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營州
- 機構職能:管理東萊諸縣
營州,上都督府。1唐朝河北道行政區,治柳城(今遼寧朝陽)。前身為隋柳城郡,武德元年(618年)改為營州總管府,武德七年改為都督府。1轄區包括今遼西一帶。唐朝時期的營州主要由朝廷委派的都督管理,是唐朝控制東北地區的前沿重鎮...
北魏營州轄區約今遼寧省大凌河、小凌河流域、六股河流域、女兒河流域一帶。歷任官員 據《魏書》、《北史》、《隋書》等文獻記載的北魏、東魏、北齊至隋朝前期營州重要官吏。文獻記載 《魏書·志第五·地形二上》記載營州及其所轄六郡十四縣:營州。治和龍城。太延二年為鎮,真君五年改置。永安末陷,天平初復。
《尚書·舜典》分十二州,營州即是其中之一,範圍包括今遼寧及其周邊地區。舊石器時代:營口金牛山猿人化石與周口店北京猿人同屬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遼西紅山文化與仰韶文化有共同的“之”字陶紋。遼東半島原始文化亦與龍山文化類似。夏朝時期:《禹貢》九州里的冀州、青州,即包括了《舜典》十二州當中的營州。商...
遼朝時,設營州鄰海軍,治所在廣寧縣(即今河北省昌黎縣),歸南京道平州管轄。北宋末期,宋金結盟滅遼,宋朝想分取營、平等州,即指此地。金朝皇統二年 (1142)廢除。地理辨析 遼朝營州的轄區靠鄰渤海,相當今河北省昌黎縣一帶。《遼史·地理志》對營州和興中府兩地的記載有重複。使得這兩個地方共用了同一段...
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蕭銑置。治營道縣(今湖南道縣西)。轄境相當今湖南省新田、寧遠、道縣、江永、江華等縣地。武德五年改為南營州。唐武德四年(621年),以零陵郡之營道、永陽二縣置營州,改永陽縣為營道縣(原營道縣改唐興縣)。次年,改州為南營州。貞觀八年(633年),改名道州。貞觀十七年(642年...
十六國時期,段部鮮卑有營州,治令支城(今河北遷西東),後為後趙所占,前燕時廢。後燕復置營州於宿軍,北燕復廢。歷史沿革 後趙建武四年(338年),石虎奪得段部鮮卑遼西郡(治所在令支,今河北遷安西)、北平郡(治所在今河北遵化東),次年設定營州,治所在令支。後趙滅亡後,前燕廢除營州。後燕光始六年...
營州歌 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營州:唐代東北邊塞,治所在今遼寧朝陽。⑵厭(yàn):同“饜”,飽。這裡作飽經、習慣於之意。⑶狐裘(qiú):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較珍貴的大衣,毛向外。⑷蒙茸(róng):裘毛紛亂的樣子。語出《詩經·邶風·旌...
營州 指公孫度所置營州,營州刺史為柳毅。“分遼東郡為遼西、中遼郡,置太守。越海收東萊諸縣,置營州刺史。”
營州之亂,是指公元696年—697年(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至神功元年)契丹大賀氏部落聯盟在首領李盡忠、孫萬榮的領導下,因不滿營州都督趙文翽的壓迫而在東夷都護府發動的一場反抗戰爭,後被武周聯合後突厥汗國鎮壓。由於營州都督趙文翽暴虐無道,契丹人、松漠都督李盡忠和舊城州刺史孫萬榮起兵反周,攻陷並占據營州,...
營州道,渤海王城赴唐營州(今遼寧朝陽市)的通道。為渤海5條對外交通幹線之一。營州為古代中原王朝經略東北的重鎮,唐於此設平盧節度使,兼管渤海等東北諸族。沿革 “安史之亂”(755—763)前,渤海與唐聯繫常通過營州或由此轉赴長安(今西安)。其走向大體為:從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省寧安縣東京城)出發,經“舊國”...
《唐代營州與東北邊疆經略》是吉林大學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卿。營州是唐王朝設於東北邊疆的重鎮,作為唐代政治中心的邊緣地帶,營州的建置、官署機構都表現出與內地正州不同的特點。本書主要從建置與人口、官署機構與職官、職能實施與特點、地位與作用等方面對唐代營州與東北邊疆經略展開深入研究。內容簡介 ...
營州至安東南道,隋唐時期遼西通往遼東之陸路幹道之一。此稱謂之南道者,始自營州(今遼寧朝陽),東南陸行,經大凌下游之燕郡(今遼寧義縣七里河鄉一帶)、汝羅城(今遼寧義縣東南老君堡一帶),繞行遼澤(即遼河下游諸支流匯成的澤沼之地)之南,再經遼隊(今遼寧海城西之西四台一帶),東北至安東都護府(今遼寧...
北魏永興中僑置,屬南營州。寄治英雄城(今河北省徐水縣西遂城)。隋開皇三年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以零陵郡之營道、永陽二縣置營州,設州治於小坪(今道縣清塘鄉小坪村)。將原營道縣改名唐興縣(今寧遠、新田地)。將永陽縣改名營道縣,遷縣治於小坪。翌年改營州為南營州,貞觀八年(634)改稱道州。
遼寧營州交通客運有限責任公司於2020年09月08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崔憲軍,公司經營範圍包括:許可項目:城市公共運輸,道路旅客運輸經營,道路旅客運輸站經營,巡遊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道路貨物運輸(不含危險貨物),道路貨物運輸(網路貨運),道路貨物運輸站經營,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依法須經批准...
崇州,唐朝時期營州都督府(今遼寧省朝陽市)下轄州。唐武德五年(622)分饒樂郡都督府置崇州,為羈縻州,處奚人可汗部落,隸屬營州都督府。治所位於昌黎縣(今遼寧省朝陽市西南)。契丹陷營州後,徙治於潞縣之古潞城(今河北省三河縣西南)。後廢。五代時期,契丹於崇州故地置建州,位於今遼寧省朝陽市大平房鎮...
營州(朝陽)城市公交有限公司於2020年12月24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崔憲軍,公司經營範圍包括:許可項目:城市公共運輸(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具體經營項目以審批結果為準)一般項目:旅客票務代理,安全系統監控服務,安全技術防範系統設計施工服務,智慧型車載設備銷售,信息安全設備銷售,物...
營州至安東北道,隋唐時期遼西通往遼東陸路幹道之一。此道亦稱“通定——玄菟道”或“新城道”,均以經其地而得名。所謂北道起自遼西營州(今遼寧朝陽),東向經通定鎮(今遼寧新民縣高台山一帶),渡遼水(今遼河),直趨玄菟(第三遷地址,今撫順市勞動公園內古城)、新城(今撫順市北高爾山山城)。新城為高麗西境...
營州至安東中道,隋唐時期遼西通往遼東陸路幹道之一。此道發自營州(今遼寧朝陽),東向經懷遠鎮(今遼寧北鎮縣南石山鎮一帶)、渡遼澤(指遼河下游以西至西沙河下游約200里泥潦之地),越馬首山(今遼寧遼陽南首山),東北至遼東城(今遼寧遼陽)。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鑑》屢載隋、唐興兵東征,跋涉“泥淖二百...
《擬四愁詩·我所思兮在營州》是西晉文學家張載創作的擬四愁詩四首中的第四首。收錄於蕭統《文選·卷三十》雜擬古詩類。《四愁詩》是張衡創作的一組詩歌,擬四愁詩就是對四愁詩的模擬。作品原文 《擬四愁詩·我所思兮在營州》我所思兮在營州,欲往從之路阻修。登崖遠望涕泗流,我之懷矣心傷憂。佳人遺我...
青山,營州(今遼寧朝陽)地區歷史地名。有兩地:一在 營州 東南徒河縣故地 ;二在 營州(遼興中府)西北 唐青山州、遼金源縣一帶。歷史概況 營州東南青山 青山在營州東南。據《通典》記載,徒河縣之青山在柳城東一百九十里,即慕容翰攻鮮卑留壁之地。東晉元興三年,後燕慕容熙與符後游畋,東逾青嶺。胡氏曰:...
虞十二州 ,漢語詞語,出自明張岱《夜航船》。九州之外,分設并州,則蓋冀之東北毉無閭之餘地也。《元命苞》曰:營室星流為并州,分為鄭國,立為朋山。並之言誠也。精全及並,其 氣勇抗。誠,信也。幽州,即冀東恆山諸地,蓋在北幽昧之地也。《元命苞》曰:箕星散為幽州,分為燕國。營州,即青之東北...
臨淄原名營丘,古屬營州。《爾雅·釋地》載:“齊曰營州。”《爾雅》“釋丘”記載,河水從左邊流過的丘叫營丘。漢代史學家班固在《漢書·地理志》所引《齊詩》中有這樣的描繪:“子之營兮,遭我乎峱(n掃o)山之間兮。”營是地名,即營丘;峱是山名,即峱山,在臨淄區齊陵街道的牛山西南十餘里,今青州市...
李師道(?-公元819年),營州(今遼寧朝陽市)人,高句麗族。唐朝地方割據軍閥,平盧淄青節度使李納次子。初為密州刺史。元和元年,兄長李師古死後,自領平盧淄青節度使,拜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割據十二州之地,其勢炙手可熱。元和十年,隨同成德軍節度使王承宗要求停止討伐淮西吳元濟,遭到朝廷拒絕。於是,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