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頸龜

蛇頸龜

蛇頸龜(學名:Chelodina siebenrocki)是髭龜科動物,產於南美洲、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其收回頭頸的方法與側頸龜同,並非縮入龜甲內,而是彎向一側。有些種類的頸部特長似蛇。蛇頸龜在侏羅紀時期的四川盆地最為常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蛇頸龜
  • 拉丁學名:Chelodina siebenrocki
  • 別稱:釘頸龜,南美蛇頸龜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爬行綱
  • 亞綱:無孔亞綱
  • :龜鱉目
  • 亞目:側頸龜亞目
  • :蛇頸龜科
  • :蛇頸龜
  • 分布區域:巴西、秘魯、厄瓜多、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玻利維亞
  • 英文名:snake-necked turtle
  • 生育方式:卵生
  • 背甲長度:18-25公分
  • 適宜溫度:攝氏23-32度
基本介紹,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生長繁殖,分布範圍,保護級別,

基本介紹

髭龜科(Chelyidae)淡水龜,35種。產於南美、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頸長如蛇,可伸長獵取食物並在水面上呼吸。伸出的頭頸不能縮入龜殼,而是彎向一側,蜷入肩甲殼的摺子中。南美種類——瑪塔瑪塔龜有長約30—40厘米、偽裝得很好的鋸齒狀外殼和尖突的頭。

外形特徵

蛇頸龜擁有長頸和粗糙不平的龜殼,尤其是年幼的品種。體形尺寸30厘米左右。這種龜的背殼有強壯的龍骨,頭部附近有黑或黃色斑點。雌龜比雄龜大。雄龜腹甲中央凹陷,肛盾缺刻較深,尾長,泄殖腔孔距背甲較遠;雌龜腹甲平坦。卵長橢圓形,通常長徑34毫米,短徑20毫米。大多數龜的頸盾極小,位於第一枚和第二枚緣盾之間,但釘頸龜卻與眾不同,它的頸盾較大,位於第一和第二枚緣盾的後部,第一枚椎盾的前部。其頭頸部明亮的色彩和變化多端的條紋
蛇頸龜蛇頸龜

生活習性

蛇頸龜以特長的頸部而得名。完全肉食性且喜愛活餌。這是一種很容易馴養的龜類。只要飼養1-2個月就能夠認得主人。同時它們也很健壯,抗病力強,極適合初學者飼養。只是因為台灣進口的長頸龜絕大部分是來自印尼紐幾內亞島的野生個體,所以多半是成龜,體型較大,需用三尺以上的水族箱飼養。長頸龜也是完全水棲性的龜類,連冬眠或交配都是在水中完成。只有雌龜在產卵時才會上岸。如遇到旱災河水乾涸時, 它們會鑽入土中夏眠直到雨季來臨。蛇頸龜以蚊蟲、蚯蚓等小動物為食,生活在淺水中,偶爾爬上陸地。到乾旱季節,便躲在池塘的泥里休眠,直到雨季的來臨。吃掉大量蚊子的幼蟲,因而是對人們非常有用的動物。

生長繁殖

蛇頸龜的繁殖季節並沒有被廣泛觀測到,但一般認為他們會在春季的河邊產卵。其卵大約為34x22毫米,白色、易碎。剛孵化出的幼龜大約有34毫米長;背殼相較成年體有更多的皺紋。
蛇頸龜蛇頸龜
冬眠中醒來後立即開始尋找配偶。它們的求偶和交尾的儀式有些與眾不同。雄龜會逼近雌龜,並再三地圍著她繞圈子,然後停下來臉朝著她的正面。他會伸長脖子,直勾勾地盯著她的臉,並快速地將頭部拉上拉下。在這個過程中,偶然會出現雄龜咬齧和撞擊雌龜的現象。在交尾的過程中還伴隨著一系列高亢的“咯咯”聲和“吱吱”聲。
長頸龜有群居的特性。約7-10年才算成熟。壽命較短,約在30年左右雌龜大於雄龜,每窩可下7-24顆蛋,約180天孵化。

分布範圍

蛇頸龜始見於侏羅紀,現代尚有生存。現生種類只分布於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側頸龜,有馬達加斯加大頭側頸龜盔側頸龜亞馬孫大頭側頸龜等好多品種。

保護級別

產於加納的側頸龜種群被 《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入附錄I,對捕捉及其產品貿易嚴加控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