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蝙蝠亞目

小蝙蝠亞目

小蝙蝠亞目(Microchiroptera;英文名:insect-eating bats)是脊索動物門(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哺乳綱(Mammalia)、翼手目(Chiroptera )的一亞目。包括了翼手目的大部分物種。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物種分類,

形態特徵

小蝙蝠亞目動物第二指末端無爪,耳殼外緣不聯成圓圈。通常具耳屏或對耳屏。齶部後緣不超過臼齒。頰齒多數均具尖銳齒尖,為典型的食蟲性結構;多數體型較小。眼小,回聲定位系統發達。吻較短。

生活習性

以食昆蟲為主,少數食花果或吸血。

物種分類

小蝙蝠亞目現存15科(有人將吸血蝠亞科分出葉口蝠科,升格為吸血蝠科,蹄蝠亞科分出葉口蝠科,升格為蹄蝠科所以一說為17科)。中國有6科20屬68種。
蝙蝠科 Myzopodidae
蝙蝠科有36屬316種,分為5亞科:彩蝠亞科Kerivoulidae、蝙蝠亞科Vespertilioninae、管鼻蝠亞科Murinidae、長翼蝠亞科Miniopteridae、裂豆蝠亞科Tomopeatidae。有耳屏,無鼻葉,但有些種類有褶皺,尾通常被尾膜包裹。多為食蟲性,個別種食魚。分布於較寒冷地區的種類有冬眠或者遷徙的習性。常見如普通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絨山蝠Nyctalus velutinus中華鼠耳蝠Myotis chinensis、毛腿鼠耳蝠Myotis finbriatus、大足蝠Rickettia pilasa、折翼蝠Miniopterus schreibersi chinensis緋鼠耳蝠Myotis formosus等。
葉口蝠科 Phyllostomatidae
葉口蝠科 ,有50屬139種,分為8個亞科:葉口蝠亞科Phyllostomatinae、長舌蝠亞科Lonchophyllinae、狹葉蝠亞科Brachyphyllinae、花葉蝠亞科Phyllonycterinae、長舌葉口蝠亞科Glossphaginae、短尾葉口蝠亞科Garolliinae、尖皮蝠亞科Stenodermatinae、吸血蝠亞科Desmodontinae。分布於南美洲。鼻葉發達,有耳屏。體型和習性多樣化。食性複雜,包括食蟲、食果實或花蜜、食肉甚至吸血者。吸血蝠亞科的3種吸血蝠有時也單列為吸血蝠科Desmodontidae,是陸生脊椎動物中僅有的吸血的成員,常在地面用四肢靈活行走。長舌葉鼻蝠屬Glossophaga和褐花蝠屬Erophylla有特化的長鼻和長舌以便取食果實、蜜或花粉,也是植物重要授粉和傳播種子媒體。有些種類棲息在棕櫚葉下,把樹葉咬折,讓樹葉的尖端向下懸掛而隱蔽自己。
菊頭蝠科 Rhinolophidae
菊頭蝠科 ,有10屬129種,包括2亞科:菊頭蝠亞科Rhinolophinae(1屬63種)和蹄蝠亞科Hipposiderinae(9屬66種)。主要分布於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少數分布於溫帶。因有結構比較複雜的馬蹄形鼻葉而得名,蹄蝠類稍弱,從鼻孔而非從嘴中發出聲納,耳朵較大但沒有耳屏。常不同種十幾隻或幾十隻集群共居一個山洞,季節性出現同性群。。不畏光,不甚畏人。捕食蚊、鱗翅目昆蟲。糞可入藥。溫帶地區種類有冬眠習性。我國常見如皮氏菊頭蝠Rhinolophus pearsonii、小菊頭蝠Rhinolophus blyth、中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洛氏菊頭蝠Rhinolophus rouxi、大耳菊頭蝠Rhinolophus macrotis、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保亭蹄蝠Hipposideros larvatus等。
鼠尾蝠科 Rhinopomatidae
鼠尾蝠科有1屬3種。分布於亞洲南部到非洲北部。無鼻葉的中小型的蝙蝠。最顯著的特徵是有非常長的尾巴,是所有蝙蝠中尾巴最長者,幾乎和身體等長。食蟲性。比較適應乾旱和半乾旱的環境。
凹臉蝠科(混合蝠科)Craseonycteridae
凹臉蝠科(混合蝠科,僅1屬1種,即凹臉蝠(混合蝠)Craseonycteris thonglongyai。於1973年發現於泰國西部。體長僅3厘米左右,體重不到2克,是最小的翼手目動物,但翼展卻有17厘米。口鼻部略似豬鼻,無鼻葉,耳大而有隆起的耳屏,無尾。以昆蟲為食。
鞘尾蝠科 Emballonuridae
鞘尾蝠科有13屬46種。廣布於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無鼻葉,尾部被尾膜包裹而尾尖突出在尾膜上,故名。喉部有可以分泌芳香分泌物的小囊,用以吸引異性。適應多種不同生活環境,但是一般不遠離樹木,主要食昆蟲,有時也食果實作為補充。
假吸血蝠科(巨耳蝠科)Megadermatidae
假吸血蝠科(巨耳蝠科),僅4屬5種。分布於非洲大洋洲。體大,無尾,鼻葉發達,耳大而圓。原認為吸血,因而引人注意,現知其食肉,以其他蝙蝠、蜥蜴、小鼠等為食,故名。
兔唇蝠科 Nocilionidae
兔唇蝠科 ,僅1屬2種。分布於拉丁美洲。體強壯。兔唇蝠Noctilio leporinus又稱猛犬蝠、食魚蝠,以食魚著稱,是僅有的以魚為主食的蝙蝠。口鼻部尖而沒有鼻葉,耳朵大而有小的耳屏,爪子鋒利,可以抓住長達10厘米的小魚,也能用爪子捕捉昆蟲
髯蝠科(妖面蝠科)Mormoopidae
髯蝠科(妖面蝠科),有2屬8種。分布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巴西之間。無鼻葉,但唇和頰有複雜的皮褶,下唇似盤狀膨大,耳很大並有複雜的耳屏。食蟲性,其嘴部結構可能有助於捕食昆蟲,喜群居,常在洞穴中結成大群。包括妖面蝠屬(怪臉蝠屬Mormoops裸背蝠屬Pteronotus
長腿蝠科(筒耳蝠科)Natalidae
長腿蝠科(筒耳蝠科),僅1屬5種。分布於南美洲。體型較小,體長僅3~5.5厘米。兩鼻孔接近,無鼻葉;耳朵大而呈漏斗型,有厚而彎曲的耳屏。四肢和尾均細長,尾被尾膜所包裹。雄蝠額頭上有一個鱗莖狀的分泌腺,其功能不明。食蟲性,居住在多岩洞地區。
煙蝠科(狂翼蝠科)Furipteridae
煙蝠科(狂翼蝠科),僅2屬2種。分布於中美洲到南美洲西北部。體較小,體長約4~6厘米。拇指退化而包裹在翼膜中。無鼻葉,耳朵呈漏斗狀,有小的耳屏。食蟲性,居住在岩洞中。
盤翼蝠科 Thyropteridae
盤翼蝠科 ,僅1屬2種。分布於拉丁美洲從墨西哥南部到巴西森林中。體較小,體長僅3.4~5厘米,拇指腳踝處各有一個吸盤,用以吸附光滑的樹葉和樹幹。無鼻葉,耳朵呈漏斗狀並有大的耳屏。棲息於捲曲的樹葉中。
吸足蝠科 Myzopodidae
吸足蝠科 ,僅1屬1種,即吸足蝠Myzopoda aurita。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拇指和腳側處特化為吸盤。耳朵尾巴均長,耳屏方型,和耳朵前緣相融合。與盤翼蝠形態和習性相似,是趨同近化的結果。
短尾蝠科(髭蝠科)Mystacinidae
短尾蝠科(髭蝠科),僅1屬2種,分布於紐西蘭。其中強壯短尾蝠Mystacina robusta已滅絕,現僅存短尾蝠(髭蝠)Mystacina tuberculata。嘴上有濃密的觸鬚,尾部短,耳朵大,耳屏長而狹窄。是所有蝙蝠中最常在地面活動的種類,可以靈活的用四肢在地面行走。食蟲,也食果實和花蜜。
犬吻蝠科 Molossidae
犬吻蝠科,有12屬79種。廣布於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少數分布在溫帶。吻寬闊,有些種類嘴唇有褶皺,沒有鼻葉。尾長,部分露於尾膜之外,略似鼠尾。翅膀扇動頻率比其他多數蝙蝠更快,飛行迅速。多數種類高度群居性,結成大群居住在岩洞、樹洞甚至建築物中。常見如皺唇犬吻蝠 Tadarida plicata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