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艾瑞克·羅斯(Eric Rolls,1923—2007)是澳大利亞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是澳大利亞勳章獲得者(MOA),澳大利亞人類學學術委員會(FAAH)委員,
坎培拉大學名譽博士。曾榮獲:大衛·麥爾詩歌獎(David MyerTrust Award for Poetry)、庫克船長200周年非小說獎(the Captain Cook Bicentenary Award)、丹尼斯獎(C J Dennis Prize)、約翰`
富蘭克林獎(John Franklin Award)、澳大利亞
環境新聞獎(GreeningAustralia Journalism Award)等獎項。
其主要作品包括:
Running wild (Sydney:Angus&Robertson).1973
A million wild acres(Ringwood,Vic.:Penguin).1981
A million wild acres:200 years of man and an Australian forest(Melbourne:Nelson).1981
The erratic communication between Australia and China(Darwin:Northern Territory Library Service),1990
Sojourners:the epic story of China's centuries-old relationship with Australia(St.Lucia,Qld.: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Press).1992
From forest to sea:Australia's changing environment(St.Lucia,Qld.: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Press),1993
譯者簡介:
張戚,新聞學博上、教授,現任山東大學(威海)澳火利亞研究中心主任。其著作《澳大利亞傳媒》(第一作者)獲澳大利亞中國理事會(Australian China Council)最佳圖書獎;《比較新聞學:方法與考證》獲南京大學第四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其主受著作、譯作包括:
著作
Politics and freedom of the press:a comparison of Australia and China(Sydney:Australian Centre for Independent Journalism,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ydney),1997
《澳大利亞傳媒》(第一作者),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譯作
《悉尼華人史》,
悉尼:澳大利亞悉尼市政府出版社,1998年
《陰之德——中國女性問題研究》,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2000年
《獲取信息:新聞、真相與權力》(主譯),北京:
新華出版社,2004年
《調查記者手冊:檔案、數據及技巧指南》(主譯),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5年
內容簡介
《澳大利亞華人史(1888-1995)》是為澳大利亞讀者寫的,作者略去了一些對當地居民來說是家喻戶曉的基本知識。然而,對中國讀者來說,這些基本知識直接關係到對《澳大利亞華人史(1888-1995)》的理解,因而,對某些問題的解釋是必不可少的。(一)關於澳大利亞的歷史,澳大利亞原是一塊只有
土著人居住的未開發的
南太平洋大陸。從15世紀起,歐洲一些探險家就不斷對其進行探險。1788年,英國人開始在澳大利亞東海岸今新南威爾斯建立罪犯流放地,同時也開始向該地移民。1851年,澳大利亞發現黃金,世界各地的淘金者蜂擁而來,其中也包括中國人,這是澳大利亞歷史上的第一次移民大潮。在1901年以前,澳洲的6個殖民地,新南威爾斯維多利亞、昆士蘭、塔斯馬尼亞、西澳洲、南澳洲(包括
北領地)都由英國政府管轄。1901年,這6個各自獨立的
英國殖民地成立了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擺脫了英國殖民地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開始了第二次
移民潮,隨著大量歐洲人的湧入,澳洲政府對當地本來數量就很少的華人進行了進一步限制,華人淪為“二等公民”。直到20世紀70年代,澳洲開始推行
多元文化政策,情況才逐漸有所改善。
(二)澳大利亞行政區域劃分
(三)《澳大利亞華人史(1888-1995)》使用的一些重要概念
這些概念都有特定的歷史含義,不了解它們,有時會造成誤解。這些重要的概念包括:
殖民地:這個概念在《澳大利亞華人史(1888-1995)》中特指
英國殖民地澳大利亞。在1901年
澳大利亞聯邦成立前,各個州是獨立的英國殖民地,彼此沒有政體上的聯繫。
入籍:指移民放棄原國籍,歸化為澳大利亞公民。
歐洲人(歐裔人):在《澳大利亞華人史(1888-1995)》中指居住在澳大利亞的歐洲移民。
人頭稅:在澳大利亞歷史上,各殖民州政府為推行“白澳”政策,對入境的華人課以重稅,以達到限制華人的目的。
英語聽寫測試:是指各殖民州政府為推行“白澳”政策、限制非白人人境的英語語言考試,極盡刁難之能事。
目錄
前言
緒論
第一章 白澳的形成:1888-1900年
作為不幸公民的華人
種族主義的工會
逃避法律的輪船公司
韋本·羅斯·所羅門和帕瑪斯通法庭
亨利·帕格斯討論聯邦建造帕瑪斯通-松溪鐵路
帕瑪斯通醫生的行騙
銀行倒閉
龍捲風毀滅帕瑪斯通
中日為朝鮮而戰
干涉內政的教會在中國受攻擊
孫中山被倫敦中國使館監禁
最後的華人礦工
從北領地步行到昆士蘭的嘗試
礦地事故:油炸冷凍炸藥
從鄉村移至城市
第二章 嚴峻的聯邦時代:1900年
義和團的起源
端王懸賞要洋鬼子頭
全世界聯合反對義和團
喬治·莫理循拯救基督徒
掠奪!掠奪!掠奪
清廷逃跑
澳大利亞派出500水兵和一條船
慈禧太后要外國大使的頭
海盜、土匪、
秘密社團及俄國對中國邊境城市的攻擊:中國微小的動亂
義和團失敗及義和團協定華人不足澳洲總人口的百分之一
第三章 填補空缺:華人的工作
種蔬菜
澳洲進口作物
方法
挑筐人和車夫
市場
惡作劇者和流氓攻擊菜農
租買土地
菸草生產
鋤頭飛舞
澳洲失去的機會
香蕉:極大的成功
玉米生產
捕捉和賣海牛
捕珍珠和著名的珍珠匠
捕海參
麗絲德島瑪麗·沃森夫人及兩個華人之死
捕羊肉鸌
家具製造:華人的勝利
建築
伐木
造船
伐檀香木者
店主
旅館主、屠夫和理髮師
洗衣店
裁縫
牧場站廚師
修剪專家
洗刷羊毛
承運者、擺渡者、運羊毛和用
印度牛及印度尼西亞
水牛耕地
亂斧割皮
修築塘壩
其他工作
挖烏糞
華人工作的重大意義
第四章 困難重重的人生
反對華人海員的罷工
有關華人工作的鼓譟
約翰·普茨的反華演講旅行
中國特使的訪問
中國領事館的建立
不平等的入籍證明
房舍
華人和土著人熟悉的植物
乾蜥蜴
犀角
螞蟻為關節炎鎮痛
針灸
內功
營養、甲狀腺
第八章 毛筆、舌頭、語言與藝術
中國的多種語言
石上刻字泣鬼神
卦骨
毛筆、墨和紙字型:古代和現代
口語和古語
語言的改變
對牛彈琴
簡體字
俚語
語言的結構與發育
中國的人名
印刷
詩、小說、催眠曲、傳奇
現代作家
藝術家:古代和現代,經典與通俗
精彩的制陶
神奇的墓穴
瓷器
鼻煙壺和裡面的畫
雕刻
鑄造金屬
漆
絲
再現古代光彩
華人攝影家
演員
第九章 幼稚和無理性的澳大利亞:1900-1975年
建立在欺騙和不道德基礎上的語言測試
個體進入澳大利亞的難關
對華人入境的嚴格限制
試圖領進多名妻子
對印度人的特殊移民政策
對澳洲華人的系列騷擾
中華民國
國民黨成立
澳洲的華文報紙36l
領事們
華人陸續撤出玉米地和錫礦
香蕉生產和銷售的勝利
三家著名的中國公司
中澳輪船公司
第一次世界大戰:華人和土著人的參與
澳大利亞對日本人的敏感
1919年的“第一次文化革命”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軍閥
蔣介石掠奪中國
共產黨員被絞死及共產黨的重組
澳大利亞的同情者
無能的澳洲政府
長征,絕望的退卻轉敗為勝
共產黨在延安窯洞中開展工作
日本人控制中國東北
碼頭工人拒絕為日本運送鐵碇
第二次世界大戰
中央外事局
轟炸達爾文
華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開採鎢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