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東青年幹部學校

澤東青年幹部學校,抗日戰爭時期陝北設立的培養青年運動幹部的學校。前身為1937年成立的安吳堡青年訓練班。1940年正式改名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大量吸收來自全國各地的知識青年,向他們講授社會科學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知識和理論,並進行軍事、政治和民運工作的實際訓練。以學生自學和自己研究為主,加強課外輔導。以學生自治力組織原則,師生共同管理學校。1941年併入延安大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澤東青年幹部學校
  • 成立時間:1940年5月
  • 類型:學校
  • 創辦地點:陝西延安
  • 校長陳雲
  • 存續時間:1940.05-1941.09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中共中央為抗戰需要,在涇陽縣雲陽鎮籌建旨在培養青年幹部、發展抗日力量的訓練班(簡稱青訓班)。青訓班第四期以後遷至安吳鎮安吳堡村,時稱安吳青訓班。青訓班主任馮文彬,青訓班副主任胡喬木。從1937年10月起到1940年4月止,安昊青訓班共辦班14期,為中國革命吸收培養了1.2萬多名青年幹部。1939年國民黨發動反共高潮後,安吳青年訓練班繼續在國統區辦下去已無可能。1940年1月,中央組織部部長陳雲提議在延安開辦青年幹部學校,將中央黨校青年班和安吳青年訓練班的學員轉來學習。中共中央決定將這所學校定名為“澤東青年幹部學校”。1940年5月3日下午4時,包括安吳青訓班在延安的校友、各機關代表以及全體師生等共千餘人,集合在中央大禮堂內,舉行了澤東青年幹部學校開學慶典。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鄧發王明吳玉章等出席慶典活動並講話。澤東青年幹部學校由陳雲擔任校長,馮文彬任副校長(主持日常工作)。
對於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學生培養目標,馮文彬在開學典禮上是這樣闡述的:“第一、培養什麼樣的幹部;1、有青運技能與特長的;2、有獨立工作能力;3、區縣級以上的幹部。第二、培養幹部的方向和品質:1、堅定的意志;2、艱苦的傳統;3、虛心的學習;4、民主的作風,互助的精神;5、活潑的生活。第三、青年幹部不僅要具有革命理論和工作方法,而且需要具有各種各樣的知識,如文化、音樂、戲劇、體育等。”
1941年年1月以前,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分編為六班:第一班是高級班,文化政治理論水平較高,有相當的青運工作經驗,學習期為一年半,其教育內容為深入地研究馬列主義理論與方法,總結青運工作的經驗與教訓。第二班、第三班是普通班,學期一年,主要學習內容是一般的政治理論知識,基本的青年工作的理論與方法。第四班是陝北幹部班,學期一年,首先是注重於提高文化水平,再加強政治教育.學習青年工作的理論與方法。第五班是軍事班,培養青年武裝和軍隊的武裝幹部,學習重心是軍事和軍隊中的政治工作。第六班是兒童班,主要是文化教育。學校的課程分為政治課、業務課、文化課和軍事課四類。各班都開設政治課和軍事課。根據各班教育任務的不同和學員文化程度的高低,開設的課程也有差別。
1941年1月以後,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將班級模式從訓練班改為年級制,延長了學習期限。新學制下青幹校共分為五個部:即高級部、中級部、初級部、藝術部、體育部。高、中、初三個部每部各設一、二兩個年級。每個年級學習時間定為一年,每兩年之後可以畢業或者升級。畢業後實習一年。新學制確立後,課程內容則增添了國文、自然科學、外國語等選修課程,政治科目除了原有馬列主義、經濟學、中國問題等外,還增設了哲學、經濟學、政治學、國際問題、中國現狀、西洋史、中國史等。青年運動則為全校之必修課程。
澤東青年幹部學校的規模不是很大,初建校時有學員30餘人,總共培養學生也不過千餘人,但其影響是巨大的,其他解放區也紛紛成立澤東青年幹部學校的分校。如綏德分區成立了澤東青年幹部學校綏德分校(1940年9月6日開學),史洛文任分校校長;晉冀豫抗日根據地也於1942年5月成立過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山東分校,肖華擔任校長。通過舉辦分校,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將青年運動的種子播向全國。1941年9月,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因院校調整而合併到新成立的延安大學。自此,從安吳堡青訓班發展而來的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延安)完成了其光榮的歷史使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