重官職,故感嘆道:“網羅在天,吾且安之。”這時隋末大亂,他常和隱士仲長子光在一起飲酒賦詩,養鳥等均有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