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營醫院

中國民營醫院

在全國所有的醫療機構中民營醫院已經將近占據了一半。據統計,我國現有各級各醫療機構30多萬家,其中非公有制醫療機構13萬多家,有實力的大約500家。它們大部分是由私人診所發展起來的,也有一部分是通過改制分離出來的。僅在陝西西安市,目前共有民營醫療機構1679家,其中三級綜合醫院2家,二級綜合醫院2家,專科醫院6家,一級綜合醫院76家,另外還有遍布全市的多家門診部和上千家診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民營醫院
  • 醫院類型:綜合醫院
  • 經濟類型:民營
  • 經營性質:營利性醫院
地位,發展歷程,前行者,新醫改,困境,

地位

民營醫院在我國的蓬勃發展,在我國醫療體制改革中占據了很大的分量。隨著這些醫院的興起,老百姓反映多年的就醫難等問題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解決,而受這些醫院的市場競爭壓力,國有的一些大型醫院也在醫療設備、服務質量上得到了推動。
夾縫中求生存,“特色專科醫院”成為許多民營醫院的市場選擇。許多細心的人們發現,在諸多的民營醫院中,特色專科醫院占了很大的比重。“走特色專科醫院之路,其實是我們無奈的選擇。因為我們和公立醫院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對這個問題,多家民營醫院負責人表示了很大的無奈。
事實上,雖然民營醫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基本上還是總體處於夾縫中求發展的狀況。
醫保問題仍然是民營醫院的最大困擾。比如,上海1700萬常住人口中,約有1000萬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險,民營醫院因為沒有醫保定點資格只能為剩下的700萬人服務,而且這700萬人同時也是國有醫療爭奪的對象。
此外,造成民營醫院困擾的還有醫療設備審批制度。現在醫院要引進價格超過100萬元以上的大型醫療設備,必須經過衛生部門的審批,而且每年引進的設備還有一定的額度,光這一條就卡死了許多民營醫院向大型綜合性醫院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以特色專科抗衡公立醫院成為許多民營醫院最有可能的市場制勝戰略。許多醫院走專科之路是有原因的:一是專科人才尋覓相對容易,二是專科多數診治疑難雜症,如肝病、不孕不育、骨科、癌症等,患者對價格敏感度低,市場潛力好。三是很多專科主要依賴醫生技術,精密設備一般都不屬於大型設備範疇。

發展歷程

中國民營醫院出現於上世紀80年代,多由私人診所發展壯大或民間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制而來。到21世紀初我國內地正式開放醫療市場,民營醫院大量湧現,迎來了第一個黃金期。中國的民營醫院大部分掌控在了東莊人手中。東莊人在民營醫院低調加速擴張。莆田的《湄洲日報》報導說,東莊鎮有2.1萬外出人口,在全國 100多個大中城市從事醫療行業,經營醫院200多家。據估算,全國現有上規模的民營醫院約60%-80%為東莊人所有,固定資產300多億元,行業年創利潤13 億元。

前行者

市場開放之初,投資民營醫院往往能夠得到地方政府“外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最早吃螃蟹的投資者的確也有不少淘到了第一桶金。政府的優惠政策和盈利的示範效應,使大量民間資本踴躍入場。莆田東莊人是市場的第一批進入者。但兩組數據可以凸顯東莊鎮的優勢:全國至少80%以上的民營醫院是東莊人創辦的;莆田秀嶼區在全國各省市從事醫療行業的企業共有1萬家(東莊鎮占93%),資產總數達360億元,年營業額3050億元,員工總數63萬人;在外醫藥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500家(東莊鎮占80%),資產總數25億元,年營業額 50億元,員工總數5萬人。也就是說,東莊鎮人所辦的民營醫院及相關企業創造的產值,超過了中國中西部個別省的生產總值。

新醫改

新醫改方案明確提出:積極促進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適度降低公立醫療機構比重,形成公立醫院與非公立醫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根據預測,受此重大利好影響,民營醫院即將迎來數量迅速增加、規模迅速擴大的第二個黃金時段。

困境

民營醫院直接移植於民營企業的家族式管理、急功近利甚至唯利是圖的不誠信行為,容易動搖員工對未來的預期,進而造成人才流失,加劇醫院的生存壓力形成惡性循環。比如有的民營醫院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經營目的僅僅是3年免稅期內一次性賺夠;專業技術人員多為聘用制,缺乏對醫院的歸屬感和忠誠感;工資多為底薪+提成模式,主要靠醫生創收實現自我激勵,必然誘導普遍性的短期行為。加之缺乏體制內的協調、保護能力,容易成為監管部門查處打擊和各類民生新聞曝光的重點對象,進而由信任危機演變為朝不保夕的生存危機。在進出自由的市場機制下,民營醫院不能象公立醫院那樣成為穩定的責任主體,自然也無法得到財政資金的信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