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漢匈百年戰爭
- 地點:西漢邊境、河西走廊、漠南、漠北
- 時間:漢高祖六年至漢宣帝本始三年(前202年~前71年)
- 參戰方:漢朝、匈奴
- 結果:西漢勝利,匈奴投降
- 主要指揮官:衛青,李廣,單于等
背景起因,匈奴擴張,中原凋敝,備戰措施,和親以緩,恢復經濟,強化軍事,戰爭過程,平城首戰,匈奴入侵,漢朝防禦,馬邑絕親,全面反擊,匈奴來降,過程,第二階段,第三階段,侯者年表,軍功封侯,匈奴降侯,戰爭的影響,
背景起因
匈奴擴張
秦漢之際,北方匈奴頭曼單于的太子冒頓王子以鳴鏑射殺愛妻善馬的手段訓練出一支強大的草原騎兵。因頭曼單于偏愛少子欲廢冒頓太子之位,故冒頓先其一步殺父自立。冒頓即位之後,先是東破東胡,隨後西擊月氏,定樓蘭、烏孫、呼揭等西域二十六國,南並樓煩王、牡羊河南王,北服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將北方草原眾多部落統而為一。此外,他還建立了一套上至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下至二十四長的完整的政治軍事管理體系。在這一系列征伐戰爭和強有力的改革措施之後,匈奴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遊牧王朝。而在匈奴祖先淳維到頭曼的一千多年間,匈奴的疆域時大時小,一直到冒頓單于時期匈奴擁有控弦之士三十萬,勢力空前強大。就在北方夷人完全服從於匈奴單于的統治之後,早已對南方中原虎視眈眈的匈奴開始與南方的中國為敵。
中原凋敝
在北方匈奴逐漸強大崛起之時,秦二世悉延始皇帝“剛毅戾深”之法,而邊事不靖,戍守漕運勞苦致使賦斂無度,又復興土木之作,加之盡誅手足濫殺臣僚,奢靡享樂不問朝政,以故下自黔首上至朝臣皆離心離德。秦二世二年(前209年),陳勝、吳廣於大澤鄉起義。隨後,諸侯叛秦,楚漢相爭。燃燒了數百年的戰火短暫的熄滅了十三年後,中原王朝再一次陷入動盪之中:人口銳減物價飛漲,生靈塗炭滿目瘡痍,出現了“父子暴骨中野,不可勝數”,“人相食”的慘劇。此外,剛剛平定中原的劉氏王朝,還面對著不斷的內部爭鬥。在楚漢之爭時,為了聯合多方力量共同對抗項羽,劉邦曾經分封了七位異姓王,即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韓王信。這些異姓王勢力強大,擁兵自重,屢有造反,威脅著王權。與此同時,戍守邊境的將士離關而去,匈奴便乘隙渡黃河而南下,以中原疲敝無暇北顧之便,復奪蒙恬所爭之地,與漢塞接壤,時而侵犯漢地。
備戰措施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月甲午,劉邦於氾水之陽稱帝。在劉邦感慨“天下匈匈,成敗未知”之時,北方匈奴已蠢蠢欲動,時而揮戈南下,掠奪漢邊。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冬十月,平城白登之圍爆發,漢軍在慘敗的同時,也見識了匈奴騎兵的精銳。一場持續百餘年的漢匈戰爭正式拉開序幕,而戰爭的準備也伴隨著戰爭的過程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
和親以緩
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平城之戰失利後,冒頓單于時常到代地附近侵略。劉邦深以為慮,建信侯劉敬獻策,言宜以漢宗室公主嫁予匈奴單于,並每年贈送匈奴衣食財物,約為兄弟以和親。呂后不捨魯元公主,遂以後宮家人子冒名頂替。此後冒頓單于方稍稍收斂。
漢文帝前四年(前176年)六月,冒頓作書炫耀北州統一,提出和親之約。文帝與眾臣議,前元六年,決定饋送匈奴錦繡華服、黃金器物及精美織品以修邊事。
漢文帝前十四年(前166年),因匈奴每年盜邊之故,文帝憂患,遣使言和親事。
漢文帝後二年(前162年)六月,復約和親之事。
漢文帝後四年(前160年),稽粥之子軍臣單于立。文帝再次與匈奴約為和親。
漢景帝前二年(前155年)秋,景帝再次與匈奴言和親,通關市,嫁公主。
漢武帝建元年間(前140~前135年),武帝明修和親,贈與匈奴大量財物,通關市。
漢初六十餘年,漢朝以兄弟之盟為約,每年贈與匈奴大量財物,亦有多位宗室之女遠嫁匈奴。雖然匈奴反覆背信,絕和親盜漢邊,然而此政策也為漢匈關係的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這六十餘年中,漢朝統治者拿出了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放在了民生與經濟的復甦上。
恢復經濟
- 與民休息
白登之圍時,劉邦親眼見證了匈奴騎兵馬匹的壯觀,而西漢卻天子沒有四匹顏色相同的馬匹,將相只有牛車可乘。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孫子言:“日費千金,則十萬之師舉矣。”然而,西漢建國之初,百廢待興,顯然沒有相應的國力發必勝之師與匈奴抗衡。此時,太中大夫陸賈提出“夫道莫大於無為,行莫大于謹敬。”劉邦欣然接受了這種治國思想。隨後,蕭何為丞相,定順時宜之法以寬民。曹參繼任,守蕭何之法使百姓清靜休養。而後,呂后、文帝、景帝悉用無為而治,順從百姓的欲望,不加打擾,於是百姓安居樂業。
- 重農抑商
自漢高祖劉邦招撫流民,獎勵農耕之後,又以商人不得穿絲衣,不得乘車來保證農民的地位。後世惠、文、景亦尊此法,並以各種獎勵政策激發致力耕織守業。故漢未央宮有天子弄田供天子親耕,有繭館便皇后行親蠶之禮。與此同時,輕徭薄賦,自漢高祖以降,賦稅一減再減,從高祖時的“五而稅一”到景帝時的“三十稅一”,甚至在文帝十三年時免除農田租稅。而徭役則從高祖時的一年服一次減到文帝時的三年一次。在減輕百姓負擔的同時也為保證了農田的經營。
經過六十餘年的休養生息,待到武帝即位,百姓非遇水旱之災而可自足,糧食多到太倉已經積壓不完,府庫掛銅錢的繩子也已腐壞,阡陌間馬匹成群。寬裕的西漢財政為漢對匈奴前期的保守防禦戰及後期的大規模反擊戰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強化軍事
- 日常訓練
漢文帝時,面對匈奴違背和親之約多次犯邊,太子家令晁錯上書言“兵體三章”。其中便提到士卒訓練的重要性。西漢軍隊的日常訓練主要包括學習兵法、演習陣列、訓練搏鬥、使用兵器、製作機關等。每年十月,天子駕臨長安水南門閱兵,五營士卒列八種進退戰陣,行“乘之”之儀。九月,各郡國進行軍事演習,太守、都尉進行郡國閱兵考核軍隊優劣。
- 充盈武庫
西漢建國之初,蕭何便選址將武庫建造在長樂宮與未央宮中間,由少府設定專門機構“考工室”負責兵具器械的製造。而郡國亦多有武庫,由工官系統負責管理,雖然分散在京師以外,然而郡國武庫卻都由中央統一管理。除此以外,西漢政府在兵器的改良上也下了不小的功夫。晁錯曾上書言漢朝的勁弩長戟、堅甲利刃皆是匈奴所不能及的。
- 注重馬政
- 擴充軍隊
隨著經濟的復甦,漢文帝時,針對邊境問題晁錯提出“徙民實邊”政策,此後,西漢邊防軍數量逐漸增加。與此同時,為了應對漢與匈奴的做戰需要,建元三年(前138年),漢武帝初置期門軍(虎賁郎),期門軍為武帝近衛軍,並設定千石僕射之職。太初元年(前104年),漢武帝初置建章營騎(羽林騎),地位僅次於期門軍。後又收養戰死沙場的軍人子孫,組建羽林孤兒。並在三輔地區大量擴充北軍,增設中壘校尉、屯騎校尉、步兵校尉、越騎校尉、長水校尉、胡騎校尉、射聲校尉、虎賁校尉,凡八校尉,秩祿皆二千石。
戰爭過程
平城首戰
交戰時間:漢高帝六年(前201年)秋至七年(前200年)冬。
- 兵圍馬邑 韓王策反
漢高帝六年(前201年)秋九月,冒頓單于引兵南下,圍攻韓王信於馬邑城。韓王信數次派遣使者向匈奴求和。其後漢朝發兵救援韓王信,劉邦又因韓王信曾多次向匈奴派遣使者而懷疑其有二心,便使人責備韓王信。韓王信害怕因此而被誅殺,於是與匈奴約定共同攻打漢朝,將代國都城馬邑城交出投降匈奴。匈奴得韓王信,於是引兵南逾句注,攻打太原城。
- 高帝親征 乘勝追擊
漢高帝七年(前200年)冬,劉邦親率32萬大軍北上迎擊匈奴。在銅鞮擊敗韓王信,斬殺其將王喜。韓王信逃奔匈奴,他的部將白土人曼丘臣、王黃等人擁立趙王的後代趙利為王,收集殘兵,與韓王信及冒頓單于商議一齊攻打漢朝。匈奴派遣左右賢王帶領萬餘騎兵與王黃等人駐紮在廣武以南地區,到達晉陽時與漢軍交戰,大敗。漢軍乘勝追到離石,再次將其打敗。隨後,匈奴在樓煩西北重整軍隊,漢軍追來,因天氣嚴寒眾多士卒凍掉手指,匈奴卻詳裝敗退,引誘漢軍。在聞得冒頓單于駐紮代谷之後,劉邦前後派去十餘人前去偵察實情。使者歸來後皆言可擊,唯獨劉敬認為匈奴有伏兵,劉邦不以為然,當即率領部分人馬從晉城出發趕往平城。
- 白登失利 陳平計脫
劉邦到達平城之後,冒頓率領隱匿的四十萬精騎突然出現,將劉邦率領的漢軍圍困在白登山中。西方的匈奴騎兵皆騎白色馬匹,東方則是白面顙青馬,北方的盡為深黑色馬,南方的皆為赤色馬。而漢朝派遣的32萬步兵尚未全部到達。劉邦被困在白登山七日,得不到外界的救援,糧餉殆盡。護軍中尉陳平向劉邦獻密計,使畫工畫一幅美女圖(此說始見《新論》,《漢書注》引用此說),暗中派人贈予單于閼氏,並說漢朝皇帝想將畫上的美人送給單于以解困。閼氏害怕被奪去寵愛,於是對冒頓說漢朝天子有神靈庇佑,漢朝的土地也不適合匈奴人居住。而冒頓先前曾與韓王信的部將王黃、趙利二人約定時間會師,王、趙二人卻並未到來。冒頓也因此懷疑漢軍又其它陰謀,所以聽取了閼氏之言,撤開重圍一角,劉邦因此得以脫身。
匈奴入侵
入侵時間:漢高帝七年(前200年)至漢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
- 漢高帝七年(前200年)十二月,降將趙利、王黃等攻打代國,代王劉喜棄國,獨自逃往洛陽。其後數次違背和親約定,攻打代、雲中。
- 漢高祖八年(前199年),匈奴冒頓數次侵略北方邊境。
- 漢高后六年(前182年)六月,匈奴入侵狄道,攻打阿陽。
- 漢高后七年(前181年)冬十二月,匈奴入侵狄道,掠奪二千餘人。
- 漢文帝三年(前177年)五月,匈奴入侵北地、河南。
- 漢文帝十一年(前169年)夏六月,匈奴入侵狄道。
- 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冬,匈奴入侵,殺北地都尉卯。
- 漢文帝後六年(前158年)冬,匈奴三萬騎入侵上郡,三萬騎入侵雲中。
- 漢景帝中二年(前148年)春,匈奴入侵燕國。
- 漢景帝中六年(前144年)六月,匈奴入侵雁門,至武泉後又進入上郡。
- 漢景帝後二年(前142年)春,匈奴入侵雁門,太守馮敬戰死。
- 漢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冬,匈奴入侵上谷,殺掠吏民。
- 漢武帝元光六(前129年)年秋,匈奴盜邊。
- 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秋,匈奴入侵遼西、漁陽、雁門,打敗都尉殺死太守,掠殺三千餘人。
- 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春,匈奴入侵上谷、漁陽、掠殺吏民千餘人。
- 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夏,匈奴入侵代,殺太守;入雁門,掠殺千餘人。
- 漢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夏,匈奴入侵代、定襄、上郡,掠殺數千人。
- 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秋,匈奴入侵代,殺都尉。
- 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五月,匈奴入侵上谷,殺數百人。
-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夏,匈奴入侵雁門,掠殺數百人。
- 漢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秋,匈奴入侵右北平、定襄,掠殺千餘人。
- 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匈奴入侵五原,殺太守。
- 漢武帝元封四年(前107年),匈奴寇邊。
- 漢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年)秋,匈奴入侵定襄、雲中,掠殺數千人,破壞光祿諸亭、障;又入張掖、酒泉,殺都尉。
- 漢武帝天漢三年(前98年)秋,匈奴入侵雁門,太守坐畏忄耎棄市。
- 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匈奴入侵上谷、五原,掠殺吏民。
- 漢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匈奴入侵五原、酒泉,殺兩都尉。
漢朝防禦
防禦時間:漢文帝三年(前177年)至漢武帝天漢元年(前100年)。
- 漢文帝三年(前177年)五月,遣丞相灌嬰往北地、河南抗擊匈奴,匈奴離去。
- 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冬,遣三將軍屯軍隴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封為衛將軍,郎中令張武封為車騎將軍,屯軍渭北,率領車千乘,騎卒十萬人。以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建成侯董赫、內史欒布皆為將軍,抗擊匈奴,匈奴逃離。
- 漢文帝後六年(前158年)冬,車騎將軍令免,屯兵飛狐;蘇意屯兵句注;張武屯兵北地;周亞夫駐軍細柳;劉禮駐軍霸上;徐厲駐軍棘門,以備胡。
- 漢景帝中六年(前144年)六月,取長安苑馬輸邊境抗擊匈奴,吏卒二千人戰死。
- 漢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冬,驍騎將軍李廣屯兵雲中,車騎將軍程不識屯兵雁門,六月罷。
- 漢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秋,派遣韓安國屯漁陽。
- 漢武帝元封四年(前107年),派遣拔胡將軍郭昌屯朔方。
- 漢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年),游擊將軍韓說屯兵五原塞外列城,西北至盧朐。
- 漢武帝天漢元年(前100年)秋,發罪人屯五原。
馬邑絕親
- 聶壹獻計,王恢畫謀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有個馬邑人聶壹,經由王恢向武帝提議說,與匈奴初和親,匈奴必無防備,若伏兵襲擊,必能破之。武帝此時正欲謀一勞永逸之計以制匈奴,聞此,遂採納王恢之謀,決定誘擊匈奴於馬邑。漢朝建國以來,對匈奴大規模之反擊戰,由此展開。
- 誘說匈奴,五路伏擊
是年六月,漢武帝以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並統轄諸將;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太僕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太中大夫李息為材官將軍;大行王恢為將屯將軍。總計徵發車騎官兵三十餘萬。其作戰部署如下:共五路大軍,以韓,李,公孫三將分別埋伏於馬邑旁句注山之中,王恢李息則伏軍於代以截擊匈奴輜重及追擊為任務。
準備完畢後,武帝使聶壹為間,亡入匈奴以誘之。
到匈奴後,聶壹對匈奴佯說他能殺了馬邑令丞來投降,如此那裡得財寶就全歸單于您了。匈奴貪圖馬邑財物,於是相信了他的話。接著聶壹把一名死囚的頭懸掛在馬邑城頭,對單于使者說馬邑長吏已死,可以來了。他又叫人把牛羊馬都放到野外作為誘餌。
- 匈奴識詐,馬邑功敗
另一邊,匈奴不想有詐,於是軍臣單于自將十餘萬騎南下,入武州塞(今左雲縣),但在離馬邑還有百餘里時,看見牛羊遍野,卻無人放牧,於是以為有詐,停止前進。不巧當時正有雁門尉史在巡視,被匈奴所捕獲。本來匈奴準備殺了他,沒想到這個尉史為了活命,竟然將漢兵在馬邑埋伏的情況統統告訴了匈奴。匈奴聞言大驚,馬上引兵北還,等到漢軍得知情況後再追,卻也來不及了,只能眼睜睜看著匈奴全軍而退,遠遁塞北。是役,漢軍由於泄謀無功。從此,匈奴乃屢犯塞寇邊。於是,漢匈以後四十餘年之功戰以起。
全面反擊
- 元光六年冬,遣代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出代,輕車將軍公孫賀出雲中,驍騎將軍李廣出雁門。青至龍城,獲首虜七百級。
- 元朔元年秋,遣將軍衛青出雁門,將軍李息出代,獲首虜數千級。
- 元朔二年春,遣將軍衛青、李息出雲中,至高闕,遂西至符離,獲首虜數千級。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
- 元朔五年春,大將軍衛青將六將軍兵十餘萬人出朔方、高闕,獲首虜萬五千級。
- 元朔六年春二月,大將軍衛青將六將軍兵十餘萬騎出定襄,斬首三千餘級。
- 元朔六年
- 夏四月,衛青復將六將軍絕幕,大克獲,斬首虜萬九千級。前將軍趙信軍敗,降匈奴。右將軍蘇建亡軍,獨自脫還,贖為庶人。
- 元狩二年春,遣驃騎將軍霍去病出隴西,至皋蘭,斬首八千餘級。
- 元狩二年夏,將軍去病、公孫敖出北地二千餘里,過居延,斬首虜三萬餘級。
- 元狩二年夏,遣衛尉張騫、郎中令李廣皆出右北平。廣殺匈奴三千餘人,盡亡其軍四千人,獨身脫還,及公孫敖、張騫皆後期,當斬,贖為庶人。
- 元狩四年夏,大將軍衛青將四將軍出定襄,將軍去病出代,各將五萬騎。步兵踵軍後數十萬人。青至幕北圍單于,斬首萬九千級,至闐顏山乃還。去病與左賢王戰,斬獲首虜七萬餘級,封狼居胥山乃還。兩軍士死者數萬人。
- 太初二年秋,遣浚稽將軍趙破奴二萬騎出朔方擊匈奴,不還。
- 天漢二年夏五月,貳師將軍三萬騎出酒泉,與右賢王戰於天山,斬首虜萬餘級。又遣因杅將軍出西河,騎都尉李陵將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與單于戰,斬首虜萬餘級。陵兵敗,降匈奴。
- 天漢三年秋,匈奴入雁門,太守坐畏忄耎棄市。
- 天漢四年春正月,朝諸侯王於甘泉宮。發天下七科謫及勇敢士,遣貳師將軍李廣利將六萬騎、步兵七萬人出朔方,因杅將軍公孫敖萬騎、步兵三萬人出雁門,游擊將軍韓說步兵三萬人出五原,強弩都尉路博德步兵萬餘人與貳師會。廣利與單于戰余吾水上連日,敖與左賢王戰不利,皆引還。
- 征和三年三月,遣貳師將軍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二萬人出西河,重合侯馬通四萬騎出酒泉。成至浚稽山與虜戰,多斬首。通至天山,虜引去,因降車師。皆引兵還。廣利敗,降匈奴。
匈奴來降
- 元狩二年秋,匈奴昆邪王殺休屠王,並將其眾合四萬餘人來降,置五屬國以處之。以其地為武威、酒泉郡。
後勤保障減隴西、北地、上郡戍卒半。
元封元年冬十月,詔曰:“南越、東甌鹹伏其辜,西蠻、北夷頗未輯睦。朕將巡邊垂,擇兵振旅,躬秉武節,置十二部將軍,親帥師焉。”行自雲陽,北歷上郡、西河、五原,出長城,北登單于台,至朔方,臨北河。勒兵十八萬騎,旌旗徑千餘里,威震匈奴。
過程
第二階段
從漢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馬邑之戰開始,至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之戰結束。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龍城之戰。武帝派遣車騎將軍衛青、騎將軍公孫敖、曉騎將軍李廣、輕車將軍公孫賀四路出擊。然而四路出擊,導致兵力分散,四路軍馬之間無聯繫。這次戰爭公孫賀一無所獲,公孫敖、李廣皆兵敗,唯有衛青斬首七百凱旋,受封關內侯。
元朔五年(前124年),武帝令大將軍衛青帶領六將軍出塞六七百里,夜襲右賢王,俘虜一萬五千餘人,但是右賢王率部下精騎逃走。
元朔六年(前123年),衛青再次將出擊匈奴,雖斬首九千餘,消滅大量匈奴精銳,但自身也受到很大損傷。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出隴西,殲滅渾邪王的部隊,越過焉支山一千餘里,取得了河西之戰的勝利,獲得隴西,設定涼州四郡。匈奴人哀嘆:“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匈奴單于恨渾邪王損兵折將,渾邪王和休屠王害怕,便投降漢朝。
元狩四年(前119年),衛青出塞千餘里,與匈奴單于軍相遇,交戰,匈奴不利,單于引數百騎突圍而去。衛青追至趙信城,不得單于,乃燒城中余栗而還。自此之後,由於種種原因衛青不復出征匈奴。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餘里,越離侯山,渡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七萬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北部的肯特山),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史稱“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執鹵(虜)獲醜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僅二十三歲,一生戰無不勝,凡六擊匈奴,開河西酒泉之地,斬俘敵12萬餘人,收降4萬餘人。其後十一年,衛青卒,一生七擊匈奴,一與單于戰,收河南地,斬捕首虜五萬餘級。兩位抗匈名將對匈奴軍事力量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使漢朝百餘年的匈奴邊患基本得到解決。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武帝派遣浞野侯趙破奴出擊匈奴,遭受匈奴八萬騎兵圍困而大敗,趙破奴被俘,兩萬餘騎。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兵出擊右賢王,斬首萬餘而歸。但是騎都尉李陵遭受匈奴圍困,血戰後無力突圍,投降匈奴。
《資治通鑑》卷二十一,對於漢武帝使李廣利對匈奴用兵一事,提出批判:“武帝欲侯寵姬李氏,而使廣利將兵伐宛,其意以為非有功不侯,不欲負高帝之約也。夫軍旅大事,國之安危、民之死生系焉。苟為不擇賢愚而授之,欲徼幸咫尺之功,藉以為名而私其所愛,不若無功而侯之為愈也。然則武帝有見於封國,無見於置將;謂之能守先帝之約,臣曰過矣。”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由於政治上的征和二年太子劉據巫蠱案真相大白、經濟上連年征戰使得百姓苦不堪言以及衛青、霍去病、李廣等眾多名將的先後去世,漢武帝晚年悔過,下輪台罪已詔稱:“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停止對匈戰爭,同時以田千秋為丞相,封富民侯,施行休養生息的國策,以彌補連年征戰而導致的衰敗的社會經濟局面。此時漢朝大虛,“海內虛耗,戶口減半”,漢武帝去世那年,“匈奴入朔方,殺略吏民”。
第三階段
漢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漢遣五將軍率16萬騎兵,烏孫發兵5萬騎兵,共擊匈奴,取得了對匈戰爭的最後勝利。
侯者年表
軍功封侯
時間 | 侯國 | 姓名 | 侯功 | |
---|---|---|---|---|
漢文帝 | 十四年 | 瓶侯 | 孫單 | 以北地都尉孫卬,匈奴入北地,力戰死事,子侯。 |
漢武帝 | 元朔二年 | 長平侯 | 衛青 | 以元朔二年再以車騎將軍擊匈奴,取朔方、河南功侯。 元朔五年,以大將軍擊匈奴,破右賢王,益封三千戶。 |
平陵侯 | 蘇建 | 以都尉從車騎將軍青擊匈奴功侯。以元朔五年,用游擊將軍從大將軍,益封 | ||
岸頭侯 | 張次公 | 以都尉從車騎將軍青擊匈奴功侯。元朔六年,從大將軍,益封。 | ||
元朔五年 | 南奅侯 | 公孫賀 | 以騎將軍從大將軍青擊匈奴得王功侯。 | |
合騎侯 | 公孫敖 | 以護軍都尉三從大將軍擊匈奴,至右賢王庭,得王功侯。元朔六年益封。 | ||
樂安侯 | 李蔡 | 以輕車將軍再從大將軍青擊匈奴得王功侯。 | ||
龍頟侯 | 韓說 | 以都尉從大將軍青擊匈奴得王功侯。 | ||
隨成侯 | 趙不虞 | 以校尉三從大將軍青擊匈奴,攻農吾,先登石累,得王功侯。 | ||
從平侯 | 公孫戎奴 | 以校尉三從大將軍青擊匈奴,至右賢王庭,數為雁行上石山先登功侯。 | ||
涉軹 侯 | 李朔 | 以校尉三從大將軍擊匈奴,至右賢王庭,得王,虜閼氏功侯。 | ||
宜春侯 | 衛伉 | 以父大將軍青破右賢王功侯。 | ||
陰安侯 | 衛不疑 | 以父大將軍青破右賢王功侯。 | ||
發乾侯 | 衛登 | 以父大將軍青破右賢王功侯。 | ||
元朔六年 | 博望侯 | 張騫 | 以校尉從大將軍六年擊匈奴,知水道,及前使絕域大夏功侯。 | |
冠軍侯 | 霍去病 | 以嫖姚校尉再從大將軍,六年從大將軍擊匈奴,斬相國功侯 。元狩二年,以驃騎將軍擊匈奴,至祁連,益封;迎渾邪王,益封;擊左右賢王,益封。 | ||
眾利侯 | 郝賢 | 以上谷太守四從大將軍,六年擊匈奴,首虜千級以上功侯。 | ||
元狩二年 | 宜冠侯 | 高不識 | 以校尉從驃騎將軍二年再出擊匈奴功侯。故匈奴歸義。 | |
輝渠侯 | 仆多 | 以校尉從驃騎將軍二年再出擊匈奴,得王功侯。以校尉從驃騎將軍二年虜五王功,益封。故匈奴歸義。 | ||
從驃侯 | 趙破奴 | 以司馬再從驃騎將軍數深入匈奴,得兩王子騎將功侯。 | ||
元狩四年 | 符離侯 | 路博德 | 以右北平太守從驃騎將軍四年擊右王,將重會期,首虜二千七百人功侯。 | |
壯侯 | 復陸支 | 以匈奴歸義因淳王從驃騎將軍四年擊左王,以少破多,捕虜二千一百人功侯 | ||
眾利侯 | 伊即軒 | 以匈奴歸義樓剸王,從驃騎將軍四年擊右王,手自劍合功侯。 | ||
義陽侯 | 衛山 | 以北地都尉從驃騎將軍四年擊左王,得王功侯。 | ||
元鼎五年 | 昆侯 | 渠復累 | 以屬國大且渠擊匈奴功侯。 | |
騏侯 | 駒幾 | 以屬國騎擊匈奴,捕單于兄功侯。 | ||
梁期侯 | 任破胡 | 以屬國都尉五年閒出擊匈奴,得復累絺縵等功侯。 | ||
以上內容參考自《史記·惠景間侯者年表》及《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 |
匈奴降侯
時間 | 侯國 | 姓名 | 侯功 | |
---|---|---|---|---|
漢文帝 | 十六年 | 弓高侯 | 韓頹當 | 以匈奴相國降,故韓王信孽子,侯,千二百三十七戶。 |
襄成侯 | 韓嬰 | 以匈奴相國降侯,故韓王信太子之子,侯千四百三十二戶。 | ||
漢景帝 | 中三年 | 安陵侯 | ?子軍 | 以匈奴王降侯,戶一千五百十七。 |
垣侯 | ?賜 | 以匈奴王降侯。 | ||
遒侯 | 李隆疆 | 以匈奴王降侯,戶五千五百六十九。 | ||
容成侯 | 唯徐盧 | 以匈奴王降侯,七百戶。 | ||
易侯 | 仆黥 | 以匈奴王降侯。 | ||
范陽侯 | ?代 | 以匈奴王降侯,戶千一百九十七。 | ||
翕侯 | ?邯鄲 | 以匈奴王降侯。 | ||
中五年 | 亞谷侯 | ?它父 | 以匈奴東胡王降,故燕王盧綰子侯,千五百戶。 | |
漢武帝 | 元光四年 | 翕侯 | 趙信 | 匈奴相降,侯。元朔二年,屬車騎將軍,擊匈奴有功,益封。 |
元光六年 | 持裝侯 | ?樂 | 匈奴都尉降,侯。 | |
元朔二年 | 親陽侯 | 月氏 | 匈奴相降,侯。 | |
若陽侯 | ?猛 | 匈奴相降,侯。 | ||
元朔三年 | 涉安侯 | 於單 | 以匈奴單于太子降侯。 | |
元朔四年 | 昌武侯 | 趙安稽 | 以匈奴王降侯。以昌武侯從驃騎將軍擊左賢王功,益封。 | |
襄城侯 | 無龍 | 以匈奴相國降侯。 | ||
元狩元年 | 潦侯 | 暖訾 | 以匈奴趙王降,侯。 | |
元狩二年 | 下麾侯 | 呼毒尼 | 以匈奴王降侯。 | |
漯陰侯 | 渾邪 | 以匈奴渾邪王將眾十萬降侯,萬戶。 | ||
元狩三年 | 渾渠侯 | 扁訾 | 以匈奴王降侯。 | |
河綦侯 | 烏犁 | 以匈奴右王與渾邪降侯。 | ||
常樂侯 | 稠雕 | 以匈奴大當戶與渾邪降侯。 | ||
元狩四年 | 湘成侯 | 敞屠洛 | 以匈奴符離王降侯。 | |
散侯 | 董荼吾 | 以匈奴都尉降侯。 | ||
臧馬侯 | ?延 | 以匈奴王降侯。 | ||
元鼎四年 | 了侯 | ?次公 | 以匈奴歸義王降侯。 | |
以上內容參考於《史記·惠景間侯者年表》及《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 |
戰爭的影響
首先,從土地來說,匈奴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如河套、陰山、河西等,接連為漢軍所占領,並徙民實邊,使之徹底漢化。而這些地方水草豐美,是最適於遊牧之所在,失去之後,匈奴只能遠遁漠北,但漠北苦寒,環境極為嚴苛,在這種自然環境的約束之下,匈奴生存都已經成為了問題,所以才有“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的哀鳴。
其次,從人口上來說,中行說曾謂單于“匈奴人眾不能當漢之一郡”(《史記·匈奴列傳》),則可知匈奴即使最盛之時,人口亦不超過二百萬,而在武帝數十年不間斷地打擊之下,其人口的損失可想而知。河南之戰,漢軍斬、俘匈奴三萬餘人;河西之戰,匈奴被斬殺及降者,近九萬人;漠北之戰,漢軍斬殺匈奴亦近九萬;西域之戰,漢軍殲敵亦起碼在三萬之上,如此算來,在元朔2年至征和三年的37年間,匈奴被直接殲滅至少二十四萬以上,對於僅僅一百餘萬人口的匈奴來說,這種打擊不可謂不沉重。
再者,從財產上來說,由於匈奴以遊牧為生,牲畜是他們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財產。而在武帝數十年的撻伐之下,匈奴牲畜的損失也是驚人的,譬如衛青收取朔方,逐牡羊、樓煩二部,“得牛羊百餘萬”,襲右賢王,又得“畜數千百萬”。除了這種直接的掠取之外,在戰爭期間,匈奴往往將其民眾徙往北方以避刀兵,如天漢四年李廣利出朔方擊匈奴時,匈奴“悉遠其累重於余吾水北”,征和三年李廣利最後一次出擊,“單于聞漢兵大出,悉遣其輜重,徙趙信城北邸郅居水。左賢王驅其人民度余吾水六七百里,居兜銜山”(以上皆《漢書·匈奴傳》),在這種遠程遷徙的過程中,牲畜必然也會因為長途奔走、擠壓、碰撞而大量死亡,如果在牲畜繁育季節,還會導致母畜的流產。如此巨大的損失,恐非匈奴那種脆弱的經濟可以承受。
由此看來,武帝的對匈作戰,給匈奴帶來的打擊是沉重的,《漢書·匈奴傳》說“漢兵深入窮追二十餘年,匈奴孕重惰殰,罷極苦之”,的確不是虛言。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武帝一朝對匈作戰中,漢軍的確取得了極大戰果,對匈奴造成了沉重打擊,連得河南、河西等地,逼迫匈奴遠遁,從此漠南無王庭,使得匈奴由盛轉衰,為日後匈奴的徹底覆滅奠定了基礎。但是,武帝的征伐,對漢匈雙方都造成了損失,就漢朝而言,四十餘年的對匈作戰,嚴重消耗了漢朝國力,造成了極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幾乎使亡秦之事復現,所幸的是匈奴綜合國力遠遜於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