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時代,天下分為十二州,其記載見於《尚書·舜典》:“肇有十二州,封十有二山。”營州即是十二州之一。在《爾雅》中,營州則名列“九州”之一。營州的地理位置在今遼寧及其周邊地區。上古東北地理區劃中,古營州範圍包含今遼東、遼西...
唐朝時期的營州主要由朝廷委派的都督管理,是唐朝控制東北地區的前沿重鎮。安祿山就曾擔任過營州都督。開元七年,唐朝於營州置平盧節度使,統轄 平盧軍 、盧龍軍,以及渝關等十一處 守捉 ,兼領安東都護府。唐代營州,曾走出過多位重要歷史人物,包括發起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平定安史之亂的李光弼、建立渤海國的大祚榮...
遼朝時,設營州鄰海軍,治所在廣寧縣(即今河北省昌黎縣),歸南京道平州管轄。北宋末期,宋金結盟滅遼,宋朝想分取營、平等州,即指此地。金朝皇統二年 (1142)廢除。地理辨析 遼朝營州的轄區靠鄰渤海,相當今河北省昌黎縣一帶。《遼史·地理志》對營州和興中府兩地的記載有重複。使得這兩個地方共用了同一段...
北魏營州轄區約今遼寧省大凌河、小凌河流域、六股河流域、女兒河流域一帶。歷任官員 據《魏書》、《北史》、《隋書》等文獻記載的北魏、東魏、北齊至隋朝前期營州重要官吏。文獻記載 《魏書·志第五·地形二上》記載營州及其所轄六郡十四縣:營州。治和龍城。太延二年為鎮,真君五年改置。永安末陷,天平初復。
十六國時期,段部鮮卑有營州,治令支城(今河北遷西東),後為後趙所占,前燕時廢。後燕復置營州於宿軍,北燕復廢。歷史沿革 後趙建武四年(338年),石虎奪得段部鮮卑遼西郡(治所在令支,今河北遷安西)、北平郡(治所在今河北遵化東),次年設定營州,治所在令支。後趙滅亡後,前燕廢除營州。後燕光始六年...
營州 指公孫度所置營州,營州刺史為柳毅。“分遼東郡為遼西、中遼郡,置太守。越海收東萊諸縣,置營州刺史。”
《唐代營州與東北邊疆經略》是吉林大學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卿。營州是唐王朝設於東北邊疆的重鎮,作為唐代政治中心的邊緣地帶,營州的建置、官署機構都表現出與內地正州不同的特點。本書主要從建置與人口、官署機構與職官、職能實施與特點、地位與作用等方面對唐代營州與東北邊疆經略展開深入研究。內容簡介 ...
營州社區 營州社區,2001年設立,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位於營州路附近的社區。歷史沿革 2001年成立營州社區,歸北塔街道辦事處管轄; 2006年營州社區與北塔社區合併,名為北塔社區,營州社區被撤消。
營州總管 營州總管,隋代一個總管府名稱。隋初於邊境與內地要衝,設總管府以鎮之。營州總管治柳城(今遼寧朝陽),大業初廢。
明朝洪武年間置營州前、後、左、右、中,共五屯衛,駐地位於元代故大寧路興中州、建州、龍山縣一帶(今遼寧省朝陽市境內),隸屬大寧都指揮使司。明朝永樂元年,營州五屯衛內遷至河北省東北部。清朝時期廢。歷史概況 營州前屯衛:元為興中州(今遼寧朝陽雙塔區),無倚郭,屬大寧路,洪武年間廢。 洪武二十六...
營州至安東南道,隋唐時期遼西通往遼東之陸路幹道之一。此稱謂之南道者,始自營州(今遼寧朝陽),東南陸行,經大凌下游之燕郡(今遼寧義縣七里河鄉一帶)、汝羅城(今遼寧義縣東南老君堡一帶),繞行遼澤(即遼河下游諸支流匯成的澤沼之地)之南,再經遼隊(今遼寧海城西之西四台一帶),東北至安東都護府(今遼寧...
營州至安東中道,隋唐時期遼西通往遼東陸路幹道之一。此道發自營州(今遼寧朝陽),東向經懷遠鎮(今遼寧北鎮縣南石山鎮一帶)、渡遼澤(指遼河下游以西至西沙河下游約200里泥潦之地),越馬首山(今遼寧遼陽南首山),東北至遼東城(今遼寧遼陽)。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鑑》屢載隋、唐興兵東征,跋涉“泥淖二百...
北魏永興中僑置,屬南營州。寄治英雄城(今河北省徐水縣西遂城)。隋開皇三年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以零陵郡之營道、永陽二縣置營州,設州治於小坪(今道縣清塘鄉小坪村)。將原營道縣改名唐興縣(今寧遠、新田地)。將永陽縣改名營道縣,遷縣治於小坪。翌年改營州為南營州,貞觀八年(634)改稱道州。
崇州,唐朝時期營州都督府(今遼寧省朝陽市)下轄州。唐武德五年(622)分饒樂郡都督府置崇州,為羈縻州,處奚人可汗部落,隸屬營州都督府。治所位於昌黎縣(今遼寧省朝陽市西南)。契丹陷營州後,徙治於潞縣之古潞城(今河北省三河縣西南)。後廢。五代時期,契丹於崇州故地置建州,位於今遼寧省朝陽市大平房鎮...
濰坊營州酒業有限公司 濰坊營州酒業有限公司於1999年02月17日成立。法定代表人肖中廷,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濃香型白酒生產、銷售(有效期限以許可證為準)等。
營州至安東北道,隋唐時期遼西通往遼東陸路幹道之一。此道亦稱“通定——玄菟道”或“新城道”,均以經其地而得名。所謂北道起自遼西營州(今遼寧朝陽),東向經通定鎮(今遼寧新民縣高台山一帶),渡遼水(今遼河),直趨玄菟(第三遷地址,今撫順市勞動公園內古城)、新城(今撫順市北高爾山山城)。新城為高麗西境...
營州後屯衛 營州後屯衛,營州五屯衛之一。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營州後屯衛於營州前屯衛城(即興中,今遼寧朝陽)。永樂元年(1403)徙治三河縣。
營州左屯衛 營州左屯衛,營州五屯衛之一。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營州左屯衛於營州前屯衛城(即興中,今遼寧朝陽 ),永樂元年(1403)徙治順義縣。
營州中屯衛 營州中屯衛,營州五屯衛之一。元為龍山縣(今遼寧喀左白塔子鎮)屬大寧路,洪武年間廢縣。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營州中屯衛,永樂元年(1403)徙治平谷縣西北。
臨淄原名營丘,古屬營州。《爾雅·釋地》載:“齊曰營州。”《爾雅》“釋丘”記載,河水從左邊流過的丘叫營丘。漢代史學家班固在《漢書·地理志》所引《齊詩》中有這樣的描繪:“子之營兮,遭我乎峱(n掃o)山之間兮。”營是地名,即營丘;峱是山名,即峱山,在臨淄區齊陵街道的牛山西南十餘里,今青州市...
朝陽城歷史上稱作龍城、柳城,始建於公元341年,是中國古代兩晉十六國時期前燕、後燕、北燕(統稱“三燕”)的都城。唐朝時是東北的軍事重鎮營州所在地。遼朝時是中京道興中府治所。元朝設興中州。明朝永樂初年被廢棄。清朝初年在舊址重建城鋪,名“三座塔”,乾隆年間因設定朝陽縣而得今名朝陽城,清朝末年成為...
青山,營州(今遼寧朝陽)地區歷史地名。有兩地:一在 營州 東南徒河縣故地 ;二在 營州(遼興中府)西北 唐青山州、遼金源縣一帶。歷史概況 營州東南青山 青山在營州東南。據《通典》記載,徒河縣之青山在柳城東一百九十里,即慕容翰攻鮮卑留壁之地。東晉元興三年,後燕慕容熙與符後游畋,東逾青嶺。胡氏曰:...
北魏以舊平州為營州,另設平州。唐時治所在盧龍(今屬河北),屬東夷都護府。歷史沿革 遼陽平州 東漢時於東北方僅設幽州;漢獻帝時(公元189年),公孫度據遼東,自稱為平州牧。曹魏滅燕國分遼東、昌黎、玄菟、帶方、樂浪五郡為平州,治所在襄平(今遼寧遼陽市)。不久仍廢入幽州。西晉鹹寧二年十月(公元276年...
柳城郡,隋唐時期存在的郡,轄區相當於今遼寧省西部,由隋唐時期的營州改稱。柳城郡治所位於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郡名更替 隋煬帝廢營州,改設柳城郡。戶七百五十一,下領一縣:柳城縣。唐武德初年,改為營州總管府,後設為都督府。唐天寶元年(742年),更名柳城郡。戶九百九十七,口三千七百八十九。領一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