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中十大文化符號
- 文化符號之一:漢具有為許多龐大事物命名的功能
- 文化符號之二:石門棧道
- 文化符號之三:龍崗文化
符號介紹,符號解讀,漢,古棧道,龍崗文化,拜將壇,張騫,定軍山,石門十三品,朱䴉,漢調桄桄,漢中仙毫,
符號介紹
此次活動按照知名度、美譽度、代表性、獨特性、地域性等要求徵集了文化符號候選名單,經過邀請專家學者研討、宣傳動員廣大市民投票、對評選結果再次論證解讀等階段,通過報紙、電視、網站、手機、市區主要LED屏進行廣泛宣傳,吸引了廣大市民的關注,近20萬人通過網路、郵寄、簡訊等方式積極參與投票。在市民建議和專家推薦的基礎上,另外評選出了漢中市十大入圍文化符號:古漢台、漢桂、旱蓮、武侯祠、龍亭侯蔡倫、李固、張良廟、江神廟、午子山、漢中麵皮。此次評選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全市人民對漢中歷史文化的研究與思考,加深了對市委、市政府“文化名市”戰略的認識和理解,提升了漢中市民對漢中獨具特色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增強了“三市”建設的凝聚力,也為漢中“文化名市”戰略注入了新的內涵。
符號解讀
漢
華夏文明體系中,“漢”具有為許多龐大事物命名的功能。銀漢、漢水、漢中、漢朝、漢族、漢語、漢字……形成了一個以“漢”命名的系統。這使“漢”成為具有強大神性力量和豐富文化內涵的文字元號。
神性力量來源於古老的天地感應觀念。古人的認知中,橫亘天空的銀河與橫臥黃河長江之間的漢水,形成天地對應關係。漢水的源頭之地、上游之城漢中,自古被賜予“天漢”美稱,就是這種觀念的產物。《漢書》記載,蕭何正是運用這種神性力量,以“語曰天漢,其稱甚美”巧言說服,才激發起劉邦到漢中開闢戰略基地奪取天下江山的雄心。大功告成之後,就以具有神性力量的“漢”字為新王朝命名。
大漢王朝建立具有深遠的文化意義。古老的華夏民族在漢朝之後逐步被稱為漢族,語言、文字也統稱為“漢語”“漢字”,這與大漢王朝的創建與強大,與作為大漢王朝發祥之地的漢中,與具有神性力量的漢水,有著符合邏輯的血脈關係。
中華文明史,浩浩五千年。在文明流轉進程中,漢朝無疑是重要的歷史拐點之一。它延續華夏文脈並開創新的格局。以“漢”為象徵符號的華夏文化,帶著銀河的輝光和漢水的神性矗立在世界東方。她血脈永續,希冀新的復興,新的輝煌。
神性力量來源於古老的天地感應觀念。古人的認知中,橫亘天空的銀河與橫臥黃河長江之間的漢水,形成天地對應關係。漢水的源頭之地、上游之城漢中,自古被賜予“天漢”美稱,就是這種觀念的產物。《漢書》記載,蕭何正是運用這種神性力量,以“語曰天漢,其稱甚美”巧言說服,才激發起劉邦到漢中開闢戰略基地奪取天下江山的雄心。大功告成之後,就以具有神性力量的“漢”字為新王朝命名。
大漢王朝建立具有深遠的文化意義。古老的華夏民族在漢朝之後逐步被稱為漢族,語言、文字也統稱為“漢語”“漢字”,這與大漢王朝的創建與強大,與作為大漢王朝發祥之地的漢中,與具有神性力量的漢水,有著符合邏輯的血脈關係。
中華文明史,浩浩五千年。在文明流轉進程中,漢朝無疑是重要的歷史拐點之一。它延續華夏文脈並開創新的格局。以“漢”為象徵符號的華夏文化,帶著銀河的輝光和漢水的神性矗立在世界東方。她血脈永續,希冀新的復興,新的輝煌。
古棧道
漢中境內共有七條古棧道。其中四條貫穿秦嶺,從西向東依次是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三條貫穿巴山,從西向東依次是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
古棧道蜿蜒如歷史。它是先輩們的智慧結晶,是建設者的生命豐碑,是影響歷史進程的宏大創造,是集密累積華夏文化的高地。金牛道蜿蜒秦國伐蜀的歷史傳說,潛隱著古代修建古棧道的悲壯場景和英雄故事。荔枝道扭結著“紅塵一騎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唐代故事。著名的褒斜道和陳倉道是西漢故事和三國故事的大舞台。位於褒斜道南口的石門隧道,是人類交通史上第一條人工隧道,具有開創性意義。石門累積的書法文化,光耀青史,潤澤萬代;其中的《大開通》、《石門頌》、《石門銘》在書法史上有集大成和開後世的崇高地位。
古棧道是漢中人實現秦巴大開通夢想的精神象徵;其內涵包括開拓進取、勤勞智慧、堅忍不拔等元素。棧道精神為當代漢中人提供了強大的力量源泉、智慧源泉。
古棧道蜿蜒如歷史。它是先輩們的智慧結晶,是建設者的生命豐碑,是影響歷史進程的宏大創造,是集密累積華夏文化的高地。金牛道蜿蜒秦國伐蜀的歷史傳說,潛隱著古代修建古棧道的悲壯場景和英雄故事。荔枝道扭結著“紅塵一騎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唐代故事。著名的褒斜道和陳倉道是西漢故事和三國故事的大舞台。位於褒斜道南口的石門隧道,是人類交通史上第一條人工隧道,具有開創性意義。石門累積的書法文化,光耀青史,潤澤萬代;其中的《大開通》、《石門頌》、《石門銘》在書法史上有集大成和開後世的崇高地位。
古棧道是漢中人實現秦巴大開通夢想的精神象徵;其內涵包括開拓進取、勤勞智慧、堅忍不拔等元素。棧道精神為當代漢中人提供了強大的力量源泉、智慧源泉。
龍崗文化
走遍漢中大地,處處都可以見到史前社會留下的遺址。其中最有學術價值的是南鄭縣梁山腳下出土的龍崗文化。
龍崗文化包括兩個文化土層。舊石器文化遺址出土的充滿渾樸天趣的龍崗石器,說明至少120萬年前,中華先民就在這片土地上,與大熊貓、劍齒象、羚羊共同生活,繁衍生息。新石器文化遺址出土的雙魚紋彩陶盆、人面彩陶壺、獸頭尖底瓶等精美的陶器,展示了約7000年前先民們的生活狀態;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對美的追求以及達到的審美高度,至今令人驚嘆。
美國考古學家阿金斯教授讚嘆龍崗舊石器時代文化:“我從這裡看到了中國文化的根。”國內一些知名歷史學家指出,同黃河、長江流域一樣,漢水流域也是華夏文明的搖籃。
龍崗文化包括兩個文化土層。舊石器文化遺址出土的充滿渾樸天趣的龍崗石器,說明至少120萬年前,中華先民就在這片土地上,與大熊貓、劍齒象、羚羊共同生活,繁衍生息。新石器文化遺址出土的雙魚紋彩陶盆、人面彩陶壺、獸頭尖底瓶等精美的陶器,展示了約7000年前先民們的生活狀態;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對美的追求以及達到的審美高度,至今令人驚嘆。
美國考古學家阿金斯教授讚嘆龍崗舊石器時代文化:“我從這裡看到了中國文化的根。”國內一些知名歷史學家指出,同黃河、長江流域一樣,漢水流域也是華夏文明的搖籃。
拜將壇
漢中城南的拜將壇,是韓信拜將紀念地。就在這一抔漢土之上,劉邦塑造了舉賢任能的領袖形象,韓信則展示了俯瞰天下的雄才大略。
古道追韓信,築壇拜大將。那一場挽留英雄的夏雨定格在《史記》、《漢書》的歷史眼光之中;那一輪照徹古今的月光成為經典的藝術原型,被一代又一代藝術家反覆言說。精彩的歷史故事把事業成敗與用人之道的關係呈現得入木三分,成為後世政治家、軍事家取之不盡的智慧寶庫。
拜將壇最高處,矗立著一尊韓信塑像。比拜將壇最高處還高的地方,矗立著領略不完的成敗奧秘,矗立著意味無窮的用人之道……
張騫
他是從散發泥土芳香的綠色盆地出發的。秦巴山水阻隔不了他包容天下的胸懷。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張騫跋涉的長途中,自然的大氣象大景觀和他人生的大氣象大景觀遇合對應。
十餘年持節不變,他堅韌、忠誠;在異鄉頑強生存,他有變通的生活態度和生存智慧;帶去東方物產,帶回西域物種,他實現了生命交流、文化交流;走了最遠的路,走了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他具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
每個民族都會以不同形象面對世界。張騫為我們塑造了胸懷博大、精神雄健、意志堅韌的民族形象。這是我們民族曾經擁有的形象,也是改革開放時代需要重塑的形象,更是處在最好發展時期的漢中應該葆有的形象。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張騫跋涉的長途中,自然的大氣象大景觀和他人生的大氣象大景觀遇合對應。
十餘年持節不變,他堅韌、忠誠;在異鄉頑強生存,他有變通的生活態度和生存智慧;帶去東方物產,帶回西域物種,他實現了生命交流、文化交流;走了最遠的路,走了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他具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
每個民族都會以不同形象面對世界。張騫為我們塑造了胸懷博大、精神雄健、意志堅韌的民族形象。這是我們民族曾經擁有的形象,也是改革開放時代需要重塑的形象,更是處在最好發展時期的漢中應該葆有的形象。
定軍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位於勉縣境內的定軍山,海拔高度不過六百餘米,卻因為它占據的歷史高度而名聞天下。“黃忠刀劈夏侯淵”的歷史活劇是定軍山成為名山的華彩開篇。古代政治軍事智慧的集中體現者、勤政廉政的典範人物諸葛亮歸葬定軍山下,更為這座名山增添了廉政、勤政、忠義、智慧的光環,他的經典話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作為一代偉人的精神寫照垂範千古。
定軍山,不僅在歷史坐標上是一個鮮明的點,在藝術坐標上也放射出耀目光芒。京劇《定軍山》就是根據定軍山的歷史故事創作的經典作品。更值得一提的是,1905年11月誕生的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部作品,就是紀錄片性質的京劇《定軍山》,由鬚生泰斗譚鑫培主演,距今已經一百多年。
定軍山,不僅在歷史坐標上是一個鮮明的點,在藝術坐標上也放射出耀目光芒。京劇《定軍山》就是根據定軍山的歷史故事創作的經典作品。更值得一提的是,1905年11月誕生的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部作品,就是紀錄片性質的京劇《定軍山》,由鬚生泰斗譚鑫培主演,距今已經一百多年。
石門十三品
朱䴉
展開雲霞一般的翅膀,有“東方寶石”之稱的朱䴉從秦嶺的綠色中飛來,向世界展示她的高貴和美麗。
曾經是一個瀕於滅絕的家族。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秦嶺南麓發現7隻朱䴉的訊息,引起了全世界綠色環保組織的熱切關注。是漢中這塊土地為人類保存了這份獨有的美麗。現在,朱䴉家族已經繁衍到三千多隻。
朱䴉、大熊貓、羚牛、金絲猴……,這些珍稀動物選擇漢中為它的家園,是因為漢中有優良的生態環境,是世界同緯度地區最適宜居住的地方。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這塊土地對於萬物的憐憫和善意……
朱䴉、大熊貓、羚牛、金絲猴……,這些珍稀動物選擇漢中為它的家園,是因為漢中有優良的生態環境,是世界同緯度地區最適宜居住的地方。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這塊土地對於萬物的憐憫和善意……
漢調桄桄
“擊瓮叩缶、彈箏搏髀”唱出秦聲原始的粗獷豪放、蒼勁高亢;曾經的秦腔,吼出八百里秦川歷史的蒼涼與家國的興亡。隨著先民們穿越秦嶺艱難的步履,“桄、桄、桄”的梆子聲傳遍秦巴山地、漢水河谷。南國之水的潤澤使這古樸的亂彈婉轉柔美、韻味悠揚。歡音、苦音,快板、慢板,生、旦、淨、醜,文唱、武打,演繹著鮮活的歷史、展現著紛繁的世事、訴說著悲喜的人生。植根於秦巴沃土的藝術之樹——漢調桄桄,老樹新花,盛世綻放,文化遺產,傳唱千年。
漢中仙毫
1915年,在巴拿馬博覽會上,貴州茅台榮獲金獎。
2013年,在巴拿馬博覽會上,漢中仙毫榮獲金獎。
兩種高貴的飲品相隔一個世紀之後,在國際舞台相遇擁抱,讓世界品嘗中國的好味道。
酒神茶仙一相逢,便陶醉世人無數。
三千年的貢茶;一千年的和親茶;六百年的茶馬道;歲月鍛造,文化陶冶,科技創新,濃縮出漢中仙毫的高品質,成為中國綠茶的新秀。
“水在天上流,雲在腳下跑。春風春雨春花開,採茶姑娘上山來。”和著漢中茶歌,茶聖陸羽似乎又來到漢中,他捧著《茶經》,在巴山之巔反覆詠嘆:“茶,南方之嘉木,巴山峽谷生焉。”
酒神茶仙一相逢,便陶醉世人無數。
三千年的貢茶;一千年的和親茶;六百年的茶馬道;歲月鍛造,文化陶冶,科技創新,濃縮出漢中仙毫的高品質,成為中國綠茶的新秀。
“水在天上流,雲在腳下跑。春風春雨春花開,採茶姑娘上山來。”和著漢中茶歌,茶聖陸羽似乎又來到漢中,他捧著《茶經》,在巴山之巔反覆詠嘆:“茶,南方之嘉木,巴山峽谷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