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中國古代地名)

北地(中國古代地名)

北地,指中國古代地名北地郡,其地域大致在今陝西甘肅寧夏一帶。北地郡,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年)滅義渠後所置,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義渠縣(在今甘肅慶陽市西南),統甘肅舊寧夏、慶陽、平涼、固原、涇州諸府州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地郡
  • 屬性:中國古代地名
  • 地域陝西甘肅寧夏
  • 別稱:北地
漢代地域,漢代以後,

漢代地域

西漢時北地郡治馬嶺縣(在今甘肅慶陽市環縣東南的馬嶺鎮)。東漢時由於羌族作亂,永初五年(111年)之後,北地郡徙池陽縣(在今陝西涇陽西北)。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北地郡遷回原地(馬嶺縣)。永和六年(141年)春,征西將軍馬賢人擊敗身亡,東漢驚恐,將北地郡遷至馮翊(郡治高陵,今陝西高陵西南)。東漢建安十八年(213年),北地郡改治富平縣(在今陝西富平縣,一說在寧夏吳忠市西南或靈武市西南)。
莽曰威成戶六萬四千四百六十一,口二十一萬六百八十八。縣十九。馬領,直路,沮水出西,東入洛。靈武,莽曰威成亭。富平,北部都尉治神泉障。渾懷都尉治塞外渾懷障。莽曰特武。靈州,惠帝四年置。有河奇苑、號非苑。莽曰令周。眴衍,方渠,除道,莽曰通道。五街,莽曰吾街。鶉孤,歸德,洛水出北蠻夷中,入河。有堵苑、白馬苑。回獲,略畔道,莽曰延年道。泥陽,莽曰泥陰。郁郅,泥水出北蠻夷中。有牧師菀官。莽曰功著。義渠道,莽曰義溝。弋居,有鹽官。大要,廉。卑移山在西北。莽曰西河亭。

漢代以後

三國僑置,治泥陽,亦僑置,在今陝西耀縣東南。曹魏、西晉郡治皆為富平縣(在今陝西富平縣)。置,今甘肅寧縣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