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道(古蜀道主幹線)

金牛道(古蜀道主幹線)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牛道又叫石牛道,得名源自“石牛糞金、五丁開道”的故事,因說石牛能糞金,故稱為金牛。石牛糞金的故事,發生在周顯王扁和周慎靚王定這段時間,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將金牛贈送給蜀王,西蜀五丁引金牛成道,故名金牛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牛道
  • 地理位置: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劍門關內
  • 又名:石牛道
  • 長度:600公里
  • 所屬城市:四川省廣元市
  • 所屬國家:中國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蜀道概況,地理位置,

蜀道概況

又稱石牛道。因秦王伐蜀,石牛糞金,五丁開道的故事得名,自古為中原通往西南的孔道。元朝以來,又通稱蜀棧、南棧,由漢中西行過褒水,經勉縣入山區至金堆鋪交寧強界,經大安、烈金壩折南,過五丁關至寧強縣城,再轉西南,經牢固關、黃壩驛、七盤關入川界而達成都,約600公里。本縣境內共長85公里,多屬險峻山徑。《雍大記》記述五丁峽(或稱金牛峽、寬川峽)云:“連雲疊嶂,壁立數百仞,幽邃逼窄,僅容一人一騎;亂石嵯峨,澗水湍激,為蜀道之最險。”

地理位置

金牛道另有一條線路,從本縣烈金壩西行經代家壩、陽平關、廣坪河至金山寺青岩子(界牌)入四川界,去白水(今名沙洲)至昭化而與經寧強縣城之路合。此道較坦緩,是南北朝以前秦蜀主要通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