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見於《詩經》,指銀河。也稱雲漢 、銀漢、天漢。也泛指浩瀚星空或宇宙。
(2) (形聲。從水難(省去隹)聲。音熯。本義:水名。即漢水)
(3) 同本義,又叫漢江,長江的最大支流 [the Hanshui River]
漢水名稱來歷: 因為漢水與銀河夏季走向一致,所以也叫地上的銀河,故得名漢水(即漢江)。在古人的認知中,橫亘天空的銀河與橫臥黃河長江之間的漢水,形成天地對應關係。
“江漢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來求。”——《詩經·大雅·盪之什·江漢》
漢, 漢水也。上流曰漾。——《說文》
(4)漢最早指漢水(今漢江),後劉邦發跡於漢水邊的漢中,建國後稱漢(歷史上的漢朝),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史稱西漢或前漢。公元8年外戚王莽一度稱帝,國號新。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建都洛陽,史稱東漢或後漢。漢朝因強盛且統治長久,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有了今天的漢族、漢字、漢人等文化概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
- 筆畫:5畫(繁體16畫)
- 拼音:hàn
- 部首:氵部
- 繁體字:漢
- 結構:左右結構
- 造字法:會意,從水難(省去隹)聲
- 詞性:名詞
- 五筆86/98:icy
- 筆順編號:44154
- 鄭碼:vxs
- 倉頡:ee
-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C49
- 四角號碼:37140
- 筆順讀寫:點 點 提 橫撇 捺
釋義
讀音
解析
- 漢族的簡稱。
漢民族(即漢族)。漢禮(漢族禮儀)。 - 華夏民族的現代稱謂。現今中華人民共和國主體人民族群,人口占世界六分之一。漢室威隆,因之以族名著稱。
- 漢族人。
漢天子(皇帝)。漢子(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對漢人的稱呼)。
(1)銀河。也稱雲漢、銀漢、天漢 [the Milky Way; the Galaxy]
“倬彼雲漢,昭回於天。”——《詩經·大雅·盪之什·雲漢》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詩經·小雅·谷風之什》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曹操《步出夏門行》之《觀滄海 / 碣石篇》
(2)會意。從水難(省去隹)聲。音熯。本義:水名。即漢水。
(3)同本義,又叫漢江,長江的最大支流 [the Hanshui River]
“王旅嘽嘽,如飛如翰。如江如漢,如山之苞。”——《詩經·大雅·盪之什·常武》
“滔滔江漢,南國之紀。盡瘁以仕,寧莫我有?”——《詩經·小雅·四月》
“江漢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來求。”——《詩經·大雅·盪之什·江漢》
“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游女,不可求思。”——《詩經·國風·周南·漢廣》
漢,漢水也。上流曰漾。——《說文》
徐偃王處 漢東。——《韓非子·五蠹》
達於漢陰。——《列子·湯問》
漢之陰。
收眾漢南。——《資治通鑑》
(4)又如:漢女(傳說中的漢水女神);漢津(漢水);漢陰(漢水南岸。水南岸背太陽叫陰,水北岸面太陽叫陽);漢渚(漢水水邊;漢水)。
(5)又如:漢沂(銀河邊);漢清(即清漢,天河)。
(6)朝代名,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國號漢,共歷24帝,統治406年[the Han Dynasty]
匈奴留 漢使。——《漢書·李廣蘇建傳》
不知有漢。—— 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其實漢賊。——《資治通鑑》 廢漢自立。
(7)又如:漢宇(漢室。指漢朝。也稱漢家);漢軍(漢朝的軍隊;元、清時稱以漢人編成的軍隊);漢風(漢代的威風或詩風);漢唐(漢代和唐代。因兩代的文治武功都很盛,故常常並稱)。
(8)民族名。漢族的簡稱 [the Han nationality]。如:漢民族(即漢族);漢禮(漢族禮儀)。
(9)漢族人[the Han people;the Hans]。如:漢軍旗(漢族依照滿洲兵制編入漢軍各旗的人);漢旅(漢人軍隊)。
(10)男子的俗稱[man]。如:醉漢(喝醉了的男子);單身漢(沒有妻子的人);莽漢(粗魯冒失的男子);老漢;壯漢。
(11)國名[Han state]
(12)(公元221—263)三國之一。史稱季漢,又稱蜀漢。劉備所建
(13)(公元304—329)東晉十六國之一。西晉時劉淵稱漢,後改為趙,史稱前趙
(14)(公元311—347)東晉十六國之一。西晉時李雄稱帝,國號成,至李壽時,改號為漢,史稱成漢,也稱後蜀
(15)(公元947—951)五代之一。史稱後漢,劉知遠建立。
(16)(公元951—979)五代十國之一,史稱北漢,劉崇所建。
(17)(公元917—971)五代十國之一。劉岩稱帝,國號漢,史稱南漢 - 中國朝代名。
(1)漢朝:公元前202年劉邦所建,漢朝又分為西漢、東漢,合稱兩漢,中間有王莽新朝(8年--23年)。
(2)蜀漢:公元221—263年,三國之一。也稱季漢、蜀國。劉備所建。
(3)趙漢:一指王莽新朝末年河北王郎在邯鄲建立的政權;二指東晉十六國之一的趙漢,公元 304—329年,西晉時劉淵稱漢,後改為趙,也稱前趙、漢趙。
(4)成漢(公元311—347),東晉十六國之一。西晉時李雄稱帝,國號成,至李壽時,改號為漢,史稱成漢,也稱後蜀。
(5)後漢(公元947—951),五代之一,劉知遠所建。
(6)北漢(公元951—979),五代十國之一,劉崇所建。
(7)南漢(公元917—971),五代十國之一。劉龑(yǎn)稱帝,國號漢,史稱南漢。
(8)玄漢:23—25年,更始帝劉玄所建。
(9)赤眉漢:25—27年,建世帝劉盆子所建。
(10)匈奴漢:西晉時,匈奴左賢王劉淵(劉豹之子)稱帝建“漢”,史稱“匈奴漢國”或“匈奴漢”,劉曜稱帝時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趙漢或漢趙。在唐朝所編的《晉書》中,稱之為“偽漢”。
(11)邢漢:北魏末期,邢杲所建的政權。
(12)侯漢:南北朝時,侯景篡奪南梁所建。
(13)朱漢:唐朝中期,朱泚所建的政權,公元783年稱“秦”,公元784年改稱“漢”。
(14)郝漢:金朝末年,郝定所建的政權。
(15)陳漢:元朝末年,陳友諒所建的政權。 - 會意字。從水,從難(省去隹),難省聲。“難(省隹)”意為“哀鳴聲”。“水”與“難(省隹)”聯合起來表示“哀鳴之水(本義)”。
- 男子的俗稱。
醉漢(喝醉了的男子)。單身漢(沒有妻子的人)。莽漢(粗魯冒失的男子)。老漢。壯漢。 - 漢中的簡稱。
陝西南部漢中郡一帶,古時屬於梁州地區。
常用詞組
- 漢服(hànfu):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傳說為黃帝製作,傳承4000餘年,是漢文化的歷史載體。
- 漢白玉(hànbáiyù):一種白色大理石,可以做建築和雕刻的材料。
- 漢賦(hànfù):賦是漢代流行的主要文學體裁,從《詩經》發展而來,並吸收了荀況《賦篇》的體制和縱橫家及《楚辭》的誇張手法,形成一種兼有詩歌與散文特徵的文學形式。有大賦與小賦之分,大賦多寫宮廷生活,小賦富於抒情。
- 漢奸(hànjiān):原指漢族的投敵者,後泛指賣國求榮、效忠外敵的叛逆者。
- 漢劇(hànjù):主要流傳於湖北的一種地方戲劇,以西皮、二黃為主要腔調,對京劇形成影響巨大,也稱“漢調”
- 漢口(Hànkǒu):地名。湖北省武漢市,長江與漢水交匯處北岸的京廣鐵路線上,古稱夏口。原屬江夏縣,地處水路交通樞紐,1949年與武昌、漢陽合併為武漢市。
- 漢民(Hànmín):指漢族人。
- 漢人(Hànrén):
①漢族。
②漢族人。 - 漢書(Hànshū):書名,東漢班固撰。父班彪繼《史傳》而作《後傳》,六十五篇,固以其父所續不詳,又綴集史料,撰成本書。上起前206年高祖元年,下迄公元24年劉主更始二年,包括王莽的新朝在內,共二百三十年,有十二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一百篇,其中八表和《天文志》未完稿,由其妹班昭續成,成為我國第一部斷代史。
- 漢水(HànShuǐ):也稱漢江(hanjiang)中國中部的一條河,長江最長支流,發源於陝西南部米倉山,流經陝西南部及湖北,在武漢入長江,全長1532公里。
- 漢學(Hànxué):
①漢代人研究經學著重名物、訓詁,後世因稱研究經、史、名物、訓詁、考據之學為漢學。
②對中國的研究,尤指關於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和風俗習慣的研究。 - 漢語(Hànyǔ):漢族的語言。構成漢藏語族的一個分支,其口語形式差別很大,但有共同的以形象符號直接體現詞意而與發音不相聯繫的書面體系。主要方言分北方話、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話、閩北話、閩南話和粵語等。
- 漢語拼音方案(HànyǔPīnyīnFāng’àn):給漢字注音和拼寫國語語音的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這方案採用拉丁字母,並用附加符號表示聲調,是幫助學習漢字和推廣國語的工具。
- 漢藏語系(Hàn-Zàngyǔxì):包括藏語和漢語有時還包括泰語的一個語系。
- 漢中(Hànzhōng):
①古郡名。治所在南鄭(今陝西漢中東);轄境相當於今陝西秦嶺以南,留壩、勉縣以東,乾祐河流域以西及湖北部分地區。
②陝西省縣級市及專區政府所在地。位於陝西省南部,漢水北岸陽安鐵路線上。人口40萬。為陝南最大城市和物產品集散地。 - 漢主(hànzhǔ):漢朝君主。
漢主不以為疑。——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 漢字(hànzì):記錄漢語的文字。現用漢字是從甲骨文、金文、篆文、隸書演變而來: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一個字一個音節,絕大多數是形聲字。朝鮮、越南、日本曾使用漢字千餘年。
- 漢族(Hànzú):中國人數最多的民族,分布在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