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規格,適用,使用方法,功能保健,注意事項,禁忌,貯藏方法,三者區別,
規格
15mm×25mm
18MMx27MM
適用
身體、四肢等部位或穴位,頸椎病,肩周炎,虛寒咳喘,腰肌勞損,腰腿疼痛,骨質增生,胃脘寒痛,面癱,痛經等症。
使用方法
點燃艾柱,對準穴位或疼痛部位上10-30mm,來迴旋轉進行薰灼,或者一遠一近,至皮膚漸紅至潮紅或微痛,並有得氣感,每穴15-20分鐘為宜。根據身體狀況來使用,每周2至5次。
功能保健
溫經散寒驅風,行氣活絡,活血止痛,昇陽舉陷,補虛固脫。用於風、寒、濕痹痛,痿證,虛寒咳喘,泄瀉,胃脘冷痛,遺精,陽痿等。以及各種灸法的適應病症
注意事項
1.在艾灸的時候,或艾灸的整個療程,我們最忌諱喝冷水,吃涼飯,這樣做如同給艾灸撤火,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溫水,高於體溫。艾灸後做好補充一杯熱水60度左右,稍稍有點燙嘴的。
3.艾灸後如果先馬上洗手,希望你用熱水,高於體溫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風濕類疾病,寒性疾病,產後風疾病,灸後30分鐘可以著涼水,但是,原則上不要急於用冷水。
4.如果你想懷孕,剛剛灸後就不要馬上同房,這時的女性體內環境還很熱,不利於精子的存活。最好灸後24-48小時候再進行,不過也是因人而異。灸後調養口訣:灸後風寒須謹避,七情莫過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適宜。
5.大悲,大喜,大怒,這樣情緒不穩定,艾灸的效果會打折扣。太飢.太飽都不適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腸疾病的人,更應該注意這些。
7.施灸時間,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施灸的穴位也應該是由少至多的,熱度也是逐漸適應的。一般施灸早上,下午。沒有時間的可以晚上,尤其是失眠的病人臨睡前施灸有助於睡眠。
8.很多人問,艾灸後是否可以馬上洗澡。如果是熱水,可以馬上洗澡,但是最好等20-30分鐘後,這時經絡也基本處於灸後的修整狀態,灸後的熱度也逐漸地揮發和利用,此時在用熱水洗澡會感覺很舒服。
9.施灸的反應,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皮膚瘙癢,有的會起紅疹,疲倦,便秘,尿黃,出汗,牙痛,耳鳴,全身不適等現象,一般不要驚慌,繼續艾灸這些症狀就會消失。這個時候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還可以多喝水,必要時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這樣的症狀就會消失。
10.有的人邊灸邊吃,這樣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麼性質的?屬寒還是屬溫,如果艾灸過程中,你邊吃邊艾灸,對於胃氣也是一個挑戰。有胃腸疾病的人千萬不要這么盲目施救。
11.艾灸的返病現象,在艾灸的過程中,往往有的人很快見效,而有的人遲遲不見效,這要看是什麼疾病病長多久另外人與人也不同,我們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疾病同一個症狀,同一種表現。
有返病現象很正常,沒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返病的現象。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證明病邪存留的撥爭狀態,也體現正氣在一點點積累。
禁忌
1、大醉 大怒 大驚 大恐 過勞 過飽 情形下禁灸;
2、皮膚過敏者不宜灸。
貯藏方法
密閉、防潮
外用:搗絨作炷或製成艾條熏灸,搗敷、煎水熏洗 【功用主治】 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
治心腹冷痛,泄瀉轉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胎動不安,癰瘍,疥癬。
①《別錄》:主灸百病。
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瘡,婦人漏血。
利陰氣,生肌肉,辟風寒,使人有子。
②陶弘景:搗葉以灸百病,亦止傷血。
汁又殺蛔蟲。
苦酒煎葉療癬。
③《藥性論》:止崩血,安胎止腹痛。
止赤白痢及五藏痔瀉血。
長服止冷痢。
又心腹惡氣,取葉搗汁飲。
④《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膿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⑤《食療本草》:金瘡,崩中,霍亂,止胎漏。
⑥《日華子本草》:止霍亂轉筋,治心痛,鼻洪,並帶下。
⑦《珍珠囊》:溫胃。
⑧《履巉岩本草》:治咽喉閉痛熱壅,飲食有妨者,搗汁灌漱。
⑨《王好古》:治帶脈為病,腹脹滿,腰溶溶如坐水中。
⑩《綱目》:溫中,逐冷,除濕。
⑾《本草正》:辟風寒涅,瘴瘧。
⑿《本草再新》:調經開郁,理氣行血。
治產後驚風,小兒臍瘡。或炒熱溫熨。
三者區別
艾條、艾柱、艾絨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可以治病的。首先艾絨是原料,可以直接灸,用棉紙卷好以後就成了艾條,再把艾條切成短的一段段的就成也艾柱,它們所使用的灸器不同。而且什麼樣的艾灸器具灸什麼部位。艾條越陳年的越好,艾絨的含量越純越好。艾是一味古老而神奇的良藥。孟子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說七年之病,很頑固的,然而三年以上的陳艾卻是可以治癒它。由此可見人們對艾是寄於多大的希望啊。就是35:1的極品艾條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