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東晉潮陽置縣,濠江屬潮陽縣地。
明
洪武十四年(1381),設招收都及砂浦都。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設招寧巡檢司於大柵,管轄招收、砂浦二都。
中華
民國時期,撤都設區,設潮陽縣第三區,區公所設於達濠城內。第三區為原招收都、砂浦都二都轄地。
1952年8月,從第三區中分出,設第十一區。三區(達濠區),十一區(河浦區)。
1955年6月10日,潮陽縣第三區的五南、上塘、華陽3個農業鄉劃歸十一區管轄。
1956年12月,撤區改鄉(鎮)。達濠區域除礐石部分外:為達濠鎮、廣澳、潮光、河浦、珠園、錢塘5鄉。
1957年11月,潮陽縣調整為3鎮27鄉。達濠區域除礐石部分外,調整為達濠鎮、河浦鄉、珠園鄉。
1958年3月28日,達濠鎮、河浦鄉、珠園鄉劃屬汕頭市郊區。9月,達濠鎮、河浦鄉、珠園鄉成立紅旗人民公社,駐地達濠。
1959年3月紅旗公社改稱達濠公社。同年5月,達濠公社分作達濠漁業公社、達濠農業公社兩個公社。
1961年3月21日,達濠漁業公社、達濠農業公社劃歸潮陽縣。5月,達漁、達農公社合併後改設達濠人民公社和河浦人民公社。
1974年11月15日中共汕頭地委以汕字(74)48號文通知,達濠公社,以濠江為界,將濠江以東面的三聯、珠浦、三和、西堆(西墩)、下五、放釣、蠔隊、廣澳、市鎮、包航、東湖、葛洲、赤居、青居、達濠、達居、赤港、埭頭、青藍等19個大隊,劃歸汕頭市郊區。
1975年1月8日,將前屬達濠公社的馬滘、鳳崗、南山、馬滘居民等4個大隊劃歸汕頭市郊區達濠公社管轄。8月16日,達濠公社所屬的珠浦、三聯、茂洲、葛陳、葛朱、葛洲等6個大隊,共85個生產隊,劃歸礐石公社管轄。
1980年7月,撤銷達濠人民公社,改設汕頭市郊區達濠鎮。
1984年1月,劃出郊區的達濠鎮、礐石公社,成立
達濠區。2月,潮陽縣完成公社改區、建鄉工作。河浦公社改為潮陽縣河浦區。
1986年下半年,潮陽縣撤區建鄉(鎮)。12月17日,達濠區撤銷青籃街道和珠浦等14個小鄉建制,設定珠園、廣澳2個鄉建制,保留達濠、馬滘、礐石三個街道。
1987年2月,河浦區改為潮陽縣河浦鎮。
1991年4月6日,汕頭經濟特區的範圍擴大到整個汕頭市區。9月14日,汕頭市安平、同平、公園、金砂、達
濠、郊區6個市轄區及原汕頭經濟特區龍湖、廣澳兩個片區調整為龍湖、金園、昇平、達濠4個市轄區。達濠區保留原建制,轄達濠、礐石、馬滘3個街道和珠園、廣澳2個鄉,所轄行政區域不變,區政府駐達濠府前路。
1992年1月7日,
達濠區撤銷廣澳鄉、珠園鄉建制,並以原各轄區範圍改設廣澳、珠園街道,作為達濠區政府的派出機構,駐地不變。達濠區下轄:達濠、礐石、珠園、馬滘、廣澳5個街道辦事處。
1994年4月25日,潮陽市河浦鎮劃歸汕頭市區,撤銷河浦鎮建制,設立
河浦區(縣級)。7月14日,河浦區設定三河、玉新、濱海3個街道。
2002年1月8日,達濠區原礐石、珠園兩個街道所轄區域合併為礐石街道。辦事處駐磊廣路珠浦路段東側(原珠園街道辦事處地址)。
2003年1月29日,撤銷汕頭市達濠區、
河浦區,設立汕頭市濠江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汕頭市濠江區是一個半島區,三面環海,一面臨江,岸線長達92.8公里;周圍海域廣闊。濠江地質地貌以丘陵為主,山不高峭,多怪石,海拔多為60—100米。北部是石山地,海拔196米的區內最高峰
香爐山位於其中,自西北向東南延伸至埭頭、東湖。西北部的疊石山,由眾多巨石堆疊而成,形成螺旋狀的天然石洞。東南部為廣澳山地,東西走向,兩端延至河渡、廣澳入海。中部從貓山嶺至河渡營盤山,東部從北洋大坑至葛洲,南部馬鳳南片區均是大片平地,平坦土地面積約70平方公里。河浦半島西部為連綿的丘陵,中部為居民區,東部多為稻田,大部分為圍海造田。河浦半島與達濠島相隔一條“
濠江”(實為海峽)。達濠島邊緣間有小塊平原,多為沿海台階和寬谷的沖積土而成,馬鳳南屬沿海的沖積小平原。
氣候
濠江地處低緯度,屬冬暖夏涼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1.3℃,年平均日照率為49%,年平均濕度為82%,年平均海水錶層溫度21.1℃,年平均海水錶層鹽度3.15%。
河流
濠江位於汕頭市的西南面,從磊口大橋流經達濠至河渡出口注入南海。全長14.45公里,是汕頭市至達濠鎮主要的水上交通線。江面一般寬為300—500米,最狹為60—70米,最寬為700—1000米。中心航道深約3米。
行政區劃
2008年,濠江區轄達濠、礐石、馬滘、廣澳、河浦、玉新、濱海7個街道。
達濠街道轄濠濱、達濠、達埠、赤港、赤隆、青籃、青林、青鹽、葛洲、西堆等10個社區和包帆、放釣、赤濠3個漁業聯社;
礐石街道轄礐石、紅光、紅旗、紅星、磊口、松山、棉花、澳頭、珠浦、葛陳、葛朱、茂南、茂北、頭村、中村、尾村等16個社區;
廣澳街道轄廣澳、東湖、埭頭、溪頭、大蔚、三遼、河渡等7個社區;
馬滘街道轄馬滘、海星、海明、海光、和社、鳳崗、南山等7個社區;
河浦街道轄河東、河南、河北、樓下、肚橋等5個社區;
玉新街道轄玉石、崗背、燎原、燈塔、黎明、下衙等6個社區;
濱海街道轄華新、華里、錢塘、五一、上頭、林後、東隴、上店、里前等9個社區。
社會
企業科技
2013年,濠江區社會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工程技術研發中心3家、市工程技術研發中心4家。金明精機等16家企業11個項目列入國家和市級科技計畫,獲得科技專項經費365萬元。先後促成6家企業與
四川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和
汕頭大學等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聯合申報省、部產學研項目6個。全區共獲專利授權226件。
基建
2013年,濠江區總投資14.68億元的河浦大道、河中路、磊廣路、達南路4條主幹道升級改造工程鋪開。
汕湛高速公路濠江段征地前期工作完成。南區污水處理廠正式投入使用。東隴農田水利整治、下衙小陂頭基本農田整治、珠浦後洋東段內澇整治等一批重點農田水利工程基本完成。
教育
濠江區共有中國小校71所,其中中學13所,國小58所,基本實現校舍樓房化,
達濠華僑中學、民生學校為市“一級學校”。2013年,濠江區多渠道籌集資金4950萬元,擴建、改造校舍面積3萬平方米。調配新增達濠華僑中學用地52.67畝,規劃擴建運動場及配套設施、學生宿舍等。2013年,高中階段教育
毛入學率達90%,
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達標率達81.6%,全區適齡兒童入園率達83%。
衛生
濠江區達濠華僑醫院為“
二級乙等醫院”,2013年,濠江區投資7000多萬元啟動區人民醫院新住院大樓建設,籌集社會資金2000多萬元推進7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規範化建設。與
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全面託管區人民醫院和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居民規範化電子健康檔案22.5萬份,建檔率79.5%。
民營醫院新聖創傷骨科醫院建成運營。
市容環境
2013年,濠江區在7個街道設定了120個垃圾環保箱。實施“格線化”管理,大力整治亂擺賣、占道經營、亂吊亂掛、違章搭建等市容“六亂” 現象和車輛超限超載行為。
綠化
開展創建“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
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完成深汕高速公路濠江段15公里生態景觀林帶建設,完成沿江路、河中路和產業轉移園區的綠化種植。完成人工造林3000畝,封山育林5400畝,形成生態景觀林帶3公里,種植樹苗40萬株。
民生
2013年,濠江區共投入財政資金7.6億元用於民生領域支出,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6%。投入社會救濟支出1604萬元,受惠困難民眾共5000戶17500人。投資1200多萬元的海馬池保障性住房主體工程封頂。全區5個貧困村分別與10個市直單位實現幫扶對接。
社會治安
2013年,濠江區全年偵破刑事案件89宗,查處治安行政案件351起,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460名,未發生重大刑事案件、重大群體性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全年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544件,調解成功率99.8%;區黨政領導幹部接訪約訪民眾72批467人次。
經濟
綜合
2013年,濠江區(不包括華能電廠)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9.25億元,比2012年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7.15億元,比2012年增長15.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84億元,比2012年增長15.7%;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78億元,比2012年增長26.3%;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1億元,比2012年增長18.4%。2013年全區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首次突破5億元大關,增幅在全市各區縣中排名第三。其中,稅收收入2.97億元,比2012年增收5491萬元,增長22.7%。
第一產業
2007年至2009年連續三年濠江區財政投入資金超過200萬元支持特色農業生產,轄內有優質
沉香種植基地、紅豆杉(名貴品種紫杉)種植基地和優質甜楊桃種植基地。還有紅星社區的
紅蘿蔔、葛州社區和
南山社區的青蒜、
崗背社區的
益母草、葛州社區和
林後社區的優質甘茨、林後社區的
花生等特色農產品。
2010年濠江區完成漁業總產量41107噸,比2009年增長1%;漁業總產值46580萬元,比2009年增長7.58%。全區投產機動漁船650艘,8021噸位,功率19597千瓦。全區有6個海洋漁業村(漁業聯社),擁有達濠和廣澳2個天然漁港,漁業人口有25978人,其中海洋漁業人口14429人;漁業專業勞動力13426人,其中海洋捕撈9688人,海水養殖2112人。
第二產業
2013年,濠江區新增註冊資本7.2億元。僑博會期間,總投資額近500億元的66個重點項目實現集中開工、竣工投產和簽約,其中開工項目37個、竣工投產項目22個、簽約項目7個。汕頭市鑫瑞紙品有限公司投資6.5億元建成環保型高檔防偽包裝材料生產基地,汕頭市東方科技有限公司投資4.5億元建成金屬包裝容器製造項目實現投產。
2013年,濠江區“達濠建築”品牌全年完成建安產值99億元,轉移外稅8165萬元。
第三產業
2013年,濠江區港口物流業和船舶運輸服務業取得突破,廣澳國際生態塑膠城和國際貨櫃物流中心建設步伐加快。柯士達國際物流公司率先開闢汕頭至香港貨櫃班輪。
2013年,濠江區建設中有河玉圍生態型農業項目、達濠漁港經濟區,以及
青雲岩風景區、
巨峰風景區、
寶峰岩風景區、鳳崗濕地公園等現代旅遊項目。
外貿出口
2013年,濠江區外貿出口總額3.8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35.3%;進口總額3.6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42.2%。實際利用外資412萬美元,比2012年增長88.1%。鼓勵內資企業申辦進出口經營權,全區累計自營進出口企業已達87家。濠江區發動企業參加2013年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組織24家企業參加春、秋兩屆廣交會,成交額達4225萬美元。
文化
節日習俗
春節
春節在古代稱“上日”、“元日”、“朔旦”、“元旦”等,自夏、商、周、秦以來,每一次改朝換代,為了表示受命於天,都要“改正朔”,即一年的歲首之月和朔日開始時間。直至漢武帝太初元年(
公元前104年),正式實施司馬遷、落下閎、鄧平等人改定的“太初曆”,以夏曆正月為歲首。春節的日風俗才定了型,“春節”成了中國傳統節日。朝廷、民間都進行各種不同形式的活動,十分隆重,延續到近代有舞獅舞龍、貼春聯、互相拜年等風俗,表示迎新春、慶吉祥。達濠其他習俗:做紅米粿,用元寶等敬神。
元宵節
夏曆正月十五是
元宵節,道教稱
上元節。是上元天官降凡賜福之日,起源於漢武帝祭祀“泰一神”。正月十五黃昏開始,用盛大的燈火祭祀,通宵達旦。從此就有了正月十五張燈結彩的風俗,祭拜天地神靈,以保新一年裡平安吉利,歷來流行於民間,演變為十五夜掛花燈、燃放煙火等習俗。達濠其他習俗:做菜頭粿,用元寶等敬神靈。
清明節
清明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先秦有寒食之風俗,魏晉有踏青郊遊、上山掃墓、拜祖宗等習俗,到唐朝都融匯到清明節中。達濠其他習俗:做松粿,用黃白紙、元寶、金帛等祭祖墓。
端午節
端午節即在夏曆五月五日,又稱端午、重午、端陽等。它的形成是歷朝、各地風俗互相融匯的產物,北方起自五月是惡月,端午是驅邪避惡之日;南方起自越民族的龍圖騰祭祀和紀念歷代優秀人物的龍舟競渡活動,有用“艾草”驅邪、雄黃酒驅百病、吃粽子等等不同形式的風俗。達濠其他習俗:做米粽沙塘,用元寶等敬神靈。
中元節
是道教三元節之一,七月十五日為“
中元節”,佛教在這天大辦“盂蘭盛會”,超度在外無人祭祀的亡魂,有行善布施的風俗。達濠其他習俗:做糯米錢粿、花生沙糖,用金帛等敬神靈。
中秋節
八月
中秋節,早在戰國前古人就傳說月中有蟾蜍,歷來把月亮稱作蟾宮,到漢代又傳說月中有桂樹和吳剛伐桂的故事,由於八月天氣秋涼,月亮特別皎潔晶瑩,開始由祭月、禮月逐步演變為賞月之風。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正式形成是在唐代,唐僖宗吃月餅,一直延續至今的賞月吃月餅之風俗。達濠其他習俗:用月餅、元寶等敬神靈。
冬節
冬至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日古代至今為慶豐收。家家戶戶吃甜圓,同時祭祀祖先,自漢盛行,唐宋延續至今的風俗。達濠其他習俗:做甜圓等,用金帛等祭祀祖先。
過年節
過年節即除夕,是一年最後的一天,在原始社會用一種巫舞逐攤。先秦時期逐攤儀式盛行,到了漢代為逐鬼逐疫儀式,經過演變至今,先清掃家室內外整潔,辭舊歲全家圍爐,慶團圓,納福迎祥。達濠其他習俗:做龜粿,用金帛等敬神。
特產
濠江區著名的土特產品有達濠魚丸、赤沙蚶和珠浦酥糖、
達濠米潤等。
交通
濠江區境內路橋交通形成網路,
汕頭海灣大橋、
礐石大橋、
濠江大橋等5座大橋跨海過江,
深汕高速公路東段在此起點,
324國道穿境而過,南濱路、磊廣公路、河浦大道、澳東公路以及河中路等主幹道縱橫交錯,全區實現村村通水泥公路。港區至2008年有5000噸級以上專用碼頭8個。尤其是
廣澳灣臨近國際航海道,海床穩定,水深池闊,腹地充足,是市區唯一可營建10萬噸級以上深水碼頭的天然良港,至2008年已建成萬噸級至3萬噸級
泊位5個。
旅遊
濠江區依山傍海,山為屏障,水為依託。風光名勝方面,有龜山、蛇嶼守濠江“水口”的自然景觀,有礐石、北山灣、龍虎灘等省級風景名勝區或旅遊度假區,其中礐石風景區和龍虎灘旅遊度假區為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青雲岩風景區有"海國風光第一山"之譽,
東湖灣、
北山灣、南山灣、
廣澳灣、河渡灣等多處天然海濱沙灘,還有中國沿海濕地面積最大的澳頭
紅樹林生態區等。
文化古蹟方面,有建於明清時代的"
青雲禪寺"和"
達濠古城",均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疊石山石刻群,為潮汕地區著名的摩崖石刻。有"寶峰岩寺"以及炮台、汛營、宋代楊文廣平南和明代
鄭成功駐兵等多處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