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滎穴
- 拼音:yíng xué
- 位置:手拇指本節後凹陷處
- 主治:咳嗽,咳血,咽喉腫痛
經氣流行的部位,象淺水流,滎迂未深,叫滎穴,五輸穴之一。《靈樞·九針十二原》:“所溜為滎。”意為脈氣至此漸大,猶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
內庭穴(ST44 Nèi tíng),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在足背當第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主治:齒痛,咽喉腫病,足背腫痛等。近人報導還可以治療三叉神經痛...
少府穴是手少陰心經的穴位之一,位於手掌面,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當小指尖處。取穴時仰掌,手指屈向掌心橫紋,當小指指尖下凹陷處是穴。此穴可治療心悸,胸痛...
滎,漢語辭彙,多音字,讀xíng時指地名;讀yíng時指縣名;也指古代湖澤名或穴位名。...... 淺到深的狀況,於是就把五輸穴分為井穴、滎穴、輸穴、經穴、合穴五...
俠溪穴 Xiá xī〖取穴方法〗該穴位於人體的足背外側,當第4、5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解剖〗有趾背側動、靜脈;布有足背中間皮神經之趾背側神經。...
勞宮穴 Láo gōng(PC8),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別名五里、掌中、鬼路。屬手厥陰心包經。滎(火)穴。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
行間穴,在足背側,當第一、二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解剖,有足背靜脈網;第一趾背側動、靜脈;腓神經的跖背側神經分為趾背神經的分歧處。...
五輸穴之滎穴,五行屬水。出自《靈樞·本輸》,屬於手太陽小腸經穴。...... 五輸穴之滎穴,五行屬水。出自《靈樞·本輸》,屬於手太陽小腸經穴。...
中醫針灸穴位之一,隸屬足太陰脾經滎穴。出《靈樞·本輸》。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主治腹脹,胃痛,嘔吐,泄瀉,便秘,熱病。...
中文名稱 滎[穴] 英文名稱 ying-spring point 定義 多位於掌指或跖趾關節之前方,經氣所溜的五輸穴。 套用學科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針灸學(二級學科),...
井穴,五俞穴的一種,穴位均位於手指或足趾的末端處。《靈樞.九針十二原篇》 :‘所出為井’。也就是指在經脈流注方面好像水流開始的泉源一樣。“井”為地下出...
〖名解〗1)勞宮穴。勞,勞作也。宮,宮殿也。勞宮穴名意指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在此帶動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本穴物質為中沖穴傳來的高溫乾燥之氣,行至本穴...
然谷穴——升清降濁、平衡水火的首選穴位 然谷穴,又名龍淵穴、龍泉穴,是腎經的滎穴。“然”,就是燃燒的意思;“谷”表示這個穴的位置在足內踝前起大骨間,...
《內經》取穴法則之—。意指各經的滎穴和輸穴主治外行經脈所過處的病症。《靈樞·邪氣藏府病形》:“滎輸治外經,合治內府。”《黃帝內經太素》卷十一楊上善...
特定穴是十四經穴中具有特殊治療作用,並以特定稱號概括的腧穴。根據其不同的分布特點、含義和治療作用,分成“五腧穴”、“原穴”、“絡穴”、“郄穴”、“下合...
經穴分類名。五輸穴,即井、滎、輸、經、合穴的總稱,每條經脈都有自己的五輸穴,合計60個穴位,在臨床治療中套用廣泛。...
針灸學名詞。針灸穴位分類名。為五腧穴之一。十二經脈各有一個經穴,位置多在腕﹑踝關節附近。...
手太陰肺經穴即手太陰肺經的所有腧穴,左右各11個穴位,本經腧穴主要治療喉、胸、肺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截根穴經外奇穴,又名截癌穴。【定位】位於足內側,舟骨結節(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直下0.5寸處。...
輸穴泛指全身穴位,出自於《靈樞·九針十二原》。...... 說明輸穴適用病情時輕時重、時作時止和肢體重著,骨節酸痛者。輸穴五輸穴 編輯 井穴 滎穴 輸穴 經穴 ...
五俞穴也叫五輸穴,即井、滎、輸、經、合穴的總稱,每條經脈都有自己的五輸穴,合計60個穴位,在臨床治療中套用廣泛。...
魚際,經穴名。出自《靈樞·本輸》。屬手太陰肺經。位於手外側,第1掌骨橈側中點赤白肉際處。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對掌肌,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混合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