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特

烏拉特

烏後旗地域廣袤,草質優良,自古以來就是理想的放牧場所。據史書記載與考古發現,烏後旗人類先祖活動的蹤跡,可溯源到新石器時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拉特
  • 性質:蒙古族部落名
  • 含義:匠人
  • 特點:地域廣袤,草質優良
簡介,歷史,

簡介

烏拉特,系蒙古族部落名,蒙古語意為“匠人”。
從戰國時起,這裡就是匈奴牧地。清順治五年(1648年)清廷將這一帶廣大牧地封賜給烏拉特三公旗(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隸烏蘭察布盟),自此烏拉特部始自呼倫貝爾移居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區劃幾經演變,1970年後始演為現境。目前,全旗人口5.3萬人,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數,並有回、滿、達翰爾、藏等多民族雜居的地區。 1952年設烏拉特中後聯合旗。1970年設潮格旗,1981年改今名。

歷史

元太祖哈布圖哈薩爾十五世孫布爾海,遊牧呼倫貝爾,號所部曰烏喇特。子五:長賴噶,次布揚武,次阿爾薩瑚,次布嚕圖,次巴爾賽。後分烏喇特為三,賴噶孫鄂木布,巴爾賽次子哈尼斯青台吉之孫色棱,及第五子哈尼泰冰圖台吉之子圖巴,分領其眾,統號阿嚕蒙古。
天聰七年,率屬來歸,貢駝馬。八年,從大軍征明,由喀喇鄂博入得勝堡,略大同。克堡三、台一。師旋,以奈曼、翁牛特部違令罪各罰駝馬,詔分給所部。嗣征朝鮮、喀爾喀及明錦州,松山,薊州,皆以兵從。順治五年,敘功,時鄂木布、色棱已卒,以圖巴掌中旗,鄂木布子諤班掌前旗,色稜子巴克巴海掌後旗,各授扎薩克,封鎮國公、輔國公爵有差。康熙二十六年,上閱兵蘆溝橋,命其部來朝人從覲。二十七年,噶爾丹侵喀爾喀,諭嚴防汛。二十九年,噶爾丹襲喀爾喀昆都倫博碩克圖袞布,逾烏勒扎河,命選兵駐歸化城。三十年,以自厄魯特來歸之巴圖爾額爾克濟農和羅理叛逃,詔備兵五百偵剿。三十一年,和羅理降,撤所備兵歸。十五年,從西路大軍敗噶爾丹於昭莫多。三十六年,朔漠平,上由寧夏凱旋。四等台吉南春迎覲賀捷,稱旨,晉授一等台吉,並優 從征及坐塘、監牧、鑿井諸弁兵。三十八年,以其屬有貧為盜者,諭諸扎薩克教養之。五十四年,所部歉收,以呼坦和朔儲粟賑之。雍正九年,大軍剿噶爾丹策凌,諭選兵防遊牧。乾隆十九年,議剿達瓦齊,詔購駝馬送軍。
所部三旗,駐牧哈達瑪爾。爵三:扎薩克鎮國公二,輔國公一。是部墾事最先。乾隆三十年,即將沿河牧地私租民人耕種。五十七年,以積欠商人二萬兩,允佃種五年之限。道光十二年,扎薩克鎮國公巴圖鄂齊爾充烏蘭察布盟盟長,以茂明安等旗爭地不報歸化城副都統。輒向理藩院越訴,奪盟長。鹹豐三年,綏遠城將軍盛塤奏:“烏拉特三公旗生齒日繁,漸形窮苦。賒欠民人債物,及備辦軍台差使借貸銀錢,無力償還,陸續私租地畝數十處,每處寬長百十里或數十里。酌擬變通,分別應禁應開。”下所司議行。
同治七年,回匪東竄,擾後套,山西大同鎮總兵馬升督兵往昆都侖、溝台梁一帶防剿。九年,將軍定安奏:“烏拉特河北後套夙稱產糧之區,而糧所由產,皆出於內地民人私種蒙古遊牧之地。現金順、張曜、老湘、卓勝各營軍糧無不購買於此。擬請將三公旗遊牧墾出地畝,無論應開應禁,均暫準種耕,責令按畝收租,留備各項差使之用。所產糧石供各路軍糈。”時回匪陷磴口,擾及是部後套一帶。二月,諭宜安遣宋慶一軍赴舍太一帶剿除北路竄匪。尋鄂爾多斯貝子烏爾那遜督隊擊退。六月,諭定安等勸烏拉特居民趕興耕作,以裕足食之源。十二月,諭金順防範烏拉特三旗地方游弋回匪。十年三月,回匪復自賽音諾顏之阿米爾畢特公旗擾是部中公旗洪庫勒塔拉地方。六月,匪又擾中公旗之什巴克台。杜嘎爾奏:“吉額、洪額等軍大敗之於布特地方,金運昌遣提督王鳳鳴剿前竄洪庫勒塔拉之匪於奔巴廟、察洪噶爾廟,皆殄之。其後肅州回匪平,烏拉特始息警。自征回軍興,西路文報及軍需駝馬。皆由是部設台分段接替,至阿拉善而止。西陲肅清,始復舊制。”
二十三年,山西巡撫胡聘之請開烏拉特三湖灣地方屯墾。既得俞旨理藩院以蒙盟呈有礙遊牧,格其議。二十九年,護山西巡撫趙爾巽吳廷斌先後奏置五原廳同知,以是暨鄂爾多斯之達拉特、杭錦兩旗寄居民人村落隸之。時兵部侍郎貽谷督墾,派員勸報地。三十三年,奏烏拉特前旗達拉特旗東之什拉胡魯素、紅門兔等地段,後旗以黃河西岸之紅洞灣地段,中旗以黃河西岸熟地莫多、噶魯泰兩段報墾,並修壩工,擴渠道,防衝突,暢引灌。乃以民多官少,防範難周,蒙人時有爭渠阻墾情事入告。是部中旗有佐領十六,前旗十二,後旗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