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傳統燈彩活動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因為元宵節的主要活動之一是燃放花燈,所以元宵節又稱為“燈節”或“燈夕”。後來逐步發展,以至每逢盛典、新婚、壽辰、節慶等喜事時,也張燈結彩。燈彩成了吉瑞祥和的載體和象徵,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願望,凝聚著人們對幸福來來的嚮往。
相傳,早年間北京的元宵節花燈興盛,達官貴人們都要大張花燈,以圖吉利和顯示富貴,買賣商家也不甘落後,自然要跟風玩耍。就是小門小戶的普通人家,為討喜慶,也要扎幾個花燈來掛掛。羊燈為北京的傳統燈品。用竹蔑扎羊形骨架。外糊多層白綿紙穗,如縷縷羊毛,羊頭與其項間相連處有活動關節,腹燃燭火,羊頭會頻頻擺動。頗為生動。吉利燈,民間藝人藉果名之音諧"吉利”,據其形狀取其神似,以紙板做成頗為洗鍊誇張的多角燈。民間這種借諧音,取祈福辟邪之意的藝術形象很多。
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北京的各類花燈也興旺起來。明朝時的燈市在東華門之東。也就是
燈市口一帶。“天下繁華,鹹萃於此”,不僅是指物質財富。也包括南北的手工藝品和民間藝術。
明清時代,燈市口是北京最大的燈市。此街也因此得名。此外還有西四、新街口、地安門等較大的燈市。當時燈市口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大街兩側商店酒樓首尾相連,平日裡就遊人不斷,熱閒異常。燈節期間,白日為市,晚間放燈,連綿2里。街道兩旁搭起燈棚,掛起各種彩燈。彩燈質地不同,多用紗絹製作,也有玻璃的。更有令大人孩子都喜愛的能自行旋轉的“走馬燈”。還有別出心裁者,將燈紮成後,澆水迸發成冰成為晶瑩透明的“冰燈”。燈面上大都畫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里的人物和民間故事、山水花草、飛禽走獸等等。
清朝末年,封建統治逐漸崩潰,曾經作為皇宮彩燈的宮廷燈彩藝術遂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北京民間燈彩。當時在北京前門外廊坊頭條出現了華美齋、
文盛齋等十幾家燈籠鋪,專門經營製作宮廷燈彩和紗燈。尚在世的北京從事宮燈和紗燈製作的老師傅,大部分是從這裡藝滿出師的。當年在廊坊頭條這條窄小的街道上,類似華美齋這樣的商店還有不少,彩畫絢麗,明燭輝煌,展現出東方民間藝術的獨特風格,被外國人稱為“燈籠大街”。
自20世紀50年代以後,北京燈彩作為行業,基本上保留著宮燈和紅紗燈產品,而歷史上那千姿百態的其他花燈品種,幾乎蕩然無存。昔時的鬧元宵燈節不存在了,人們只能從老人們的回憶中,或典籍文獻中略知些許。即便這樣,自1966年北京燈彩業更為萎縮,僅剩下了紅燈籠存在。
1969年,在北京市僅存的以生產宮燈和紗燈為業的北京市宮燈廠改為北京市電子元件七廠,生產電子元件,製作半導體收音機殼、喇叭。散落在民間製作花燈的人,哪怕是業餘、自娛自樂的從事者也不再製作花燈了。
直至20世紀80年代初,北京的花燈藝術才恢復活氣。1981年,北京市特種工藝工業公司在北京鼓樓舉辦新春花燈會,一時間吸引廣大民眾前往參觀,在民眾的要求下,燈會一次次延期。此後,北京的燈會活動日漸豐富,一些區縣相繼在春節、元宵節期間舉辦燈會,有的還在夏季舉辦燈會。
文藝特徵
從歷史上看,燈節一直帶有濃烈的“官俗”色彩,漢、隋、唐、宋無一例外。尤其是北京,自遼金到元明清為都城燈彩藝術深受宮廷藝術的影響,上千年的歷史,融匯全國各地燈彩之精華,逐步形成了較為鮮明的藝術特色:
宮廷扶植得天獨厚
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有860多年的建都史。從遼金到元明清,歷朝歷代北京的手工藝品從生產管理到服務對象,幾乎都在宮廷官府,從元宵節到其他節俗尤其是較大型、複雜的花燈的製作,也大多有官府的操控。如同北京的絨絹紙花叫“宮花”、織毯叫“宮毯”、玻璃料器叫“宮料”、刺繡叫“宮繡”、琺瑯彩瓷叫“宮瓷”一樣,花燈也叫“宮燈”。正是由於北京得天獨厚的特殊地位,即便是京城街巷鋪面懸掛的由民間藝師扎制的花燈也都具有皇家氣派。致使皇城的燈彩藝術,烙下盔頂圓吊燈了鮮明的宮廷藝術的印跡。
巧匠雲集博採眾長
從歷史上看,北京宮廷工匠大多是將全國各地的技藝高超,身懷絕技的工匠搭起了技藝交流的平台,從而促進了北京花燈藝術能融合各種技巧,逐步形成了“京味”“宮廷藝術”的特色。
材質精良不惜工本
傳統的北京燈彩,依照需求的不同,選取優質的原料製作,比如紫檀、紅木、象牙、黃金、珍珠等作為燈彩框架和裝飾。即便是毛竹,也必須是生長了三年,達到一定尺寸的,才能製作燈條。歷史上北京製作燈彩的匠師,大都從全國各地聚集而來,官營手工業分別由宮廷王公貴族所控制在燈彩製作中不計工本、工時,將精優放在首位,藝師只有精工細作才能符合要求。久之,匠師練就了一套精益求精的高超技藝。一盞宮燈值千金是司空見慣的。
品類繁多絢麗多彩
京都花燈的品種較為豐富,有碩大巨型的,有小巧玲瓏的;有凝固靜止的,有博眾聯動的;有飛花屏瑩的,有人燈合舞的;有龍船躍水的,有環旋走馬的;有木瓷紙銅的,有絹紗絲綢的,亦有琉璃及其他質料的;等等。僅以北京宮燈為例,既不僅置於室內,也有放在室外的。用於室內的有珠穗流蘇的掛燈及高架的戳燈,放在桌案上的有玲瓏秀麗的座燈;用於室外的有掛於大門口的風燈和庭院中的掛燈、戳燈,還有手持移動的把燈和照明的提燈,以及各種各樣的壁燈。宮燈的造型要與建築物相協調,色調要與建築物的色彩相和諧,這樣才能達到既適用又美觀的要求。彩燈造型根據不同的材質、題材、用途、環境、季節設計出各異的形態,千化萬變,真可謂陸離光怪,應有盡有。製作方法五花八門,有鑲嵌雕刻玲瓏的翡翠和白玉的;造型有方形、六角、菱形、圓珠、雙魚、葫蘆、銀錠、套環等。民間藝人各有絕招,令人目不暇接。
題材豐富雅俗共賞
花燈上面的彩繪有山水、人物、花鳥、魚蟲、博古文玩、戲劇故事。畫面所選取的題材內容,講求圖必寓吉祥,畫必有講頭,雅俗共賞,典故精粹。
經久耐看長期陳設
具有宮廷氣派的京味燈彩,不是那種僅顧一節一令一時娛樂玩賞,“今天點了明天扔”的暫時性花燈,而是可供長期陳設觀賞的精美手工藝術品,由於其製作極為精緻、精細、精藝、精工、精彩、精美,從製作到內容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衫顯中國厚重的優秀傳統,因而更加經久耐看,反覆賞鑒,耐人尋味。有許多是可供珍藏的文化收藏品。
光電聲動與時俱進
許多花燈製作向著“形、色、聲、光、電、動”綜合一體性演變。北京的燈彩文化,形成了扎制規整、彩繪精緻,安全適用,燈光明亮,美化環境,娛樂高雅、堂皇富麗的效果。
北京燈彩長期流行於北京地區,按使用方式分,它主要有吊燈、座燈、壁燈、提燈等幾大類;按製作材料分,包括紗燈、宮燈、走馬燈、立體動物燈、金屬燈、料絲燈等多個品種。北京燈彩製作技藝較為豐富,彩扎、裱糊、編結、刺繡、雕刻、剪紙、書畫等都是其重要的技術手段。
製作工序
北京燈彩製作流程:
第一步:選擇製作彩燈的布藝材料;
第二步:在布料上繪畫需要的圖案;
第三步:檢查半成品,對檢查出的問題進行修正;
第四步:製作彩燈的燈架,並將已繪畫好的布料分割到燈架上。
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燈節的消失,北京燈彩僅剩下宮燈和紅紗燈兩個品種,其餘各種花色燈彩的製作技藝均已失傳。面對燈節衰落、燈彩逐漸消失、外來節俗削弱中國傳統節俗文化、現代科技衝擊傳統手工藝等一系列的難題,北京燈彩舉步維艱,後繼乏人,急需搶救保護。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北京鑫瑞祥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獲得“燈彩(北京燈彩)”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燈彩(北京燈彩)項目保護單位北京市美術紅燈廠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鑫瑞祥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評估合格。
主要流派
一、宮廷派
遼金元明清時,宮廷御用監、內務府造辦處有專門為皇家製作燈具的工匠,有特殊需要時,隨時將民間的燈匠召進皇宮,以貴重的材料精心細緻地加工各種燈具與彩燈。宮燈用紫檀、紅木、花梨木、金絲楠木等為框架,再鑲玻,璃、紗絹,經雕、鏤、刻、彩畫製成。此外也有用骨刻、銅鑄、燒藍、雕漆等工藝裝飾框架立柱的。分六方宮燈和花燈兩種。六方燈是傳統六角形的宮燈。宮廷花燈品種很多,有客廳、禮堂用的吊燈,桌上的檯燈,座椅兩旁的戳燈以及安裝在牆壁上的壁燈等。如今北京紫禁城中養心殿、坤寧宮、長春宮及頤和園等處都還掛有清時的宮燈製品。
二、民間派
這是相對於宮廷花燈及藝匠花燈而言的。民間花燈製作大多是民眾性的,帶有業餘的性質。百姓按照自己的愛好,因材施藝地在燈彩中表達理想和嚮往。街坊鄰里在製作花燈時,往往互相觀摩借鑑。許多家庭還有祖傳世襲的因素,每到傳統節令或婚嫁喜事時,將自己傾心即興製作的花燈張掛起來,有的還是集體製作的結晶,比如蒿子燈、荷葉燈、蓮花燈、果蔬燈等。此外,在城鎮鄉村也有以製作花燈為副業的,比如每逢燈節,在東四、西單、鼓樓前等街市上售賣的花籃燈、魚燈、走馬燈等,生動質樸,鮮亮獷達,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魅力。
三、藝匠派
所謂藝匠派,是專職製作燈彩的高手。昔時北京有專門從事燈彩製作的行業。平日裡製作各種紗燈,用生長三年的竹子劈削成篾條,扎糊成橢圓形,然後裱上紗絹,刷上桐油製成。由於燈內燃燭,風吹不滅,俗稱為“氣死風燈”,20世紀50年代以後,還製作大紅燈籠。北京紗燈的主要品種是紅慶燈(即大紅燈籠)、彩紗燈等。其中紅慶燈和彩紗燈,既能照明,又能點綴裝飾環境。製作方法是把成材的竹子削成條,做成框架,然後將白紗染成黃、藍、粉、綠等顏色,蒙糊成各種彩燈,再運用國畫技法繪上花鳥、山水、飛禽,魚蟲等圖案,在燈上還配有金色的雲朵和各種顏色的流蘇。每逢燈節之前,是藝匠大顯身手的時候。他們往往充分利用各種材質,製作出千姿百態的燈彩。北京的燈彩藝師工匠由於時常被徵調入宮修理或製作內廷燈彩,所以經他們手製作的燈彩,既有宮廷花燈的古雅、莊重、華貴和講究細刻精雕的特徵,又彰顯出民間藝術生動活潑、裝飾性強和生活氣息濃郁的特徵。這也是北京燈彩最明顯的風采。例如燈彩《大戲樓》《龍船》《龍鳳呈祥》,等等,以其精緻細膩,明光閃耀,富麗堂皇,典雅高貴而令人稱道。他們還專為戲劇、舞蹈製作道具燈。
四、現代派
這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逐步發展起來的,這種燈彩注重新材料、新工藝,引用了電動、聲控、雷射、光導纖維等科技手段使燈彩起伏動轉,能發聲、能噴水、能飛躍、能表演,變化多端。例如1986年在北京市海淀區的元宵燈會上,利用“科學城”的科技優勢,使傳統的燈彩藝術錦上添花,明光增彩。當然,也有的名叫燈彩,而實際成了能動作的模型,削弱了“燈”與“彩”的喜興特徵。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3年10月10日,在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辦,中華傳統技藝研究與保護中心承辦,中華傳統技藝精品展“北京月”活動--北京非遺展覽上,展示了燈彩(北京燈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