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撐(植物)

小白撐(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小白撐是保山烏頭的變種(拉丁學名:Aconitum nagarum Stapf var. heterotrichum Fletcher et Lauener),別名:黃蠟一支篙、雪上一支篙(雲南)、泡葉烏頭。

毛茛科,烏頭屬直立草本植物。塊根圓柱形成胡蘿蔔形,常有子根,外皮深褐色。基生葉,葉片五角形,總狀花序長,密生反曲的白色微柔毛和伸展的黃色腺毛;小苞片橢圓形,萼片紫藍色,花瓣無毛,蓇葖果,多為4枚聚生,種子多數。塊根有劇毒,可藥用,治腰肌勞損,風濕關節痛等症(雲南中草藥)。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白撐
  • 拉丁學名:Aconitum nagarum Stapf var. heterotrichum Fletcher et Lauener
  • 別稱:黃蠟一枝蒿、泡葉烏頭、皺葉烏頭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毛莨目
  • :毛茛科
  • 亞科:金蓮花亞科
  • :翠雀族
  • :烏頭屬
  • 亞屬烏頭亞屬
  • 保山烏頭
  • 分布區域:雲南鄧川、貢山等地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與保山烏頭的區別:花序軸和花梗除了彎曲的白色短柔毛外還有開展的黃色腺毛;子房密被黃色短柔毛。葉片草質、紙質,稀革質,長(2.5-)5.5-6.8(-13)厘米,寬(4.5-)8.5-13(-20)厘米。花瓣有向後彎的短距。雄蕊無毛。
原物種保山烏頭
塊根近圓柱形。莖高70-100厘米,下部變無毛,上部疏被彎曲並緊貼的短柔毛,不分枝或分枝。
基生葉及生於近莖基部的莖生葉均具長柄;葉片形狀似小白撐,紙質或革質,五角狀腎形,長5-8.5厘米,寬10-15厘米,三全裂達或近基部,中全裂片菱形或倒卵狀菱形,三裂,末回小裂片狹卵形至狹披針形,側全裂片斜扇形,不等二深裂,表面幾無毛,背面疏被緊貼的短柔毛;葉柄長達48厘米,幾無毛,有短鞘。其他莖生葉1-3,漸變小。
總狀花序狹,長12-30厘米,有6-25花;下部苞片三裂,上部苞片狹卵形;軸和花梗密被彎曲並緊貼的白色短柔毛;花梗長2-4.5厘米;小苞片生花梗的基部或下部踏市頌贈,狹卵形,長3-4毫米;萼片藍紫色,外面有白色短柔毛,上萼片船狀盔形,斜上展,有短爪,自基部至喙長約1.8厘米,下緣稍凹,與近垂直的外緣形成短喙,側萼片圓倒卵形,長約1.2厘米;花瓣無毛,瓣片長約7毫米,唇長約2.5毫米,距長約1.5毫米,向後彎曲;雄蕊無毛,花絲全緣;心皮5,子房密被白色短柔毛。10月開花。

生長環境

生海拔2550-3800米間山地草坡。

分布範圍

產雲南鄧川、貢山及巧家等地。

主要價值

【別名】黃蠟一枝蒿
【來源】藥材基源促船:為毛茛科植物小白撐及美麗烏頭的塊要命。
【採收和儲藏】秋冬季採挖塊根,洗淨,曬乾。
【性狀】
⒈性狀鑑別 塊根圓錐狀或圓柱形,長4-7cm,直徑1.5-2cm。表面棕色至暗棕色,較光滑。質堅,斷面粗糙,白色。
⒉顯微鑑別 塊根橫切面:後汗精企生皮層為1-2列黃棕色細胞;皮層細胞3-4列,散有石細胞,長條形、梭形、長圓形、長方形或卵圓形,長80-170μm,直徑20-80μm,壁稍厚,層紋不明顯。形成層環狀。危主應淚導管輻射狀或切向狀排列。澱粉粒復粒為2-5分粒,直徑4-16μm,臍點V形、叉狀或點狀。
【化學成份】小白撐根含小白撐鹼(nagarine),烏頭鹼(aconitine),3-脫氧烏頭鹼(3-deoxyaconitine)。
【性味】辛;苦;溫;大毒
《雲南中草藥》:劇毒。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拳舟恥血止宙匪充痛。主風濕疼痛;腰肌勞損;關節扭傷;肋間神經痛;中風癱瘓;癰疽初起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0.05-0.1g,酒或溫開水送服。外用:適量,研末敷。
【注意】本品劇毒,內服需經炮製,不宜過量,以免中毒。年老體弱、孕婦禁服。
《全展選編外科》:五歲以下兒童禁服。
【各家論述】《雲南中草藥》:活血祛瘀,活絡止痛。治腰肌勞損歡拳才,軟組織挫傷,關節扭傷,風濕關節痛,肋間神經痛。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止痛。主風濕疼痛;腰肌勞損;關節扭傷;肋間神經痛;中風癱瘓;癰疽初起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0.05-0.1g,酒或溫開水送服。外用:適量,研末敷。
【注意】本品劇毒,內服需經炮製,不宜過量,以免中毒。年老體弱、孕婦禁服。
《全展選編外科》:五歲以下兒童禁服。
【各家論述】《雲南中草藥》:活血祛瘀,活絡止痛。治腰肌勞損,軟組織挫傷,關節扭傷,風濕關節痛,肋間神經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