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技,基建,教育,衛生,環保,綠化,交通運輸,歷史文化,方言,信仰,宗教,地方特產,風景名勝,文化古蹟,
歷史沿革
濠江地域,秦時由南海郡揭陽縣統轄。
漢新莽時期,改揭陽縣為南海亭,濠江地域屬南海亭。
晉初屬南康郡,再屬東官郡,東晉隆安元年(397年)在古揭陽立義安郡,始置縣于海之北,稱潮陽縣,濠江地域位處潮陽縣奉恩鄉東南部。隋朝初期廢義安郡,在原義安郡地(揭陽)設定義安縣,屬循州;隋開皇十一年(591年)設定潮州,濠江地域隨潮陽屬潮州。
唐永徽元年(650年)撤潮陽縣併入海陽縣,後復置潮陽縣,濠江地域又隸屬於潮陽。
宋元豐元年(1078年),濠江地域分屬潮陽縣的招收都、砂浦都。明朝潮陽縣廢奉恩等四鄉之稱,更14團為16都,濠江地域屬招收都、砂浦都。
清康熙年間(1662年-722年),朝廷實行斥地政策,近海鄉村併入內地,招收都、砂浦都所有鄉村都被遷斥,至清末年濠江地域仍屬潮陽縣轄下的招收都、砂浦都。
民國初年,濠江地域先後屬潮陽縣第四區、第三區。民國10年(1921年)礐石劃歸汕頭市政廳管轄。
1949年10月潮陽解放,達濠成立區政府,區署設濠城內。
1950年11月,達濠區改為潮陽縣第三區。
1952年8月,河浦從第三區(達濠區)劃出,置第十一區,
1956年12月撤區並鄉,達濠區改設定達濠鎮,第十一區改設定河浦鄉、錢塘鄉及珠園鄉。1957年河浦鄉和錢塘鄉合併為河浦鄉。
1958年9月,達濠鎮與珠園鄉、河浦鄉合併成立紅旗人民公社,隸屬汕頭市郊區。
1959年5月,紅旗公社析為達漁公社和達農公社。
1961年3月,達漁公社、達農兩公社復屬潮陽縣。同年5月,兩公社合併後改設達濠人民公社和河浦人民公社。1974年12月,達濠人民公社又歸汕頭市郊管轄。1980年7月撤公社改稱汕頭市郊區達濠鎮。1983年1月,達濠鎮所轄廣澳、埭頭、東湖、溪頭、大蔚、三寮、河渡以及青籃、葛洲管理區、蚝社部分土地、鹽田和蚝埕劃歸汕頭經濟特區廣澳片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1984年1月撤達濠鎮,設定汕頭市達濠區(縣級),為市直轄區,原汕頭市安平區礐石街道併入達濠區,達濠區下轄礐石、青籃、達濠、馬滘4個區公所及街道辦事處。區政府駐所借原達濠鎮政府舊址,第二年區政府遷至象山南麓(達濠府前路)。與達濠置區同時,河浦人民公社改設河浦區公所,仍屬潮陽縣。1987年2月河浦區公所改設河浦鎮,仍屬潮陽。
1987年3月,達濠區改設為達濠、馬滘、礐石3個街道和廣澳、珠園2個鄉。其後,珠園鄉改設為珠園街道;廣澳鄉改設為廣澳管理局,隸屬汕頭經濟特區。1991年11月,汕頭經濟特區擴大範圍,包括達濠區(馬滘除外)在內的3箇中心城區納入特區範圍,廣澳、埭頭、東湖、溪頭、大蔚、三寮、河渡劃歸達濠區廣澳街道辦事處。1994年4月,撤潮陽市河浦鎮,設定汕頭市河浦區(縣級),轄三河、玉新、濱海3個街道。2002年1月,達濠區原礐石街道與珠園街道撤併為礐石街道。
2003年1月,隨著全市行政區域撤併,達濠區、河浦區合併設定為汕頭市濠江區,為市轄區。2004年2月,三河街道更名為河浦街道。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達濠區面積99.3平方千米,人口約16.2萬人,轄5個街道,即達濠街道、馬滘街道、珠園街道、廣澳街道、礐石街道;河浦區面積61.5平方千米,人口約7.7萬人,轄3個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達濠區總人口184746人,其中:達濠街道70911人,馬窖街道26875人,角石街道21991人,廣澳街道31596人,珠園街道33373人。河浦區總人口79023人,其中:濱海街道26765人,三河街道33570人,玉新街道18688人。
2002年,達濠區轄達濠、馬滘、礐石、廣澳、珠園5個街道,42個居委會;河浦區轄濱海、三河、玉新3個街道,20個居委會。
2003年1月29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3]11號):撤銷汕頭市河浦區、達濠區,設立汕頭市濠江區。以原達濠區(不含礐石街道的潯洄居委會)和河浦區的行政區域為濠江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府前路(原達濠區人民政府駐地)。
區劃詳情
濠江區轄達濠、礐石、廣澳、馬滘、河浦、玉新、濱海7個街道,下設60個社區居委會和3個漁業聯社。(附汕頭市濠江區行政區劃表)
街道辦事處
| 面積(平方公里) | 社區居委會(漁業聯社) |
達濠街道 | 23.97 | 13 | 濠濱、達濠、達埠、赤港、赤隆、青籃、青林、青鹽、葛洲、西堆、包帆、放釣、蚝社 |
馬滘街道 | 9.43 | 7 | 海光、海星、海明、和社、馬滘、鳳崗、南山 |
礐石街道 | 46.68 | 16 | 珠浦、葛陳、葛朱、茂南、茂北、頭村、中村、尾村、礐石、紅光、紅旗、紅星、磊口、棉花、松山、澳頭 |
廣澳街道 | 27.83 | 7 | 廣澳、東湖、三遼、埭頭、溪頭、河渡、大蔚 |
濱海街道 | 19.94 | 9 | 華新、華里、錢塘、五一、上頭、林後、東隴、上店、里前 |
河浦街道 | 32.09 | 5 | 河東、河南、河北、樓下、肚橋 |
玉新街道 | 9.64 | 6 | 玉石、黎明、崗背、燎原、燈塔、下衙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濠江區位於汕頭東南部,為汕頭海灣南岸中心城區。因蜿蜒貫穿全境的濠江而得名。區域東南瀕臨南海,西與潮陽區接壤,北隔海灣與金平區、龍湖區相望。境域面積179平方公里(含灘涂、水域面積)。地理坐標為東經116°61′—116°82′,北緯23°20′——23°34′。區政府駐達濠街道府前路,距汕頭市政府12.8公里。
地形地貌
濠江區域地處廣東省東部沿海。在大地構造上,位於東亞新華夏系第二複式隆起帶的東南側與南嶺東西向構造帶南部東段之交接地段。濠江區域地貌特徵是出露岩層以燕山期花崗岩分布最廣,次為第四系沉積層,部分為中生界的砂頁岩層。地勢從西北向東南逐漸傾斜,呈條帶狀分布,以低丘陵為主,形成西北部山地,中部丘陵,東南海積平原及港灣和島嶼分布。
氣候
濠江區域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常青,多風易旱。年平均氣溫21.5℃,年際變化為20.9℃—22.1℃,變幅1.2℃。常年最冷月在1月或2月,年平均溫13.9℃;最熱月在7月或8月,年平均溫28.1℃。春暖早,冬寒遲。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8℃,極端最低氣溫2.6℃。年平均日照總時數2128小時,7—10月是一年中日照時數最多的時段,全年月平均日照時數最多在7月,為261.5小時;2—4月是一年中日照時數最少的時段,全年月平均日照時數最少在2月,為100.2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593毫米,歷年4—9月汛期降水量平均1228.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低山丘陵年平均降水量1701毫米。歷年平均降水量日數129天。2016年全區降雨量為2015mm,比正常年份偏多2成左右。濠江區域風向隨季節轉變明顯。歷年1-4月、10-12月盛行東北季風,6-8月盛行西南季風,5月及9月為東北風與西南風過渡季節。年平均出現6級以上大風4次,歷年各月平均風速在2.9—3.7米/秒之間。年平均雷暴日數在60天以下,4-9月的雷暴日數占全年的90%以上,6-7月雷暴日數最多,常年雷暴初日在3月上、中旬,終日在10月中、下旬。歷年霧日7-24天,常年3月的霧日最多,8月霧最少。
水文
濠江西北起磊口大橋側,東南至河渡門嘴,全長15.5公里,是一條沒有源頭的河涌,西北接汕頭內海灣,東南通南海。濠江流域面積136平方公里,主要有五南溝、北切排洪溝、西坑排洪溝、青洲排溝、河渡排溝。
濠江平均高潮位1.46米,查測到的歷史最高潮位3.51米,最低潮位-0.4米。平均海平面1.03米,平均潮差0.78米,最大潮差2.37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濠江區已發現礦產資源共8種,分布在34處。主要礦產有:鈹礦、鋯英石砂礦、高嶺土、建築用花崗岩、建築用輝綠岩、磚瓦用黏土、辰砂砂礦、玻璃用砂等。
海洋資源
濠江區海岸線長92.8公里,其中,達濠76公里,河浦16.8公里。擁有10米等深線內可開發海灘涂近1萬公頃,海洋漁場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
濠江區域有韓、榕、練三江出海口在此匯合,水質肥沃,浮游生物豐富。除可從海水中提取礦物質,如鎂、鉀、磷、鈉、鈾、金等之外,據調查,達濠、河浦附近海區域有魚、蝦、貝、藻700多種,其中,主要經濟魚類100多種、貝類110多種、藻類40多種。
土地資源
2003年,濠江區土地面積1.84萬公頃,人均土地面積1.1畝。耕地面積2351.94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16畝,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地區。其中,達濠片區土地面積1.18萬公頃,人均土地面積0.95畝,耕地面積989.37公頃,人均耕地面積僅0.08畝;河浦片區土地面積6592.61公頃,人均土地面積1.25畝,耕地面積1362.57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24畝。
生物資源
濠江區耕地生產水稻、
甘薯、花生、
青蒜、馬鈴薯、金筍、
生地、
沙參、
川芎、
苦草、西瓜、木仔、柑桔、
西洋菜等農作物。海洋生物資源豐富,2010年,濠江附近海區擁有魚、蝦、貝、藻類700多種,其中主要經濟魚類100多種、貝類110多種、藻類40多種。傳統的養殖品種主要有紅肉藍蛤、牡蠣、翡翠貽貝、泥蚶、紫菜等。海水養殖品種以斑節對蝦、南美白對蝦、鋸緣青蟹、貝類及各種魚類,淡水養殖品種以羅非魚為主。
人口
2016年全區戶籍人口297018人,常住人口29.3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6328人,占總人口26%,非農業人口220690人,占總人口74,人口自然增長率8‰。男性150181人,占51%,女性146837人,占49%。
濠江區域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的人口很少。2016年少數民族有14個,共198人,占人口的0.07%。少數民族人數最多的是壯族81人,其次是黎族31人,苗族14人,土家族17人,滿族9人,畲族9人及其他少數民族37人。
經濟
綜述
2014年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4.36億元,增長5.7%,本部地區生產總值(不包括華能電廠)66.46億元,增長8.5%,工業總產值112.2億元,增長5.1%,本部工業總產值(不包括華能電廠)89.9億元,增長9.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95.2億元,增長4.2%,本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72.9億元(不含華能),增長9.5%。農業總產值11.14億元,增長4.2%。固定資產投資82.21億元,增長36.1%。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7.18億元,增長9.0%。財政總收入16.4億元,增長6.2%。外貿進出口總額7.34億萬美元,下降1.5%。
第一產業
2014年全區農業人口15.7萬人,參加農村年終分配人口21萬人,現有基本農田保護區1013.3公頃,耕地面積1507.9公頃,人均耕地1分多。2014年農業總產值4.03億元,比2013年增加1852萬元,增長4.6%。全區擁有規模化、基地化、產業化農業企業(基地)15家,包括金壽、丹櫻、濱江、達鑫泰、鵬華、鴻烽、筆架山、農家樂、東洋、金茂、富耕源、微補、遠綠、天潤德、綠之源等水果、茶葉、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生產企業(基地)。
2014年完成糧食播種面積2300公頃,總產量13200噸。全年落實良種補貼、種糧直補和綜合直補資金共178.11萬元。蔬菜全年播種面積1917.3公頃,總產量53206噸。水果、蔬菜、茶葉、中藥材和食用菌等特色農業加快發展,規模生產基地(企業)10多家。積極推廣新優品種,加快科技興農步伐,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
第二產業
2014年,全區工業總產值108.57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含華能電廠)工業總產值91.56億元,比增4.2%;工業投資額20.57億元,工業增加值25.63億元,比增1.0%;規模以上企業用電量53132萬千瓦時,比增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18億元,比增9%;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148.17億元,比增5.3%。全區外貿進出口完成73371萬美元,比降1.5%,其中:外貿出口完成42106萬美元,比增9.5%,外貿進口完成31265萬美元,比降13.23%;實際吸收外資496萬美元,比增20.39%,契約利用外資522萬美元。新增對外經營者備案登記企業6家,正常開展進出口業務的外貿企業達到81家。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等交易平台,第115屆有24家企業參展,攤位47個;第116屆廣交會有25家企業參展,攤位48個。
第三產業
2014年,全區全口徑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4067萬元,比上年增加9573元,增長6.2%;完成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1350萬元,比上年增加324萬元,增長0.63%。其中,稅收收入31757萬元,同比增收2035萬元,增長6.85%,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比重61.84%;非稅收入19593萬元,同比減少1711萬元,下降8.03%,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比重38.16%。2014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02330萬元(含上級專項支出3810萬元),同比增支1558萬元,增長1.52%,上解支出1622萬元。全年實現財政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節餘。
2014年共接待國內外旅遊者約618.06萬人次,同比增長15.8%;主要景區(點)接待遊客388萬人次,同比增長20.9%;旅遊綜合收入1.9億元,同比增長20.2%。旅遊接待人數占據全市總接待人數較大的份量。
社會事業
科技
2013年,濠江區社會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工程技術研發中心3家、市工程技術研發中心4家。金明精機等16家企業11個項目列入國家和市級科技計畫,獲得科技專項經費365萬元。先後促成6家企業與
四川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和
汕頭大學等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聯合申報省、部產學研項目6個。全區共獲專利授權226件。
基建
2013年,濠江區總投資14.68億元的河浦大道、河中路、磊廣路、達南路4條主幹道升級改造工程鋪開。
汕湛高速公路濠江段征地前期工作完成。南區污水處理廠正式投入使用。東隴農田水利整治、下衙小陂頭基本農田整治、珠浦後洋東段內澇整治等一批重點農田水利工程基本完成。
教育
濠江區共有中國小校71所,其中中學13所,國小58所,基本實現校舍樓房化,
達濠華僑中學、民生學校為市“一級學校”。2013年,濠江區多渠道籌集資金4950萬元,擴建、改造校舍面積3萬平方米。調配新增達濠華僑中學用地52.67畝,規劃擴建運動場及配套設施、學生宿舍等。2013年,高中階段教育
毛入學率達90%,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達標率達81.6%,全區適齡兒童入園率達83%。
衛生
濠江區達濠華僑醫院為“
二級乙等醫院”,2013年,濠江區投資7000多萬元啟動區人民醫院新住院大樓建設,籌集社會資金2000多萬元推進7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規範化建設。與
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全面託管區人民醫院和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居民規範化電子健康檔案22.5萬份,建檔率79.5%。
民營醫院新聖創傷骨科醫院建成運營。
環保
2013年,濠江區在7個街道設定了120個垃圾環保箱。實施“格線化”管理,大力整治亂擺賣、占道經營、亂吊亂掛、違章搭建等市容“六亂” 現象和車輛超限超載行為。
綠化
開展創建“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
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完成深汕高速公路濠江段15公里生態景觀林帶建設,完成沿江路、河中路和產業轉移園區的綠化種植。完成人工造林3000畝,封山育林5400畝,形成生態景觀林帶3公里,種植樹苗40萬株。
交通運輸
濠江區境內路橋交通形成網路,
汕頭海灣大橋、
礐石大橋、
濠江大橋等5座大橋跨海過江,
深汕高速公路東段在此起點,
324國道穿境而過,南濱路、磊廣公路、河浦大道、澳東公路以及河中路等主幹道縱橫交錯,全區實現村村通水泥公路。港區有5000噸級以上專用碼頭8個。尤其是
廣澳灣臨近國際航海道,海床穩定,水深池闊,腹地充足,是市區唯一可營建10萬噸級以上深水碼頭的天然良港,已建成萬噸級至3萬噸級
泊位5個。
深汕高速公路、國道324線、磊廣公路、南濱路、河浦大道等主幹道扼守汕頭南北區連結黃金要道。在建的汕湛高速起點在濠江。汕頭保稅區、廣澳港位於濠江境內,汕頭保稅區是國務院首批設立的15個保稅區之一。廣澳港是粵東、閔西、贛南物資的重要集散地和海上門戶,是中國大陸首批開通對台直航的港口之一,是汕頭唯一可營建10萬噸級以上的深水碼頭。
歷史文化
方言
濠江區域通行的方言是潮陽話,潮陽話是潮汕方言的一種,屬閩語南區語系和潮汕地區的閩語方言,統稱潮汕話或汕頭話。
濠江境內的方言既保持閩南語系和潮汕方言的總特點,又具有自身的特徵。辭彙的構成特點與國語有明顯不同。濠江方言辭彙中既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又有大量的當地方言詞語,產生了具有地域特徵的諺語、歇後語。
信仰
濠江區民間舊俗重視祭祀祖宗與諸神,以宗教血緣為標誌的祠堂和以地緣為核心的廟宇比比皆是。祖祠由家族或個人自建,廟壇由民眾營建,家中則設龕立神牌以供祭祀。
宗教
達濠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宋代佛教傳入達濠,明嘉靖五年(1526年)已建有寺廟進行佛事活動。清末,天主教、基督教傳入,同治年間先後創建達濠基督教堂(1860年),澳頭鄉天主教露德堂(1865年)等。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至民國29年(1940年)曾有道教活動,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於達濠赤港村後建成金蘭觀。
佛教在達濠各宗教派別中居主要地位。佛教協會是全區佛教信眾的在區內唯一的宗教團體。1996年12月,汕頭市達濠區佛教協會成立並召開第一屆代表大會,參加會議代表37名,選舉產生正副會長3名,理事15名。青雲禪寺住持定根法師任會長,協會地址設在達濠府前路西山古寺內。1999年12月,第二屆代表大會召開,參加會議代表43名,選舉產生第二屆佛協正副會長4名,理事19名,青雲禪寺方丈弘養法師任會長,協會地址設在達濠天公嶺集聖寺內。
河浦區有佛教、基督教,河浦區沒有成立宗教團體。宋代前佛教傳入河浦地域,明代崇禎年間已建有寺廟從事佛教活動。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傳入基督教。民國初天主教傳入河南村,至新中國成立前停止活動。
地方特產
風景名勝
青雲岩風景區 位於汕頭市濠江區達濠大瞭望山南坡。包括山腳的大峰祖師廟(俗稱祖師公),山頂的青雲禪寺和青雲岩(初名雲岩洞)及諸多石刻。1979年列為汕頭市風景旅遊區。1988年列入汕頭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
礐石風景區位於汕頭市南區北部,地處韓江、榕江、練江三江匯流出海口,與北市區隔海相望。 區內山脈蜿蜒不斷,峰勢起伏不陡,路徑迂迴曲折,林木鬱鬱蔥蔥,洞府連環相扣,樓台亭榭相映,是一個海灣環抱,具有亞熱帶風光的天然風景名勝區。 | |
龍虎灘位於汕頭市濠江區,距市區27公里,是一個天然的海濱浴場。由於海岸線如臥灘老虎而得名。海灘水質清澈,沙白細柔,地勢平緩又因海岸線外凸形成風大浪急,卻是有驚無險的地帶,是汕頭一帶較為刺激的海濱浴場之一,也是帆板運動的極佳海域,1999年被評為省級旅遊度假區。 | |
北山灣旅遊度假區位於汕頭市達濠半島東北部,海灣大橋南側,緊靠汕頭港出海口。度假區占地面積4.1平方公里,三面環山,山勢平緩,東臨南海,海岸線約4.5公里,中間有約2公里長的弧形海灣,海床平坦開闊,天然岩石林立。遠眺,碧水共藍天一色,落霞與海灣大橋齊飛。近觀,漁舟點點,花木扶疏,綠蔭斜影。 | |
達濠古城位於汕頭市濠江區,是全中國唯一保存得最完好的袖珍古城,面積只有0.014平方公里。古城建成於1717年(清朝康熙五十六年),是全國唯一保存最完好的袖珍古城。達濠古城呈長方型。設東西兩個城門,“西濠門”和“達善門”。古城牆高5米,厚1.3米,四個轉角都築有瞭望台。達濠古城牆於2010年列入第六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
文化古蹟
青雲岩風景區(包括石刻、十八石洞) 位於汕頭市達濠島東南之大望山麓,地處海隅,煙波浩瀚,峰巒疊翠,素稱“海國風光第一山”。青雲禪寺約建於明代天順前後。明嘉靖五年(1526年)於寺中“石岩洞”內壁鑿佛像(故俗稱石佛洞),洞頂繪盤龍。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僧贊良、舉人林天章增建山門,門額題“雲岩禪林”。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南澳總兵黃鳳重修;嘉慶二年(1797年),招收鹽場大使章八桂重修;嘉慶十二年(1807年),招寧巡檢徐瑞雲偕紳士等重修。清光緒二十二年,由善德古堂創建大峰古廟。歷代主持青雲岩維修、擴建的僧人還有信庭、一空、澄樂、定根、贊良、弘養,規模從小到大。捐香油田的有明代善信紀淑直,清代監生紀時學,總兵湯寬。
風景區內有“天穴醴泉”、“石洞盤龍”、“龍泉礪劍”、“大峰飛爐”、“雙塔流輝”、“天空海闊”、“山亭雪恥”、“春澗鳴琴”八景,還有古近代書畫名家題刻、匾額和漆板楹聯近100處。1988年11月23日汕頭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汕頭市文物保護單位。
達濠古城 位於達濠區政府東南1公里處,始建於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城高5米,城牆周長473.33米,總面積1.4萬平方米。有東西兩門,東稱“達善門”,西稱“西濠門”。城上四角有城樓,東南多一更樓。1958年拆去城門和東南角、西南角二城樓及部分城牆,1983年修復。清代,“水師達濠營”、“招寧巡檢司”及“招收鹽場”等軍政機構,設於濠城內。1988年11月23日汕頭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汕頭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