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把傳統村落改造好、保護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傳統村落保護改造有關要求,根據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組織申報2020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市的通知》(財辦建〔2020〕47號)精神,切實抓好我州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生態優先、統籌推進、活態傳承、綠色發展的工作理念,結合鄉村振興、美麗湘西建設、全域旅遊等工作,創新發展模式,圍繞建設國內外知名生態文化公園總戰略,依託湘西州獨特自然風光、地域文化、歷史遺存等資源,將我州一部分特色資源好、歷史底蘊深、民風民俗特的傳統村落資源整合起來,打造全國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示範樣板。
(二)基本原則。
堅持州級主導,縣市配合。建立州級主導,縣市配合,各方參與的工作機制,明確層級、部門職責關係,完善利益分配機制。
堅持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科學編制全州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專項規劃,突出片區和村落特色,做好方案設計,避免村落特色單一化、同質化,建立全州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項目庫,按年度分步驟實施規劃項目。
堅持活態傳承,綠色發展。活態展示民風、民俗,傳承文化記憶,注重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尊重自然,尊重規律,實現可持續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創新引領。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完善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的體制機制,創新投融資模式,加強區間合作、區域合作,提高保護利用水平。
堅持以人為本,共建共享。積極營造良好的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環境,發動廣大民眾共同參與,在推進發展利用中提高民眾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
(三)主要目標
到2023年,成片成體系地保護利用好“矮寨-十八洞-呂洞山”“山江-黃絲橋”“芙蓉鎮-老司城”“里耶-惹巴拉”“茶鄉風情”“沅水民俗”六個傳統村落保護示範片區90個傳統村落,推動旅遊與農業、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使傳統村落歷史文化遺產、民族民俗風貌、傳統特色建築、生態自然景觀等得到有效保護與利用,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得到大幅改善,村落居民、企業團體和其他社會資本參與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的動力不斷增強,“景村一體、景業一體”業態逐步成形,特色民族風情游、鄉村民俗文化游成為湘西旅遊產業新的增長極,實現傳統村落可持續發展。
(四)空間布局
立足湘西世界文化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兩大品牌,依託六個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示範片區,充分發掘整合傳統村落自然山水、歷史文化和民族風俗等旅遊資源,形成從原有的“點式”單一類型保護利用,轉變為多類型、多區域的村落集群式保護利用。
依託矮寨大橋,以德夯風景名勝區為核心,突出“精準扶貧首倡地、百年路橋奇觀、千年苗寨風情、萬年峽谷風光”特色,打造花垣、吉首、保靖三縣毗鄰的“矮寨-十八洞-呂洞山”村寨群。
依託鳳凰古城,以南方長城、苗族風情為支撐,突出“南方長城名天下,苗疆風情醉四方”特色,打造“山江-黃絲橋”村寨群。
依託芙蓉鎮和老司城,以土司遺址、土家文化、猛洞河風光為內涵,突出“司城遺址,溪州山水”特色,打造“芙蓉鎮-老司城”村寨群。
依託里耶古鎮,以秦簡遺址、酉水土家風情、烏龍山峽谷風光為支撐,突出“秦簡文化體驗園,土家活態博物館”特色,打造“里耶-惹巴拉”村寨群。
依託古丈毛尖、保靖黃金茶資源,挖掘苗嶺茶鄉文化,突出“千里苗嶺繪丹青,萬戶山鄉飄茗香”特色,打造古丈、保靖“茶鄉風情”村寨群。
依託浦市鎮,挖掘古商鎮文化、楚巫文化,突出“盤瓠辛女,畫裡瀘溪”特色,打造“沅水民俗”村寨群。
二、主要任務
(一)科學編制專項規劃。遵照維護歷史真實性、風貌整體性、生活延續性的基本要求,按照保護原生態、原文化、原遺存、原住民原則,開展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研究和規劃編制工作,明確保護範圍、保護要求和管控措施,合理定位保護示範的前景和地位,實現保護規劃與各級國土空間規劃、鄉村振興規劃等相關規劃有機銜接。探索符合實際的保護模式,在保護的基礎上兼顧生活環境改善和整體功能提升,探索規劃引領下的小規模整治保護模式,走具有湘西民族特色的新型發展道路。保護規劃增設消防規劃專篇,明確消防供水、消防站(點)、消防裝備、消防車通道、防火分隔、火災危險源控制、用火用電設施改造、違法違章建築整治等內容。保護規劃增設人居環境整治專篇,明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養殖以及農業面源的污染治理等內容。
(二)保護修復自然生態系統。堅持原生態保護,加強傳統村落外部山體水系、田園風光、森林湖泊、綠化植被等方面整體保護。嚴禁採伐生態公益林,對村落內的古樹林木及珍稀樹種實行掛牌保護。嚴禁在村落周邊開山採石、伐木填湖、違法排污、傾倒垃圾;優先在傳統村落周邊區域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修復、河湖濕地水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恢復等工程,有效修復提升傳統村落自然生態環境品質,防止擅自更改規劃和盲目跟風造景,禁止隨意遷並傳統村落。集中開展土地綜合治理、基本農田保護、宅基地管理,有效保護土地資源。集中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農田水利灌溉設施修建等工作,合理運用水資源。
(三)提質升級農村人居環境。堅持原住民保護,有效提升人居環境質量。結合“廁所革命”、美麗湘西、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行動,加快傳統村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體系建設,推進水、電、氣、路、消防、通訊等基礎設施改造升級,配套完善旅遊接待、文化醫療、公共運輸等公共服務設施,改善宜居宜業基礎條件。加大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和飲用水源保護力度,建立健全安全飲水管護機制,確保居民生產生活用水安全、方便,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5%;建立完善“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立日常保潔制度,生活垃圾做到及時清運;加快污水治理,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對溪流、溝渠等公共環境衛生進行集中整治,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實施“補綠”“造景”工程,充分利用房前屋後空閒地栽種本地植物,營造庭院綠化區和公共綠化空間;推進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每個傳統村落每50至100戶應設1個消防點,配置必要的消防裝備;加強避險疏散場地等重點防災減災設施建設;實施通村道路拓展工程,按照4.5米的寬度進行道路硬化,按3個/公里的標準增設錯車道;加快村內通組道路和戶間道路硬化、綠化、美化;開展“空心房”(長期閒置、廢棄,破爛不堪、具有安全隱患的危舊房屋)集中整治,全面消除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等現象。
(四)協調整治傳統風貌。堅持原遺存保護,加強傳統風貌協調整治。在傳統村落主要出入口設定標誌牌,優先保護修繕村落內瀕危的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和特色民居等文化遺產,重點保護古石板路、古井、古樹、古橋等歷史環境要素。強化保護規劃實施監管,嚴控核心保護範圍內各類建設活動,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損壞或者擅自遷移、拆除掛牌保護的歷史建築,建設控制地帶內的新建建築物、構築物,應當符合保護規劃確定的建設控制要求;核心保護範圍內的歷史建築,應當保持原有的高度、體量、外觀形象及色彩等,禁止拆舊建新、拆真建假。按照傳統村落保護髮展規劃制定村規民約,提高村民主動保護傳統建築風貌的意識;鼓勵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認領、認養、認保鄉土建築,通過傳統技藝、傳統手法,對傳統特色民居進行有機改造和功能置換,促進“農旅融合”,使傳統建築兼顧旅遊業和農業的功能拓展,充分挖掘建築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融合當地農業特色,豐富鄉村旅遊內涵。
(五)傳承弘揚歷史文化遺產。注重原文化保護,傳承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倡村民穿戴民族服裝,使用民族語言,鼓勵按照傳統習俗開展鄉村文化活動,傳承優良的傳統觀念、民族習俗和生產生活技藝。鼓勵支持民族節慶活動和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活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申報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培訓,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重點整修擺手堂、跳花坪、打鼓坪等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加大民族文化挖掘,靜態展示傳統生產生活工具、民族服飾、手工藝品,保存文化記憶,活態展示民風、民俗,傳承文化記憶,使每個村寨都能夠“見人、見物、見生活”,留住村寨的根與魂。
(六)支持鄉村產業發展振興。結合鄉村振興,大力引導支持傳統村落旅遊產業發展。對集中示範片區內傳統村落逐個“量體定位”,最大限度挖掘其歷史文化內涵和獨特優勢,明確利用發展方向,準確定位旅遊市場和客源市場,開發文化旅遊、民俗旅遊、休閒旅遊、觀光旅遊產品,支持有條件的傳統村落創建國家3A級以上旅遊景區;實施精品工程,加快建設生態文化旅遊精品線,完善遊客接待中心、停車場、旅遊公廁、游步道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招商項目包裝,面向社會積極招商,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發展,尤其要注重引進省外大型旅遊企業、強勢品牌,進入我州傳統村落旅遊市場。依託鄉村特色資源,充分利用本地土地資源、農業資源和自然生態比較優勢,引導社會資金優先發展鄉村民宿、生態旅遊、森林康養等內容豐富、形式多元的鄉村旅遊業。因地制宜發展多樣化特色種養、特色食品、手工業等鄉土產業,培育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適應市場多元需求的新變化,發展生態型農業、科技型農業、創意型農業、休閒養生型農業等新型農業,推動傳統村落的農業由生產導向的單一業態向市場導向的多元融合發展的新業態轉型,樹立鄉村振興的示範典型。
三、實施步驟
2020年:制定出台《湘西自治州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實施方案》,在172箇中國傳統村落中按照旅遊資源價值、交通區位優勢、歷史文化底蘊等條件,確定州域內六個保護示範片區90個傳統村落名單,明確傳統村落示範片區創建模式,同步啟動《湘西自治州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專項規劃》編制和“矮寨-十八洞-呂洞山”“芙蓉鎮-老司城”傳統村落示範片區保護利用方案設計;11月底前完成州級融資平台建設,12月底前完成融資工作。
2021年:3月底前編制完成《湘西自治州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專項規劃》,分片區編制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方案設計,建立保護利用項目庫;優先選擇“矮寨-十八洞-呂洞山”“芙蓉鎮-老司城”片區重點傳統村落進行示範創建,啟動重點傳統村落基礎設施與人居環境提質改造,進行重要建築、重要節點改造利用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
2022年:全面啟動其他四個片區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項目建設;完成“矮寨-十八洞-呂洞山”“芙蓉鎮-老司城”示範片區重點傳統村落項目建設,實現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與利用,村內基礎設施和公共衛生條件得到有效改善,旅遊接待設施齊全,防災避險能力基本具備,保護利用管理體制機制基本完善,部分條件成熟的傳統村落進入市場化營運管理。
2023年:六個片區保護利用項目全面完成建設,90個傳統村落達到保護利用規劃設計標準,並逐步建立起完善成熟的長效機制和管理機制;鄉村旅遊業、特色農業等產業健康發展,鄉風文明,村民生活富裕,獲得感強,率先實現鄉村振興。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
州人民政府成立由州長龍曉華任組長,常務副州長劉珍瑜和副州長何益群、李平任副組長,州政府協管副秘書長、各縣市人民政府、州住建局、州財政局、州文旅廣電局、州發改委、州自然資源局和規劃局、州交通運輸局、州扶貧開發辦、州生態環境局、州應急管理局、州農業農村局、州民宗局、州林業局、州水利局等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湘西自治州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州住建局,宋宗江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職責為:
縣市人民政府負責做好本轄區內的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將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配合做好傳統村落集中保護利用示範片區項目的報建、征拆等工作,做好與現有傳統村落經營企業的權屬、利益協調等工作。
州住建局負責全州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事務管理,負責傳統村落保護髮展相關規劃編制,做好傳統村落保護項目審核監督,確保項目按規劃建設與實施;
州財政局負責整合鄉村振興、全域旅遊等資金,加強資金使用管理,支持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負責組建州級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投融資公司,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投融資公司負責傳統村落的開發、建設和運營;
州文旅廣電局負責將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工作納入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範圍,制訂和實施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方案,抓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宣傳工作;負責將傳統村落集中連片重點片區納入精品旅遊線路,深度發掘村落旅遊資源,支持和指導傳統村落鄉村游產業發展;負責指導縣市開展傳統村落文物保護工作;
州發改委負責將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積極爭取上級有關資金,切實加大以工代賑資金支持力度;
州交通運輸局負責傳統村落對外聯通公路的規劃,積極爭取上級有關資金,做好建設、養護等工作;
州扶貧開發辦負責實行單位對口幫扶援建,著力增強傳統村落自我發展能力;
州生態環境局負責嚴肅查處傳統村落的生態環境破壞和環境污染等環境違法行為;負責做好傳統村落的污水處理工作;
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將湘西州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專項規劃的空間保護及管控要求納入州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並監督指導縣市自然資源部門在縣市、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中同步納入;負責在傳統村落內落實土地整理政策,為傳統村落保護髮展提供用地保障;
州民宗局負責傳統村落土家族、苗族等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加大專項資金支持力度;
州應急管理局負責編制傳統村落消防規劃,督促落實公共消防設施、消防水源、消防裝備、消防隊伍建設等要求,幫助完善傳統村落消防安全措施;
州農業農村局負責牽頭做好傳統村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落實宅基地管理等政策,培植和壯大傳統村落特色農業,拓展農民增收渠道;
州林業局負責傳統村落的植樹造林和古樹名木、珍稀植物的掛牌保護管理工作,及時將村落周邊的森林植被納入生態公益林保護範圍;
州水利局負責傳統村落古水井修繕、農村安全飲水、山塘水庫整修等水利設施建設和水資源保護利用,加強水土保持監管防止水土流失,並抓好消防水源建設工作。
(二)積極整合資源,加大資金投入
不斷完善財政投入機制和創新投融資機制,按照“州級主導、縣市配合、各方參與、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由州級統籌整合發改、扶貧、財政、交通運輸、自然資源、環保、農業、林業等農村項目資金,搭建州級投融資平台,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積極引導、鼓勵市場成為資源要素配置的主體,多渠道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開發、建設與運營。探索傳統村落相關項目合理回報機制,增強項目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鼓勵進入的社會資本創新運營模式,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項目成本;通過適當的資本配置,如優質旅遊資源打包、提供土地使用權等,充分挖掘傳統村落相關項目的商業價值,合理提高項目回報水平。
(三)建立長效機制,激發各方活力
建立長效傳統村落開發獎勵機制,實施相關配套政策,包括土地使用權轉讓、“土地入股聯合開發”、“以地引資,以租代建”、對居民和企業開展的改造活動進行補貼、對投資項目進行投資額獎勵、稅費免除獎勵、招商引資獎勵、為民間投資者提供低息貸款、個體旅遊帶動獎勵、遊客優惠獎勵等相關獎勵政策,激勵旅遊開發公司、平台公司、個人投資等多種社會資金積極投入到傳統村落建設中,形成活力,實現傳統村落可持續發展。積極探索民眾參與機制,切實發揮民眾主體作用,探索古宅古居以房屋產權入股、村集體統一修繕經營、統一出租等多種模式,調動村民參與保護髮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村民參與、合作共贏。
(四)注重宣傳推介,營造良好氛圍
利用電視、網站、微信、攝影家協會、報刊雜誌等媒體,尤其是利用好當下流行的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小紅書、知乎等主流網際網路媒體,聘請知名人士、網紅博主,採用照片展示、短視頻展示、直播等方式,廣泛宣傳湘西傳統村落風土人情、民族文化、聚落民宅、自然風光等旅遊資源,開展“湘西傳統村落民俗風情游”“湘西最美傳統村落”等系列宣傳活動,營造傳統村落旅遊觀光氛圍。利用“全民旅遊熱”的時代契機,打造“湘西傳統村落與自然風光環”網紅旅遊路線,吸引海內外遊客,促進鄉村游產業發展。聯合國內高校及設計院舉辦“湘西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策劃大賽”“湘西傳統村落建築設計大賽”等專業賽事,邀請城鄉規劃、建築設計、風景園林、藝術設計等專業領域人才對湘西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獻計獻策。
(五)實行目標管理,加強督查考核
各級各部門要按照《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傳統村落保護條例》要求,積極配合、認真履職,共同抓好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將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納入州人民政府對市縣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的目標管理內容,實行定期督查、半年通報、年終考評制度,將年終考評成果作為單位和單位主要負責人履責的重要依據。對工作成效明顯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措施不力、進展緩慢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通報批評,並約談主要領導。定期開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傳統村落保護條例》執法檢查,凡不履行法定職責的,對直接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