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灘簧
- 分類:曲藝
- 地區:江蘇,浙江,上海
灘簧是中國傳統曲藝的一個類別。清代中葉形成於江浙一帶。有前灘與後灘之分。前灘移植崑劇劇目,將崑劇曲詞加以通俗化;後灘取材於民間花鼓小戲。表演者三至十一人(...
灘簧小戲,是江、浙一帶非官方的民間戲曲的一個總稱,如杭州,蘇州,上海等地的灘簧小戲。其來源和成長各不不異,但所唱聲調沒有離開民歌小曲這一根蒂根基。故而有...
灘簧戲是長興縣東部環太湖區所流行的民間小調。大約200年歷史。當地居民在種田、務農之時常會即興吟唱這種小調,此外在農閒及豐收時,為了慶祝和表達喜悅的心情,也會...
寧波灘簧是浙江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甬劇初期的名稱。原為農村業餘演出的“馬燈班”,後出現營業演出,1910年進入寧波城內。表演時基本為一生一旦,有簡單化妝。伴奏...
圖集 金華灘簧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7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創建者:leiwu7777猜你關注新手上路 成長任務 編輯入門 編輯規則 百科...
蕪湖灘簧戲又稱湖陰曲,是和蕪湖泥簧戲同時流行於蕪湖地區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民國初年,鮑實(字筱齋)與友人共同定名為《湖陰曲》。曾以優美聲腔和表演藝術...
衢州灘簧簡稱衢灘。流行於衢州地區的傳統說唱藝術形式。據傳,原系蘇灘,在清嘉慶年間流傳到衢州。清末民初流行範圍又擴大到閩、贛、皖邊區。衢灘以坐唱班為多,...
流行於紹興地區的說唱形式。俗稱"紹興鸚哥戲"或"秧歌戲"。早先是一旦、一醜表演的對子戲,其戲班即稱"鸚哥班",1957年改名為"紹興灘簧...
滬劇,上海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滬劇起源於浦江兩岸的田頭山歌和民間俚曲,在流傳中受到彈詞及其他民間說唱的影響,演變成說唱形式的灘簧。清代...
姚劇具有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民眾的劇目特色與藝術特點,長期以來為浙東地區大農村觀眾所喜聞樂見,並對紹興灘簧、桐鄉花鼓戲、小歌班等地方戲劇種產生了積極的...
錫劇,流行於滬寧沿線以及杭、嘉、湖地區和皖南城鄉的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錫劇舊稱灘簧,起源於清乾隆、嘉慶年間無錫、常州一帶的敘事山歌“...
起源於上海本地灘簧的滬劇是能夠代表上海的。因為滬劇見證了上海的成長,是上海文化脈絡中密不可分的部分。雖然,現在滬劇團體寥寥無幾,演出市場也不景氣,熱愛滬劇的...
袁仁儀,小名阿二,人稱“袁老二”,生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無錫縣羊尖舍上村人。光緒二十九年正式拜灘簧名藝人王文香為師,學唱18出灘簧對子老戲。...
該劇在灘簧、申曲時期是各班社、劇團的熱門傳統劇目,其中以施春軒、筱文濱兩人的陸雅臣各具特色。1987年11月,為籌募編纂《上海滬劇志》基金,由《中國戲曲志·...
1934年拜灘簧名藝人陶海春為師,40年代被老藝人楊敬文推薦進汪秀英的英華劇團,後入施家劇團唱小生,1950 年,參加上藝滬劇團,後併入上海滬劇團(上海人民滬劇團)至...
錫劇,原常錫文戲,武進是錫劇的故鄉。錫劇是由武進、無錫一帶的“東鄉小調”經過曲藝“灘簧”階段的發展而成。其後又陸續吸收了江南民間“採茶燈”的舞蹈,辛亥革命...
後來,父母見絲廠活兒太辛苦,女兒又喜愛唱戲,便托人找到著名灘簧藝人陳梅生的班社,讓13歲的小玉珍拜在陳氏門下,跟師母陳媛媛學唱花旦戲。當時,上海的灘簧叫申...
滬劇,傳統對子戲;灘簧時期女角演唱的劇目之一。...... 滬劇,傳統對子戲;灘簧時期女角演唱的劇目之一。中文名 女看燈 原名 《嫂告》 劇目 滬劇 特點 灘...
灘簧 20世紀初的上海藝人 結語 第二章 1915-1950年間的女性角色與女藝人 女藝人,女性戲劇形象:理論透視 滬劇女性角色探悉 女藝人及音樂本體 結語 第三...
你也許在很久很久以前聽過杭劇,也許,你從來沒有聽過杭劇,甚至從沒聽說過這個名字,老劇作家沈祖安解釋說,杭劇又稱“武林調”、“武林班”,由杭州灘簧和杭曲組成,...
含弓戲是安徽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含山、和縣、居巢、無為、當塗、蕪湖等地。因發源於含山,源為由盲藝人操弓拉二胡賣唱的灘簧,故稱“含弓”。發展為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