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床

牙床為牙齒附著的部位,對牙齒起到支撐、固定的作用,牙床相關疾患主要有牙齦炎與牙周炎,同時牙床表露在外的部分又可作為望診部位之一,可對整體疾患有所反應,如牙齦色白,是血虛的徵象;牙齦腫痛常為胃火熾盛所致;牙齦萎縮多屬腎虛。因足陽明胃經與手陽明大腸經循經牙床,故牙床疾患常從胃、大腸論治。中醫在治療牙齦炎與牙周炎方面療效顯著,臨床套用廣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牙床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一、牙齦炎,二、牙周病,

概念

又稱牙槽,牙齒根部著床於其中,故稱。

解讀

包括牙周膜、牙齦、牙槽骨等組織。有上下牙床之分。具有固定牙齒的作用。陽明胃與大腸經循行於此。《醫學入門》:“以牙床屬胃,牙齒屬腎。”
牙床概念類似於今天西醫的牙周組織。牙周組織分布於牙周並對牙起支持和保護作用的結締組織。包括牙周膜、牙齦和牙槽骨三部分。
牙周膜是牙根和牙槽骨之間的緻密結締組織膜,類似韌帶。牙周膜可分為主纖維和間質纖維,主纖維在牙根周圍形成很多呈輻射狀排列的膠質纖維束,纖維束一端埋入牙骨質的淺層,另一端則埋入牙槽壁內,因此使牙牢固地嵌入牙槽內。在主纖維束之間有間質纖維,間質纖維包在血管、神經和淋巴管周圍,咀嚼時可減輕對血管和神經的壓力。
牙齦是復蓋在牙槽突表面和牙頸間的口腔黏膜的一部分。
牙槽骨屬於上、下頜骨的一部分,有固定和支持牙的作用。牙脫落後,牙槽骨則逐漸萎縮、變形或消失。

中醫套用

牙周組織病是指牙周膜、牙槽骨和牙眼等牙周組織遭受損害所發生的一種慢性牙病。按它所侵犯的範圍,可分為牙齦疾患和牙周病兩大類,牙齦疾患中最常見的是牙齦炎。牙齦病和牙周病都是常見病,病理變化主要是牙齦充血、水腫、增生或萎縮,易於出血、流膿和牙齒鬆動,最後可致牙齒脫落。所以防治牙周組織疾病,對人們健康是有重要意義的。

一、牙齦炎

1、病因
牙齦炎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牙周組織的疾病。發生的原因多半是由於口腔不衛生,牙齒周圍有不清潔的沉積物,這種附在牙面上的沉積物,柔軟的叫做牙垢,是由食物殘渣、唾液中的粘液素、壞死脫落的口腔上皮及細菌等組成;堅硬的叫做牙石,是由唾液中所含的無機物,如碳酸鈣、磷酸鈣等同蛋白或膠狀物結合而成。分齦上和齦下兩種牙石。這些牙垢和牙石經常刺激牙齦,破壞齦溝內上皮的完整性,使細菌易於侵入,從而引起牙齦發炎。
2、臨床表現
臨床上將牙齦炎分為三種:單純性齦炎、牙間乳頭炎、增生性齦炎。單純性齦炎,主要是牙垢、牙石等局部因素刺激引起,牙齦呈鮮紅或紫紅色、腫脹、鬆軟,有時齦緣可有糜爛或肉芽組織增生外翻,在刷牙或吃硬東西時,牙齦易出血,但一般無自發性出血。病人一般無自覺症狀,有時可有癢和發脹感。牙間乳頭炎,多見於後牙,主要是牙間乳頭處受到機械、化學的刺激,如食物嵌塞於兩牙之間,不恰當的剔牙,不良的修復體如假牙和充填物等刺激牙齦乳頭,使牙齦乳頭髮紅、腫脹,有明顯的自發性疼痛,探觸和吸吮時容易出血,觸痛較厲害。增生性齦炎,是牙齦受到牙石等慢性刺激後引起牙齦的慢性增生,好發於前牙,絕大多數發生於青少年,牙齦呈鮮紅或暗紅色,牙齦腫大,質地鬆軟,極易出血,一般無疼痛症狀,只有感染髮炎時才有疼痛。
3、防治
(1)養成早晚刷牙及飯後漱口的習慣,保持口腔清潔,減少食物殘渣滯留於牙面。
(2)消除一切不良刺激物,如將牙垢、牙石刮除,改正不良的修復體(如充填物和假牙等),調整咬合,防止食物嵌塞在牙間。
(3)炎症期間,清除刺激物後用3%雙氧水清洗牙齒和牙周,洗後用棉花球擦乾,再將,2%碘甘油或五葉酊塗在牙齦上,每日二次。或用牙齦擦治劑按摩牙齦,每日二次,可促使炎症迅速消退。
(4)增生性齦炎,在炎症消退後可根據情況進行牙齦切除術。
(5)全身治療:如屬維生素C缺乏者,每日口服維生素C0.3-0.9克。按中醫辨證,牙齦紅腫出血,因胃中積熱,或胃火循陽明經上炎於牙齦,血熱壅盛,致灼傷血絡,發生出血。治療宜清胃瀉火、涼血。
處方1:生石膏、黃連、黃芩、生地、丹皮、升麻、蘆根、玄參、赤芍,水煎服。
出血明顯者加旱蓮草、藕節。
處方2:生石膏、天花粉、黃柏、甘草,水煎服。
處方3:生石膏、生地、丹皮、歸尾、升麻,水煎服。
處方4:大青葉,水煎服。
處方5:馬齒莧,水煎服。

二、牙周病

牙周病是牙周組織慢性、進行性破壞的一種常見口腔病,其主要特徵是形成牙周袋,牙齦發紅腫脹、長期流膿、口臭,晚期常發生急性牙周膿腫,牙槽骨有不同程度吸收,牙齒鬆動,移位,咀嚼無力,最後導致牙齒脫落。
1、病因
牙周病是一種複雜的疾病,其病因也是複雜的、綜合的,一般有局部和全身兩種因素:局部因素多由牙垢、牙石、嵌塞的食物、不良的修復體等的刺激,牙齦受到損害,加以細菌的作用,使牙周膜破壞。此外,由於某個牙齒或牙齒的某一側在咬合時過早接觸,咬合壓力增大,超過了牙周組織所能耐受的程度,引起牙周組織的損傷,形成或加重牙周病。
全身因素由於抵抗力降低或全身性的代謝障礙,會使支持牙齒的牙周膜、牙槽骨發生病變或加重病情,例如維生素C的吸收不足和利用障礙,易使牙周膜和牙槽骨結構不良;維生素D缺乏時,可妨礙鈣質的吸收和利用,使牙槽骨被吸收;維生素A不足時,牙齦上皮的抵抗力就會下降,易受細菌侵害。此外,內分泌紊亂對牙周病也有一定的影響。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病人常容易發生牙周膿腫,其他如關節炎、高血壓等病人中牙周病的發病率也較高。
祖國醫學認為腎虛及胃熱是引起牙周病的內在因素,又認為手陽明經入下齒中,足陽明經入上齒中,因此,胃腸有熱,可出現牙齦紅腫、出血、流膿、口乾、口臭等症狀。古醫書記載“腎虛齒豁”,說明牙齒的健康與否是腎氣盛衰的反映。若腎精不足,則牙周組織表現牙槽骨萎縮牙根暴露、牙齒鬆動、移位、脫落。
2、臨床表現
牙周病早期牙齦發癢、不適、口臭、牙齒有浮起感,咀嚼無力。牙齦緣的上下牙面有牙石附著,牙齦紅腫、鬆軟,容易出血。牙跟邊緣與牙根分離形成一個假性袋子,叫做牙周袋,用牙科探針可以隨意插入,擠壓牙齦時有膿液自牙周袋溢出,如果牙周袋過深,細菌繁殖可發展成為牙周膿腫,疼痛加重。若膿腫穿破黏膜,可留有瘺管,經常反覆發作,非常痛苦。牙周病的後期,牙周組織破壞,牙槽骨萎縮,牙根暴露,牙齒鬆動、移位(中醫稱為“暴骨搜牙”),咀嚼無力和疼痛,嚴重者可波及全口牙齒,日久,可因牙周萎縮,牙齒鬆動而脫落。
3、防治
(1)除去局部刺激物:治療牙周病的第一步是將牙齦上、下的牙石刮除,對刺激牙齦的不良修復體如牙冠套、牙橋、托牙等要根據情況拆除或修改,恢復良好的接觸點,磨改過長的牙齒,消除過早接觸,避免咬合創傷等。
(2)局部藥物治療:在刮除牙垢、牙石之後,用3%雙氧水沖洗牙周袋,再在牙周袋內塗以腐蝕收斂性強的藥物如碘酚合劑或塗碘甘油。塗藥時,可利用牙科鑷的尖端帶起藥液,送入牙周袋直達袋的深處,如牙周袋窄而緊時,可用探針蘸藥點入,但用碘酚合劑時,要注意不要灼傷周圍黏膜。如炎症明顯,疼痛劇烈者,用棉花纖維蘸樟腦石炭酸或丁香油酚作成棉花葯捻子放入牙周袋內,可收到止痛之效。
(3)保護療法:除了用藥物沖洗牙周袋外,利用含漱劑如杜貝爾氏溶液(複方硼砂溶液)或0.02%吠呋喃西林液等經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潔,對牙周組織有保護作用。炎症較重,牙周袋深,有出血、牙過敏症狀時,可用0.1-0.2%氯化鋅溶液含漱,能收到消炎、收斂之效。
正確的刷牙和牙齦按摩對牙周有保護作用,按摩方法是用食指在牙齒內外面的牙齦上,稍用力按揉,並徐徐由牙根方向齦緣方向移動,如此反覆2-3分鐘,早晚各一次。實踐證明,堅持這種作法,可使牙齒穩固、少發炎;在按摩時可同時套用牙齦擦治劑,效果更好。
(4)切開引流:如有牙周膿腫,應切開引流,小的局限膿腫,可用探針從牙周袋內壁把它刺破;如膿腫範圍較大,則沿膿腫波動處切開,放出膿液,使急性炎症迅速緩解,減輕疼痛。
(5)手術療法:對個別牙齒、範圍局限的牙周袋,可採用手術切除;或用牙齦翻瓣術,在直視下刮除牙根表面牙石和牙周袋壁的上皮和肉芽組織。一些牙周嚴重萎縮,牙齒鬆動,不能行使咀嚼功能時,應及時拔除,然後鑲復假牙,以保護其他患病較輕的牙齒,恢復咀嚼功能。
(6)全身治療:牙周病的全身治療,應該採取措施來增強病人的體質,調整機體,增強抵抗力。在急性炎症期,可給予消炎抗菌的藥物,如內服磺胺嘧啶1克,每日四至六次,首次2克,服時加等量的小蘇打片;長效磺胺0.5克,每日一次,首次1克;或肌肉注射青黴素40萬單位,每日2-3次;或內服穿心蓮片,每日三次,每次3-4片。
(7)中醫藥治療:中醫認為引起牙周病的內在因素是胃熱及腎虛,根據臨床辨證可分為三型進行治療。
①胃經實火型
見於牙周急性炎症,多發性牙齦膿腫。證見齦肉紅腫,患牙疼痛,牙齦出血,口臭,胃納不佳,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脈洪大或滑數。
治法:清胃瀉火。
處方:生石膏、生地、黃連、丹皮、升麻、牛蒡子、絲瓜絡
有些單位用銀花解毒湯治療,也有療效。
處方:金銀花、竹葉、玄參、連翹、生甘草。
牙齦出血加生地、茅根,溢膿者加皂刺、炒山甲。
②腎虛胃熱型
此型病人多屬腎陰虧虛,胃中積熱,全身常伴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證見頭暈、目眩,耳鳴,低熱,手足心熱,口乾、便秘,舌紅少苔,脈細數等陰虛火旺症狀。局部牙齦腫痛,牙周袋溢膿,口臭,牙齒鬆動,咀嚼無力。
治法:滋陰降火,清熱益腎。
處方:生地、山萸肉、丹皮、山藥、知母、黃柏、天花粉、牛膝、補碎骨、竹葉、枸杞;或當歸、黃芪、金銀花、甘草。
③脾腎兩虛型
腎陰不足,腎虛日久,可影響脾胃,故為脾腎兩虛。此型病人亦多伴有慢性疾病,如慢性腸炎、腎病綜合症等。證見身疲乏力,少氣懶言,腰膝酸痛,牙齒鬆動,移位,牙與牙之間增寬,牙周袋溢膿,舌質暗紅,有齒痕,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腎健脾。
處方:黃芪、黨參、當歸、骨碎補、補骨脂、狗脊、枸杞、茯苓、山藥。
或六味地黃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