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

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

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位於陝西省鹹陽市涇陽縣安吳鎮安吳堡村境內,是抗日戰爭時期由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在安吳堡創辦的戰時青年訓練班所在地。

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占地20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餘平方米,展陳面積1088.98平方米,現有館藏文物134件,反映了當時學員學習生活各個方面內容。舊址保留有吳氏莊園、迎祥宮、望月樓和吳氏陵園。吳氏莊園是青訓班的活動中心,其前部為青訓班領導機關辦公場所,中部為會議室和聯歡處,後部為青訓班連隊駐地,迎祥宮為青訓班集會與文化娛樂處,望月樓為青訓班秘書處駐地,吳氏陵園是青訓班的露天課堂和節日聚會場所。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是延安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和中央團校的前身。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鍛造出一大批信念堅定、作風頑強、團結守紀的優秀青年幹部,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提供了強有力的幹部保證,被譽為“青年的故鄉”“抗日幹部的搖籃”,具有重要的革命歷史價值,是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磚壁雕刻及陵園石刻群等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2013年5月,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
  • 地理位置:陝西省鹹陽市涇陽縣安吳鎮安吳堡村境內
  • 所處時代:1936~1940年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1918-5-311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文物遺存,歷史文化,價值意義,保護措施,所獲榮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元至元年間,迎祥宮始建,創建人為法師張德林。清光緒末年,吳周氏為迎接“護國夫人”金字牌匾,特出資十萬復修、擴建。
民國初年,望月樓系吳周氏之子所建,為吳氏花園中賞月納涼之用,因以為名。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0月,在涇陽縣斗口農場正式創辦戰時青年短期訓練班;因校舍滿足不了需要,短訓班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遷至安吳堡。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月,戰時青年短期訓練班改名為戰時青年訓練班。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4月,中共中央通知青訓班撤回延安。
1985年,望月樓全部拆除重修。1988年,望月樓彩繪。
1990年1月,安吳青年訓練班紀念館建成並對外開放。

建築格局

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占地20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餘平方米,展陳面積1088.98平方米,現有館藏文物134件,反映了當時學員學習生活各個方面內容。舊址保留有吳氏莊園、迎祥宮、望月樓和吳氏陵園。吳氏莊園是青訓班的活動中心,其前部為青訓班領導機關辦公場所,中部為會議室和聯歡處,後部為青訓班連隊駐地,迎祥宮為青訓班集會與文化娛樂處,望月樓為青訓班秘書處駐地,吳氏陵園是青訓班的露天課堂和節日聚會場所。
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
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

主要建築

吳氏莊園
吳氏莊園坐北朝南,建築面積約1012平方米。現存三進院落,依南北中軸線排列。據傳吳氏家共有東、西、南、北、中五院,該院為東院之一部分。其中退廳為吳周氏住處。
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
吳氏莊園
迎祥宮
迎祥宮由門朝南,面闊三間,明間為大門,兩側翼門較窄。三架梁,抬梁式結構。樂樓和山門相連而建,坐南朝北,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五架梁,抬梁式結構,山門楣間嵌匾石,陰刻楷書“迎祥宮”三字。樂樓現存舞台,三側原有彩繪屏風,吊頂八卦藻井。內側有一本匾,陰刻草書“清歌妙舞”。山門、樂樓柱頭轉角、補間均為五彩重昂斗拱,一斗三升。屏風枋板繪以蘇式彩繪。山門山牆前伸,磚雕仿木椽出檐,上施布紋板、筒瓦、溝頭滴水。刷頭內側有大量磚雕“萬字連珠”及花卉裝飾等。
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
迎祥宮
望月樓
望月樓位於吳氏莊園後。望月樓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三間。一層南有廊,廊通東、西兩側,廊深約一米。有四門。圓拱磚卷門楣磚雕橫額“芭蕉夜雨”等,磚卷圓拱頂。和上層對應有柱處亦仿木柱磚砌為圓柱形。北側為樓梯,通二樓。二層為七架梁,抬梁式結構。廡殿式屋頂,施布紋板、筒瓦。青訓班時期,這裡一樓是青訓班主任、副主任居住、辦公之地,二樓是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辦公的場所。
吳氏陵園
吳氏陵園是吳家的祖墳,位於安吳堡村東北角,占地面積約25畝,石牌坊及其他陪葬石刻是在吳周氏接受慈禧誥封后所立。園內古柏參天,濃蔭蔽日,葬有吳家東院的五輩人,分別是吳周氏的丈夫、公公、孫子、祖父、曾祖父。此外,中國比較文學奠基人、紅學大師吳宓及其胞弟劍橋大學伍福森學院終身院士吳協曼,於20世紀80年代歸葬於吳氏陵園東北一隅。

文物遺存

磚雕
吳氏莊園留下了諸多磚雕。鳳穿牡丹,又名“鳳喜牡丹”“牡丹引鳳”。鳳為鳥中之王;牡丹為花中之王。丹、鳳結合,象徵美好、光明、華麗、祥瑞,以及婚姻幸福美滿。
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
鳳穿牡丹磚雕
木雕
五隻蝙蝠圍繞壽字飛行,代表了五福捧壽;迎祥宮的正中央雕刻的是二龍戲珠,旁邊四根柱子上雕刻的是飛鳳朝陽,整體寓意迎祥納福。雙龍戲珠是兩條龍戲耍一顆火珠的表現形式。
石碑
元至十七年(1280年)所立《並建大道迎祥宮》碑一通立迎祥宮前。

歷史文化

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
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在歷時兩年半的時間裡,共舉辦14期,培訓學員1.2萬多名。其中,包括高級將領范理、劉瑄,新中國航空事業的開拓者劉鴻志、施家淦,《人民日報》原高級記者、《中國老年報》第一副總編紀希晨,化學家高鴻,作曲家劉熾,導演凌子風,演員胡朋,畫家石魯等等。毛澤東為青訓班題詞,朱德親赴視察並作了題為《抗日形勢》的報告,林伯渠經常在此講課。學員結業後相繼奔赴各條戰線,從事軍事、政治、民眾運動等抗日救亡工作,推動了抗日青年運動的蓬勃發展,促進了中國青年統一戰線的建立。

價值意義

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是抗日戰爭時期由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和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共同創辦的一所服務抗戰、培訓青年幹部的重要基地,是延安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和中央團校的前身。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鍛造出一大批信念堅定、作風頑強、團結守紀的優秀青年幹部,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提供了強有力的幹部保證,被譽為“青年的故鄉”“抗日幹部的搖籃”,具有重要的革命歷史價值,是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磚壁雕刻及陵園石刻群等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保護措施

2013年5月,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
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遺址碑
2020年9月,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

所獲榮譽

1994年,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被陝西省委命名為“陝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5年,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被延安幹部學院命名為現場體驗教學點。
2018年,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被國家教育部命名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位於陝西省鹹陽市涇陽縣安吳鎮安吳堡村境內。
安吳堡

交通信息

自駕:自陝西省鹹陽市涇陽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命舊址,路程約19.2千米,用時約31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