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歷史
艾條素以洞庭長桿艾為佳,葉厚而絨多,是歷代製作金艾絨的上等原料。洞庭地理位置優越,冠以“魚米之鄉”,氣候濕潤,
艾草繁密旺盛,以其製作的上等艾條最適宜用於
艾灸,歷史上深得御醫信賴,廣泛用於宮廷。1973年,在我國湖南長沙
馬王堆發掘了三號漢墓,這是一次顛覆歷史的重大考古發現。在出土的眾多文物中,出現三篇記載有關經脈灸法的帛書,是早於《本草綱目》、《
內經》的珍貴醫學文獻,從而大大提前了人們對中醫艾灸的認識。通過這三篇殘缺不全的文字,我們能夠窺測到遠古先民以艾條治病的起源、方法和套用,歷史上曾廣泛套用於臨床,湖南的艾灸,制艾技術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過巨大貢獻,由此也奠定了湖南在制艾技術上發達的歷史地位。
製作艾條的
艾絨必須預先備制,取
陳艾葉經過反覆曬杵,篩選乾淨,除去雜質,令其軟細如綿,即成艾絨
方可使用。而艾絨又分兩種,以上法炮製者為粗艾絨,一斤可得六、七兩,適用於一般灸法。如再精細加工,經過數十日曬,篩揀數十次者,一斤只得二、三兩,變為土黃色,為細艾絨,可用於直接灸法。有機制艾絨成品,也是印泥的原料。
艾灸,乃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屬中醫外治法。它源於遠古時代,形成於商周年間,歷時幾千年。艾灸是中華國粹,追溯千年,艾灸曾是帝皇養生的秘藏。流傳至民間後又成為最主要的百姓治病良方,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黃帝內經》就有灸治未病的說法,即採取預防或治療手段,防止疾病發生、發展的方法,是中醫治則學說的基本法則。艾灸身體稍感不適處穴位,治病於未然。
《黃帝內經》的《靈樞·官能》說“針所不為,灸之所宜”,《
醫學入門》亦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可見灸法很早就被人們所重視,由於其安全性高、無毒副作用、養生保健,因此流傳很廣。
艾灸養生是通過百草之王艾草特製成艾條,直接懸灸或配合
溫灸器敷於經絡或患處四周,借灸火的溫熱及藥物作用,幫助人體全面溫通經絡、調和氣血、散寒止痛、驅寒溫中,尤其對小兒風寒感冒、婦女產後保養、月經不調、宮寒畏冷有獨特療效。艾灸能激發和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防病保健、延年益壽。《
孟子》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記載。可見灸法很早就被人們所重視。
艾中最好的要數蘄艾,
蘄艾是名貴的中草藥,歷史悠久,譽滿中國。早在明代,藥物學家
李時珍對蘄艾推崇有加,據《本草綱目》記載:“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渭之蘄艾。”《孟子·離婁章》載“七年之病,蘄三年之艾”,蘄春民間也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之說。蘄艾的微量元素含量、揮髮油含量、燃燒放熱量等都遠遠高於其他地區艾品質,並且香氣濃郁,藥效獨特。蘄艾具有溫通經絡、益氣活血、散寒止痛、祛寒溫中、補正固陽、清熱解毒、消瘀散結、活血化瘀、理氣調經等功能,對風濕、胃病、高血壓、頭疼、眩暈、支氣管炎等病症有積極治療效果,尤其對小兒風寒感冒、頭暈腹疼、婦女產後保養、月經不調、宮寒畏冷、卵巢保養、面黃生斑以及皮炎濕疹皮膚類疾病等具有獨特療效。
規格
艾條的規格有:直徑、長度、艾絨純度、中藥成份、艾葉陳放年份、艾碳粉、重量等。
直徑:艾條直徑在4mm~50mm之間。最常見的直徑為18mm的。
長度:艾條長段在2mm~300mm之間。最常見的長度為200mm。長度小於80mm的艾條,可稱艾柱、艾段。
艾條功效
艾條的作用
·安神助眠,幫助緩解壓力。
·祛風散寒、扶正祛邪、溫經通絡。
·有助於緩解宮寒、經痛等虛寒疼痛。
·保養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狀。
·預防感冒,增強免疫力
功效原理
艾灸施於穴位,通過熱和能量輸入,引起人體“應激反應”,調動經脈使之更好地發揮行氣血、和陰陽的整體作用。從而疏通臟腑,加速皮膚血液循環,提高人體免疫力、防治疾病的作用。艾灸方法簡單,易於操作,適合患者在家中使用,配合醫師治療,以鞏固療效,也適合百姓居家保健。
分類
一。按艾絨陳放年份分為:陳艾條、艾條。艾絨陳放幾年叫做幾年陳艾條。比如經常見到的
三年陳艾條、
五年陳艾條。
二。按艾條排出的煙分為:有煙艾條、無煙艾條及微煙艾條。
三。按艾條的成份分為:純艾絨艾條、藥艾條。
四。按艾條的長短分為:長條、短條、艾炷、艾坨。
五。按艾條製成的形狀分為:梅花艾條、菱形艾條、艾管。
艾條鑑別
一。看艾絨的色澤:好的艾絨呈土黃色,夾極少量的綠色,黑色莖稈細小顆粒。而劣質的艾絨呈青色,青黑色,莖稈顆粒很大,很多。
二。聞艾絨的氣味:品質好的艾絨氣味芳香且清淡,不刺鼻,品質差的艾絨味道很濃且刺鼻,更差的艾絨還有霉味。
三。摸摸艾絨的質感:好的艾絨摸起來柔軟細膩,而差的艾絨手感很粗糙。好的艾絨容易抱團,即使把包裝紙撕掉,也不會完全散掉。而差的艾絨把包裝紙一撕掉就會散落。左圖是5:1,10:1,30:1的艾絨對比,艾絨品質大家一眼就能區別出。
四。感覺艾條的火:好艾條火力柔和不烈,滲透力強。差的艾條火剛烈,滲透力不強,易有灼痛感。
五。看燃燒速度:比例高的艾條由於艾絨細膩蓬鬆,相對低比例的艾條雜質要少很多很多,所以高比例的艾條燃燒速度比例低的艾條要快。
這點,經常被很多人誤解,認為這艾條燒的速度太快了,不耐用。殊不知,耐燒的艾條效果比不耐燒的艾條效果差不少,我們做艾灸的目的不就是想達到治病,養生的功效嗎。就好比一個純正的棉花團,一個夾雜了石子,沙粒的棉花團。兩個一起燃燒,肯定是純正的棉花團燒的快了。
六。看艾條燃燒後的灰燼:品質好的艾條燃燒後的灰燼是灰白色的,摸起來細膩柔滑,不容易散落,而品質差的艾條燃燒後的灰燼是黑灰色,四處散落,摸起來粗糙有顆粒。
艾灸療法
艾灸療法是
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統醫學中最古老的醫療方法之一。在以往的醫學專著中,灸法最早見於《
黃帝內經》,但是隨著考古發現,對艾灸的認識也在不斷修正。艾灸療法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國已有數千年歷史,受到歷代醫家與養生家的青睞。宋朝太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記載“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保命之法,艾灼第一。”又有“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矣”的記載。艾灸,從使用者角度主要分為兩類:有煙艾條、無煙艾條。無煙艾條是艾炭:取淨艾葉置鍋內用武火炒至七成變黑色,用醋噴灑,拌勻後過鐵絲篩,未透者重炒,取出,晾涼,防止復燃,三日後貯存。艾灸還要結合艾灸器,艾灸盒,主要針對穴位施灸!如果說“杏”是中醫之花,那么“艾”便是中醫之草了。艾的藥用在我國至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孟子曾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患了七年的慢性病,用艾三年就可治好。
艾炙的同時,可在人體的背部用
中醫刮痧、
拔罐、舒經活絡精油按摩,可疏通經絡、淋巴排毒,以達到舒緩壓力、放鬆神經、調節五臟六腑的效果。充分改善
氣滯血淤、腫脹酸麻,使人最大限度地釋放能量、解除疲勞,達到內外和諧完美統一的最高境界。
溫灸養生在身體方面有六大功效:溫肌散寒、疏風解表;溫經通絡、活血逐疲;溫中活里、強髒壯腑;溫陰補虛、回陽固脫;
行氣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陰陽、保健防病。
溫灸養生在美容方面有兩大功效。面部皮膚方面:可加速皮膚的血液循環,使老化細胞代謝,新細胞再生加強,淡化色斑,減少皺紋,使膚色紅潤白嫩,延緩衰老。眼部方面:可改善眼袋、
黑眼圈、
眼瞼下垂、皺紋、延緩眼部的鬆弛老化現象,使眼部恢復光彩。
使用用法
將艾條點燃懸灸於治療部位,或者搭配溫灸盒使用,通過艾火的熱和能量的輸入,引起人體“應激反應”來進行肌體自我調節,熏灼經絡,提高人體免疫力防治疾病的作用。一般每次艾灸時間約三十分鐘,可依身體感覺調整使用時間。
(1)手持艾條懸灸法
將艾條一端點燃,懸於施灸部位約3厘米之上即可進行艾灸。
(2)插入艾條法(配合溫灸盒使用)
1、取下溫灸盒塑膠上蓋,扭開銅片插孔蓋
2、點燃艾條使其充分燃燒,直接插入並固定好
3、帶上隔熱底座,合上蓋子,直接敷於患處進行艾灸
(3)艾條截段,插艾段法(配合溫灸盒使用)
1、取下上蓋,取出小艾段並點燃
2、將點燃的艾段插到固定艾段的絲上,在夾薑片位置也可配上薑片使用
3、對準上下蓋的卡門銜接點,合上蓋和黑色控溫蓋
4、根據燃燒狀況,旋轉黑色控溫蓋,調節通風,控制溫度
5、卸掉底座的塑膠隔熱底盒,將隨身灸裝入絨布套,用鬆緊帶固定繫於患處,將非塑膠那面貼於患部溫灸,確保熱力更好傳達。
艾灸分類
艾灸大致可分為穴位艾灸、局部
艾熏和全身艾熏。施灸時離皮膚10~30mm,至皮膚溫熱發紅。
1、穴位艾灸
取艾條一支點燃後,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鐘左右,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燒傷皮膚為宜,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準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熏燒)、迴旋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覆旋轉地進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
溫灸盒、溫灸架等,主要是為了固定艾條、使用方便。
2、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皮膚10~30mm,上下來回艾熏。
如痛經,用6根艾條,來回熏小腹至肚臍,一周2次,一次30~40分鐘,促進小腹的血液循環。
如
肩周炎,可用3~5根艾條從頸部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鐘左右。在艾熏時,一定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能受涼。
如腹部受涼、腹瀉等,可以用幾根艾條熏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祛寒。
3、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條前要喝生薑紅棗桂圓羹,以養生補陰。用3片生薑,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鐘,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
(2)將生薑切成薄片,上鍋蒸軟後備用。
(3)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點燃。
(4)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鐘。
(5)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薑片,上下熏20~30分鐘。
(6)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熏30~50下。
家庭溫灸
將艾條一端點燃,讓燃端靠近皮膚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溫熱。將艾條慢慢上提,距皮膚3~4厘米,保持不動。灸時,溫熱感會使皮膚發紅卻不灼痛,局部、遠端部位還有酸、麻等舒服感覺。
要點:每次選3~5個穴位,每個穴位灸5~10分鐘,過多易疲勞,過少達不到溫熱效果。
艾灸經驗:
開始,艾條燃端距穴位不能太遠,不然溫熱感出現太慢。艾條上提時,速度要快,避免熱感中斷;患者感覺太熱,可上、下、左、右或迴旋移動艾條,以連續地溫熱刺激穴位。為局部皮膚感覺遲鈍者、小兒、老人施灸,可將左手中、食指張開,放在受者穴道兩旁,從而感知其局部受熱度,隨時調節。當患者有癢、發熱、痛感時,用手指揉、搓、按幫助緩解不適。
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急性損傷及發炎部位禁止溫灸。
*飯後一小時內不宜溫灸;過飢、過飽、酒醉禁灸;*溫灸後的飲食以清淡為主,不宜食用油膩生冷食物。
*實施艾灸過程中,隨時注意觀察皮膚變化,調節溫度,以防燙傷。
*溫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
*本品為日常養生保健用品,不可替代專業治療。相關病情,請諮詢專業醫生。
中醫灸法
“四穴養生灸法”就是通過艾灸人體四大養生要穴――關元穴、命門穴、中脘穴、足三里穴來溫補脾腎,補益腎氣,促進脾胃運化功能的功效,使正氣自然不絕,脾土自然肥沃,腎水自然充盈。潤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人便自然健康長壽。該灸法最適合自我養生保健,春夏每周1~2次,秋冬每周2~3次。若能持之以恆,便可以延緩衰老,延長青春。
關元穴
功能:該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要穴,長期施灸可使人元氣充足,具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能調治諸虛百損及泌尿生殖系統各種病症。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灸盒灸20~30分鐘。
命門穴
功能:該穴位於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所住宿之處,可以發揮人與生俱有的體力並加以強化的功能,具有補腎壯陽之功,為保健強壯要穴。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灸盒灸20~30分鐘。
中脘穴
功能:該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的寬度,對胃部疾病的全部症狀均有非常好的效果。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灸盒灸20~30分鐘。
足三里穴
功能:該穴位於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簡便取穴,正坐屈膝,用手從膝蓋正中往下摸取脛骨粗隆,在脛骨粗隆外下緣直下1寸。常灸足三里穴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驅邪防病之功效。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灸盒灸20~30分鐘。
御道艾灸療法
急性腰扭傷
症狀:本病發生突然,有明顯的腰部扭傷史,嚴重者在受傷時腰部有撕裂感和響聲。傷後腰部立即出現劇烈的疼痛,當即不能活動,疼痛呈持續性。也有的當時並無明顯的疼痛,可以繼續工作,但休息後或次日出現腰部疼痛。表現為腰部劇烈疼痛,活動受限,不能挺直,行走不利。
操作方法:
灸法:採用針後加灸法。針刺後,用
艾柱灸腎俞、
大腸俞、
氣海穴中的1-2個穴位。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糖尿病
選穴:1、主穴:關元、氣海、胰俞(既胃管下俞)、三焦俞、陽池、足三里、三陰交
2、配穴:多飲: 肺俞;多食消疫: 中脘、足三里、胃俞;多尿: 命門、腎俞、中極
操作方法:使用溫和灸療法,每穴15-20分鐘,每日1-2次,10次1療程。
凍瘡
選穴:1、主穴:局部阿是穴為主、氣海、膈俞、血海
2.配穴:腰膝酸軟: 腎俞、腰陽關、大腸俞;少食乏力: 脾俞、胃俞、足三里
操作方法
1、先在凍瘡局部揉按5分鐘,點燃藥用艾條,對準已發或將發凍瘡處,各灸3-5分鐘,以局部皮膚潮紅色為度。
2.上肢或耳朵部位:必須加灸合谷穴3-5分鐘。
3.下肢部:必須加灸足三里穴3-5分鐘,艾火與皮膚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注意不可灼傷皮膚。用本法連續艾灸3天,凍瘡不再復發。
4.大蒜搗爛,敷患處,隔蒜灸,每穴反覆5次。
經驗交流
1.在艾灸的時候,或艾灸的整個療程,我們最忌諱喝冷水,吃涼飯,這樣做如同給艾灸撤火,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溫水,高於體溫。艾灸後做好補充一杯熱水60度左右,稍稍有點燙嘴的。
3.艾灸後如果馬上洗手,益用熱水,50度左右即可。如非風濕類疾病,寒性疾病,產後風疾病,灸後30分鐘可以著涼水,但原則上不要急於用冷水。
4.如果想懷孕,灸後不要馬上同房,這時的女性體內環境還很熱,不利於精子存活。最好灸後24-48小時候再進行,不過也因人而異。
5.大悲,大喜,大怒,這樣情緒不穩定,艾灸的效果會打折扣。太飢。太飽都不適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腸疾病的人,更應該注意這些。
6.要注重灸料的質量,艾絨的好壞取決治療效果。一般
直接灸的,一定要極好的艾絨,這樣不傷經絡,不燥,比較柔和,便於點燃。如果是
隔姜灸或隔蒜久,那么一定要新姜和鮮蒜,保持新鮮。
7.施灸時間,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施灸的穴位也應該是由少至多的,熱度也是逐漸適應的。一般施灸早上,下午。沒有時間的可以晚上,尤其是失眠的病人臨睡前施灸有助於睡眠。
8.艾灸後如果是熱水,可以馬上洗澡,但是最好等20-30分鐘後,這時經絡也基本處於灸後的修整狀態,灸後的熱度也逐漸地揮發和利用,此時再用熱水洗澡會感覺很舒服。
9.施灸的反應,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皮膚瘙癢,有的會起紅疹,疲倦,便秘,尿黃,出汗,牙痛,耳鳴,全身不適等現象,一般不要驚慌,繼續艾灸這些症狀就會消失。這個時候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還可以多喝水,必要時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這樣的症狀就會消失。
10.有的人邊灸邊吃,這樣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麼性質的?屬寒還是屬溫,如果艾灸過程中,你邊吃邊艾灸,對於胃氣也是一個挑戰。有胃腸疾病的人千萬不要這么盲目施救。
11.艾灸的返病現象。在艾灸過程中,往往有的人很快見效,而有的人遲遲不見效,這要看是什麼疾病、病長多久,另外人與人也不同,不可以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疾病。有無返病現象均屬正常,不要刻意追求。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證明病邪存留的撥爭狀態,也體現正氣在一點點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