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民營醫院,是中國特有
辭彙,民營醫院是指由社會出資以營利性機構為主導所辦立的衛生機構;也有少數為非營利機構,享受政府補助。上個世紀80年代,民營醫院已經在中國醫療行業中出現。但
中國民營醫院真正大規模的發展,是在2001年以後。由於中國對醫院實行國有管理,
公立醫院由當地衛生部門直接管理,而民營醫院的建立必須經當地衛生部門批准。雖然政策沒有限制民營醫院的建立,但衛生部門出於對公立醫院的保護,在審批時對民營
醫院卡得很嚴,民營醫院在這樣的環境下,很難得到發展。2001年9月中國開放醫療市場,鼓勵發展民營醫療機構,民營醫院開始在社會上大量出現。
2003年,民營醫院的發展進入了最好的時期,由於公立醫院資金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將醫療資金的投入來源盯向了民間資本。許多地方政府改革衛生醫療體制,允許公立醫院通過委託經營、股份合作、股份制等形式,或整體出讓的辦法,引進社會資本,並對民營醫院實行3年免稅制度。
2013年,《
民營醫院藍皮書》指出,我國民營醫院在機構總量上發展速度較快。截至2013年3月末,全國民營醫院已經發展到10166所,比2012年同期增加1302所,同比增長了14.69%;全國民營醫院機構數量占全國醫院數量的比例由2012年同期的39.60%提高到43.24%,依然呈現公立醫院數量在逐漸減少、民營醫院迅速增加的發展趨勢。
2013年,全國民營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提供的醫療服務量大幅度的增長。2013年一季度,全國民營醫院診療人次數量達到6003.0萬人次,占全國醫院門急診診療人次比例提升到10.01%,比2012年同期提高了17.20%,接近2005年民營醫院全年門急診診療人次數。
成立背景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所有的醫療機構,都是國家所有,統一支出和盈利,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的發展,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更好的發展醫療事業,國家允許私人資金,外來資金,投資醫療衛生事業,所以形成了,以靈活多變,追求高質量服務,為口號的民營醫院。
區別
資金來源不同:民營醫院的資金來自於投資方,公立醫院則為國家或地方有關部門。
管理體制不同:民營醫院實行企業化管理,上至院長、下至員工均為聘用契約制,從管理體制上確保人員配置合理化、潛能發揮最大化、社會效益最佳化。
經營方式不同:民營醫院可根據病人需求和醫療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服務項目和服務價格,讓病人得到更好的服務和更多的實惠。
性質
《關於城鎮醫療機構分類管理的實施意見》規定:“城鎮個體診所、私立醫院、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一般定為
營利性醫療機構。”正因為如此,絕大多數民營醫院都被定位為營利性醫院,因而託管、合資、併購成為許多社會資本迂迴進入公立醫院取得非營利性醫院資格的方式。儘管以這種方式進入醫療市場的難度比新建一座醫院更大,但不少民間資本卻樂此不疲,因為這樣不僅可以取得醫保定點資格,而且可以享受非營利性醫院免稅的政策。而沒有相關政策硬性規定,公立醫院通過以上方式轉化成民營醫院後,一定要轉為營利性醫院。醫院投資大,回報周期較長,前期開銷大,後期回報穩定,雖然正規的投資者不少,但不排除社會資本投資醫院的趨利性,如果社會資本沒有很好的退出渠道,將迫使其追求短期效益,選擇“一投入就要盈利,一盈利馬上又準備退出”的方式。
稅收政策
政府鼓勵民資進入醫療衛生領域,是為逐步打破壟斷狀況,實現“以公有制為主體,實行多種形式辦醫”的格局。這是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一個方向。但中華醫院管理學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秘書長趙淳指出,國家雖然表示鼓勵民營醫院的發展,但相關的配套措施不足。民營醫院醫療市場政策的不配套,首先表現在稅收政策方面。稅收政策的不配套不統一,已經對民營醫院的生存發展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衛生部門已經明確民營醫院為營利性醫院,稅務部門逐漸開始對營利性醫院徵稅。由於民營醫院基本屬於新事物,到底應當按什麼性質收稅,衛生部門和稅務部門的政策不統一。如果按企業收稅,那么醫院將要上繳毛收入的5.5%,此外還有16種稅,醫院實在難以承擔。關於營利性醫院的免稅問題,各地政策也是五花八門。在2000年年初,國家為了鼓勵發展民營醫院,出台了相關
稅收優惠政策。民營醫院自取得執業登記證之日起,3年內給予下列優惠:對取得的醫療服務免徵營業稅;對自產自用的製劑免徵增值稅;對營利性醫療機構自用的房產、土地、車船免徵房產稅、
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車船使用稅。3年免稅期滿後恢復徵稅。但是,部分地方稅務部門卻認為應當從分類登記之日起就要交稅;還有的地方要從醫院成立之日開始交稅,一家辦了10年的醫院依照此政策,免去3年的稅收,還要補交7年的稅。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稅款使醫院收不抵稅。趙淳也承認,許多民營醫院在取得執業登記後,並不會馬上進行經營,往往要花上兩年的時間才能進行運作。所以,三年的稅收優惠政策,民營醫院得到的實惠並不是很多。其實,2000年搞的營利性和非營利性的醫改是失敗的。公立醫院病人多,藥費高、收費高,形成壟斷;而醫療診所收費便宜、藥費低廉,屬於微利。一個是航空母艦、一個是小船;民營醫療機構根本不具競爭性。好在,2009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頒發了下列檔案,及時終止了對民營醫療機構收營業稅的內容,附: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
關於公布若干廢止和失效的營業稅規範性檔案的通知
|
財稅[2009]61號
|
部分廢止或失效的檔案.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醫療衛生機構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00〕42號)有關營業稅規定。
存在問題
醫保定點
一是民營醫院進入醫保定點難。目前,江蘇省一些地區醫保定點雖未排斥民營醫院,但實際執行時存在一定的歧視,絕大多數民營醫院很難被確定為
定點醫療機構。二是已進入定點的民營醫院反映,醫保病人起付標準低於公立醫院。儘管一再有報導稱醫保要對民營醫院開禁,但具體的政策法規尚未出台,納入醫保的民營醫院還是非常少,完全跟不上民營醫院發展速度的大環境。雖然中國
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管理暫行辦法並不排斥營利性醫院,民營醫院只要“規模較大,管理規範”,就有進入的機會,但是民營醫院要引進超過100萬元以上的大型設備,須經衛生部門審批,每年還有額度限制。光這一條,就卡死了不少民營醫院向大型綜合性醫院發展之路。
執業醫師註冊地
《執業醫師法》第十四條規定:“醫師經註冊後,可以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按照註冊的執業地點、執業類別、執業範圍執業,從事相應的醫療、預防、保健業務。”衛生部出台的《
醫師執業註冊暫行辦法》規定執業醫師只能單地點執業。民營醫院的醫生如果沒有醫師執業證書,就是“非法行醫”,民營醫療機構就要給出說法。而公立醫院新近招聘的醫學院校畢業生沒有證書,卻可以先培養,再取得執業資格。民營醫院對此也非常無奈,只能招聘公立醫院那些“有想法”的具有執業資格的醫生,招聘不到,就只能“非法行醫”了。
專業領域的待遇
部分民營醫院反映,由於民營醫院是新生事物,在具體工作中,
衛生行政部門很少考慮到民營醫院,在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晉升、學術交流等方面時常被衛生行政部門和學術團體遺忘。譬如,民營醫院反映無法了解醫學科研招標工作,更無法參與醫學科研項目招標;
醫療事故鑑定時受到公立醫院專家的不公正對待,等等。
南通市一家醫院反映,曾發生過某學科專業人員被當地學術會議拒之門外的情況。因此,民營醫院一致要求衛生行政部門和學術團體應對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一視同仁。
政府部門處罰
不少民營醫院管理者反映,醫院運行時間不長,管理者對相關法律、規範較為陌生,迫切需要得到管理部門的指導、幫助,但一些衛生監督人員存在偏見,工作中指導少、處罰多。不少管理者真誠希望有關管理部門多幫助其發現問題,進行指導,為民營醫院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同時,不少民營醫院對自毀形象的虛假醫療廣告反映強烈,認為政府部門協調配合不夠,管理不力,對無證行醫等打擊不力,醫療市場混亂。另外,一些民營醫院還反映,目前個別公立醫院存在的“院中院”,其實質與民營醫院類似,卻享受著公立醫院的優惠,是一種極不公平的競爭。
市場公平競爭
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同處一個醫療市場,卻不在同一個競爭起跑線上,公立醫院為非營利性質,有政府撥款;不少民營醫院也與公立醫院一樣,承擔了一定的社會公益任務,沒有撥款,收費也是按國家衛生部門的統一標準。現在的情況是,非營利醫院贏利多,卻不交稅;營利性醫院贏利少,卻要交稅,甚至其大部分贏利都投入醫院的擴大再生產,卻依然被定為營利性醫院,被要求承擔與一般企業相同的稅率、稅種、稅費。醫療投入高、風險大、回報周期長的投資特點沒有考慮在內。
國內發展
自2009年新醫改以來,一系列政策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民營醫院進入的政策壁壘逐漸消除。2012年明確提出到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要達到總量的20%,而目前僅為5%和10%左右。
2013年10月14日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新一屆政府繼新醫改以來又一重大舉措,尤其是醫療服務政策在放寬市場準入、非公立醫療機構和公立醫療機構同等對待方面提速明顯。民營醫院有望邁進快速發展期。
據國家
發改委網站訊息,2014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出《關於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有關問題的通知》,放開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鼓勵社會辦醫。
新醫改以來重要醫療服務政策
發布時間
| 政策
| 主要內容
|
2009年
|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
| 建立政府主導的多元衛生投入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
|
2010年
| 《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
| 非公立醫院在醫保定點、科研立項、職稱評定、繼續教育等方面,與公立醫院享有同等待遇,在服務準入、監督管理等方面一視同仁。
|
2010年
| 《關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
| 放寬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準入範圍;進一步改善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執業環境。
|
2012年
| 《“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的通知》
| 明確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公立醫院改革;放寬社會資本介入標準,優先支持民辦的非營利性醫院;明確提出到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要達到總量的20%。
|
2013年
| 《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 放寬非公立醫療機構市場準入以及完善財稅價格政策;提出202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
|
資料來源:產業信息網整理
健康服務業覆蓋面廣、產業鏈長,發展空間廣闊。主要包括醫療服務、健康管理與促進、健康保險以及相關服務,涉及藥品、醫療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產品等支撐產業。《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業體系,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
應對方法
一、重視軟環境,建設醫院文化 很多民營醫院的投資者都有醫療背景,甚至是醫學專家或學者把自己的技術拿出來投資,進行二次創業。這種醫院的特點是一個科技型的專科醫院,技術投資者的工作往往是核心,他們的利益就代表了這種醫院的利益。其他人員,不管是一般員工,還是醫院骨幹,都不怕走掉,因為他們只能帶走他們自己的技術,並不能影響醫院的發展。醫院是以人為本的,醫院的骨幹往往是把自己的利益和醫院的發展捆綁在一起的。醫院的技術人員或者骨幹能夠創造價值,就會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很多技術人員或者骨幹不僅只看重錢,很多時候聲譽對他們也很重要。所以,投資方在給他們分配利益的時候,也必須考慮到怎么讓他們獲得聲譽。而這對他們不但是一種尊重,更是吸引和團吉他們的好方式。民營醫院一定要注意建設自己的醫院文化。核心價值觀和醫院文化是決定醫院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民營醫院的發展尤其需要形成核心價值觀和醫院文化。核心價值觀和醫院文化的表現,有一些是文字上的表述,有一些是意志、理念、形象的反映,還有就是制度體現,也就是說,在制度層面上,把核心價值貫徹下去。
二、進入
醫保定點醫院行列 允許民營醫院進入醫保定點最大的意義在於:民營醫院贏得了更為公平、寬鬆的生存環境,患者擁有了更多的就醫選擇,醫保部門拓寬了篩選定點醫療機構的空間。但並不是每家民營醫院都能夠獲此殊榮。部分民營醫院負責人私下認為,申請加入醫保定點,現實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視,目前絕大多數的民營醫院基本都沒有醫保定點資格。對此,
北京市衛生局有關人士並不否認,公立醫療機構依然是提供基本醫療保障的服務主體,由其承擔
基本醫療保險任務也順理成章。而民營醫療機構基本上不承擔此項社會義務,它將為那些有不同層次醫療需求的患者提供更多的選擇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