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烏頭屬
- 界:植物界
- 科:毛茛科
- 屬:烏頭屬
- 屬拼音名:wutoushu
- 科拉丁名::Ranunculaceae
- 屬拉丁名:Aconitum
形態特徵
阿爾泰烏頭
巴東烏頭
白喉烏頭
白喉烏頭(原變種)
白花松潘烏頭
白毛烏頭
白毛烏頭(原變種)
保山烏頭
保山烏頭(原變種)
北烏頭
北烏頭(原變種)
碧江烏頭
碧江烏頭(原變種)
賓川烏頭
賓川烏頭(原變種)
波密烏頭 薄葉烏頭
薄葉烏頭(原變種)
蒼山烏頭
藏南藤烏
草地烏頭
草黃烏頭
叉苞烏頭
察瓦龍烏頭
纏繞白毛烏頭
長白烏頭
長柄烏頭
長齒烏頭
長梗烏頭
長喙烏頭
長距瓜葉烏頭
長裂烏頭
長序美麗烏頭
長序烏頭
長枝烏頭
長柱烏頭
匙苞烏頭
川鄂烏頭
川鄂烏頭(原變種)
船盔烏頭
垂果烏頭
垂花烏頭
綽斯甲烏頭
茨開烏頭
粗花烏頭
粗莖烏頭
錯那烏頭
大苞烏頭
大渡烏頭
大渡烏頭(原變種)
大麻葉烏頭
帶嶺烏頭
德欽烏頭
等葉花葶烏頭
低矮華北烏頭
低盔大渡烏頭
低盔膝瓣烏頭
滇北烏頭
滇川烏頭
滇南草烏
滇西烏頭
獨花烏頭
獨龍烏頭
短瓣烏頭
短柄烏頭
短柄烏頭(原變種)
短唇烏頭
短梗墨脫烏頭
短距烏頭
短距烏頭(原變種)
堆拉烏頭
敦化烏頭
多根烏頭
多根烏頭(原變種)
多果烏頭
多花烏頭
多花烏頭(原變種)
多裂烏頭
多枝烏頭
鄂西烏頭
分枝銳裂烏頭
伏毛北烏頭
伏毛木里烏頭
伏毛鐵棒錘
伏毛鐵棒錘(原變種)
伏毛直序烏頭
匐枝烏頭
撫松烏頭
甘青烏頭
甘青烏頭(原變種)
贛皖烏頭
高峰烏頭
高帽烏頭
高山烏頭
高烏 頭
高烏頭
高烏頭(原變種)
工布烏頭
工布烏頭(原變種)
貢嘎烏頭
貢嘎烏頭(原變種)
貢山烏頭
鉤瓣烏頭
瓜葉烏頭
瓜葉烏頭(原變種)
光梗鴨綠烏頭
光果菱葉烏頭
光果小白撐
光序烏頭
哈巴烏頭
河北白喉烏頭
褐紫烏頭
厚葉烏頭
花葶烏頭
花葶烏頭(原變種)
花葶烏閒
華北烏頭
黃草烏
黃草烏(原變種)
黃花烏頭
黃毛烏頭
黃山烏頭
會理烏頭
吉林烏頭
吉林烏頭(原變種)
加查烏頭
加查烏頭(原變種)
尖萼烏頭
尖萼烏頭(原變種)
劍川烏頭
劍川烏頭(原變種)
江孜烏頭
截基瓜葉烏頭
截基鴨綠烏頭
巨苞岩烏頭
聚葉花葶烏頭
聚葉黔川烏頭
捲毛蔓烏頭
康定烏頭
康定烏頭(原變種)
空莖烏頭
寬苞烏頭
寬裂北烏頭
寬葉蔓烏頭
雷波烏頭
梨山烏頭
理縣烏頭
麗江烏頭
麗江烏頭(原變種)
鐮形烏頭
涼山烏頭
兩色烏頭
兩色烏頭(原變種)
林地烏頭
菱葉烏頭
菱葉烏頭(原變種)
露瓣烏頭
露蕊烏頭
螺瓣烏頭
馬爾康烏頭
馬耳山烏頭
蔓烏頭
蔓烏頭(原變種)
毛瓣美麗烏頭
毛萼多花烏頭
毛果甘青烏頭
毛果高烏頭
毛果吉林烏頭
毛果麗江烏頭
毛果乾寧烏頭
毛莖碧江烏頭
毛序準噶爾烏頭
毛葉烏頭
美麗烏頭
美麗烏頭(原變種)
米林烏頭
密花烏頭
冕寧烏頭
墨脫烏頭
墨脫烏頭(原變種)
木里烏頭
木里烏頭(原變種)
擬哈巴烏頭
擬黃花烏頭
擬康定烏頭
擬康定烏頭(原變種)
擬鞘柄烏頭
擬缺刻烏頭
擬缺刻烏頭(原變種)
擬膝瓣烏頭
擬顯柱烏頭
擬玉龍烏頭
聶拉木烏頭
寧武烏頭
牛扁
普格烏頭
祁連山烏頭
乾寧烏頭
乾寧烏頭(原變種)
黔川烏頭
黔川烏頭(原變種)
鞘柄烏頭
秦嶺烏頭
曲毛短柄烏頭
全裂烏頭
拳距瓜葉烏頭
缺刻烏頭
銳裂烏頭
銳裂烏頭(原變種)
山地烏頭
山西烏頭
山西烏頭(原變種)
陝西烏頭
深裂黃草烏
深裂烏頭
石膏山烏頭
疏毛劍川烏頭
疏毛圓錐烏頭
疏毛中甸烏頭
刷經寺烏頭
松潘烏頭
松潘烏頭(原變種)
縮梗烏頭
塔拉斯烏頭
塔拉斯烏頭(原變種)
台灣烏頭
太白烏頭
鐵棒錘
同戛烏頭
彎短距烏頭
彎果烏頭
彎喙烏頭
彎喙烏頭(原變種)
彎枝烏頭
烏頭
烏頭(原變種)
烏頭屬
無距保山烏頭
無距賓川烏頭
無距小白撐
無毛烏頭
西伯利亞烏頭
膝瓣烏頭
膝瓣烏頭(原變種)
膝爪顯柱烏頭
細梗彎喙烏頭
細莖烏頭
細裂川鄂烏頭
細葉黃烏頭
細葉黃烏頭(原變種)
細葉烏頭
細葉烏頭(原變型)
狹盔高烏頭
狹裂山西烏頭
狹裂烏頭
顯苞烏頭
顯柱烏頭
顯柱烏頭(原變種)
腺毛加查烏頭
小白撐
新都橋烏頭
新疆烏頭
興安烏頭
宣威烏頭
雪山烏頭
鴨綠烏頭
鴨綠烏頭(原變種)
雅江烏頭
亞東烏頭
岩烏頭
岩烏頭(原變種)
腋花烏頭
伊犁烏頭
陰山烏頭
玉龍烏頭
圓葉烏頭
圓錐烏頭
圓錐烏頭(原變種)
展花烏頭
展喙烏頭
展毛川鄂烏頭
展毛大渡烏頭
展毛短柄烏頭
展毛多根烏頭
展毛工布烏頭
展毛瓜葉烏頭
展毛黃草烏
展毛尖萼烏頭
展毛擬缺刻烏頭
展毛彎喙烏頭
展毛烏頭
展枝康定烏頭
直立兩色烏頭
直序烏頭
直序烏頭(原變種)
直緣烏頭
中甸烏頭
中甸烏頭(原變種)
珠芽瓜葉烏頭
珠芽烏頭
爪盔瓜葉烏頭
爪盔膝瓣烏頭
準噶爾烏頭
紫花碧江烏頭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主治:1、中風癱瘓(手中顫動,言語蹇澀)用草烏頭(炮,去皮)四兩,川烏頭(炮,去皮)二兩,乳香、沒藥各一兩,共研為末;生烏豆一升,以斑蝥三至七個,去頭翅,同煮豆熟,去取得取豆,焙乾為末,加入上述藥末中,以醋、面調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此方名“左經丸”。
2、癱瘓頑負(風節疼痛,下元虛冷,一切風瘡)。用草烏頭、川烏頭、兩頭尖各三錢,硫磺、麝香、丁香各一錢,木鱉子五個,共研為末。再以熟艾揉軟,合在一起用草紙包裹。燒熏痛處。此方名“雷丸”。
3、腰腳冷痛。用烏頭三個,去皮臍,研細,醋調貼痛處。
4、久患頭風。用草烏頭尖(生)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二分,共研為末。每服半錢,冷薄荷湯送上。
5、耳鳴耳癢(耳中如聞流樂聲及風聲,不治成聾)用新掘得的生烏頭,乘濕削如棗核大,塞耳內。一天換二次,幾天病癒。
6、喉痹口噤。用草烏頭、皂莢,等分為末,加麝香少許擦牙,並吸入鼻內,牙關自開,又駐京:用草烏尖、石膽,等分為末,每用一錢,以醋煮皂莢的液汁調稀,掃塗腫上,流涎幾次,其毒即破。
7、脾、寒、厥瘧(先寒後熱,名寒瘧;但寒不熱,面色黑者名厥瘧;寒多熱少,百黃腹痛,脾瘧)用上等草烏頭削去皮,開水泡幾次,密蓋一段時間,取出切細、焙乾,研為末,加猛然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清早服,以姜十片,棗三枚、蔥三根煎湯送下,吃一點棗子墳往。隔一、兩小時再服藥一次。
8、腹中癥結。用射罔二兩、椒三百粒,共搗為末,加雞蛋白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一丸,漸至三丸,病癒為止。
9、內痔不出。用生草烏頭切片,加醋熬成膏,攤貼患處,次日即可把根拔出。又方:兩頭尖一兩、巴豆四個,搗爛貼患睡,疔自拔出。
10、疔毒惡腫。用生草烏頭切片,加醋熬成膏,攤貼患睡,次日即可把根拔出。又方:兩頭尖一兩、巴豆四個,搗爛貼患處,疔自拔出。
11、遍身生瘡(陰囊及兩腳最多)。用草烏頭一兩,鹽一兩,化水泡一夜,炒紅,研為末;另取豬腰子一個,去膜煨熟。竹刀切細、搗爛,加醋、糊調藥末為丸,如綠豆在。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鹽湯送下。
12、瘰癧初起(未破,發寒發熱)。用草烏頭頭半兩、木鱉子二個,加米醋磨細,再投入搗爛的蔥頭和蝗蚓糞少許,調勻敷患處,外貼紙條,留通氣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