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澳洲界是指全球生物地理區一級區劃六大界之一。包括澳洲大陸、塔斯馬尼亞、紐西蘭、新兒內業以及附近太平洋上的島嶼。其生物區系是現今所有生物區系中最古老的,在很大程度上仍保存著中生代晚期的特徵。
澳洲界包括澳洲大陸、紐西蘭、塔斯馬尼亞以及附近
太平洋上的島嶼。由乾旱地帶、潮濕地帶、孤島等景觀組成,氣候較乾燥,多為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和季雨林面積較少。是最古老的區系,很大程度上保留著中生代晚期的特點,動物種類比較貧乏,在各綱中均保留較原始的物種,但也是物種最為獨特的地區。代表種類包括
澳洲肺魚、
楔齒蜥、
鴯鶓、
食火雞、
幾維鳥、
琴鳥、
園丁鳥、
單孔類(原獸亞綱)、
有袋類(真獸亞綱)。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嶼比澳洲大陸和紐幾內亞更加與世隔絕,擁有一些更加獨特的物種,物種也遠更貧乏,有時候被分別列為紐西蘭界和玻里尼西亞界,紐西蘭很早前就與大陸分離,長期孤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地理區,擁有一些珍貴的活化石。
分類
紐西蘭界
紐西蘭界包括紐西蘭的南島、北島、斯圖爾特島以及查塔姆群島、奧克蘭群島、坎貝爾島和安替坡第茲島等。紐西蘭動物區系是現代地球上所有動物區系中最古老的,至今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存著中生代晚期的特性。共最突出特點如下:缺乏現代地球上其他地區已成為統治地位的哺乳動物。現有的哺乳動物只有兩種蠣蝠和一種家鼠。有學者認為世界範圍內的動物地理分區可分為8個界,即將原澳洲界分為紐西蘭界、澳洲界和波里尼西亞界;而將古北界和新北界合併為全北界。紐西蘭界包括紐西蘭的大、小島嶼。本界動物區系是現今所有動物區系中最古老的,還保存著很多中生代的特點。動物種類貧乏,沒有在地球上其它地區已占統治地位的有胎盤類哺乳動物(除從其它地區飛過去的蝙蝠,和人帶過去的家鼠外)。鳥類中無翼目為特有目,其代表是無翼鳥(又稱幾維);平胸鳥總目中的恐鳥目僅產於紐西蘭,其代表是恐鳥,在300多年前還有生存的種類,但現已絕滅了,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爬行綱中現存最原始的楔齒蜥(喙頭蜥),僅產於本區。在紐西蘭島上完全沒有蛇類。動物區系的這些特點是由於紐西蘭早在中生代即脫離了澳洲大陸,當時澳洲大陸上即使已有哺乳類,也未曾得到廣泛的分布;蛇類則顯然還沒有出現。後來由於人的影響,先後引入600種以上的動物,已使原來的區系面貌有所改觀。
玻里尼西亞界
玻里尼西亞界包括夏威夷群島等太平洋中的大部分島嶼,除了新喀里多尼亞島外,都是海洋島(火山島或珊瑚島)。本界動物區系除翼手目和少數嚙齒類外,無任何其它哺乳動物。缺少鱷類、龜鱉類和蛇類。幾乎全無兩棲類(僅在斐濟群島和夏威夷群島有蛙和蟾蜍);反之,鳥類非常豐富。玻里尼西亞的動物,基本上是由兩大生態類群所組成,即漂泊的種類和本地固有的種類。
澳大利亞大陸
澳大利亞大陸是位於南半球大洋洲的一個大陸。澳大利亞大陸面積為769萬平方公里,在世界的6個大陸中是面積最小的一個大陸。在政治上,澳大利亞大陸屬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大陸四面被海所包圍,與南極大陸並列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塊完全被海水所包圍的大陸。紐西蘭並不屬於澳大利亞大陸。與其他大陸相比,澳大利亞大陸上的生物相具有很大的不同。
澳洲界中心
澳洲界以澳洲大陸和
紐幾內亞島為中心,二者歷史上曾經長期連在一起,具有相當的一致性,但澳洲的氣候逐漸乾燥惡化,而紐幾內亞仍保持以濕熱的
熱帶雨林為主,同時,紐幾內亞島雖然面積遠小於澳洲大陸,但自然條件的多樣性卻比較高,擁有崇山峻岭,且與東洋界更加接近,物種滲透要強於澳洲大陸,所而二者的物種相似而又有區別。紐幾內亞單代表一個面積較小但是物種非常豐富的
動物區系,而澳洲大陸雖然面積要大很多,但是物種並不比紐幾內亞更豐富。
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嶼比澳洲大陸和紐幾內亞更加與世隔絕,擁有一些更加獨特的物種,物種也遠更貧乏,有時候被分別列為紐西蘭界和玻里尼西亞界,紐西蘭很早前就與大陸分離,長期孤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地理區,擁有一些珍貴的活化石。
種群現狀
澳洲界的哺乳動物只有少數幾個目有代表,最有
代表性的哺乳動物是
單孔目(原獸亞綱)和
有袋類的一些目(後獸亞綱)。單孔目是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的特產,共有三種,其中
鴨嘴獸是澳大利亞特產,
針鼴為兩地共有,原鼴原來也產與澳大利亞,但只見於紐幾內亞。有袋類並非起源於澳洲界,而可能是在岡瓦那大陸尚未分離的時候從南美經南極到達澳洲的,但是因為在澳洲缺少有胎盤類的競爭,有袋類在澳洲界得到最大的繁盛。有袋類包括一些人們最熟悉的澳洲動物,
考拉、
大袋鼠等幾乎成了澳洲的象徵。有袋類在史前時期的南美洲占據了食肉性動物和食蟲性動物的生態地位,而在澳洲則幾乎占據了哺乳動物的各個生態位,成為澳洲的主宰,並且進化出了與其它大陸的不同
真獸類相對應的不同類型,從小型的食蟲類型直到大型的草食類型,也有人將有袋類進一步劃分成幾個不同的目。澳洲界的哺乳動物缺少體形巨大的成員,現存體形最大的肉食有袋類是
袋獾,而最大的草食有袋類也是澳洲最大的陸生動物是大袋鼠。但是在史前時期動物的體型要大很多,肉食的
袋獅體型和大型貓科動物相仿,而草食的
雙門齒獸則大如犀牛。澳洲界原產的有胎盤類只有一些
蝙蝠和
嚙齒類,它們顯示出與東洋界的一些聯繫。蝙蝠中
大蝙蝠亞目和
小蝙蝠亞目的成員均有分布,這些蝙蝠和東洋界的比較接近。嚙齒類中僅有
鼠科,但種類比較多,是鼠科的分布中心之一,並且有獨特的水鼠亞科。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嶼的哺乳動物尤其貧乏,僅有
蝙蝠和
嚙齒類,有些小島則甚至沒有哺乳動物。其中
髭蝠科是紐西蘭的特產,原本有兩種,現僅存一種。髭蝠是最適應地面行走的蝙蝠,在地面非常敏捷。
澳洲界的鳥類
澳洲界的鳥類很有特色,多是些獨特的類群,有些東洋界有一定聯繫,另外一些
古北界的候鳥在澳洲界越冬。澳洲大陸澳洲界的
鳴禽中按照西伯利的分類體系明顯以鴉小目的種類占絕對優勢,澳洲界絕大多數鳴禽都屬此類,而這裡也是鴉小目的起源和分布中心。鴉小目鳥類中最著名的是澳大利亞特有的
琴鳥和主要分布於紐幾內亞的各種
極樂鳥,琴鳥和極樂鳥也分別是澳大利亞和巴布亞新幾內的
國鳥,這兩類鳥均以華麗的羽飾而著名,琴鳥還擅長模仿,而極樂鳥則有優美的炫耀舞姿。澳洲界比較常見的鴉小目鳥類還包括各種
吸蜜鳥、
園丁鳥、刺嘴鶯、
細尾鷯鶯、
鴝鶲、
王鶲和
鐘鵲等,這些鳥類為澳洲界最繁盛的類型,其中有些為澳洲界所特有,也不少也可見於鄰近的東洋界。澳洲界的
攀禽以各種
鸚鵡最為名,和
新熱帶界同為鸚鵡的兩個分布中心,但新熱帶界只是種類多,而澳洲界遠更具多樣性。澳洲的鸚鵡中最有特色的是頭上有冠的各種
葵花鸚鵡和色彩豐富的各種
吸蜜鸚鵡,而
虎皮鸚鵡則可能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鸚鵡。澳洲界另一類有特色的攀禽類翠鳥類,其中紐幾內亞島是
翡翠的大本營,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幾種美麗的極樂翡翠,而澳洲和紐幾內亞的幾種
笑翠鳥則更加有名。
澳洲界的鳩鴿
澳洲界的鳩鴿類種類繁多,主要盛產大型和美麗兩大種類,其中紐幾內亞的幾種美麗的鳳冠鳩是最大型的鳩鴿類,而一些小型的果鳩則甚至更加華麗。澳洲界的
猛禽種類不是很多,其中晝行性猛禽中沒有舊大陸其它地區可見的兀鷲類,夜行性猛禽中只有
鷹鴞和
草鴞兩大類,這裡也是鷹鴞的分布中心。澳洲界的夜鷹類比較多樣,其中耳夜鷹、蟆口鴟和
裸鼻鴟可以算是澳洲界的特色類型,而其中一些在臨近的東洋界也能見到。
冢雉科是澳洲界代表性的雉雞類,以獨特的繁殖習性而著稱,並不靠體溫來孵化而是用類似爬行動物那樣將卵埋在地下。澳洲界是不會飛的鳥類的大本營。走禽類是岡瓦納的特色鳥類,在澳洲界非常繁盛,分布於澳大利亞的
鴯鶓和分布於紐幾內亞以及澳洲北部的
鶴鴕是僅次於鴕鳥的大型鳥類,鴯鶓也是出現於澳大利亞國徽上的澳洲象徵性動物之一。紐西蘭特產的
幾維是紐西蘭的國鳥,也是紐西蘭的象徵。紐西蘭已經滅絕的
恐鳥比鴕鳥更加巨大,其滅絕相信和人類的捕捉有關。在紐西蘭和太平沿島嶼由於與世隔絕,還有一些非走禽類也失去了飛行能力,包括一些
秧雞和其他鳥類。紐西蘭和太平洋群島的鳥類種類雖少,但是有一些特有的類群,其中最著名的是特產於紐西蘭的
刺鷯、
垂耳鴉;特產於
新喀里多尼亞島的瀕於滅絕的
鷺鶴和特產於夏威夷的各種
管舌鳥。這些與世隔絕的的鳥類適應能力比較差,有很多受到外來物種的侵擾而瀕於滅絕或者已經滅絕,如一些管舌鳥、吸蜜鳥、刺鷯和垂耳鴉。
爬行動物
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的爬行動物種類繁多,除特有類型外,多與東洋界有一定的聯繫,而少數則和新熱帶界相關。其中最著名的是蛇類。澳大利亞是唯一毒蛇種類超過無毒蛇的地方,不少毒蛇毒性劇烈,其中
內陸太攀蛇是世界上最毒的陸生蛇類,但是這些巨毒蛇全部屬於眼鏡蛇類,而沒有蝮蛇和蝰蛇類的成員,澳洲的那些樣子象蝰蛇的成員其實也是屬於眼鏡蛇類。其它各大陸均占優勢的無毒或微毒的游蛇類成員這裡卻非常少。澳洲的蟒蛇類種類比較多,是澳洲比較常見的無毒蛇。而紐西蘭和多數較遠的太平洋島嶼則沒有原產蛇類分布,在斐濟等大陸性島嶼上則有少量蛇類出現,另外一些島嶼有隨著人類擴散的
鉤盲蛇。澳洲界是
巨蜥的分布中心,巨蜥也是澳洲最強大的食肉動物之一,在史前還有一些體型非常巨大的成員,是大陸上的頂極食肉動物,而在
華萊士區內的
科莫多龍是現存體形最大的蜥蜴,也是最著名的巨蜥。
澳洲界的蜥蜴
澳洲界的蜥蜴中以石龍子類、鬣蜥類和壁虎類種類最多,另有一個和
壁虎有一定親緣關係的特有的鱗腳蜥類。
石龍子是爬行動物的最大一科,澳洲界和東洋界是其分布中心,在澳洲界有些體型最大的石龍子,其中最大的是索羅門群島的
猴尾石龍子,第二大的是澳洲和紐幾內亞島的幾種
藍舌石龍子。
鬣蜥科也是以東洋界和澳洲界為分布中心,在澳洲界有一些最獨特的類型,如頭上有皮褶的
傘蜥和身上有棘刺的
魔蜥。斐濟等島嶼上的低冠蜥屬於在新熱帶界占優勢的鬣鱗蜥科的成員而不屬於澳洲界占優勢的鬣蜥科,對於研究動物的分布有一定價值。澳洲界的壁虎中也有一些大型成員,以新喀里多尼亞島的多趾虎體型最大,澳洲的一些壁虎有時被單列為澳虎科。
鱗腳蜥科是澳洲界特有的類型,四肢退化而僅為鱗片狀,外形似蛇,多體型較小。澳洲的鱷魚種類不多,只有鱷亞科的成員,但名氣很大,其中
灣鱷是現存最大的爬行動物,分布於東洋界和澳洲界,也是澳洲界最大的食肉動物。澳洲界的龜鱉類以
蛇頸龜最有特色,顯示出和新熱帶界的一定聯繫。
兩爪鱉則是形狀最奇特的龜鱉類,特產於紐幾內亞和澳洲北部。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嶼上爬行動物種類較少,其中紐西蘭的
楔齒蜥是現存最原始的爬行動物,其祖先可以追溯到恐龍誕生之時。
兩棲動物
澳大利亞的兩棲動物只有
無尾類,其中最繁盛的龜蟾類和雨濱蛙類,二者分別與新熱帶界最繁盛的細趾蟾和
雨蛙相對應,顯示出和新熱帶界的緊密聯繫。龜蟾類中最奇妙的是在腹中孵化後代的
胃育溪蟾,這種蛙在幾十年前不知什麼原因滅絕了。
姬蛙科在澳洲界北部也非常繁盛,是紐幾內亞島的優勢兩棲動物,那裡幾乎半數的兩棲動物都是姬蛙。滑跖蟾是紐西蘭唯一的兩棲動物,也是無尾類中最原始的成員。其它大陸常見的
蛙科在澳洲界則僅見於北部地區,在一些太平洋島嶼上也能見到。
淡水魚
澳大利亞的淡水魚類特別稀少,在各界中是種類最少的,這一方面和澳洲界長期與世隔離有關,另一方面和澳洲大陸屬於世界上最乾旱的大陸,河網不發達有關。澳洲界真正的淡水魚多是非常原始的種類,如
澳洲肺魚和一些鞏魚。澳洲肺魚和恐龍時代的
角齒魚非常相似,屬於同一類群,比非洲和美洲的
肺魚更加原始,相差也比較大。鞏魚屬於原始的骨舌魚類,為澳洲界和東洋界所共有,產於東洋界的俗稱
金龍,而澳洲的稱為噴點金龍。澳洲界的淡水魚中還有不少為原本居住于海里後來移居到河流中的。
鳥翼蝶
澳洲界以體型巨大的
鳥翼蝶聞名於世。紐幾內亞是鳥翼蝶的分布中心,其中
亞歷山大鳥翼蝶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其它的鳥翼蝶在澳大利亞和東南亞也能見到,澳洲界和東洋界的蝴蝶等昆蟲具有較大一致性,常被合稱為印澳界。澳大利亞的無脊椎動物中其它比較著名的有巨型蚯蚓、原始的山蝦和各種蜘蛛。澳洲有一些毒性很大的蜘蛛,如
漏斗網蜘蛛,屬於澳洲最危險的動物之列,其危險不亞於澳洲的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