漚

漚是形聲字,氵為形,區(ōu)為聲,“區”意為“裝滿食物的容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漚
  • 外文名:Retting
  • 拼音:ōu
  • 部首:氵
  • 部外筆畫:4
漢字字義,常用詞組,古籍解釋,

漢字字義

漚 ōu 形聲。字從水,從區(ōu),區亦聲。“區”意為“裝滿食物的容器”。“水”與“區”聯合起來表示“用水浸泡食物”。本義:用水浸泡待加工的食物。引申義:長時間浸泡在水裡。說明:用水長時間浸泡的方法加工某些食品的例子有鹹蛋,就是把鴨蛋長時間浸泡在鹽水裡。又如把柿子的去澀方法之一是石灰水浸泡法,即用1比5的石灰水浸泡澀柿子。一周后,澀味清除。以後這種方法延伸用於非食品類物質的加工。
(1) 水中浮泡
去年重陽不可說,南城夜半千漚發。——蘇軾《九日黃樓作
(2) 如:漚泊(水泡,浮沫);漚點(雨滴著水時泛起的水泡)。喻指虛空無常的世事。如:漚夢(泡影般的夢);漚珠槿艷(比喻短暫的幻景。漚珠,水泡。槿,木槿花,鮮艷而易凋謝)
(3) 水名。耒水上源之一。發源於湖南省桂東縣北,西南流入桂陽縣(今汝城縣)境後折而西流,至黃草坪與耒水南源會合
(4) 通“鷗”。水鳥名
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列子·黃帝篇
◎ 漚òu【動詞】
(1) 長時間地浸泡
漚,久漬也。——《說文
東門之池,可以漚麻。——《詩·陳風·東門之池》
(2) 又如:漚麻池(漚麻的水池);漚紵(亦作“漚薴”。漚麻);漚罨(長時間地浸泡並覆以泥,使之腐爛);漚營(水浸茅草使柔韌)
(3) 壅埋堆積。如:漚凼(用來漚肥、蓄肥的小坑);漚糞(將人畜糞便漚制發酵)
(4) 〈方〉∶憋悶在心裡 [be depressed]。如:漚氣(火氣悶在心裡);漚兩天也不要緊,反正有我哩
(5) 用潤膚的香蜜塗抹皮膚。香蜜即稱“漚子”。如:漚手香(一種潤膚的香脂)
按:著名詞典學家、著名語言學家王光漢先生認為:“慪氣”及“使慪氣”的“慪”,本字當作“漚”。王光漢先生《詞典問題研究-《現代漢語詞典》詞形三則》指出:
òu的寫法很多。老舍《民主世界》:“房東得到通知,決定把房子賣出去,免得一天到晚的漚氣。”張長弓《青春》十七:“有意見不說漚在肚裡,不是我們革命戰士的風格。”《紅樓夢》第一O三回:“有甚么又不說,盡著在這裡慪人。”《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一回:“這兩天在南城外頭只差了沒把我的腸子給慪斷了。”《水滸傳》第十六回:“這畜生不嘔死俺,只是打便了。”趙樹理《登記》:“好孩子!不要嘔了,快起!”《醒世恆言》卷四:“受了這班潑男女的毆氣。”《水滸傳》第六十一回:“在家裡時便要毆氣。”
《現代漢語詞典》只“慪”下立有“慪氣”及“使慪氣”二義,並將“嘔”作“慪”的異體。新5版則只用“慪”。其排除“毆”的使用無疑是對的,因“毆”,音ōu,本義為擊打,屬音近借用。但確定用“慪”、“嘔”,實亦未當。“慪”雖從“心”,字形似與氣惱有關,但其義實際是“吝惜”,且於韻書中亦只“ōu”一個音。“嘔”音ōu,本指小孩不會說話時所發出的聲音;音ǒu,則是“吐”的意思,於韻書亦未見“òu”音。所以無論是“慪”還是“嘔”,都是與“òu氣”的“òu”音不合、義不連的借用字。
òu,本字當是“漚”。“漚”,按《廣韻》音òu。《說文·水部》:“久漬也。”亦即長時間浸泡的意思。明代李實蜀語》言:“氣鬱不申曰漚。”意思是肚子裡浸泡著不快之事,一口氣出不來。從前引書例可以看出,òu多有纏、攪、磨人的味道,且常與“腸”、“肚”相連用,因而當可把它視為是“久漬”義的引申。

常用詞組

漚肥òuféi
用水長時間浸泡禾秸、人畜糞便、污泥等物漚成的肥料;也指制這種肥料的過程
漚麻òumá
為利用細菌作用使麻的木質組織軟化以便打出纖維而將亞麻莖或黃麻置於水中的浸漬
漚田òutián
終年積水的田地,一般地勢較低洼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 漚
《唐韻》烏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候切,謳去聲。《說文》久漬也。《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傳》漚,柔也。《正義》考工記注,漚,漸也。楚人曰漚。此雲漚柔者,謂漸漬之,使柔韌也。
又漚鬱,香氣盛也。《司馬相如·上林賦》芬芳漚鬱。
又或作渥。《周禮·冬官考工記》渥淳其帛。《注》渥與漚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謳。浮漚也。《楞嚴經》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
又通鷗。《列子·黃帝篇》海上有好漚鳥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