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

灸有兩個特點:一是發熱,二是穴位,是中華民族早期使用的一種治病方法,最具有安全、方便、無副作用的特點。燒,中醫的一種醫療方法。用艾葉等製成艾炷或艾卷,燒灼或燻烤人身的穴位:針灸(針刺與艾灸的合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灸
  • 拼音:jiǔ
  • 注音:ㄐㄧㄡˇ
  • 部首:火字底
  • 筆順:ノフ丶丶ノノ丶
  • 統一碼:U+7078
  • 五筆:QYOU
  • 倉頡:NOF
  • 鄭碼:RSUO
  • 筆順編號:3544334
  • 結構:上下結構
  • 造字法:形聲
  • 詞性:動詞
  • 部外筆畫:3
  • 總筆畫:7
  •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7078
基本信息,字形結構,漢字演變,更多信息,方言匯集,相關詞語,保健技術,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灸 jiǔ
艾灸:溫經散寒、舒筋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
【釋義】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用燃燒的艾絨燻烤一定的穴位:艾灸。
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醫學入門
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黃帝內經
黃帝問於岐伯曰:夫四時之氣,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為定。——《靈柩*四時氣第十九》
人之晚年陽氣衰,故手足不能溫,下元虛憊,動作艱難,蓋人有一息氣在,則不死,氣者陽所生也。故陽氣盡則心死。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矣。——《扁鵲心書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久火
漢字部件分解:久火
筆順編號:3544334
筆順讀寫:撇、橫撇、點、點、撇、撇、捺

漢字演變

灸

更多信息

灸 <動>
形聲。字從火從久,久亦聲。“久”意為“長時間”。“久”與“火”聯合起來表示“長時間用火燒灼”。本義:用艾火燒灼穴位。中醫針灸術的一種療法。
同本義
灸,灼也。――《說文
所謂不病而灸,無憂而自默。――向秀《難養生論》
又如:灸刺(艾灸和針刺);灸客(接受灸療的病人);灸眉(用艾炷燒灼眉頭以治狂疾);灸師(以灸術治病的醫師)
燒灼
拄,支撐
灸諸牆,以眡其橈之均也。――《周禮》
堵塞
灸jiǔ,灼、燒,祖國醫學的一種治病療法。用艾絨等做艾柱,燒灼或薰烤身體穴位或某一部位,或者在體表放置薄片生薑等,隔姜燒烤。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達到治病的效用。灸法和針刺常並用,稱“針灸療法”。
《靈樞~官能》:“陰陽皆虛,火自當之”。

方言匯集

粵語:gau3
客家話:
[台灣四縣腔] giu3 gui3
[客語拼音字彙] giu4
[寶安腔] giu5
[客英字典] giu5
[海陸豐腔] giu3 gui3
[東莞腔] giu5
[梅州腔] giu5

相關詞語

保健技術

針灸:一項醫療保健技術。包括針法和灸法。針法是以針形工具,刺入或按壓穴位或患病部位的醫療保健方法;灸法是以燃著的艾絨或其他可燃材料,溫烤或燒灼穴位或患病部位的醫療保健方法。上述兩者在臨床上經常配合使用,合稱為“針灸”。
艾灸:中醫針灸療法之一。用艾炷熏炙穴位以治病。
內灸:一種中醫療法。指吞食大蒜治病。
灸炷:灸療用的艾絨,作柱狀,故稱。
灸眉:用艾炷燒灼眉頭以治狂疾。後多以言己之狂放為人所攻訐。
灸曬:用熱烤乾或烤硬。如:太陽灸曬的泥地。
裹灸:對症穴位或患處塗以中藥草,採用厚棉衣長時包裹,按摩穴位,達到解除的效果。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正韻》舉友切《集韻》《韻會》巳有切,音九。《說文》灼也。《玉篇》也。《增韻》灼體療病也。《史記·倉公傳》形弊者,不當關灸鑱石及飮毒藥也。
又通作久。《儀禮·士喪禮》冪用疏布久之。《注》久讀為灸。謂以蓋鬲口也。《疏》灸塞義,謂直用疏布蓋鬲口為塞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又切,音救。義同。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灸諸牆,以眡其橈之均也。《注》灸猶柱也。《疏》柱之兩牆,觀其體之強弱均否。
又《本草綱目》天灸,白灸,毛莨艸別名。山人截瘧采莨葉,挼貼寸口一夜作泡如火燎,故名。
又姓。見《姓苑》。《集韻》或書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