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烏頭(學名:Aconitum barbatum Patrin ex Pers. var. hispidum (DC.) Ser.)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近直立,圓柱形,莖高55-90厘米,生2-4枚葉,葉片腎形或圓腎形,三全裂,頂生總狀花序,具密集的花;下部苞片狹線形,中部的披針狀鑽形,上部的三角形,小苞片狹三角形;萼片黃色,上萼片圓筒形,種子倒卵球形,褐色,密生橫狹翅。7-8月開花。生海拔450-900米間山地草坡或多石處,林下或林緣草地。分布於中國黑龍江西部和俄羅斯西伯利亞。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西伯利亞烏頭(變種)與細葉黃烏頭的區別:葉分裂程度較小,中全裂片深裂不近中脈,末回小裂片三角形至狹披針形。與牛扁極為相近,區別點只在於莖和葉柄的毛茸特徵,牛扁的莖和葉柄只有反曲並緊貼的短柔毛,而西伯利亞烏頭的莖和葉柄除了反曲的短柔毛之外還有開展的較長柔毛。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根供藥用,有鎮痛之效,治風濕等症。
附方
【藥 名】:西伯利亞烏頭
【拼 音】:XIBOLIYAWUTOU
【來 源】:為毛茛科烏頭屬植物西伯利亞烏頭的根。
【功 效】:祛濕止痛。
【主 治】:治風濕痹痛等痛證。
【性味歸經】:苦,溫。入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5克。
【別 名】:黑尾大艽(河北)、黑龍江(內蒙古)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新疆、河南西部。
【拉丁名】:Aconitum barbatum Pers. Var hispidum DC-A. Sibiricum Poir
【考 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中藥化學成分】:根含二萜類生物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