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實施意見

主要內容,主要任務,

主要內容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為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改善農業灌溉條件,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主要任務

一、充分認識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多年來,我市堅持不懈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農業灌溉條件持續改善,夏糧生產連年增產增收,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作出了突出貢獻。到“十一五”末,全市完成了6座大中型水庫和126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水庫防洪能力和蓄水興利能力大幅度提升;農村飲水普及率達到95%以上,入戶率達到83%;通過實施灌區節水改造、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全市有效灌溉面積達到370萬畝,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52萬畝;累計治理小流域274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達到64%。但也要看到,當前我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依然存在許多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發展基礎不牢固、投入機制不健全、運行管理不到位、田間工程不配套、與現代農業發展不適應等等。特別是近年來極端自然災害頻發,農業防災抗災能力和綜合生產能力亟待增強。
加快農田水利建設,事關農業農村發展,事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是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關於大力發展水利事業的迫切要求,是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的現實需要,也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重要意義,全面貫徹統籌兼顧、資源引導、民生優先、政府主導、改革創新、經濟高效的治水原則,加大農田水利建設力度,抓好民生水利工程建設,在新的起點上推動農村水利建設科學、全面、可持續發展。
二、明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任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建設有泉城特色現代水利的總體要求,以灌排工程體系建設為基礎,以提高水土資源匹配能力為核心,以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為保障,按照“耕地灌區化、灌區節水化、節水長效化”的發展思路,著力構建“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灌排體系,確保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力度、資金投入、建設規模、綜合效益大幅提升,農業灌溉條件不斷完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為農村社會經濟穩定發展夯實基礎。
(二)任務目標。到2020年,通過灌區新建、改擴建、配套,使全市85%的耕地納入灌區建設範圍,“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460萬畝;新增灌溉面積60萬畝,新增旱澇保收面積200萬畝,恢復灌溉面積30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10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200萬畝,總體達到350萬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68;新增、改善除澇面積50萬畝,基本消除易澇面積;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00平方公里;增加蓄水能力2億立方米。農村飲水普及率“十二五”末達到98%。
2011-2012年冬春,全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計畫投資25.8億元,完成土石方4881萬立方米;新打、配套、維修機井7451眼,新建、改造泵站85座;治理中小河流13條,整修堤防200公里,疏浚河道溝渠500公里;新建蓄水工程2453處,修復水毀工程164處;新增旱澇保收面積20萬畝,恢復改善灌溉面積20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30萬畝,新增除澇面積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0平方公里,增加蓄水能力3000萬立方米,解決28.9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三)2011-2012年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重點工程。
1.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章丘市、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長清區等小農水重點縣和歷城區高效節水灌溉試點項目,年度總投資2.03億元,新增灌溉面積4.5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8.3萬畝;開展“旱能澆、澇能排”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計畫實施20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萬畝;山丘區大搞五小水利設施建設,提高應急抗旱能力;對北店子、外山、胡家岸等3處泵站實施維修改造,啟動繡惠灌區配套與節水改造,完成釣魚台水庫輸水渡槽改建。
2.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以推進農村自來水入戶率為重點,計畫投資1.36億元,完成2011年度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任務,解決28.9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全市農村自來水入戶率提高到85%以上。
3.大型灌區續建與節水改造工程。繼續推進邢家渡、田山、胡家岸引黃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作,邢家渡引黃灌區力爭2年內完成總乾渠襯砌,同步安排分乾渠襯砌;田山、胡家岸引黃灌區完成年度建設任務。
4.水庫(閘)塘壩除險加固工程。完成狼貓山、石店、大站、玉清湖4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立項和施工準備工作,2012年春季力爭開工建設;完成列入中央計畫的平陰縣7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同時完成部分小型水庫提升改造配套建設;完成139座塘壩除險加固任務;完成營子閘除險加固工程立項和施工準備工作,完成四乾入清閘除險加固工程。
5.重點河道治理工程。臘山分洪工程年底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完成列入2009-2012年國家規劃的土馬河、大寺河、錦繡川、繡江河、玉符河、北大沙河6條河道和列入2008-2012年省規劃的土馬沙河、錦陽川2條河道治理任務;實施列入國家規劃的錦雲川、錦水河2條山洪溝治理工程;實施歷城區、濟南高新區土河、楊家河防洪治理,商河縣臨商河、豐源河、備戰河和濟陽縣齊濟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實施錦水河一期綜合治理工程。
6.防汛抗旱工程。完成章丘市、平陰縣、歷城區、長清區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初步建成市級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指揮調度平台;完成山區找水打井年度建設任務;完成歷城區仲宮鎮東溝村水毀修復等18處防汛應急工程。
7.水土保持生態治理工程。完成歷城區西營鎮西嶺、市中區十六里河街道石崮等30條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任務,治理面積120平方公里。
8.水源開發和保護工程。開工建設商河縣豐源湖水庫工程,實施商河縣新興街和張公店節制閘、章丘市繡江河、濟陽縣大寺河和齊濟河等攔蓄工程。完成長孝水源地抽水試驗、錦繡川水庫輸水乾渠改造、錦繡川水庫、狼貓山水庫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圍網建設,啟動臥虎山水庫生態示範區工程。
9.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完成南水北調我市配套工程前期工作,啟動玉清湖引水工程和東湖輸水工程。
10.水利信息化建設。完善防汛抗旱指揮調度、農村供水管理等信息系統,開發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統,進一步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
三、強化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要認真落實防汛抗旱、飲水安全、水庫安全管理行政首長負責制,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搞好組織發動,做到早安排、早動員、早部署。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明確職責,密切配合,形成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強大合力。
(二)科學最佳化建設布局。縣級人民政府是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編制的主體,要依據《濟南市水利發展“十二五”規劃》、《濟南市水網規劃》以及縣級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結合本地實際,科學最佳化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布局,按照“先急後緩、長短結合、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依託已形成的水源工程格局和灌排工程框架,以“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建設為重點,不斷擴大有效灌溉面積和節水灌溉面積,提升水利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和保障水平。
(三)健全投入保障機制。要廣泛吸引社會資金,儘快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投入增長機制。要大幅度增加財政投入,認真落實按市本級土地出讓收益的10%計提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的要求,規範資金用途和資金使用管理。積極整合涉水項目資金,統籌整合農業綜合開發、土地綜合整理、中低產田改造、糧棉油基地建設、千億斤糧食產能等項目,著力打造一批農田水利連片治理重點片區。嚴格執行重大資金安排議事程式,確保重大投資決策不出現偏差和失誤。健全完善水利專項資金管理、水利內部審計、外部審計、稽查和財政投資評審等財務管理制度,杜絕擠占、挪用水利專項資金等現象發生,確保資金安排科學、管理嚴格、使用高效。
(四)提高工程管理水平。要逐步推進工程規範化管理,落實管護責任,轉變管理理念,改進管理手段,全面提高水管單位的管理水平,切實發揮工程效益。要加強水利科技創新,推動水利信息化建設,加強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提高水利科技支撐能力,力爭在水利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上實現新突破,在水資源管理、地下水自動監測、水生態保護和節約用水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高水資源調控、水利管理和工程運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
(五)大力營造良好氛圍。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路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中的成功經驗和先進典型,大力宣傳建設“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激發各方面參與、支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積極性。要著力打造一批先進典型、亮點工程,擴大社會影響,發揮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要建立信息發布、情況通報和項目公示制度,讓農民知情,讓社會監督,形成強大的輿論合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水利、支持水利的良好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