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修建過程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區,與
頤和園緊相毗鄰。它始建於康熙46年(1709年),由圓明園、
長春園、
綺春園三園組成。清朝
康熙帝把該園賜給四子
胤禛(後來的
雍正帝),並賜名圓明園。經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鹹豐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經營,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無數能工巧匠,傾注了千百萬勞動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營造成一座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離宮。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裡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
夏宮”。
圓明園規模宏大,珍藏文物眾多,建築規格
中西合璧,達到了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巔峰。圓明園著名建築
西洋樓建築群,大多是採用
西方建築式的規格來修建的。
鴉片戰爭
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英、法、美等西方國家便以修約為名,企圖壓迫清政府給其新的侵略權益。1854年,英國首先向中國提出要求修改已訂的《南京條約》的有關條款,美國和法國也接踵而來,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絕。英、美、法等殖民主義者掀起的“修約”交涉未能得逞,就惱羞成怒,決定用發動新的侵華戰爭來實現其無理要求。1856年,再一次提出,仍被拒絕。
1856年,英國和法國以“
亞羅號事件”和“
馬神甫事件”為藉口,對中國發動了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0月英軍炮轟廣州,正式發起戰爭。第二年(1857年)
英法聯軍攻陷廣州。英法聯軍在占領廣州後,一路北上,1858年,英法聯軍打到天津城下,揚言進攻北京,清政府連忙派人議和。1859年,英法公使各率領一支艦隊進京換約,
清政府指定英法代表從天津
北塘登入進京,英法公使卻依仗武力,率艦隊蠻橫闖入大沽口。駐守大沽口的清軍開炮阻擊,英法聯軍狼狽逃出大沽口。
在通州談判時,雙方使節因
枝節問題發生劇烈爭議,英國的無理要求被
清政府拒絕,清政府將其一行39人扣押送往北京當做人質。英法聯軍得知清政府扣押,並虐待人質後,立即進軍北京。
鹹豐十年(1860年)8月,英法兩國以換約受阻,解救人質為藉口,攻入北京,當清政府歸還人質後,39人只活下18人,其餘人扣押期間全部被殺,包括7名泰晤士報記者,其中數名人質慘遭肢解和碎屍。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占領
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為了報復,英法聯軍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儘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軍隊首領
額爾金、英軍名義統帥
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為藉口,命令米啟爾中將於1860年10月18日率領
侵略軍三千五百餘人直趨圓明園。
過程
占領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
僧格林沁、
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
海淀,傍晚即闖至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
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占了圓明園。管園大臣
文豐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法軍司令孟托邦當天即函告法
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
拿破崙三世),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英國司令
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國人之物件。”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伙衝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掠奪
緊接著,破壞開始了。48小時裡,圓明園成了一場“有組織劫掠”的目標。士兵們砸碎花瓶和鏡子,撕下畫幅和捲軸,他們破開倉庫搶奪絲綢,並用這些珍貴的織品包紮馬匹;他們裹上皇后的鳳袍,口袋裡裝滿紅寶石、藍寶石、珍珠和水晶。魯西記載道:“兩天內,我拿到了價值3000萬法郎的絲綢、珠寶、瓷器、銅器和雕塑” ,這是一場令人錯愕而迷幻的狂歡,“就像是吸食大麻者的幻覺”。
據參與的目擊過劫掠現場的英法軍官、牧師、記者描述:軍官和士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攫取財寶,從四面八方湧進圓明園,縱情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他們為了搶奪財寶,互相毆打,甚至發生過械鬥。
因為園內珍寶太多,他們一時不知該拿何物為好,有的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貪戀繡花長袍,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鐘。有的背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往外衣寬大的口袋裡裝進金條和金葉;有的半身纏著織錦綢緞;有的帽子裡放滿了紅藍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圈。有一處廂房裡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足夠北京居民半數之用,都被士兵們用大車運走。
一個英國軍官從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廟裡掠得一個金佛像,可值1200英鎊。一個法國軍官搶劫了價值60萬法郎的財物。法軍總司令孟托邦的兒子掠得的財寶可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輛馬車。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軍二等帶兵官,一次即從園內竊得二座金佛塔(均為三層,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寶,找了7名壯夫替他搬運回軍營。該人因在
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
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之外,被他們糟踏了的東西更不計其數。有幾間房子充滿綢緞服裝,衣服被從箱子拖出來扔了一地,人走進屋裡,衣物幾乎可遮沒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家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兇狠地向大燭台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狼瘡。
焚毀
最後,在10月18日,英軍指揮官、八世額爾金伯爵詹姆斯·卜魯斯(James Bruce,他是惡名昭著的古希臘石雕收集者七世額爾金伯爵之子)下令,將圓明園付之一炬。在其後的兩天時間裡,士兵們被分派到各個宮殿、寶塔和其他建築中放火。尤為慘重的損失是帝國的圖書及檔案館(指
文源閣——譯者注),約一萬零五百捲圖書檔案,包括有關中國歷史、科技、哲學及藝術最為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額爾金的大火中灰飛湮滅。
由於不少樓閣由易燃的松木構築,卷著松香的濃煙一連數日瀰漫於北京北郊的天空。“再也沒有一雙眼睛能夠見證另一個時代的藝術天賦和品位了”,英軍隨軍牧師羅伯特·麥吉(Robert McGhee)這樣寫道,語氣中毫無愧疚,“一個也不留,一棟房屋也不剩,讓這裡再無宮殿的痕跡吧。現在,咱們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
結果
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築倖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几案均盡遭劫掠。與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也遭到焚毀。
據有關材料記載,10月18日,英國侵略軍燒毀
安佑宮時,因他們來得突然,主事太監又反鎖著安佑宮的大門,所以,當時有太監、宮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燒死在安佑宮。
圓明園陷入一片火海的時候,額爾金得意妄行地宣稱:“此舉將使中國與歐洲惕然震驚,其效遠非萬里之外之人所能想像者”。放火的主使者把這種行徑看作了不起的業績,而全世界的正直人們卻為這野蠻的罪行所激怒。
圓明園還在熊熊燃燒之時,奉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訢,就全部承諾了侵略者的一切條件。不久即分別與英、法、俄諸國交換了《天津條約》文本,簽訂了《北京條約》。這樣,帝國主義列強霸占了中國的
九龍半島和北部的大片領土,勒索去1600萬兩白銀的巨額軍費賠款。
後續
清朝修復
圓明園被毀後,仍為皇家禁園。
同治年間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曾試圖擇要重修。當時擬修範圍為20餘處共3,000多間殿宇,主要集中在圓明園前朝區、後湖區和西部、北部一帶,以及萬春園宮門區、
敷春堂口清夏堂等處。
但開工不到10個月因財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後,
慈禧太后雖然修了
頤和園,但並未完全放棄修復圓明園,直至光緒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還曾修葺過圓明園
雙鶴齋、課農軒等景群。1900(光緒二十六年)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挾
光緒皇帝逃奔西安,京畿秩序大亂,
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園內殘存及陸續基本修復的共約近百座建築物,皆拆搶一空,使圓明園的建築和
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
巧取豪奪
其後,圓明園的遺物,又長期遭到官僚、軍閥、奸商的巧取豪奪,乃至政府當局的有組織地損毀。
北洋政府的權貴們包括某些對
圓明園遺址負有保護責任者,都倚仗權勢,紛紛從園內運走大批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園宅。諸如京畿衛戍總司令
王懷慶、巡閱使(後賄選為民國總統)
曹錕、步軍統領
聶憲藩、京師憲兵司令
車慶雲、公府秘書長
王蘭亨等都有此般劣跡,僅京兆伊(相當於後來的北平市市長)
劉夢庚一人,在1922年秋季25天內,就強行運走長春園太湖石623大車、
綺春園雲片石104大車。
淪為廢墟
20世紀30年代初,在翻建
高梁橋經海淀至玉泉山的石碴公路時,經北平市特別政府批准,將圓明園南邊(4800米)和東邊的虎皮石圍牆全行拆除,砸成石碴用以鋪路。於此前,還多次公開變價批賣園內的
大城磚、虎皮石和雲片石,乃至西洋樓殘存的大理石石柱等,這樣終至圓明園淪為一片
廢墟。
圓明園劫
聯軍之劫
當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瘋狂地進行洗劫時,就有無數的土匪參與了打劫。
土匪之劫
英法聯軍選擇最貴重的東西搶劫,土匪掠奪剩餘的精華,小民則撿拾委棄於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園太監也有趁火打劫者。
篩土賊之劫
易得的值錢物品很快被搜羅乾淨了,有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沒於塵土中的細碎寶物上,他們操起掃帚和簸箕,在園中道路上飛沙揚塵,守園的太監官兵將他們稱為“篩土賊”,時有諺曰:“篩土,篩土,一輩子不受苦”,所幸的是這時還未傷及建築。
木劫
圓明園變成木炭廠
1900年(清
光緒二十六年)
八國聯軍侵占北京,西郊諸園再遭劫掠。這一次,清政府對圓明園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滿足於搶劫洋人劫餘的財富,他們把園內火劫之餘的零星分散的建築、木橋的柱子、樁子鋸斷,用大繩拉倒,園內大小樹木也被濫伐殆盡。當時
清河鎮上木材堆積如山,交易繁忙,而園內則炭廠林立,樹枝、樹根全被燒成木炭。
石劫
賣石頭也能發財
民國初期走馬燈一樣更迭的軍閥,都把圓明園作為取之不盡的建築材料場,
溥儀時期的檔案留下了不少無奈的記錄:“軍人押車每日10餘大車拉運園中
太湖石。”實際上,拆賣的情況遠比檔案中記載的嚴重得多。
徐世昌拆走圓明園屬鳴春園與
鏡春園的木材,
王懷慶拆毀園中安佑宮大牆及西洋樓石料。
從此,圓明園
廢墟凡能作建築材料的東西,從地面的方磚、屋瓦、牆磚、石條,及地下的木釘、木樁、銅管道等全被搜羅乾淨,斷斷續續拉了20多年!後人稱此為圓明園火劫之後的“石劫”。
土劫
築屋
至此,圓明園已經過了火劫、木劫和石劫,建築、林木、磚石皆已蕩然無存,還要經過最後的、更為徹底的“土劫”。
宣統末年,當地旗人已在園內的宮殿舊址上築屋,昔日的
皇家園林麥壠相望。
開田
1940年以後的日寇占領時期,北京糧食緊張,於是獎勵開荒。從這時起,農戶陸續入園
平山填湖,開田種稻。圓明園這處在清初盛世歷經150餘年苦心經營的
湖山之勝,遂面目全非。
評價
火燒圓明園無疑是歷史上最為野蠻惡劣的文化毀滅行為,或許
亞歷山大大帝圖書館的焚毀及哥特部落踐踏羅馬可以與之相提並論。法國人當時就已指出,這就如同
羅浮宮和法國國立圖書館同時被毀。而且,這一暴行是兩個國家所謂“教化”非歐洲世界的代表性行為。火燒圓明園充分說明了這一行動的偽善及其種族主義根基。在歐洲文明國家間,此類文化毀滅行為甚至在戰爭期間都是不可想像的,但中國顯然未被包括在這一道義原則之內。中國人沒有忘記這個教訓,它在今天仍記憶猶新。
法國大文豪雨果於1861年對圓明園做出這樣的評價:“你只管去想像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宮的城堡一樣的建築,夏宮(指圓明園)就是這樣的一座建築。”人們常常這樣說:希臘有帕特農神殿,埃及有
金字塔、羅馬有
鬥獸場,東方有夏宮。這是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無與倫比的傑作。”
火燒圓明園這場浩劫,正如法國著名作家
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他們高高興興地回到了歐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
法蘭西,一個叫
英吉利。他們共同“分享”了圓明園這座東方寶庫,還認為自己取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
有評論說:一代名園圓明園的毀滅,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蠻摧殘人類文化的見證,也是
文明古國落後了也會挨打的證明。
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